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數字賦能,點亮智慧生活新篇章。如何在未來的數字化浪潮中站穩腳跟,成為一名合格的“數字公民”?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期間,大河網推出《數字化河南“養”成記》係列報道,帶你探尋在河南不同領域嬌豔綻放的“數字之花”。
大河網訊(記者 申華)社區是城市的“神經末梢”,鄉村則是振興的基礎單元,在河南的數字化浪潮融合中,AI、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多場景應用,讓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的“智治力”大顯神通。
便捷生活:多種智慧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到找停車位、導航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廁;大到空氣質量監測、助力節能減排……鄭東新區智慧城市建設在以“雲—管—端”為基本模式的構架上,基於浪潮雲洲大腦數據工廠和AI元腦,打造了一個智慧城市大腦,覆蓋1137個5G基站、26萬個城市部件、2萬多路視頻監控、3000多家商鋪、57個安置小區、2276部智能電梯、161家消防重點單位係統、105個微型環境監測站等,這個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智慧城市係統為城市高效、精準管理和運行提供支撐,將多種智慧應用融入市民百姓日常生活。
“鄭東新區的445座公廁接入智慧城市雲平台,市民點擊小程序就能導航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廁;安裝了智能化感知設備的智慧公廁從人工巡查改為自動觸發,如廁紙更換,工作人員從接到派遣到完成操作隻用了不到1分鍾的時間。”鄭東新區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方便市民出行,解決停車難、人工收費導致漫長等待的問題,目前東區已接入的170個停車場均在係統中進行統一管理,右屏是各個停車場的分布情況。另外市民也可以通過‘鄭好停’微信小程序,及時查看尋找停車位。點擊搜索後會顯示附近的停車位剩餘情況及收費情況,便於市民提前規劃出行。
“鄭好停”微信小程序
記者了解到,城市大腦通過業務中台,聚焦城市管理、基層治理等民生熱點問題,實現了城市治理領域的“一網統管”,實現城管案件的“一個平台調度、一套流程處置”。
服務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數字社會
不僅在省會鄭州,在河南各地基層治理中也隨處可見數“智”賦能的身影。
在河南新密各城鄉社區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類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一個智能化的身影“密小智”隱在其中。以數智化賦能社區發展治理,新密市利用“密小智”社群微治理平台,累計對社區600餘個微社群、20餘萬城區居民完成推廣覆蓋,發放1.5萬份關於創文宣傳、社區建設和未成年人關懷的調查問卷,並形成調查報告,將“密小智”打造成為文化宣傳、公益服務、居民自治和社會動員的重要平台,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地生根。
潢川縣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係統運行情況及案件派遣
走進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數字化城市指揮中心,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加強了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數字化城市管理區域共劃分單元網格2994個,劃分責任網格29個,每個責任網格設置巡查網格員,實現數字化全覆蓋管理,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將城市管理類問題的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四個步驟形成一個閉環,建立一個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潢川縣數字化城市指揮平台
鄉村振興:小山村的多元大智慧平台
當前,河南已實現鄉鎮和農村熱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隨著農村數字基礎建設的日趨完善,“數字治理”正融入河南鄉村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麵,探索多元主體參與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三門峽市盧氏縣與中國聯通合作,在範裏鎮碾子溝幫扶村共同創建數字化鄉村治理平台。
盧氏縣範裏鎮數字鄉村平台展示
數字平台讓村民利用紅外視頻遠程360度實時掃描監控和經緯度掃碼定時定軌跡開啟“智慧巡山”;河南聯通助力數字鄉村管理服務平台開發“大棚寶”搭建種植產業自動化“智慧大棚”……碾子溝村作為缺乏資源、沒有地域優勢的典型山村代表,在數字化治理下解決了綜治安防難、群眾辦事難、產業銷售渠道窄等一係列問題。
得益於“智慧巡山”,碾子溝村林管員許紅軍向記者介紹:“我們這林區的麵積廣,有的地名不太準確,以前上報工作時越急越說不清楚,‘智慧巡山’目前在碾子溝村部署了20個監控點並且定位精準,對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讓我們能非常快捷、準確地彙報各個巡護點的狀況。”
“大棚寶”應用在種植產業自動化的“智慧大棚”
種植戶崔建青則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智慧大棚”的種植成果,崔建青邊演示“大棚寶”功能邊說:“自從有了‘大棚寶’設備,晚上再也不用起床進棚查看溫度了,在手機上調控溫度和透風口大小,實在是太方便了!”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18個省轄市(示範區)均建成了“市—縣—鄉”三級以上網上政務服務體係,部分縣區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電子村務”平台,並注冊開通了村務微信公眾號,方便村民隨時隨地關注和監督村務,參與村級事務治理。河南以數字賦能鄉村公共服務,實現數字政務、數字監管等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讓鄉村振興乘上“數智東風”。
相關報道
數字化河南“養”成記②丨賦能千行百業 看他們如何點“數”成金
數字化河南“養”成記①丨搭載“數智基因” 數字新型人才這樣“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