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慶典:提親、相親、訂親處處講究、步步有禮,但尤甚者非典禮莫屬。送親隊伍一到,全場振奮,搬凳、遞煙、喜迎娘家人,花轎前更熱鬧,小輩人把著轎門要餉銀,小禮到手方撤兵。新娘玉手不能空,執客遞上下轎禮,引親領新郎至轎前鞠躬請其下轎,在新娘下轎之時,樂起《百鳥朝鳳》,鞭炮齊鳴,送客隨之入席。待新人拜天地的儀式結束後,娘家人給執事個紅包小禮,並請新郎的舅家與老舅家人入席。席麵的最高禮儀是親家看酒,新郎的父母親在執事、執客及端酒人的陪同下,分別到男女送客席前,在執事“親家看酒”的招呼聲中,逐桌給客人敬酒。席間要給掂盆的、帶鑰匙的、開箱的封紅包小禮,換出盆與鑰匙,打開箱櫃,並商定瞧、叫、住、還的有關事項。席後執客按送飯食的份數,根據每包燒餅的數量,回相應點紅點的小蒸饃,此禮手帕包6~12個,用於伴娘的回禮。
生兒育女喜慶宴,多選一九、二九、滿月辦,娘家人是大禮鬥米、鬥麵、長命鎖,兒童衣裳、手推車,數目不菲的看孩禮和其他東西。當娘家人辦完看孩的一係列事入座後方能開席,喜麵條為此時的基本食譜。
白事方麵:對亡人的處理,如洗臉、服飾、停輔、順材、成殮、殯葬以及孝子各自任務的安排等,都需得到娘家人的認可。
領孝、成殮、殯葬必備白紙或錫箔兩份,來去都需吊孝,其格式如下:娘家人到孝子的街口聚齊,女客前行用手帕掩麵號啕大哭,男客隨後肅穆前行,進門後女客至靈床或靈柩旁哭靈,男客排列於靈前,將白紙或錫箔交於孝子,在執事“點紙,請客吊孝”的吆喝聲中,孝子點紙,男客下跪,趴下哭唁,執事手拉勸止,直起上身再磕仨頭後站起,在執事的“謝”聲中,孝子對眾客人磕個頭,客人作揖回禮,輩分高者免回禮,此為吊孝。此時哭靈的女客,在執客勸止後,隨同男客一道退出現場。娘家人返回前祭奠格式同上,出門取下孝帽。女客參加祭奠,來去都需哭祭。而今祭奠時不論男女,有僅磕四個頭的,也有以四鞠躬替代的,來去均如此也未嚐不可,禮到即成。
領孝:報喪後娘家人帶白紙或錫箔前往吊孝並領取孝衣,俗稱領孝。此孝衣是孝子為娘家人的晚輩製作的,侄兒與侄媳為窄麵丈六大孝衣,以下各輩均給一條白褲料,至於孝帽是去一次領一次,俗話說娘家人不戴回頭孝,凡穿孝衣者在辦事的頭天晚上要派人去守靈。
初次祭奠後,即開始了解亡者生前死後的諸般情況,綜合所聞所見,論定亡者的一生及家人的孝順情況。
成殮:去時禮儀同前,祭奠後入席,孝子行送孝、送菜禮後客人用飯。待成殮時辰一到,在執事安排下檢視亡人遺容、穿戴及隨葬物品,完畢在釘口前,男客吊孝,女客哭靈後哭走,男客隨後,出門後取下孝帽。
殯葬:帶火鞭、花圈、錫箔及大麻燙、肉、幹濕果、各種時令禮品等供饗全套或部分前往,至街口孝子聚齊穿孝衣,執事安排孝子號啕接迎,磕頭後哭回,隨後在淒厲的哀樂聲中,跟在抬供饗的忙供後麵到靈堂祭奠,其方式同前。祭奠後入席,待以最高標準,此時有個孝子送孝禮,在上第一道熱菜時有個孝子送菜禮,中間有個孝子看菜禮,結束前有個孝子謝菜禮。其方式為:在執事的招呼聲中,男女孝子拄哀杖哀號,分別到席前磕個頭離去,悲則催憐為孝子之至寶。飯後隨間斷的三聲炮響,執事安排娘家人祭奠,隨後男客在後,女客在前哭離現場,出門後脫去孝衣孝帽,空籃用水擔一頭挑著走。亡者的娘家侄兒等少數男客送靈柩至墳,在孝子抓土撒棺前,執事安排“請客燒紙”,磕四個頭祭奠後脫去孝衣孝帽離去。
娘家人有提意見及要求改正的權利,但窮兒不可富葬也需顧及。有懲治不孝子的權利,此僅停留在象征層麵,俗話說親舅不打親外甥。
至於七數、百日,一、二周年及日後遷墳移葬,供品以錫箔、油條為主,或加火鞭及時令禮品。三周年大辦時,供品以火鞭、花圈、錫箔、大麻燙及時令禮品。禮儀按神三鬼四的方式或磕頭或鞠躬。女客不再哭祭。
三裏不同俗,十裏改規矩,此指總綱不變的細節而言,如有分歧按約定鄉俗辦,特殊情況由雙方執事相互尊重協商處理。這就是紅白事中的娘家人習俗,至今仍在流傳。
□ 趙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