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文化煥新 “微”光成炬 ——2024微博文化之夜見聞
更新時間:2024/6/25 13:09:44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祁道鵬

  相聚“天地之中”,共襄文化盛宴。

  6月23日晚,仲夏之夜,一場文化盛事閃耀鄭州。

  當晚,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內燈光璀璨,包括眾多國內文化名人、專家學者、文體明星以及來自國漫、電競、二次元等各個領域微博大V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2024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絢麗綻放。

image.png

  以社交媒體流量場撬動文化傳播場,微博文化之夜是微博與鄭州合力打造的大型文化IP,聚焦展示鄭州城市新形象、厚重曆史新河南,圍繞核心人群借助社交傳播形式,進一步叫響“天地之中、黃帝故裏、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將文化內在動能轉化為城市發展勢能。

  在這裏,“微”光交彙成炬,看見文化傳承創新。

  博物館存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記憶,是曆史與文化的觀察窗口。如何讓陳列的文物“活起來”,吸引更多年輕人?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借助4D影廳、3D打印古城牆,3600年前的鄭州商都形象躍然眼前;山東博物館通過“5G+數字化”加持,對馬麵裙文物等進行數字傳播;蘇州博物館開展AI技術館藏珍寶雲端展……

  頒獎盛典上,商都遺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館等共七家博物館獲得“年度文化科技創新博物館”。

image.png

  “借助現代科技和互聯網傳播,通過人格化運營、接地氣的趣味表達,讓厚重曆史展現新魅力,商都遺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可謂‘寶藏’打卡地。”現場看到逛過的兩大博物館登榜,來自西安的“90後”微博大V馬攸寧感觸很深。

  文化為舟,創新為帆,通過對文物故事進行通俗化解讀,用50段跨越古今的對話,印證城市深厚文明底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創作的《文物裏的鄭州》獲得“微博年度文化城市創新IP”。

  “考古學是研究過去、觀察當下、思考未來的一門學問,對文化複興、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將把‘青花瓷的故鄉’‘唐三彩的重要發源地’這些更具標識性的鄭州文化符號傳遞給大家。”現場,手持獎杯,鄭州市文物局局長顧萬發還向網友發起邀請,“希望大家蒞臨鄭州,來一場中華文明的心靈之旅。”

image.png

  作為文化事業的新興代表,網絡文學不斷以新銳之姿邁入主流視野,許多精品著作還實現“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

  “六年前,我在晉江文學城網站開始寫作奇幻作品,其實這些小說多根植於優秀的中國古典文學,如唐傳奇、明清誌怪小說等。”登台領取“年度原創文學IP”榮譽,《黑蓮花攻略手冊》作者白羽摘雕弓發表感言,認為創新寫作並非憑空而來,與傳統文學的滋養密不可分。

image.png

  生活是最好的編劇,故土是創作的源泉。從河南延津走出來的作家劉震雲,多年來,憑借《一地雞毛》《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家喻戶曉。站在老家河南的領獎台上,獲得“傑出文化影響力人物”的劉震雲認為,“生活對我的影響很大,創作的底氣從故鄉而來。”“我的作品翻譯到國外,讀者看後總說我很幽默,其實我們村裏的村民更幽默。”

  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傳播人物、年度影視文化品質演員、年度出海國漫IP、年度影響力作家……一個個文化大獎,涉及多領域內容生態,背後展現的是文化的傳承、賡續與創新發展。

image.png

  文化盛典上,麵對“小推車市集”上的非遺文創產品,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還現場做起科普,比如“馬踏飛燕”中馬順拐竟然能快得飛起,“布老虎”原來是古代孩子們心中的“奧特曼”,宋代簪花留存著古人對美的追求……

image.png

  河南元素、鄭州元素同樣成為微博文化之夜中的閃亮元素——

  舞者韓宇與少林延魯武術學校共同呈現《楚河漢界》,力與美之間盡顯“功夫之城”神韻;臨黃河而知中國,蒞中原而攬古今,演員陸毅在《“豫”見·千古人物》節目中深情吟誦,講述大河之南的文化瑰寶;“年度文化國際交流踐行者”福原愛與竹內亮共讚“鄭州中!”;用胡辣湯、羊肉燴麵、延津火燒等文化美食互動“串燒”……

image.png

  延續文脈、傳承文化,創新表達,鄭州以雄厚的曆史文明為基底,借助文化傳播的全新形式,共同見證中華文化的交融與傳承。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古今輝映,“鄭”在出彩。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文化煥新 “微”光成炬 ——2024微博文化之夜見聞
    2024/6/25 13:09:44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祁道鵬

      相聚“天地之中”,共襄文化盛宴。

      6月23日晚,仲夏之夜,一場文化盛事閃耀鄭州。

      當晚,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內燈光璀璨,包括眾多國內文化名人、專家學者、文體明星以及來自國漫、電競、二次元等各個領域微博大V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2024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絢麗綻放。

    image.png

      以社交媒體流量場撬動文化傳播場,微博文化之夜是微博與鄭州合力打造的大型文化IP,聚焦展示鄭州城市新形象、厚重曆史新河南,圍繞核心人群借助社交傳播形式,進一步叫響“天地之中、黃帝故裏、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將文化內在動能轉化為城市發展勢能。

      在這裏,“微”光交彙成炬,看見文化傳承創新。

      博物館存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記憶,是曆史與文化的觀察窗口。如何讓陳列的文物“活起來”,吸引更多年輕人?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借助4D影廳、3D打印古城牆,3600年前的鄭州商都形象躍然眼前;山東博物館通過“5G+數字化”加持,對馬麵裙文物等進行數字傳播;蘇州博物館開展AI技術館藏珍寶雲端展……

      頒獎盛典上,商都遺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館等共七家博物館獲得“年度文化科技創新博物館”。

    image.png

      “借助現代科技和互聯網傳播,通過人格化運營、接地氣的趣味表達,讓厚重曆史展現新魅力,商都遺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可謂‘寶藏’打卡地。”現場看到逛過的兩大博物館登榜,來自西安的“90後”微博大V馬攸寧感觸很深。

      文化為舟,創新為帆,通過對文物故事進行通俗化解讀,用50段跨越古今的對話,印證城市深厚文明底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創作的《文物裏的鄭州》獲得“微博年度文化城市創新IP”。

      “考古學是研究過去、觀察當下、思考未來的一門學問,對文化複興、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將把‘青花瓷的故鄉’‘唐三彩的重要發源地’這些更具標識性的鄭州文化符號傳遞給大家。”現場,手持獎杯,鄭州市文物局局長顧萬發還向網友發起邀請,“希望大家蒞臨鄭州,來一場中華文明的心靈之旅。”

    image.png

      作為文化事業的新興代表,網絡文學不斷以新銳之姿邁入主流視野,許多精品著作還實現“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

      “六年前,我在晉江文學城網站開始寫作奇幻作品,其實這些小說多根植於優秀的中國古典文學,如唐傳奇、明清誌怪小說等。”登台領取“年度原創文學IP”榮譽,《黑蓮花攻略手冊》作者白羽摘雕弓發表感言,認為創新寫作並非憑空而來,與傳統文學的滋養密不可分。

    image.png

      生活是最好的編劇,故土是創作的源泉。從河南延津走出來的作家劉震雲,多年來,憑借《一地雞毛》《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家喻戶曉。站在老家河南的領獎台上,獲得“傑出文化影響力人物”的劉震雲認為,“生活對我的影響很大,創作的底氣從故鄉而來。”“我的作品翻譯到國外,讀者看後總說我很幽默,其實我們村裏的村民更幽默。”

      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傳播人物、年度影視文化品質演員、年度出海國漫IP、年度影響力作家……一個個文化大獎,涉及多領域內容生態,背後展現的是文化的傳承、賡續與創新發展。

    image.png

      文化盛典上,麵對“小推車市集”上的非遺文創產品,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還現場做起科普,比如“馬踏飛燕”中馬順拐竟然能快得飛起,“布老虎”原來是古代孩子們心中的“奧特曼”,宋代簪花留存著古人對美的追求……

    image.png

      河南元素、鄭州元素同樣成為微博文化之夜中的閃亮元素——

      舞者韓宇與少林延魯武術學校共同呈現《楚河漢界》,力與美之間盡顯“功夫之城”神韻;臨黃河而知中國,蒞中原而攬古今,演員陸毅在《“豫”見·千古人物》節目中深情吟誦,講述大河之南的文化瑰寶;“年度文化國際交流踐行者”福原愛與竹內亮共讚“鄭州中!”;用胡辣湯、羊肉燴麵、延津火燒等文化美食互動“串燒”……

    image.png

      延續文脈、傳承文化,創新表達,鄭州以雄厚的曆史文明為基底,借助文化傳播的全新形式,共同見證中華文化的交融與傳承。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古今輝映,“鄭”在出彩。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