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山陽
生兒育女自古以來備受重視,武陟民間圍繞添丁進口、祈求母子平安等方麵,形成了各種風俗習慣。
寶寶出生後,要用白灰將大門口圍住,以此來告訴街坊鄰居,這家寶寶出生了,一是外人不要隨便進入這家串門借物;二是有來往的,可以割豆腐、買雞蛋什麼的去瞧看。
添人進口是喜事,添人後的第三天,要向親友報喜。報喜要先去嶽父家,正式通知,我們家的孩子出生了。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要給孩子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還要在這天將嬰兒的乳名起出來,俗語有“三天沒有名,是個糊塗蟲”之說。假如是在廟裏祈的孩子,還要拿油炸的焦花去“報堂”,並燒香鳴炮上供“酬謝送子奶奶”和宴請“明乞”的參與者,以示感謝。此俗古有記載,稱之為“湯餅會”或“湯餅宴”。
報喜時有的是牽一個羊,如果是一隻公羊,身上披一塊紅布,說明是個男孩;如果是一隻母羊,身上披一塊紅布,則說明是一個女孩。報喜時還有抱雞的,一隻代表女孩,兩隻代表男孩。或公雞代表男孩,母雞代表女孩。由於男尊女卑的影響,生了男孩稱為“大喜”,生了女孩則稱“小喜”,如聞“大喜”,鄰友皆稱“好”。如是“小喜”,則說“也好”。
嶽母要盛情招待來報喜的人,以前還要烙油饃、攪疙瘩(叫小孩心伶俐)叫來人吃。見到報喜的人,嶽母要將五穀雜糧撒於水缸四周,讓其生根發芽,意思是叫小孩茁壯成長。
在武陟縣西的一些地方,報喜是孩子的父親去的,去時要攜帶紅皮雞蛋,並帶一把酒壺,酒壺裏裝滿黃酒,壺嘴上插柏枝,意思為長生不老。返回時,嶽母要回贈大米或者小米、雞蛋、紅糖,還要給一把線(寓意把小孩纏住)。
接到報喜後,要在孩子出生的第五天,孩子的妗子要來瞧看(武陟縣西是孩子的妗子三天去瞧),叫“五封(捂風)”。第九天孩子的婆婆(姥姥、外婆)要來看。親戚朋友們擇吉日都要過來瞧看,看孩子的時候要給“看麵錢”,不然的話孩子將來會長得醜。
在這期間,街坊鄰居有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伯伯、大娘、嬸娘玩耍著的,要給他們臉上摸黑,主要是取樂,逗人一笑。
在武陟縣城的西部,寶寶的一九、二九還要給神炸焦花供饗,給本家街坊鄰居送喜麵,一家一碗,叫“吃喜麵條”。現在許多變成了送兩包或四包方便麵,給誰送喜麵了,誰家就要回贈錢或雞蛋。
頭大孩子都要辦“九”,有辦“二九”的,有辦“滿月九”的,辦“九”在武陟縣東叫“吃喜麵”。辦“九”十分隆重,要提前通知親戚朋友,約定好日子,到時候親戚朋友都會來祝賀的。擺設酒席,有酒有肉,叫酒肉大席,款待至親好友。最後一道食物是麵條,為席麵必備之品,謂之“吃喜麵”。
親戚朋友來賀喜,要拿白麵(或大米)、紅糖、雞蛋、布或者小孩的衣服,見了孩子也要給看錢。孩子舅家的禮最重,鬥米鬥麵或整包玉米、小麥,還要有金銀首飾,銀手鐲、銀項圈、銀長命鎖,還有童車、布娃娃、小孩衣服、鞋、褥子、被子等,裝在食盒裏不蓋口,故意讓人看,所以有“小孩九,不賠本”之說。
親戚朋友走時不能空籃走,要回贈一些東西,有喜糖、麵條,現在主要是方便麵,在武陟縣西還要給舅、姑、姨一張油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生兒育女自古以來備受重視,武陟民間圍繞添丁進口、祈求母子平安等方麵,形成了各種風俗習慣。
寶寶出生後,要用白灰將大門口圍住,以此來告訴街坊鄰居,這家寶寶出生了,一是外人不要隨便進入這家串門借物;二是有來往的,可以割豆腐、買雞蛋什麼的去瞧看。
添人進口是喜事,添人後的第三天,要向親友報喜。報喜要先去嶽父家,正式通知,我們家的孩子出生了。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要給孩子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還要在這天將嬰兒的乳名起出來,俗語有“三天沒有名,是個糊塗蟲”之說。假如是在廟裏祈的孩子,還要拿油炸的焦花去“報堂”,並燒香鳴炮上供“酬謝送子奶奶”和宴請“明乞”的參與者,以示感謝。此俗古有記載,稱之為“湯餅會”或“湯餅宴”。
報喜時有的是牽一個羊,如果是一隻公羊,身上披一塊紅布,說明是個男孩;如果是一隻母羊,身上披一塊紅布,則說明是一個女孩。報喜時還有抱雞的,一隻代表女孩,兩隻代表男孩。或公雞代表男孩,母雞代表女孩。由於男尊女卑的影響,生了男孩稱為“大喜”,生了女孩則稱“小喜”,如聞“大喜”,鄰友皆稱“好”。如是“小喜”,則說“也好”。
嶽母要盛情招待來報喜的人,以前還要烙油饃、攪疙瘩(叫小孩心伶俐)叫來人吃。見到報喜的人,嶽母要將五穀雜糧撒於水缸四周,讓其生根發芽,意思是叫小孩茁壯成長。
在武陟縣西的一些地方,報喜是孩子的父親去的,去時要攜帶紅皮雞蛋,並帶一把酒壺,酒壺裏裝滿黃酒,壺嘴上插柏枝,意思為長生不老。返回時,嶽母要回贈大米或者小米、雞蛋、紅糖,還要給一把線(寓意把小孩纏住)。
接到報喜後,要在孩子出生的第五天,孩子的妗子要來瞧看(武陟縣西是孩子的妗子三天去瞧),叫“五封(捂風)”。第九天孩子的婆婆(姥姥、外婆)要來看。親戚朋友們擇吉日都要過來瞧看,看孩子的時候要給“看麵錢”,不然的話孩子將來會長得醜。
在這期間,街坊鄰居有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伯伯、大娘、嬸娘玩耍著的,要給他們臉上摸黑,主要是取樂,逗人一笑。
在武陟縣城的西部,寶寶的一九、二九還要給神炸焦花供饗,給本家街坊鄰居送喜麵,一家一碗,叫“吃喜麵條”。現在許多變成了送兩包或四包方便麵,給誰送喜麵了,誰家就要回贈錢或雞蛋。
頭大孩子都要辦“九”,有辦“二九”的,有辦“滿月九”的,辦“九”在武陟縣東叫“吃喜麵”。辦“九”十分隆重,要提前通知親戚朋友,約定好日子,到時候親戚朋友都會來祝賀的。擺設酒席,有酒有肉,叫酒肉大席,款待至親好友。最後一道食物是麵條,為席麵必備之品,謂之“吃喜麵”。
親戚朋友來賀喜,要拿白麵(或大米)、紅糖、雞蛋、布或者小孩的衣服,見了孩子也要給看錢。孩子舅家的禮最重,鬥米鬥麵或整包玉米、小麥,還要有金銀首飾,銀手鐲、銀項圈、銀長命鎖,還有童車、布娃娃、小孩衣服、鞋、褥子、被子等,裝在食盒裏不蓋口,故意讓人看,所以有“小孩九,不賠本”之說。
親戚朋友走時不能空籃走,要回贈一些東西,有喜糖、麵條,現在主要是方便麵,在武陟縣西還要給舅、姑、姨一張油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