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河南:蓄勢中原 “豫”加出彩
更新時間:2024/5/10 21:16:34    來源:大河網

2024年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爭先出彩”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圖片

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係中原大地,先後5次親臨視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河南始終牢記囑托,錨定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兩個確保”奮鬥目標,勇擔使命、實幹作答,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傳統交通要道向現代化交通樞紐、傳統內陸省份向內陸開放高地的“三個轉變”,地區生產總值跨過3個萬億元大關。

圖片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作介紹。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製造業強省“密碼”——“5”“6”“7”

據介紹,2023年河南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2.6%、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經營主體超過1100萬戶、居全國第四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萬家,先進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河南產業具有門類齊全、體係完備的優勢,41個工業大類中河南有40個,207個中類中河南有197個,是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圖片

坐落於河南省新鄉市的中原農穀已入駐53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河南日報供圖

河南希望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製造業強省,發力點可以概括為“5”“6”“7”三個數字。

“五”,是把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這“五基”作為重點,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實施產業基礎再造。2023年,河南突破“五基”技術50項,碳化矽新材料生產技術等打破國外壟斷,到2025年有望再突破100項,推動更多河南產品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圖片

2024年1月3日,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的河南豫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工人正加緊趕製訂單產品。攝影 王錚/河南日報

“六”,是把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這“六新”突破,作為搶占先機的戰略選擇,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目前,河南正在加快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和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達到100%。

圖片

中鐵裝備出口歐洲的首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河南日報供圖

“七”,是把七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作為支撐,著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係。“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8”是超硬材料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是納米材料、合成生物等專精特新細分領域。“7+28+N”鏈群已成為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主戰場,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7萬億元。

圖片

中橋半導體(河南)項目一期投產,SMT貼片生產線加緊趕製訂單。攝影 弓華靜

築牢“中原糧倉” 端穩“中國飯碗”

河南素有“中原糧倉”之稱,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省糧食播種麵積常年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小麥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每年調出原糧和製成品600億斤以上,油料、食用菌產量居全國第一,蔬菜、禽蛋產量居全國第二。

據介紹,河南將繼續做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一體的文章。

一是向良田要產量。重點是把農田變良田。從2022年起,河南在已經建成85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環境生態化“六化”要求,啟動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畝均投資4000元以上。

圖片

2024年3月19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張樓村青龍河合作社全自動智能化育秧工廠,社員正在觀察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攝影 謝萬柏

二是向良種要產量。河南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2023年有12個品種入選全國主導品種,成為入選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超過45%,年產小麥種子36億斤、約占全國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種水平河南在全國保持領先優勢。

三是向良機要產量。目前河南全省拖拉機319萬台,配套農機具728萬台,均排在全國第一位,小麥、玉米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圖片

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王莊鎮高標準農田,當地農民正在采用大型自動噴灌機進行春季麥田節能噴灌。攝影 陳晨/河南日報

四是向良法要產量。2023年,河南通過推廣玉米合理密植、增加水肥、一噴多促等技術模式,全省多個玉米高產示範區單產突破2000斤,畝均增產25斤,總產增加19.6億斤。

河南還將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工作力度,讓農民種糧不吃虧、種糧有奔頭。

夢回千年 盡享人文之美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中原文化、黃河文化、根親文化、紅色文化都在河南留下了寶貴印跡。

圖片

圖片

河南鄭州的夜景。攝影 付銳

據介紹,近年來河南積極打造文化遺產展示的新場景,讓博物館裏的文物、大地上的遺產、古籍裏的文字都能夠活化利用起來。其中,重點打造的二裏頭夏都博物館、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數字化展示、沉浸式體驗、移動端傳播,更加生動地展現了文化遺產的魅力。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手辦等文創產品廣受歡迎。殷墟博物館新館近3000件珍貴文物也在今年首次展出,讓觀眾通過一片片的甲骨、一件件的青銅器更好地觸摸曆史。

圖片二裏頭遺址發掘現場。本刊資料

圖片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建在商代都城遺址之上,集遺址保護展示、園林觀賞休閑於一體。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圖片

2024年2月26日,與殷墟宮廟遺址隔河相望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我國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點專題博物館。圖源 國家文物局官網

同時,河南用現代元素點亮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的光彩。輝映古今的詩詞、歌賦,創新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以及河南春晚出圈又出彩的節目。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學太極、練功夫,聽豫劇、品名茶,穿漢服、賞牡丹,在隋唐洛陽城、在北宋東京城“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此外,河南正著力打造仰韶文化、夏商文明、華夏古都等主題線路,從而更好地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獨特魅力。

圖片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攝影 曾憲平

圖片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河南:蓄勢中原 “豫”加出彩
2024/5/10 21:16:34    來源:大河網

2024年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爭先出彩”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圖片

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係中原大地,先後5次親臨視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河南始終牢記囑托,錨定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兩個確保”奮鬥目標,勇擔使命、實幹作答,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傳統交通要道向現代化交通樞紐、傳統內陸省份向內陸開放高地的“三個轉變”,地區生產總值跨過3個萬億元大關。

圖片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作介紹。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製造業強省“密碼”——“5”“6”“7”

據介紹,2023年河南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2.6%、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經營主體超過1100萬戶、居全國第四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萬家,先進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河南產業具有門類齊全、體係完備的優勢,41個工業大類中河南有40個,207個中類中河南有197個,是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圖片

坐落於河南省新鄉市的中原農穀已入駐53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河南日報供圖

河南希望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製造業強省,發力點可以概括為“5”“6”“7”三個數字。

“五”,是把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這“五基”作為重點,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實施產業基礎再造。2023年,河南突破“五基”技術50項,碳化矽新材料生產技術等打破國外壟斷,到2025年有望再突破100項,推動更多河南產品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圖片

2024年1月3日,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先進製造業開發區的河南豫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工人正加緊趕製訂單產品。攝影 王錚/河南日報

“六”,是把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這“六新”突破,作為搶占先機的戰略選擇,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目前,河南正在加快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和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達到100%。

圖片

中鐵裝備出口歐洲的首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河南日報供圖

“七”,是把七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作為支撐,著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係。“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8”是超硬材料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是納米材料、合成生物等專精特新細分領域。“7+28+N”鏈群已成為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主戰場,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7萬億元。

圖片

中橋半導體(河南)項目一期投產,SMT貼片生產線加緊趕製訂單。攝影 弓華靜

築牢“中原糧倉” 端穩“中國飯碗”

河南素有“中原糧倉”之稱,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省糧食播種麵積常年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小麥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每年調出原糧和製成品600億斤以上,油料、食用菌產量居全國第一,蔬菜、禽蛋產量居全國第二。

據介紹,河南將繼續做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一體的文章。

一是向良田要產量。重點是把農田變良田。從2022年起,河南在已經建成85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環境生態化“六化”要求,啟動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畝均投資4000元以上。

圖片

2024年3月19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張樓村青龍河合作社全自動智能化育秧工廠,社員正在觀察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攝影 謝萬柏

二是向良種要產量。河南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2023年有12個品種入選全國主導品種,成為入選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超過45%,年產小麥種子36億斤、約占全國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種水平河南在全國保持領先優勢。

三是向良機要產量。目前河南全省拖拉機319萬台,配套農機具728萬台,均排在全國第一位,小麥、玉米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圖片

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王莊鎮高標準農田,當地農民正在采用大型自動噴灌機進行春季麥田節能噴灌。攝影 陳晨/河南日報

四是向良法要產量。2023年,河南通過推廣玉米合理密植、增加水肥、一噴多促等技術模式,全省多個玉米高產示範區單產突破2000斤,畝均增產25斤,總產增加19.6億斤。

河南還將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工作力度,讓農民種糧不吃虧、種糧有奔頭。

夢回千年 盡享人文之美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中原文化、黃河文化、根親文化、紅色文化都在河南留下了寶貴印跡。

圖片

圖片

河南鄭州的夜景。攝影 付銳

據介紹,近年來河南積極打造文化遺產展示的新場景,讓博物館裏的文物、大地上的遺產、古籍裏的文字都能夠活化利用起來。其中,重點打造的二裏頭夏都博物館、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數字化展示、沉浸式體驗、移動端傳播,更加生動地展現了文化遺產的魅力。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手辦等文創產品廣受歡迎。殷墟博物館新館近3000件珍貴文物也在今年首次展出,讓觀眾通過一片片的甲骨、一件件的青銅器更好地觸摸曆史。

圖片二裏頭遺址發掘現場。本刊資料

圖片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建在商代都城遺址之上,集遺址保護展示、園林觀賞休閑於一體。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圖片

2024年2月26日,與殷墟宮廟遺址隔河相望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我國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點專題博物館。圖源 國家文物局官網

同時,河南用現代元素點亮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的光彩。輝映古今的詩詞、歌賦,創新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以及河南春晚出圈又出彩的節目。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學太極、練功夫,聽豫劇、品名茶,穿漢服、賞牡丹,在隋唐洛陽城、在北宋東京城“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此外,河南正著力打造仰韶文化、夏商文明、華夏古都等主題線路,從而更好地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獨特魅力。

圖片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攝影 曾憲平

圖片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