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盛世修文丨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更新時間:2024/6/3 19:52:43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大型融媒體報道《盛世修文》,深入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天推出《盛世修文丨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良渚、二裏頭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寶,國家版本館的文脈賡續……泱泱中華,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你可知道史前手工業也有高科技?

幾千年前就有了“國家高科技產業基地”

快來看看當時的“中國智造”有多厲害~

5000多年前的雕刻技術有多牛?

玉琮王

良渚“王權三件套”之一

它身上琢刻了完整的“神人獸麵圖像”

火柴盒大小的麵積上有上千條刻線

1毫米寬度內有五六條

達到了中國史前琢玉水平巔峰

良渚玉器

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大關鍵所在 

華夏第一龍從何而來?

二裏頭遺址的綠鬆石龍形器

由2000餘片綠鬆石組成

“馬賽克”鑲嵌工藝

曆經3600多年卻紋絲不動

高超的技藝實屬罕見

綠鬆石龍形器

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國之重器竟是“一口鍋”?

來自殷墟遺址的後母戊鼎

重達1600多斤

需要兩三百人配合才能做出來

所需金屬原料超過一噸

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

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

鑄造這麼大一個鼎

在當時絕對是尖端高科技

達到世界巔峰

這些高科技產品

不僅閃耀著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還推動了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串聯起中華文明發展脈絡

這也為現代工業文明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盛世修文》主題策劃,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出品人:王仁海

總策劃:盧慎勇 劉林軍

策劃:夏繼鋒 劉克軍

統 籌:程文傑 王芳菲 萬丹 劉大彬

監製:宋濤 李沛

執行導演:趙丹楓 師榮源

本期編導:王璐 王婷 張蘊璐

製作統籌:丁超 邢樹科 張冰晗

剪輯導演:趙濤 馬存哲 李亦漾 李娜

美術:曹宇 王潤馨 程子渲 李菲

拍攝:鈔鬆

審校:程琳 李婭 張靜 郭新豔 李鏽瑛 張歌 袁野

學術顧問:王巍 馬蕭林 魏興濤 趙海濤

鳴謝:

中國社會科學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博物院

二裏頭遺址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賈湖遺址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盛世修文丨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2024/6/3 19:52:43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大型融媒體報道《盛世修文》,深入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天推出《盛世修文丨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良渚、二裏頭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寶,國家版本館的文脈賡續……泱泱中華,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你可知道史前手工業也有高科技?

幾千年前就有了“國家高科技產業基地”

快來看看當時的“中國智造”有多厲害~

5000多年前的雕刻技術有多牛?

玉琮王

良渚“王權三件套”之一

它身上琢刻了完整的“神人獸麵圖像”

火柴盒大小的麵積上有上千條刻線

1毫米寬度內有五六條

達到了中國史前琢玉水平巔峰

良渚玉器

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大關鍵所在 

華夏第一龍從何而來?

二裏頭遺址的綠鬆石龍形器

由2000餘片綠鬆石組成

“馬賽克”鑲嵌工藝

曆經3600多年卻紋絲不動

高超的技藝實屬罕見

綠鬆石龍形器

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國之重器竟是“一口鍋”?

來自殷墟遺址的後母戊鼎

重達1600多斤

需要兩三百人配合才能做出來

所需金屬原料超過一噸

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

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

鑄造這麼大一個鼎

在當時絕對是尖端高科技

達到世界巔峰

這些高科技產品

不僅閃耀著文明曙光中的智慧之光

還推動了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串聯起中華文明發展脈絡

這也為現代工業文明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盛世修文》主題策劃,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出品人:王仁海

總策劃:盧慎勇 劉林軍

策劃:夏繼鋒 劉克軍

統 籌:程文傑 王芳菲 萬丹 劉大彬

監製:宋濤 李沛

執行導演:趙丹楓 師榮源

本期編導:王璐 王婷 張蘊璐

製作統籌:丁超 邢樹科 張冰晗

剪輯導演:趙濤 馬存哲 李亦漾 李娜

美術:曹宇 王潤馨 程子渲 李菲

拍攝:鈔鬆

審校:程琳 李婭 張靜 郭新豔 李鏽瑛 張歌 袁野

學術顧問:王巍 馬蕭林 魏興濤 趙海濤

鳴謝:

中國社會科學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博物院

二裏頭遺址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賈湖遺址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