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關注在華外國友人:傳播文化 增進友誼
更新時間:2024/6/13 16:17:27    來源:人民日報

17版.jpg

5月19日,江蘇大學藥學院組織多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開展“中草藥拓印”體驗活動,中外大學生共同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石玉成攝(影像中國)

5月18日,“留學重慶·讀懂農曆”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鄉村行活動在重慶高新區走馬古鎮舉辦。活動期間,外國留學生體驗竹竿舞。
  雷 鍵攝(影像中國)

約爾·沃克(中文名無名)。
  受訪者供圖

4月18日,山東青島市李滄區舉辦“山間覓茶香”茶文化體驗主題活動,在百果山茶園,來自青島科技大學國際學院的留學生體驗茶葉采摘。
  張 鷹攝(影像中國)

桑德拉·紮卡利亞(中文名宋語嫣)。
  圖為受訪者提供

查德·辛克萊爾。
  圖為受訪者提供

一本本中醫典籍曆久彌新,一首首中文歌曲婉轉悠揚,一盆盆川派盆景虯曲多姿……因為向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熱愛,他們選擇在這裏學習、工作、生活,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魅力。越來越多外國友人投身中國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進人民友誼。

“中醫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報記者 張文豪

“瞧,這老外把中醫摸索得透徹得很!”“俺一個本地人都沒他的河南話說得溜。”……社交媒體上,一個金發碧眼的德國小夥子約爾·沃克火了,視頻中他用一口河南話記錄求學生活,並普及中醫藥知識。剛來中國留學時,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無名”,沒承想,傳播中醫藥文化讓他成了網絡紅人。

身穿中式服裝、腳踩老式布鞋,記者見到無名時,他剛從南太行山采藥回來。書桌上,堆放著練習書法用的宣紙;書架上,整齊擺放著《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中醫書籍。“中醫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總結出的智慧,太厲害了!”他熟練地泡上一壺茶,向記者講起與中醫結緣的故事。無名自幼便跟著一位在德國遊曆的中國師父練習功夫,由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家裏有一本德語的中醫食療書籍,我試過後發現很管用。”對於一些病症,幾株中草藥就能藥到病除,中醫的神奇讓無名萌生了去中國學醫的念頭。

2015年,無名來到中國,就讀於河南中醫藥大學漢語言班,“河南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一年後,他如願進入了中醫學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又成為針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初來乍到的無名在新環境中克服了重重挑戰。除了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內容還要求學生選讀《傷寒雜病論》等中國古醫書經典,語言理解能力不足的無名常常感到吃力;臨床實踐中,細若麥芒的針灸銀針、冒著火焰的火罐,也一度讓他手足無措……

對於中醫的熱愛讓無名堅持了下去,“我喜歡中醫,學習過程看似辛苦,其實別有一番樂趣在其中。”課堂之外,他會到學校的附屬醫院實習,跟老中醫坐診、巡房、開方、抓藥;閑暇之餘,他還會背起竹簍、提著钁頭,在當地農民指引下上山采藥。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麵對中藥房一屜屜的藥材,無名如數家珍;針灸時進針、行針,他也能夠一氣嗬成,動作毫不拖泥帶水。

從理論走向實踐,多年所學也逐漸派上了用場。在一次回德國休假期間,無名的奶奶得了胃腸型感冒,無名用針灸緩解了老人食欲不振的症狀。如今,遠在德國的家人身體抱恙時會向他求助,他便開啟“雲坐診”模式,指導他們通過中醫方式調理身體。

“學中醫既能治病救人,也能修身養性。”無名認為,中醫是醫學,也是哲學。小時候,母親曾給他買過一本德語版的《道德經》,書中思辨的智慧讓他著迷,“這和中醫是共通的。”無名解釋,學中醫如同下圍棋,在不斷的“升段”中,一步步開闊自我認知和思想境界,“中醫教會我調理身心、控製情緒,看問題也變得更加全麵。”閑時,他會品一杯香茗,吹一段長笛,打兩套拳法,讓內心歸於平靜,使生活變得自然。

近兩年,無名嚐試拍攝一些短視頻,記錄日常感悟,宣傳中醫文化。地道的方言、詼諧的談吐、輕鬆的呈現,讓他迅速成為擁有百萬粉絲的視頻博主。“在中國的留學經曆讓我受益匪淺。”再有幾個月,無名就要畢業了,他目前正在準備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爭取未來能夠更專業地普及和傳播中醫藥文化。“中醫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認識中醫、了解中醫,並從中獲益。”

“這些中文歌曲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國”

本報記者 周 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漫步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梧桐大道,悠揚動聽的歌聲從不遠處傳來,令人心醉。初夏的陽光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桑德拉·紮卡利亞(中文名宋語嫣)和同學正在花園池塘邊排練中文歌曲。

“學習中文,學唱中文歌曲,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宋語嫣來自埃及,18歲高中畢業選擇大學專業時,她想學習外語專業。“爸爸強烈建議我學習中文。他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特別好,機會也很多。我也了解到這些年埃中兩國關係很緊密,有許多合作項目。”就這樣,她進入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中文係,踏上了中文學習之路。

宋語嫣的中文學習過程,是從學唱中文歌曲開始的。她回憶說:“中文很難,最初學習時,我總掌握不好發音和聲調,不敢開口說話,沒想到唱中文歌曲給了我學習的動力。”在發現宋語嫣愛好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後,來自中國的老師建議她學唱中文歌曲,並鼓勵她在校園活動中登台表演。

宋語嫣還記得第一次上台演唱《茉莉花》時,她雙手緊握話筒,不敢望向台下觀眾,隻好盯著地板。但當悠揚婉轉的旋律響起時,她逐漸放鬆下來:“美妙的音樂、美好的歌詞,讓我體會到中文的意境,開始享受在舞台上的時光,對於學習中文的畏難情緒也越來越少。”宋語嫣說,每次學習一首新的中文歌曲,她都會先了解歌曲背後的故事,它們有的與中國曆史文化息息相關,有的則反映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狀態,“這些中文歌曲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國”。

從參與校園演出,到參加“唱響埃及”華語歌曲大獎賽獲得冠軍,再到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榮獲埃及賽區二等獎……麵對一個又一個挑戰,宋語嫣一路歌唱,中文說得越來越流利,也登上了更大的舞台。2023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宋語嫣收到中國春節聯歡晚會的邀請,在集合10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歌曲表演的《一帶繁花一路歌》節目中,與另外3名埃及女孩一起演唱埃及民歌《太陽露出了它最美的光芒》,展現埃及人民勤勞樂觀的精神風貌。她還與各國參演者共同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能夠登上中國家喻戶曉的舞台,代表埃及參加演出,我感到非常榮幸。”宋語嫣說,音樂無國界,參演這個節目讓她看到了中國同世界共同發展的願望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心,“在歌聲中,我覺得我的心和中國貼得更近了。”

去年9月,宋語嫣來到北京,成為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留學生,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盡管對中國已不算陌生,但第一次在這裏長期生活,還是帶給她不小的震撼。“走在北京街頭,既能感受到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也能看到現代化的城市景觀。電子支付、高鐵、新能源汽車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環保,中國人團結奮進、熱情友好的精神麵貌讓我印象深刻。”

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宋語嫣都會到不同的景點或城市走走轉轉,並用圖片和視頻記錄下美好時光,上傳到社交媒體。“家人和朋友看到我在這裏生活得很開心,也希望有機會來到中國,感受中國的魅力。”最近,宋語嫣還愛上了中國古琴,每周參加學校舉辦的相關學習活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一邊彈奏古琴,一邊為大家演唱中文歌曲。”

再過幾個月,宋語嫣即將碩士研究生畢業,正在準備畢業論文的她對未來做好了打算,“我會繼續留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在提高自己中文水平的同時,體驗中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品嚐中國各地的美食,參與更多的埃中文化交流活動。我還會繼續用鏡頭記錄在中國的美好生活,讓更多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為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貢獻一份力量。”宋語嫣說。

“我希望將川派盆景介紹給全世界”

本報記者 王明峰

選材、養材、修剪、造型、嫁接、拉盤……經過一係列製作工藝,一盆特色盆景最終呈現。它的製作者是來自加拿大的川派盆景師查德·辛克萊爾。

2003年,查德第一次來到中國旅行,與家鄉不一樣的風景和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後,與川派盆景的“邂逅”讓他決定定居四川,學習盆景創作。“從產生靈感,到選材製作,再到定型發布的整個製作過程,有時一會兒就可以完成,有時要花費一天時間,有時則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這種不確定性正是其魅力所在。”查德向記者介紹。盆景是時間的藝術品,每天都在生長變化,盆景匠人需要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耐力,從而使作品更顯年功。創作中的查德喜歡獨處,作品完成,他便會一邊品茶,一邊注視著盆景,細細品味一枝一葉、一山一石的意境之美。

在查德位於四川成都市的家裏,有200多盆微盆景作品。如何在創作上實現新的突破?在查德苦思冥想之時,來自四川本地的妻子建議他到山山水水中尋找答案。於是,查德利用假期時間去了許多地方。旅行歸來,他非常興奮,“宜賓的蜀南竹海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清爽的風、密實的林、幽靜的景,讓人仿佛置身一片綠色海洋。”有了這一趟旅行采風,查德的創作思路豁然開朗:以竹為主題,使用當地植物和石材作輔材,在建造微縮實景的原則下,展現獨特的東方美學意蘊,引起觀者共鳴。

6年前,查德與妻子來到四川崇州市觀勝鎮嚴家彎灣。嚴家彎灣是一個專業盆景村,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村民以傳統盆景製作為生。查德將成都家裏的部分盆景搬到了這裏,夫妻倆用心布置起自己的盆景小院,經常邀請村民和遊客進院參觀、交流。“嚴家彎灣對於我來說既是工作室,也是享受生活、放鬆身心的地方。每到周末,我都會坐在院子裏欣賞姿態各異的盆景。”查德說。

與川派盆景的朝夕相處讓查德愈發喜愛並享受盆景製作,在他看來,川派盆景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取材融合了山水的秀麗與壯觀,以及田園的自然與和諧。“川派盆景以及它們背後優雅的意境應該被更多人知曉。”查德說。在社交媒體上,他是10多個盆景俱樂部的群主,群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盆景愛好者。將嚴家彎灣生活的點滴分享給世界各地喜歡盆景的朋友,是查德的樂趣所在。許多俱樂部裏的群友說,計劃在未來到中國拜訪查德,親身感受川派盆景的魅力。

近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查德被評選為“世園推廣大使”。“作為一名在成都生活了多年的川派盆景師,成為推廣大使讓我十分驚喜,我很樂意盡我所能宣傳成都。未來,我希望將川派盆景介紹給全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上四川。”查德說。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人民日報關注在華外國友人:傳播文化 增進友誼
2024/6/13 16:17:27    來源:人民日報

17版.jpg

5月19日,江蘇大學藥學院組織多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開展“中草藥拓印”體驗活動,中外大學生共同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石玉成攝(影像中國)

5月18日,“留學重慶·讀懂農曆”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鄉村行活動在重慶高新區走馬古鎮舉辦。活動期間,外國留學生體驗竹竿舞。
  雷 鍵攝(影像中國)

約爾·沃克(中文名無名)。
  受訪者供圖

4月18日,山東青島市李滄區舉辦“山間覓茶香”茶文化體驗主題活動,在百果山茶園,來自青島科技大學國際學院的留學生體驗茶葉采摘。
  張 鷹攝(影像中國)

桑德拉·紮卡利亞(中文名宋語嫣)。
  圖為受訪者提供

查德·辛克萊爾。
  圖為受訪者提供

一本本中醫典籍曆久彌新,一首首中文歌曲婉轉悠揚,一盆盆川派盆景虯曲多姿……因為向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熱愛,他們選擇在這裏學習、工作、生活,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魅力。越來越多外國友人投身中國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進人民友誼。

“中醫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報記者 張文豪

“瞧,這老外把中醫摸索得透徹得很!”“俺一個本地人都沒他的河南話說得溜。”……社交媒體上,一個金發碧眼的德國小夥子約爾·沃克火了,視頻中他用一口河南話記錄求學生活,並普及中醫藥知識。剛來中國留學時,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無名”,沒承想,傳播中醫藥文化讓他成了網絡紅人。

身穿中式服裝、腳踩老式布鞋,記者見到無名時,他剛從南太行山采藥回來。書桌上,堆放著練習書法用的宣紙;書架上,整齊擺放著《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中醫書籍。“中醫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總結出的智慧,太厲害了!”他熟練地泡上一壺茶,向記者講起與中醫結緣的故事。無名自幼便跟著一位在德國遊曆的中國師父練習功夫,由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家裏有一本德語的中醫食療書籍,我試過後發現很管用。”對於一些病症,幾株中草藥就能藥到病除,中醫的神奇讓無名萌生了去中國學醫的念頭。

2015年,無名來到中國,就讀於河南中醫藥大學漢語言班,“河南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一年後,他如願進入了中醫學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又成為針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初來乍到的無名在新環境中克服了重重挑戰。除了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內容還要求學生選讀《傷寒雜病論》等中國古醫書經典,語言理解能力不足的無名常常感到吃力;臨床實踐中,細若麥芒的針灸銀針、冒著火焰的火罐,也一度讓他手足無措……

對於中醫的熱愛讓無名堅持了下去,“我喜歡中醫,學習過程看似辛苦,其實別有一番樂趣在其中。”課堂之外,他會到學校的附屬醫院實習,跟老中醫坐診、巡房、開方、抓藥;閑暇之餘,他還會背起竹簍、提著钁頭,在當地農民指引下上山采藥。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麵對中藥房一屜屜的藥材,無名如數家珍;針灸時進針、行針,他也能夠一氣嗬成,動作毫不拖泥帶水。

從理論走向實踐,多年所學也逐漸派上了用場。在一次回德國休假期間,無名的奶奶得了胃腸型感冒,無名用針灸緩解了老人食欲不振的症狀。如今,遠在德國的家人身體抱恙時會向他求助,他便開啟“雲坐診”模式,指導他們通過中醫方式調理身體。

“學中醫既能治病救人,也能修身養性。”無名認為,中醫是醫學,也是哲學。小時候,母親曾給他買過一本德語版的《道德經》,書中思辨的智慧讓他著迷,“這和中醫是共通的。”無名解釋,學中醫如同下圍棋,在不斷的“升段”中,一步步開闊自我認知和思想境界,“中醫教會我調理身心、控製情緒,看問題也變得更加全麵。”閑時,他會品一杯香茗,吹一段長笛,打兩套拳法,讓內心歸於平靜,使生活變得自然。

近兩年,無名嚐試拍攝一些短視頻,記錄日常感悟,宣傳中醫文化。地道的方言、詼諧的談吐、輕鬆的呈現,讓他迅速成為擁有百萬粉絲的視頻博主。“在中國的留學經曆讓我受益匪淺。”再有幾個月,無名就要畢業了,他目前正在準備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爭取未來能夠更專業地普及和傳播中醫藥文化。“中醫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認識中醫、了解中醫,並從中獲益。”

“這些中文歌曲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國”

本報記者 周 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漫步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梧桐大道,悠揚動聽的歌聲從不遠處傳來,令人心醉。初夏的陽光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桑德拉·紮卡利亞(中文名宋語嫣)和同學正在花園池塘邊排練中文歌曲。

“學習中文,學唱中文歌曲,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宋語嫣來自埃及,18歲高中畢業選擇大學專業時,她想學習外語專業。“爸爸強烈建議我學習中文。他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特別好,機會也很多。我也了解到這些年埃中兩國關係很緊密,有許多合作項目。”就這樣,她進入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中文係,踏上了中文學習之路。

宋語嫣的中文學習過程,是從學唱中文歌曲開始的。她回憶說:“中文很難,最初學習時,我總掌握不好發音和聲調,不敢開口說話,沒想到唱中文歌曲給了我學習的動力。”在發現宋語嫣愛好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後,來自中國的老師建議她學唱中文歌曲,並鼓勵她在校園活動中登台表演。

宋語嫣還記得第一次上台演唱《茉莉花》時,她雙手緊握話筒,不敢望向台下觀眾,隻好盯著地板。但當悠揚婉轉的旋律響起時,她逐漸放鬆下來:“美妙的音樂、美好的歌詞,讓我體會到中文的意境,開始享受在舞台上的時光,對於學習中文的畏難情緒也越來越少。”宋語嫣說,每次學習一首新的中文歌曲,她都會先了解歌曲背後的故事,它們有的與中國曆史文化息息相關,有的則反映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狀態,“這些中文歌曲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國”。

從參與校園演出,到參加“唱響埃及”華語歌曲大獎賽獲得冠軍,再到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榮獲埃及賽區二等獎……麵對一個又一個挑戰,宋語嫣一路歌唱,中文說得越來越流利,也登上了更大的舞台。2023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宋語嫣收到中國春節聯歡晚會的邀請,在集合10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歌曲表演的《一帶繁花一路歌》節目中,與另外3名埃及女孩一起演唱埃及民歌《太陽露出了它最美的光芒》,展現埃及人民勤勞樂觀的精神風貌。她還與各國參演者共同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能夠登上中國家喻戶曉的舞台,代表埃及參加演出,我感到非常榮幸。”宋語嫣說,音樂無國界,參演這個節目讓她看到了中國同世界共同發展的願望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心,“在歌聲中,我覺得我的心和中國貼得更近了。”

去年9月,宋語嫣來到北京,成為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留學生,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盡管對中國已不算陌生,但第一次在這裏長期生活,還是帶給她不小的震撼。“走在北京街頭,既能感受到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也能看到現代化的城市景觀。電子支付、高鐵、新能源汽車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環保,中國人團結奮進、熱情友好的精神麵貌讓我印象深刻。”

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宋語嫣都會到不同的景點或城市走走轉轉,並用圖片和視頻記錄下美好時光,上傳到社交媒體。“家人和朋友看到我在這裏生活得很開心,也希望有機會來到中國,感受中國的魅力。”最近,宋語嫣還愛上了中國古琴,每周參加學校舉辦的相關學習活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一邊彈奏古琴,一邊為大家演唱中文歌曲。”

再過幾個月,宋語嫣即將碩士研究生畢業,正在準備畢業論文的她對未來做好了打算,“我會繼續留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在提高自己中文水平的同時,體驗中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品嚐中國各地的美食,參與更多的埃中文化交流活動。我還會繼續用鏡頭記錄在中國的美好生活,讓更多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為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貢獻一份力量。”宋語嫣說。

“我希望將川派盆景介紹給全世界”

本報記者 王明峰

選材、養材、修剪、造型、嫁接、拉盤……經過一係列製作工藝,一盆特色盆景最終呈現。它的製作者是來自加拿大的川派盆景師查德·辛克萊爾。

2003年,查德第一次來到中國旅行,與家鄉不一樣的風景和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後,與川派盆景的“邂逅”讓他決定定居四川,學習盆景創作。“從產生靈感,到選材製作,再到定型發布的整個製作過程,有時一會兒就可以完成,有時要花費一天時間,有時則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這種不確定性正是其魅力所在。”查德向記者介紹。盆景是時間的藝術品,每天都在生長變化,盆景匠人需要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耐力,從而使作品更顯年功。創作中的查德喜歡獨處,作品完成,他便會一邊品茶,一邊注視著盆景,細細品味一枝一葉、一山一石的意境之美。

在查德位於四川成都市的家裏,有200多盆微盆景作品。如何在創作上實現新的突破?在查德苦思冥想之時,來自四川本地的妻子建議他到山山水水中尋找答案。於是,查德利用假期時間去了許多地方。旅行歸來,他非常興奮,“宜賓的蜀南竹海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清爽的風、密實的林、幽靜的景,讓人仿佛置身一片綠色海洋。”有了這一趟旅行采風,查德的創作思路豁然開朗:以竹為主題,使用當地植物和石材作輔材,在建造微縮實景的原則下,展現獨特的東方美學意蘊,引起觀者共鳴。

6年前,查德與妻子來到四川崇州市觀勝鎮嚴家彎灣。嚴家彎灣是一個專業盆景村,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村民以傳統盆景製作為生。查德將成都家裏的部分盆景搬到了這裏,夫妻倆用心布置起自己的盆景小院,經常邀請村民和遊客進院參觀、交流。“嚴家彎灣對於我來說既是工作室,也是享受生活、放鬆身心的地方。每到周末,我都會坐在院子裏欣賞姿態各異的盆景。”查德說。

與川派盆景的朝夕相處讓查德愈發喜愛並享受盆景製作,在他看來,川派盆景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取材融合了山水的秀麗與壯觀,以及田園的自然與和諧。“川派盆景以及它們背後優雅的意境應該被更多人知曉。”查德說。在社交媒體上,他是10多個盆景俱樂部的群主,群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盆景愛好者。將嚴家彎灣生活的點滴分享給世界各地喜歡盆景的朋友,是查德的樂趣所在。許多俱樂部裏的群友說,計劃在未來到中國拜訪查德,親身感受川派盆景的魅力。

近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查德被評選為“世園推廣大使”。“作為一名在成都生活了多年的川派盆景師,成為推廣大使讓我十分驚喜,我很樂意盡我所能宣傳成都。未來,我希望將川派盆景介紹給全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上四川。”查德說。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