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沁生
經典山陽
據《焦作人物誌》《文化沁陽》介紹:盧多遜(公元934~985年),北宋懷州河內(沁陽)人,後周進士,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北宋乾德元年,加兵部郎中、史館修撰,後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副宰相),同修《五代史》,進《開寶通義纂》一百卷。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升中書侍郎、平章政事,後任兵部尚書、宰相。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海南崖州時離世。
仕 途
好風吹動萬年枝
公元934年,盧多遜出生於河南沁陽,其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博學多聞,21歲參加科舉考試,喜中後周進士。之後,一路高歌,步步高升,特別是大宋成立後,深受宋太祖信任,先後負責起草詔書、選拔人才,並擔任兵部要職,掌管翰林院與國史館,後升至副宰相。宋太宗繼位後,其依然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寶座。
盧多遜的主要政績是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安邦,幫助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內亂,統一疆土,並主持編修《五代史》《開寶通義纂》等國家典籍。
盧多遜自幼酷愛讀書,博涉經史,並以其聰明智慧和過人才識,奠定了北宋初期國家政治、法律、禮儀製度基礎。相傳宋太祖朝堂之上每每問起典故政史,盧多遜都能口若懸河、對答如流,深受皇上喜愛,甚是重用。其中,雖然不排除利用職位優勢,連夜做功課、提前翻閱史書古經之嫌,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家有過硬的基本功和廣博的學識,如果沒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功,是難以換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前景《宋史》記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有謀略,發多奇中。”
公元973年,盧多遜受命出使南唐,並為詩詞皇帝李煜慶生。這次南方之行,盧多遜以交流詞賦為形式、以增進感情為謀略、以修誌所需為目標,大打感情牌,不遺餘力,最終博得李煜信任,不僅獻出了相關誌書、典籍,還將“地方圖”拱手相送,這也為他後來哀歎“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埋下了伏筆。然而,盧多遜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引來了一些“羨慕嫉妒恨”。
一代帝王趙匡胤捧著盧多遜奉上的資料、圖籍,如獲至寶、驚喜萬分、愛不釋手,更加稱讚佩服盧多遜。因為其內容不僅涉及南唐的山川河流、戶籍人口、屯戍駐守等情況,更是攻打南唐,實現大一統的“路線圖”。
彈指間,白駒過隙。在消滅五代割據勢力,護駕宋太祖親征太原消滅北漢政權,完成北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身為軍政要員的盧多遜,均表現出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謀略。
“春風得意馬蹄疾”,盧多遜經常陪伴宋太祖飲酒作詩,那是何等的光宗耀祖、意滿誌得。
宮 鬥
一場春夢越王城
宋太宗接棒皇位後,對盧多遜依然寵愛有加,深信不疑,並晉升其為宰相,禦賜“敦樸為天下先”,以表彰盧多遜盡忠報國、簡樸為人的品德與操守。但是,“花無百日紅”,平步青雲的盧多遜受到來自趙普集團的排擠,且被下獄流放。一首《哀挽詩》或許能道出盧多遜由盛及衰的幾多酸處、幾多無奈。
“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漸窮老仆慵看馬,著慘佳人懶按箏。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一代名相的政治生涯,為何突然逆轉?這與趙普及“皇家疑案”有著密切關係。
趙普也是很有能力的,可以說是一位深思遠慮的政治謀士,他開創了文人掌軍,“以文馭武”的先例,雖然讀書不及盧多遜,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名。同朝為官,趙普與盧多遜則多有政見不合,而且矛盾重重,最終成為宿敵。宋《石林燕語》記載了一個典故:“盧相多遜,素與趙韓王(趙普)不協。韓王為樞密使,盧為翰林學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號從古未有,韓王從旁稱讚。盧曰:‘此偽蜀時號也’。帝大驚,遂命檢史視之,果然,遂恕,以筆誅韓王麵,言曰:‘汝爭(怎)得如他多識’。韓王經宿不敢洗麵。翌日奏對,帝方命洗去。”這隻是一個插曲,像這類明爭暗鬥的故事多了,特別是宋太祖罷免趙普宰相之後,其更加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總認為是盧多遜揭其短、亮其醜,所以積怨愈來愈深。
最後,導致盧多遜全麵退出政治舞台的根還在趙普,導火索就是“立儲”。原來,宋太宗在選擇“接班人”時存了私心,想違背“金匱之盟”,打破“兄終弟及”的接班模式,計劃將皇權傳給其子,這被老謀深算的趙普所察覺,並鼎力支持,計除趙廷美(秦王)。然而盧多遜與秦王交往甚密,常以中書機密告知秦王。兩權相爭,趙普不僅想維皇權、除秦王,更想致“老政敵”於死地,遂唆使聯絡74名大臣以“大逆不道”等罪名集體上奏,想“一棒槌”將盧多遜打死。好在宋太宗心中有愧,改死刑為流刑,這樣,盧多遜才保住了身家性命,也保住了整個家族。
流 放
山下人家林下門
宋太平興國七年,也就是公元982年4月,宋太宗最終下決心,罷免了盧多遜的官職,判其流放,而且強調:“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流放即流刑,是指將受刑人強製遣送指定地區落戶或服役、不準擅自返回原處的刑罰,主要有遷、徏、謫等刑名。《尚書·舜典》雲:“流宥五刑。”是指用流放的形式,懲罰寬宥應處“五刑”的人。傳說商王太甲初即位,暴政,被伊尹流放到桐宮,反省三年後才回到朝廷。西周後,流刑正式納入刑種,周厲王就是被強製執行的第一人,在國人暴動後,“三年,乃流王於彘”。宋時流刑製度也進一步完善,有“短流”,也有“長流”,“長流”即將受刑人發配到1000公裏外,“加流役”將會發配到1500公裏外。流放地點大多為千裏之內的“牢城”,以及千裏之外的沙門島、海島等。
最終,盧多遜及家人戴罪上路,受盡艱難,幾經顛簸,到達1500公裏外的流放地——海南崖州。
當時,崖州屬“南蠻之地”“遐荒煙瘴”,盧多遜抵達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上例行《謝表》:“流星已遠,拱北極以無由;海日懸空,望長安而不見……”表達了自己雖亡命天涯、流放海南,但依然心存社稷、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懷。
盧多遜在受到一生當中最大的冤屈後,已是身心疲憊,遍體鱗傷,可他並沒有失望、氣餒,而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築室安居,開荒種地,並與當地百姓一起朝暮相處,感情深厚,把崖州(現為海南三亞崖州區水南村)打造成為世外桃園。
崖州就是盧多遜遠離中原、告別朝廷之後的具體流放地、落難處,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二故鄉”。閑暇之餘,盧多遜走鄉串野,探訪友人,陶冶山水,感悟人生,創作了流芳百世的《水南村為黎伯淳題》:“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地因病去世。之後,宋太宗如夢方醒,下詔令其全家遷出流放地,錄其子雍為公安主簿,還其懷州籍沒先塋。公元1037年,宋仁宗歸還被沒收的盧多遜家族田宅,追封盧多遜為工部尚書。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據《焦作人物誌》《文化沁陽》介紹:盧多遜(公元934~985年),北宋懷州河內(沁陽)人,後周進士,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北宋乾德元年,加兵部郎中、史館修撰,後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副宰相),同修《五代史》,進《開寶通義纂》一百卷。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升中書侍郎、平章政事,後任兵部尚書、宰相。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海南崖州時離世。
仕 途
好風吹動萬年枝
公元934年,盧多遜出生於河南沁陽,其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博學多聞,21歲參加科舉考試,喜中後周進士。之後,一路高歌,步步高升,特別是大宋成立後,深受宋太祖信任,先後負責起草詔書、選拔人才,並擔任兵部要職,掌管翰林院與國史館,後升至副宰相。宋太宗繼位後,其依然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寶座。
盧多遜的主要政績是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安邦,幫助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內亂,統一疆土,並主持編修《五代史》《開寶通義纂》等國家典籍。
盧多遜自幼酷愛讀書,博涉經史,並以其聰明智慧和過人才識,奠定了北宋初期國家政治、法律、禮儀製度基礎。相傳宋太祖朝堂之上每每問起典故政史,盧多遜都能口若懸河、對答如流,深受皇上喜愛,甚是重用。其中,雖然不排除利用職位優勢,連夜做功課、提前翻閱史書古經之嫌,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家有過硬的基本功和廣博的學識,如果沒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功,是難以換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前景《宋史》記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有謀略,發多奇中。”
公元973年,盧多遜受命出使南唐,並為詩詞皇帝李煜慶生。這次南方之行,盧多遜以交流詞賦為形式、以增進感情為謀略、以修誌所需為目標,大打感情牌,不遺餘力,最終博得李煜信任,不僅獻出了相關誌書、典籍,還將“地方圖”拱手相送,這也為他後來哀歎“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埋下了伏筆。然而,盧多遜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引來了一些“羨慕嫉妒恨”。
一代帝王趙匡胤捧著盧多遜奉上的資料、圖籍,如獲至寶、驚喜萬分、愛不釋手,更加稱讚佩服盧多遜。因為其內容不僅涉及南唐的山川河流、戶籍人口、屯戍駐守等情況,更是攻打南唐,實現大一統的“路線圖”。
彈指間,白駒過隙。在消滅五代割據勢力,護駕宋太祖親征太原消滅北漢政權,完成北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身為軍政要員的盧多遜,均表現出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謀略。
“春風得意馬蹄疾”,盧多遜經常陪伴宋太祖飲酒作詩,那是何等的光宗耀祖、意滿誌得。
宮 鬥
一場春夢越王城
宋太宗接棒皇位後,對盧多遜依然寵愛有加,深信不疑,並晉升其為宰相,禦賜“敦樸為天下先”,以表彰盧多遜盡忠報國、簡樸為人的品德與操守。但是,“花無百日紅”,平步青雲的盧多遜受到來自趙普集團的排擠,且被下獄流放。一首《哀挽詩》或許能道出盧多遜由盛及衰的幾多酸處、幾多無奈。
“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漸窮老仆慵看馬,著慘佳人懶按箏。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一代名相的政治生涯,為何突然逆轉?這與趙普及“皇家疑案”有著密切關係。
趙普也是很有能力的,可以說是一位深思遠慮的政治謀士,他開創了文人掌軍,“以文馭武”的先例,雖然讀書不及盧多遜,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名。同朝為官,趙普與盧多遜則多有政見不合,而且矛盾重重,最終成為宿敵。宋《石林燕語》記載了一個典故:“盧相多遜,素與趙韓王(趙普)不協。韓王為樞密使,盧為翰林學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號從古未有,韓王從旁稱讚。盧曰:‘此偽蜀時號也’。帝大驚,遂命檢史視之,果然,遂恕,以筆誅韓王麵,言曰:‘汝爭(怎)得如他多識’。韓王經宿不敢洗麵。翌日奏對,帝方命洗去。”這隻是一個插曲,像這類明爭暗鬥的故事多了,特別是宋太祖罷免趙普宰相之後,其更加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總認為是盧多遜揭其短、亮其醜,所以積怨愈來愈深。
最後,導致盧多遜全麵退出政治舞台的根還在趙普,導火索就是“立儲”。原來,宋太宗在選擇“接班人”時存了私心,想違背“金匱之盟”,打破“兄終弟及”的接班模式,計劃將皇權傳給其子,這被老謀深算的趙普所察覺,並鼎力支持,計除趙廷美(秦王)。然而盧多遜與秦王交往甚密,常以中書機密告知秦王。兩權相爭,趙普不僅想維皇權、除秦王,更想致“老政敵”於死地,遂唆使聯絡74名大臣以“大逆不道”等罪名集體上奏,想“一棒槌”將盧多遜打死。好在宋太宗心中有愧,改死刑為流刑,這樣,盧多遜才保住了身家性命,也保住了整個家族。
流 放
山下人家林下門
宋太平興國七年,也就是公元982年4月,宋太宗最終下決心,罷免了盧多遜的官職,判其流放,而且強調:“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流放即流刑,是指將受刑人強製遣送指定地區落戶或服役、不準擅自返回原處的刑罰,主要有遷、徏、謫等刑名。《尚書·舜典》雲:“流宥五刑。”是指用流放的形式,懲罰寬宥應處“五刑”的人。傳說商王太甲初即位,暴政,被伊尹流放到桐宮,反省三年後才回到朝廷。西周後,流刑正式納入刑種,周厲王就是被強製執行的第一人,在國人暴動後,“三年,乃流王於彘”。宋時流刑製度也進一步完善,有“短流”,也有“長流”,“長流”即將受刑人發配到1000公裏外,“加流役”將會發配到1500公裏外。流放地點大多為千裏之內的“牢城”,以及千裏之外的沙門島、海島等。
最終,盧多遜及家人戴罪上路,受盡艱難,幾經顛簸,到達1500公裏外的流放地——海南崖州。
當時,崖州屬“南蠻之地”“遐荒煙瘴”,盧多遜抵達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上例行《謝表》:“流星已遠,拱北極以無由;海日懸空,望長安而不見……”表達了自己雖亡命天涯、流放海南,但依然心存社稷、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懷。
盧多遜在受到一生當中最大的冤屈後,已是身心疲憊,遍體鱗傷,可他並沒有失望、氣餒,而是咬緊牙關,振奮精神,築室安居,開荒種地,並與當地百姓一起朝暮相處,感情深厚,把崖州(現為海南三亞崖州區水南村)打造成為世外桃園。
崖州就是盧多遜遠離中原、告別朝廷之後的具體流放地、落難處,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二故鄉”。閑暇之餘,盧多遜走鄉串野,探訪友人,陶冶山水,感悟人生,創作了流芳百世的《水南村為黎伯淳題》:“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公元985年,盧多遜在流放地因病去世。之後,宋太宗如夢方醒,下詔令其全家遷出流放地,錄其子雍為公安主簿,還其懷州籍沒先塋。公元1037年,宋仁宗歸還被沒收的盧多遜家族田宅,追封盧多遜為工部尚書。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