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東何仙居之地——神農壇。李慶保 攝 |
|
2月2日(農曆正月初二),廣東練氏宗親一行15人,到神農山拜祭得姓始祖練何。據悉,這是廣東練氏後裔第三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前兩次分別是在2005年6月3日和2007年7月3日。此次祭祖活動是2013年9月2日的《焦作晚報》“人文山陽”版麵刊登了筆者寫的《練姓始祖東何》的文章,網名為“精練軍戎”的練氏後裔練鴻佳(廣東省信宜市茶山鎮人,現居中山市,練何55代、入閩練淵文28代、入粵練元龍24代、入信宜市練仰信14代裔孫)看到網上的文章與筆者取得聯係後,為加大宣傳力度而發起的。據練鴻佳說,今年還會有大批練氏後裔赴沁陽謁祖。
廣東練氏後裔到神農山尋根問祖的起因,是他們發現《練氏家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葬懷慶府西北20餘公裏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2世及旁3世、4世,“葬三尖山”。2005年,他們第一次到此地查閱《懷慶府誌》《沁陽市誌》等文獻資料,盡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是發現神農山有紫金壇、三尖山,與譜載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他們得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但是這僅有2000平方米的平台地貌變了,沒有什麼跡象可指認。他們感慨:“練何公啊,你的裔孫到了你仙居的地方!”“練何公啊,你究竟在哪裏?”他們獻上一束山花在壇上,捧上一把泥土帶回去。
練鴻佳搜集整理了很多練氏家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筆者看後,甚為感動。練氏源出伏羲之後,始自東不訾第96代嗣孫東何。唐太宗李世民賜其姓練,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故東何為練氏得姓始祖。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浦城縣仙陽鎮練村),又傳16代練幹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小橋鎮),傳至22代練詒嘉遷新淦縣三洲(今峽江縣水邊鎮),傳至28代練淵文遷居武平縣象洞鄉洋貝村,傳至32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嗣裔分布廣東興寧、紫金、惠陽、惠東、陸河、河源、博羅、增城、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四會、廣寧、鶴山、中山、廣州等40多個市縣。遷入深圳龍崗區坪山鎮的練姓人,就是入粵興寧練元龍的第五子練思寧的後裔。清乾隆年間,49代練慶廷遷居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子孫繁衍已十餘代,遍及台、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由於練何世居河內縣,故練氏立“河內郡”。在福建省有“河內郡”、“丹陽郡”、“建安郡”3支。依據“丹陽郡”和“建安郡”兩支係提供的現存譜料,此兩郡均是練何後裔,因遺失以前的具體世係譜料,而以“丹陽郡”、“建安郡”立譜。練氏得姓至今已有1359年曆史,現已出現練何後裔57代。練氏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29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251位。
據考證,與焦作有關的姓氏達46個。我市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近年來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借助特有的姓氏文化資源發展尋根旅遊已經迫在眉睫。據悉,以廣東練氏後裔為主的全國各地及海外練氏宗親,正在集資,有意與沁陽市政府、旅遊局一同重修練何墓。此夢想一旦實現,並借此開發其他姓氏的尋根資源,給與我市誕生和發展姓氏有關的海內外後裔宗親提供尋根問祖的便利,必將是我市文化旅遊的一大亮點。
□李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