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文化之夜”照亮鄭州: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創新典範
更新時間:2024/6/25 13:10:21    來源:光明網

  日前,“2024微博文化之夜”在鄭州成功舉辦,塑造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新範式。文化之夜,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探索之旅。

  “豫”見新思路:聯動平台深化文化內核

  2023年9月,首屆微博文化之夜在鄭州落幕,為鄭州打造了一扇文化窗口。文化IP是這個時代賦予傳統文化的新式力量,在鄭州舉辦的微博文化之夜取得成功後,由“政府+平台”雙驅動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文化IP探索之旅正式開啟。

  今年,鄭州政府踏著已有的成熟路徑,升級打造出一條“科技鄭,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的新思路,以“2024微博文化之夜”的盛典與主題論壇,再度鞏固深化鄭州的文化內核。

  白族紮染、北京麵人郎、福建茶百戲等非遺傳承人推動盛典融入國家文化戰略下文化出海的浪潮中。同時,百餘位文化名人、文史專家、文體明星,以及來自讀書、電競、動漫、美食、旅遊等領域的微博大V們彙聚於此,不單以歌舞光影描摹鄭州的文化精粹,更以宏大觀點與樸素細節動情訴說鄭州的煙火人間。

  全球化的浪潮中,鄭州始終秉持開放姿態,向世界講述著一個鮮活的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展現文化強國的風采。

  平台的文化傳承價值:傳播、鏈接與凝聚

  文化之夜作為微博打造的多形式、全渠道、高影響力、強延續性的大型文化IP,堪比文化界的“微博之夜”,其影響力更是能夠針對性引發文化領域的盛大關注。在微博運籌的線上線下聯動互通中,不同圈層之間亦將緩緩推進相融,將文化之夜的主題與內容滲透至各個角落。

  2024微博文化之夜,以鄭州為中心啟動了一場傳播度極高的曆史溯源互動。在線上,微博聯動多家媒體及政務機構等作為出題官,與網友們進行答題互動,以貼近日常的交互方式將厚重文化融入網友生活的點滴之中;同時,平台以小課堂形式傳播鄭州中原文化的各個閃亮之處。

  在線下,盛典、論壇之外,微博打造“漫步古都鄭是好時節”等係列活動,並邀請數位微博文化名人、學者、微博大V實地探訪鄭州著名故址遺跡,讓這座帶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形象,以更生動活力的方式綻放於世人眼前。

  一場文化之夜,吸引了關注鄭州文化的多方力量,線上線下互動、多方觀點激蕩之間,一處地方的文化生態就此激活。鄭州本土曆史文化將以各種形式完成傳播與普及,鄭州本地產業也將獲得更為充足的新經濟動能。

  文化之夜傾力打造的文化論壇,同屬業內的文化主題思想碰撞。博物館館長、作家、學者等多元身份及視角下的對話,為當下語境中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路徑及未來,探討出一個更清晰的答案。而這份在文化議題上凝聚共識、彙聚向上的力量,將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奏響時代強音,展現大國風貌。

  鄭州與微博的聯手,正是在文化傳承創新的宏觀大背景下,洞見了平台之於文化傳承的傳播、鏈接與凝聚價值。雙方初衷一致、默契達成,在優勢互補中發揮合力,正將這段旅途的價值轉化為更強大的能量。

  創新、出海、數字化,共謀新時代文化戰略

  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2024微博文化之夜充分挖掘在文化傳承創新方麵的潛力,以文化數字化、文化出海、非遺保護等為切入點,生動營造了鄭州厚重的曆史文化氛圍與開放的文化傳承心態,將這一城市文化IP紮根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藍圖之中。

  2024微博文化之夜除了引入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的4D影廳和3D打印的古城牆,還讓民眾領略到蘇州博物館的AI技術館藏珍寶雲端展,“5G+數字化”加持下的山東博物館馬麵裙數字傳播等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先進成果。優秀國漫作品,作為文化出海的先驅,在文化之夜上肆意展示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此外,大理白族紮染、北京“麵人郎”等非遺,也在海外推廣行動中潛移默化促進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李記)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文化之夜”照亮鄭州: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創新典範
    2024/6/25 13:10:21    來源:光明網

      日前,“2024微博文化之夜”在鄭州成功舉辦,塑造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新範式。文化之夜,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探索之旅。

      “豫”見新思路:聯動平台深化文化內核

      2023年9月,首屆微博文化之夜在鄭州落幕,為鄭州打造了一扇文化窗口。文化IP是這個時代賦予傳統文化的新式力量,在鄭州舉辦的微博文化之夜取得成功後,由“政府+平台”雙驅動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文化IP探索之旅正式開啟。

      今年,鄭州政府踏著已有的成熟路徑,升級打造出一條“科技鄭,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的新思路,以“2024微博文化之夜”的盛典與主題論壇,再度鞏固深化鄭州的文化內核。

      白族紮染、北京麵人郎、福建茶百戲等非遺傳承人推動盛典融入國家文化戰略下文化出海的浪潮中。同時,百餘位文化名人、文史專家、文體明星,以及來自讀書、電競、動漫、美食、旅遊等領域的微博大V們彙聚於此,不單以歌舞光影描摹鄭州的文化精粹,更以宏大觀點與樸素細節動情訴說鄭州的煙火人間。

      全球化的浪潮中,鄭州始終秉持開放姿態,向世界講述著一個鮮活的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展現文化強國的風采。

      平台的文化傳承價值:傳播、鏈接與凝聚

      文化之夜作為微博打造的多形式、全渠道、高影響力、強延續性的大型文化IP,堪比文化界的“微博之夜”,其影響力更是能夠針對性引發文化領域的盛大關注。在微博運籌的線上線下聯動互通中,不同圈層之間亦將緩緩推進相融,將文化之夜的主題與內容滲透至各個角落。

      2024微博文化之夜,以鄭州為中心啟動了一場傳播度極高的曆史溯源互動。在線上,微博聯動多家媒體及政務機構等作為出題官,與網友們進行答題互動,以貼近日常的交互方式將厚重文化融入網友生活的點滴之中;同時,平台以小課堂形式傳播鄭州中原文化的各個閃亮之處。

      在線下,盛典、論壇之外,微博打造“漫步古都鄭是好時節”等係列活動,並邀請數位微博文化名人、學者、微博大V實地探訪鄭州著名故址遺跡,讓這座帶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形象,以更生動活力的方式綻放於世人眼前。

      一場文化之夜,吸引了關注鄭州文化的多方力量,線上線下互動、多方觀點激蕩之間,一處地方的文化生態就此激活。鄭州本土曆史文化將以各種形式完成傳播與普及,鄭州本地產業也將獲得更為充足的新經濟動能。

      文化之夜傾力打造的文化論壇,同屬業內的文化主題思想碰撞。博物館館長、作家、學者等多元身份及視角下的對話,為當下語境中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路徑及未來,探討出一個更清晰的答案。而這份在文化議題上凝聚共識、彙聚向上的力量,將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奏響時代強音,展現大國風貌。

      鄭州與微博的聯手,正是在文化傳承創新的宏觀大背景下,洞見了平台之於文化傳承的傳播、鏈接與凝聚價值。雙方初衷一致、默契達成,在優勢互補中發揮合力,正將這段旅途的價值轉化為更強大的能量。

      創新、出海、數字化,共謀新時代文化戰略

      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2024微博文化之夜充分挖掘在文化傳承創新方麵的潛力,以文化數字化、文化出海、非遺保護等為切入點,生動營造了鄭州厚重的曆史文化氛圍與開放的文化傳承心態,將這一城市文化IP紮根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藍圖之中。

      2024微博文化之夜除了引入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的4D影廳和3D打印的古城牆,還讓民眾領略到蘇州博物館的AI技術館藏珍寶雲端展,“5G+數字化”加持下的山東博物館馬麵裙數字傳播等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先進成果。優秀國漫作品,作為文化出海的先驅,在文化之夜上肆意展示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此外,大理白族紮染、北京“麵人郎”等非遺,也在海外推廣行動中潛移默化促進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李記)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