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技藝錦繡炫目之旅,嗨翻全場!| 豫見最強IP
更新時間:2024/5/6 9:49:41    來源:大河網

image.png

五一假期,你是否對一場非遺之旅滿懷期待?今天的豫見最強IP,和記者一起走進濮陽,欣賞令人歎為觀止的精湛技藝,感受傳統手工藝人的匠心傳承,體味中華傳統文化的動人魅力。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波光瀲灩、水氣盎然,您猜我在哪呢?這兒可不是什麼江南水鄉,這裏是被譽為中華龍鄉的濮陽,都說這世界雜技看中國,中國雜技看中原,中原雜技看濮陽,那趁著這個五一假期,我們就來到了水秀國際大劇院,讓我們一起去看我期待已久的水秀表演吧!

觀眾:我是從那個內蒙古過來的,雜技是一種非遺項目,特別欣慰。

觀眾:他們非常危險,但是他們厲害。

觀眾:看到他們,我就想到今年春晚是不是有這樣的類似空中飛人的感覺。

河南省雜技集團藝術總監 水秀導演 夏夏:水秀呢在濮陽已經演出有15年之久了,經曆了八次改版,雜技作為一個非遺文化,傳承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使命。

驚險的表演背後是成千上萬次的訓練。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我也想試一試。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這個項目我覺得還是不太適合我,難度太大了,咱看這個,這個我覺得會稍微簡單一些。

教練:左邊拉一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它要倒了。

教練:右手往後拉,軸承保持平衡。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我有沒有還挺像那回事的。

在水秀雜技發源地濮陽東北莊,喬家班第六代傳人,80歲的喬金生把傳承百年的雜技腔調鑼歌沿襲至今。

濮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北莊雜技代表性傳承人 喬金生:我從6歲就學雜技,我有啥樣的技術傳給子孫後代,我的目的是傳承下去,我會的節目60來個,我就傳承給學生。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這次的濮陽之旅,主打一個文化範兒,所以我決定給自己換一身行頭,您可別小瞧了我身上的這件衣服,它可是經過了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紡織技藝,經曆了72道工序製作而成。

憨婆婆品牌創始人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愛琴:過去這就是一種曆史的變遷,這個貓頭鞋就是過去穿那個連腳棉褲,為了讓小孩能站穩。

濮陽市油田第十七中學 學生 曹皓岩:增加了我的動手實操創造能力。

憨婆婆品牌創始人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愛琴:身臨其境,既能感知到千年的紡織,又能體驗到我們現在的紡織,這就是過去傳統紡織跟現代紡織的一種對比,一針一線織敬畏,千絲萬縷匠人心。

在這片雜技之鄉,曆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時尚碰撞。雜技的靈動與紡織的細膩,共同繪製出絢爛的文化長卷。光影流轉間,城市的記憶在古老與現代中回響,訴說著不朽的傳奇。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技藝錦繡炫目之旅,嗨翻全場!| 豫見最強IP
2024/5/6 9:49:41    來源:大河網

image.png

五一假期,你是否對一場非遺之旅滿懷期待?今天的豫見最強IP,和記者一起走進濮陽,欣賞令人歎為觀止的精湛技藝,感受傳統手工藝人的匠心傳承,體味中華傳統文化的動人魅力。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波光瀲灩、水氣盎然,您猜我在哪呢?這兒可不是什麼江南水鄉,這裏是被譽為中華龍鄉的濮陽,都說這世界雜技看中國,中國雜技看中原,中原雜技看濮陽,那趁著這個五一假期,我們就來到了水秀國際大劇院,讓我們一起去看我期待已久的水秀表演吧!

觀眾:我是從那個內蒙古過來的,雜技是一種非遺項目,特別欣慰。

觀眾:他們非常危險,但是他們厲害。

觀眾:看到他們,我就想到今年春晚是不是有這樣的類似空中飛人的感覺。

河南省雜技集團藝術總監 水秀導演 夏夏:水秀呢在濮陽已經演出有15年之久了,經曆了八次改版,雜技作為一個非遺文化,傳承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使命。

驚險的表演背後是成千上萬次的訓練。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我也想試一試。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這個項目我覺得還是不太適合我,難度太大了,咱看這個,這個我覺得會稍微簡單一些。

教練:左邊拉一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它要倒了。

教練:右手往後拉,軸承保持平衡。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我有沒有還挺像那回事的。

在水秀雜技發源地濮陽東北莊,喬家班第六代傳人,80歲的喬金生把傳承百年的雜技腔調鑼歌沿襲至今。

濮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北莊雜技代表性傳承人 喬金生:我從6歲就學雜技,我有啥樣的技術傳給子孫後代,我的目的是傳承下去,我會的節目60來個,我就傳承給學生。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葛浩涵:這次的濮陽之旅,主打一個文化範兒,所以我決定給自己換一身行頭,您可別小瞧了我身上的這件衣服,它可是經過了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紡織技藝,經曆了72道工序製作而成。

憨婆婆品牌創始人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愛琴:過去這就是一種曆史的變遷,這個貓頭鞋就是過去穿那個連腳棉褲,為了讓小孩能站穩。

濮陽市油田第十七中學 學生 曹皓岩:增加了我的動手實操創造能力。

憨婆婆品牌創始人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王愛琴:身臨其境,既能感知到千年的紡織,又能體驗到我們現在的紡織,這就是過去傳統紡織跟現代紡織的一種對比,一針一線織敬畏,千絲萬縷匠人心。

在這片雜技之鄉,曆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時尚碰撞。雜技的靈動與紡織的細膩,共同繪製出絢爛的文化長卷。光影流轉間,城市的記憶在古老與現代中回響,訴說著不朽的傳奇。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