焦作地處中原,曆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眾多的神話傳說成就了眾多的廟宇。寺、廟、祭壇等祀神場所,舊時幾乎村村都有,其中多數廟宇非佛、非道,既無嚴格的佛教規矩,又無古板的道教章程,這些廟宇所奉神明除本廟所祀正神外,還有不少隨祀神,崇拜哪位敬哪位,不管是道教、佛教、儒教還是其他自然或非自然的崇拜對象。所敬之神除佛教外,餘神盡被納入土生土長的道教範疇,但終因沒有嚴格的道教規矩而獨樹一幟,成為不同於佛、道寺廟的民俗廟宇。
佛教、道教、儒教、民俗所敬之神,往往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西漢大儒董仲舒提倡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祀神方式在此不乏其例,如以道教方式祀神的藥王廟,以民俗祭祀方式祀神的常莊火神廟,恩村玉帝廟、三觀廟,馬作奶奶壇等民俗廟宇即此,即便是人稱“佛爺洞”的圓融寺,在眾多佛教聖神的地盤上也有道教、民俗諸神的一席之地。2000年前,在中國和古印度同時代產生了三大偉人:道教的祖師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儒教的至聖先師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佛教的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其中老子與孔子還互相認識。
佛、道祭祀複雜煩瑣,而民俗祀神就沒有那麼多講究,祀神磕頭也多以約定俗成的“神三鬼四人一個”的方式,即使行鞠躬禮或莊重的注目禮也未嚐不可。
至於燒香,有燒成把的香的,有隻燒散香一、三、五不限的,有的還要帶上金銀錫箔製品、火鞭等,不過這些東西需按廟方規定燃放、焚燒。燒香不興空,燒香時往往還要放上幾個壓香錢,沒什麼規矩,隨心布施。
民俗廟宇的祀品供饗,也是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如手工製作的各種形狀的麵食製品、各種時鮮水果以及酒肉等,極端的供饗是整豬、整羊。數量多少不限,用碗盤盛時取其雙數,如二、四、六、八等。享受供饗者佛教神供以素食,餘則不論,有啥供啥。在祀神的過程中,無論簡單還是複雜,都會願語請神明保佑心想事成。
大的祭祀活動,多為一年一度主祀神的生日,因民俗活動人員多、基數大,現場張燈結彩,場麵空前熱鬧,有各種祀神隊伍、文藝雜耍表演,還有為之慶賀的台戲演出。此時,買賣牛馬豬羊、日用百貨、農產品盛況空前,廟會文化從此誕生。廟會一年一度,有的由此派生出了逢此大數的一個月內初幾、十幾、二十幾的3次集會。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在此活動中得以保留和傳承。一年一度的大型廟會活動,往往在當天的中午備一頓不含肉類、能免災的廟飯,這個廟飯大多是免費的。
民俗廟宇因地方有限,往往有一室供多位尊神的現象,為使神高興及香客滿意,位於市區的常莊火神廟有這樣一副對聯予以化解:同居一堂同為神,各受香煙各自尊。至於眾神共用焚化金銀錫箔的銀爐則為:銀爐一收萬兩,眾神各自享用。
焦作的民俗廟宇,有著數千年經久不衰的民俗祀神的慶祝活動,帶動了傳統的廟會文化、人文景觀,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趙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