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一江一河”岸線通向了百姓心裏
《求是》雜誌記者 吳曉迪 解放日報記者 宰 飛
仲秋的黃浦江岸,微風習習,蘆葦飄曳,白鷺紛飛。沿楊浦濱江一路前行:一座座工業遺存,一段段獨特景觀;漁人碼頭廣場上,孩子們踩著滑板車盡情玩耍;小小驛站裏,市民和遊客可以享受到直飲水、圖書借閱等溫馨服務……昔日灰撲撲的“工業鏽帶”,今天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生活秀帶”,扮靚了城市,造福了人民。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來到楊浦濱江,對楊浦區科學改造濱江空間、打造群眾公共休閑活動場所的做法表示肯定,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一江一河”(黃浦江和蘇州河)是貫穿上海的兩條重要水係,是上海寶貴的生態資源。如何把最好的資源為人民用好?上海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實施了“一江一河”岸線貫通工程。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裏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裏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一江一河”岸線成為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公共空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一江一河”岸線通了。今年,上海市民頗為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蘇州河遊船通航。9月17日,航線開通試運營。從這一天起,人們可以登舟遊覽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與市民更親近了一些。
住在河邊的居民最能感受到人與河的親疏。今年76歲的上海中學退休教師趙凱在蘇州河畔的河濱大樓住了40多年。1979年剛搬進這幢帶電梯的高層建築時,他常常自豪地對同事講:“我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不過,蘇州河他是回避談的,“那時候的蘇州河又髒又臭,河水是黑色的。”
而現在,趙凱很願意講蘇州河,更願意逛蘇州河。因為不單單是河水變清了,河岸景觀也已大為改觀。他說:“以前隻是有綠,現在有景了。”
這歸功於持續多年的蘇州河治理,特別是近幾年的“一江一河”岸線貫通。貫通絕非易事。由於曆史原因,岸線被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隔斷,形成斷點。管理部門通過水岸聯動、全要素整治,推進一係列大動作,貫通開放了濱水空間,還河於民、還景於民、還綠於民。
蘇州河岸線貫通後,上海又提出了新的議程——什麼時候可以讓市民登上遊船一覽蘇州河兩岸風光?於是,碼頭的選址、建設啟動了,新能源遊船建造也啟動了,上海市民多了一種品味城市的方式。
民心工程是最靚的“景觀”。除了為市民提供景觀之外,“一江一河”岸線還能給他們帶來些什麼?服務,便是答案之一。
現在,“一江一河”沿岸散落著一座座休閑驛站。這些驛站集合圖書館、公共廁所、公共休息室、自動售賣機、雨傘架、醫療急救服務等便民設施,提供了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結合城市更新和空間改造,濱江沿岸15分鍾生活圈呼之欲出。
在蘇州河昌平路橋附近的“蝴蝶灣驛站”,市民可以體驗一座溫馨的社區家園。它激活了一整片區域的公共資源,與濱水步道、球場設施、休閑綠地融為一體,成為開放共享的濱水景觀。
2017年底,上海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裏岸線實現貫通開放,昔日的“工業鏽帶”變成靚麗宜人的“生活秀帶”。圖為2022年7月28日拍攝的楊浦濱江(無人機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在楊浦濱江,每走上700米就能看到一家黨群服務站,每一處都設置了“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市民、遊客通過語音、視頻或文字實時連線楊浦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將自己的建議融入城市未來的美好生活。此外,楊浦濱江岸線還設立征集郵筒,沿線所有居委會張貼征集二維碼、信箱,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市民、遊客的需求,很好地補充了我們的建設思路。”濱江建設者說。
更好滿足群眾新期待。“一江一河”岸線貫通隻是一個開始,上海還在持續探索如何利用好“一江一河”為民造福。
去年底通過的《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提升濱水公共空間共享、共治水平。一切都圍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比如,《條例》提出,濱水公共空間內可以因地製宜建設主題廣場、戶外劇場、兒童遊樂場、親子活動園等主題設施,滿足社會公眾豐富多樣的活動需求。
比如,鼓勵濱水公共空間內的臨水公共建築底層空間及有條件的地下空間向社會公眾開放,設置滿足公共活動需求的配套服務設施。
以“一江一河”岸線貫通為代表,上海持續破解“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這些項目、工程圍繞的中心隻有一個——人民,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把更多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
記者手記:
“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的生動實踐。保護好、利用好“一江一河”,是民之所向。“一江一河”岸線的貫通和完善回應了民之所盼,造福了沿岸居民和八方來客,彰顯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一江一河”岸線通向了百姓心裏
《求是》雜誌記者 吳曉迪 解放日報記者 宰 飛
仲秋的黃浦江岸,微風習習,蘆葦飄曳,白鷺紛飛。沿楊浦濱江一路前行:一座座工業遺存,一段段獨特景觀;漁人碼頭廣場上,孩子們踩著滑板車盡情玩耍;小小驛站裏,市民和遊客可以享受到直飲水、圖書借閱等溫馨服務……昔日灰撲撲的“工業鏽帶”,今天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生活秀帶”,扮靚了城市,造福了人民。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來到楊浦濱江,對楊浦區科學改造濱江空間、打造群眾公共休閑活動場所的做法表示肯定,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一江一河”(黃浦江和蘇州河)是貫穿上海的兩條重要水係,是上海寶貴的生態資源。如何把最好的資源為人民用好?上海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實施了“一江一河”岸線貫通工程。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裏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裏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一江一河”岸線成為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公共空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一江一河”岸線通了。今年,上海市民頗為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蘇州河遊船通航。9月17日,航線開通試運營。從這一天起,人們可以登舟遊覽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與市民更親近了一些。
住在河邊的居民最能感受到人與河的親疏。今年76歲的上海中學退休教師趙凱在蘇州河畔的河濱大樓住了40多年。1979年剛搬進這幢帶電梯的高層建築時,他常常自豪地對同事講:“我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不過,蘇州河他是回避談的,“那時候的蘇州河又髒又臭,河水是黑色的。”
而現在,趙凱很願意講蘇州河,更願意逛蘇州河。因為不單單是河水變清了,河岸景觀也已大為改觀。他說:“以前隻是有綠,現在有景了。”
這歸功於持續多年的蘇州河治理,特別是近幾年的“一江一河”岸線貫通。貫通絕非易事。由於曆史原因,岸線被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隔斷,形成斷點。管理部門通過水岸聯動、全要素整治,推進一係列大動作,貫通開放了濱水空間,還河於民、還景於民、還綠於民。
蘇州河岸線貫通後,上海又提出了新的議程——什麼時候可以讓市民登上遊船一覽蘇州河兩岸風光?於是,碼頭的選址、建設啟動了,新能源遊船建造也啟動了,上海市民多了一種品味城市的方式。
民心工程是最靚的“景觀”。除了為市民提供景觀之外,“一江一河”岸線還能給他們帶來些什麼?服務,便是答案之一。
現在,“一江一河”沿岸散落著一座座休閑驛站。這些驛站集合圖書館、公共廁所、公共休息室、自動售賣機、雨傘架、醫療急救服務等便民設施,提供了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結合城市更新和空間改造,濱江沿岸15分鍾生活圈呼之欲出。
在蘇州河昌平路橋附近的“蝴蝶灣驛站”,市民可以體驗一座溫馨的社區家園。它激活了一整片區域的公共資源,與濱水步道、球場設施、休閑綠地融為一體,成為開放共享的濱水景觀。
2017年底,上海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裏岸線實現貫通開放,昔日的“工業鏽帶”變成靚麗宜人的“生活秀帶”。圖為2022年7月28日拍攝的楊浦濱江(無人機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在楊浦濱江,每走上700米就能看到一家黨群服務站,每一處都設置了“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市民、遊客通過語音、視頻或文字實時連線楊浦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將自己的建議融入城市未來的美好生活。此外,楊浦濱江岸線還設立征集郵筒,沿線所有居委會張貼征集二維碼、信箱,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市民、遊客的需求,很好地補充了我們的建設思路。”濱江建設者說。
更好滿足群眾新期待。“一江一河”岸線貫通隻是一個開始,上海還在持續探索如何利用好“一江一河”為民造福。
去年底通過的《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提升濱水公共空間共享、共治水平。一切都圍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比如,《條例》提出,濱水公共空間內可以因地製宜建設主題廣場、戶外劇場、兒童遊樂場、親子活動園等主題設施,滿足社會公眾豐富多樣的活動需求。
比如,鼓勵濱水公共空間內的臨水公共建築底層空間及有條件的地下空間向社會公眾開放,設置滿足公共活動需求的配套服務設施。
以“一江一河”岸線貫通為代表,上海持續破解“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這些項目、工程圍繞的中心隻有一個——人民,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把更多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
記者手記:
“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的生動實踐。保護好、利用好“一江一河”,是民之所向。“一江一河”岸線的貫通和完善回應了民之所盼,造福了沿岸居民和八方來客,彰顯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