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2024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整體呈現恢複向好的態勢。國家統計局預計,如果不考慮基數影響,總的來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逐步回升態勢。
近年來曆經行業發展周期、經濟周期、國際貿易形勢等多輪震蕩和複蘇的民營企業,也正打破常規,革新變通——它們就像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騎行在前,衝開風阻。
頂端新聞推出《破風啟示錄——民營企業向新進化》專題報道,一起探尋不斷進化的河南民營企業,共同感知企業變革前行中的信心。
談及濟源,王屋山與愚公移山的傳說或許率先映入腦海,但在這片神奇土地上,還蘊藏著一個中醫藥產業的新傳奇——冬淩草。
當地一家企業數十年如一日,深耕冬淩草與“四大懷藥”的研發生產,不僅成功突破了產業增長瓶頸,實現了營收近十年超20%的年均增長率,2019年至今平均年增長率還超過了30%,更連續三年為全體員工加薪10%,書寫了中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鮮活篇章。
隱匿於“天然藥庫”王屋山的冬淩草,以其神秘的冰淩奇觀和獨特的藥用價值,常被人們稱為“王屋仙草”。
在冬季的早晨,當氣溫降至0°C以下時,它的莖上凝結成蟬翼或蝶翅般的冰淩,卷曲成各種圖案,就像一朵朵冰淩花,冬淩草的名字也因此得來。
不同於傳統中藥材,冬淩草在古代典籍中鮮有記載,卻在當地民間曆史悠久。
20世紀70年代,其藥用潛力被河南醫學科學研究所發掘。1977年,冬淩草被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這標誌著冬淩草正式步入醫藥舞台。河南濟世藥業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為行業先驅。
濟世藥業攜手多家頂級科研機構,深度解鎖冬淩草的秘密,成功提取出迷迭香酸、冬淩草甲素、乙素等有效成分,證實其在抗菌、消炎及抗腫瘤方麵的顯著效果。
道地藥材,在中醫藥術語中,指在特定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區域內所產具有獨特特性的藥材。濟源產冬淩草甲素含量高出同類50%,成就了“道地藥材”的美譽。
隨著冬淩草需求不斷攀升,野生冬淩草出現供不應求。2000年,濟世藥業與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完成了冬淩草從野生到科學種植的轉變,製定了行業標準,為產業化奠定基石。
他們還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院士工作站,並與多所高校共建工程技術中心,聚焦冬淩草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如白血病與癌症。在新藥創新領域,濟世藥業研發了複方冬淩草含片、苓桂咳喘寧等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新藥,並參與製定多項國家藥典標準。
如今,濟源作為全國最大的冬淩草生產基地,擁有廣闊種植基地,年產量高達5萬噸,年產值達6億元,同時依托“四大懷藥”資源,進一步豐富了中藥產品線,實現了從單一藥材到多元化健康產業的跨越發展,為鄉村振興與中藥現代化樹立了典範。
目前,濟世藥業董事長張康是企業的第二代接班人。與很多“企二代”一樣,最初他也並不想接手父輩的企業。
大學畢業後,他在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傳媒公司,做得風生水起。
2012年,深耕冬淩草領域多年的濟世藥業進入了增長平緩期。從那一年開始,張康一邊經營自己的企業,一邊開始參與濟世藥業的管理,開啟了雙城生活。
“2012年那會兒,我曾經建議父親把工廠賣掉從事資金回報比較高的行業。”張康回憶,後來通過不斷參與企業管理,他逐步感覺到這不僅是一家幾十年曆史的企業,也是一家有溫度的企業。企業的背後,有數百名與企業共成長的員工,還有產業鏈上的眾多藥農。
“我的心態也開始逐步發生轉變,從單純財富積累的心態,轉向要做一番事業和傳承這份中醫藥產業的心態。”他說。
2019年,他回到濟源全身心投入企業管理。掌舵濟世藥業後,他采取了兩方麵的改革:一方麵重塑企業人才結構,大膽起用年輕人。另一方麵強化企業品牌塑造和營銷創新。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要相信年輕人,放權給年輕人。現在的職場上80後都算‘老人’了。”張康說,從生產負責人到銷售負責人,他都高薪招引來優秀人才。
在企業發展上,他講究一方麵改進生產工藝,降本增效;另一方麵,多渠道發力,拓展銷售途徑。
“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河南其實不缺好的產品,但很多企業都缺乏品牌塑造和推廣的思路。”張康認為。
為此,濟世藥業近幾年在央視和新媒體平台進行了大量宣傳。同時,濟世藥業聚焦冬淩草含片這個核心產品進行宣傳,塑造王屋山冬淩草的品牌形象。
這一係列努力,成果顯著,促成了冬淩草含片銷量連續三年以年均翻番的速度飆升,其明星產品的熱銷勢頭也順勢帶動了公司其他醫藥產品的市場擴張。
企業向前發展,一麵是革新體製,另一麵是堅守研發創新。
研發方麵,濟世藥業每年研發經費投入都超過1000萬元。2022年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12000平方米懷藥研發中心於2023年投入使用。2024年濟世藥業還揭牌建立了中原學者工作站,開啟了冬淩草高端創新藥品研發的新起點。
張康坦言,創新藥物研發是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過程,業內普遍研發成功率在30%左右,很多醫藥企業對此望而卻步,這也是河南本土缺少自研創新藥物的根本原因。
“長期主義是我們的理念,推動冬淩草與懷藥的深度開發應用是我們的使命。”張康說,因此,濟世藥業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已經選定了針對鼻炎、抗病毒、抗癌等方向的產品持續深入探索研發。
革新發展的濟世藥業,實現了成藥、飲片、非藥等多板塊齊頭並進的態勢,讓這個成立50餘年的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從近十年來看,濟世藥業年營收平均增長率在20%以上,高於醫藥領域的平均增速。從2019年以來,每年營收都保持在超過30%的增速。”張康說。
業績向好也給員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據了解,濟世藥業從2019年起全體員工薪酬每年固定增長10%,該公司還定下了2026年要實現產值突破10億元的“小目標”。
除了通過提高薪酬上讓員工增加獲得感,濟世藥業還在內部推崇快樂文化。“我們就是要打破權威,提倡包容的氛圍。”張康說。
在最近的企業內部年會上,張康還帶領公司高管表演節目,跳起了科目三。節目中也有員工們自導自演的說唱等節目。
張康在微信朋友圈說:年會不僅是歡聚一堂 ,更是發泄自嘲的時刻。
與企業共同成長獲益的還有濟源當地的藥農。
目前,濟世藥業已經擁有超過3萬畝冬淩草種植麵積。其中約3千畝是自有土地,其餘是野生冬淩草以及與藥農合作簽約的種植基地。
“每畝冬淩草每年可產出500-800公斤藥材,目前的回收價是6-7元/公斤。”張康介紹,相比種植傳統農作物,農民增收明顯。
以濟世藥業為代表的企業,帶動濟源冬淩草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從品種選育、野生資源馴化、種子采集到規模種植、科學生產銷售、規範儲存、新產品研發與創新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初步形成集科研、生產、加工、商貿、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冬淩草產業發展格局。
2024年2月,河南中醫藥強省建設大會在鄭州召開,大會明確,作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中醫藥大省,河南要奮力開創中醫藥發展新局麵,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
頂端新聞記者注意到,濟源正在搶抓中醫藥產業發展機遇。
2024年3月,濟源印發了推進冬淩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該措施明確,2024年至2025年每年新增冬淩草種植麵積6000畝以上;力爭到2025年實現冬淩草種植麵積2.4萬畝(注:人工種植麵積),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億元;到2030年,實現種植麵積6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
以濟世藥業為代表的企業探索者,正帶動濟源冬淩草等中醫藥產業初現全新發展格局。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024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整體呈現恢複向好的態勢。國家統計局預計,如果不考慮基數影響,總的來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逐步回升態勢。
近年來曆經行業發展周期、經濟周期、國際貿易形勢等多輪震蕩和複蘇的民營企業,也正打破常規,革新變通——它們就像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騎行在前,衝開風阻。
頂端新聞推出《破風啟示錄——民營企業向新進化》專題報道,一起探尋不斷進化的河南民營企業,共同感知企業變革前行中的信心。
談及濟源,王屋山與愚公移山的傳說或許率先映入腦海,但在這片神奇土地上,還蘊藏著一個中醫藥產業的新傳奇——冬淩草。
當地一家企業數十年如一日,深耕冬淩草與“四大懷藥”的研發生產,不僅成功突破了產業增長瓶頸,實現了營收近十年超20%的年均增長率,2019年至今平均年增長率還超過了30%,更連續三年為全體員工加薪10%,書寫了中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鮮活篇章。
隱匿於“天然藥庫”王屋山的冬淩草,以其神秘的冰淩奇觀和獨特的藥用價值,常被人們稱為“王屋仙草”。
在冬季的早晨,當氣溫降至0°C以下時,它的莖上凝結成蟬翼或蝶翅般的冰淩,卷曲成各種圖案,就像一朵朵冰淩花,冬淩草的名字也因此得來。
不同於傳統中藥材,冬淩草在古代典籍中鮮有記載,卻在當地民間曆史悠久。
20世紀70年代,其藥用潛力被河南醫學科學研究所發掘。1977年,冬淩草被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這標誌著冬淩草正式步入醫藥舞台。河南濟世藥業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為行業先驅。
濟世藥業攜手多家頂級科研機構,深度解鎖冬淩草的秘密,成功提取出迷迭香酸、冬淩草甲素、乙素等有效成分,證實其在抗菌、消炎及抗腫瘤方麵的顯著效果。
道地藥材,在中醫藥術語中,指在特定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區域內所產具有獨特特性的藥材。濟源產冬淩草甲素含量高出同類50%,成就了“道地藥材”的美譽。
隨著冬淩草需求不斷攀升,野生冬淩草出現供不應求。2000年,濟世藥業與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完成了冬淩草從野生到科學種植的轉變,製定了行業標準,為產業化奠定基石。
他們還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院士工作站,並與多所高校共建工程技術中心,聚焦冬淩草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如白血病與癌症。在新藥創新領域,濟世藥業研發了複方冬淩草含片、苓桂咳喘寧等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新藥,並參與製定多項國家藥典標準。
如今,濟源作為全國最大的冬淩草生產基地,擁有廣闊種植基地,年產量高達5萬噸,年產值達6億元,同時依托“四大懷藥”資源,進一步豐富了中藥產品線,實現了從單一藥材到多元化健康產業的跨越發展,為鄉村振興與中藥現代化樹立了典範。
目前,濟世藥業董事長張康是企業的第二代接班人。與很多“企二代”一樣,最初他也並不想接手父輩的企業。
大學畢業後,他在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傳媒公司,做得風生水起。
2012年,深耕冬淩草領域多年的濟世藥業進入了增長平緩期。從那一年開始,張康一邊經營自己的企業,一邊開始參與濟世藥業的管理,開啟了雙城生活。
“2012年那會兒,我曾經建議父親把工廠賣掉從事資金回報比較高的行業。”張康回憶,後來通過不斷參與企業管理,他逐步感覺到這不僅是一家幾十年曆史的企業,也是一家有溫度的企業。企業的背後,有數百名與企業共成長的員工,還有產業鏈上的眾多藥農。
“我的心態也開始逐步發生轉變,從單純財富積累的心態,轉向要做一番事業和傳承這份中醫藥產業的心態。”他說。
2019年,他回到濟源全身心投入企業管理。掌舵濟世藥業後,他采取了兩方麵的改革:一方麵重塑企業人才結構,大膽起用年輕人。另一方麵強化企業品牌塑造和營銷創新。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要相信年輕人,放權給年輕人。現在的職場上80後都算‘老人’了。”張康說,從生產負責人到銷售負責人,他都高薪招引來優秀人才。
在企業發展上,他講究一方麵改進生產工藝,降本增效;另一方麵,多渠道發力,拓展銷售途徑。
“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河南其實不缺好的產品,但很多企業都缺乏品牌塑造和推廣的思路。”張康認為。
為此,濟世藥業近幾年在央視和新媒體平台進行了大量宣傳。同時,濟世藥業聚焦冬淩草含片這個核心產品進行宣傳,塑造王屋山冬淩草的品牌形象。
這一係列努力,成果顯著,促成了冬淩草含片銷量連續三年以年均翻番的速度飆升,其明星產品的熱銷勢頭也順勢帶動了公司其他醫藥產品的市場擴張。
企業向前發展,一麵是革新體製,另一麵是堅守研發創新。
研發方麵,濟世藥業每年研發經費投入都超過1000萬元。2022年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12000平方米懷藥研發中心於2023年投入使用。2024年濟世藥業還揭牌建立了中原學者工作站,開啟了冬淩草高端創新藥品研發的新起點。
張康坦言,創新藥物研發是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過程,業內普遍研發成功率在30%左右,很多醫藥企業對此望而卻步,這也是河南本土缺少自研創新藥物的根本原因。
“長期主義是我們的理念,推動冬淩草與懷藥的深度開發應用是我們的使命。”張康說,因此,濟世藥業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已經選定了針對鼻炎、抗病毒、抗癌等方向的產品持續深入探索研發。
革新發展的濟世藥業,實現了成藥、飲片、非藥等多板塊齊頭並進的態勢,讓這個成立50餘年的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從近十年來看,濟世藥業年營收平均增長率在20%以上,高於醫藥領域的平均增速。從2019年以來,每年營收都保持在超過30%的增速。”張康說。
業績向好也給員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據了解,濟世藥業從2019年起全體員工薪酬每年固定增長10%,該公司還定下了2026年要實現產值突破10億元的“小目標”。
除了通過提高薪酬上讓員工增加獲得感,濟世藥業還在內部推崇快樂文化。“我們就是要打破權威,提倡包容的氛圍。”張康說。
在最近的企業內部年會上,張康還帶領公司高管表演節目,跳起了科目三。節目中也有員工們自導自演的說唱等節目。
張康在微信朋友圈說:年會不僅是歡聚一堂 ,更是發泄自嘲的時刻。
與企業共同成長獲益的還有濟源當地的藥農。
目前,濟世藥業已經擁有超過3萬畝冬淩草種植麵積。其中約3千畝是自有土地,其餘是野生冬淩草以及與藥農合作簽約的種植基地。
“每畝冬淩草每年可產出500-800公斤藥材,目前的回收價是6-7元/公斤。”張康介紹,相比種植傳統農作物,農民增收明顯。
以濟世藥業為代表的企業,帶動濟源冬淩草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從品種選育、野生資源馴化、種子采集到規模種植、科學生產銷售、規範儲存、新產品研發與創新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初步形成集科研、生產、加工、商貿、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冬淩草產業發展格局。
2024年2月,河南中醫藥強省建設大會在鄭州召開,大會明確,作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中醫藥大省,河南要奮力開創中醫藥發展新局麵,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
頂端新聞記者注意到,濟源正在搶抓中醫藥產業發展機遇。
2024年3月,濟源印發了推進冬淩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該措施明確,2024年至2025年每年新增冬淩草種植麵積6000畝以上;力爭到2025年實現冬淩草種植麵積2.4萬畝(注:人工種植麵積),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億元;到2030年,實現種植麵積6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
以濟世藥業為代表的企業探索者,正帶動濟源冬淩草等中醫藥產業初現全新發展格局。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