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新鄉長垣奮力打造享譽世界的千億級起重機裝備產業集群;鄭州市擁有全國唯一的超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淮濱的造船業實現從小木船到水泥船、鋼製散駁貨輪再到船艇畫舫的四級跳;鄭州北車站擔負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四個方向貨物列車的到達、解體、編組、出發作業……河南各行各業亮出的一張張成績單,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一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是屬於廣大勞動者的“榮譽勳章”。
鋼鐵焊花閃耀匠心人生
在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華”)生產車間,機器運作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手持焊槍、在起重機主梁上有序作業,四處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衛華集團已經22年了,從入門的時候不太了解到之後逐漸喜歡上這個職業,是熱愛讓我一直堅持了下來。”衛華焊接工藝師、焊工高級技師吳慶富說。
衛華焊接工藝師、焊工高級技師吳慶富 受訪者供圖
從入行開始,吳慶富的老師就告訴他,起重機是特種設備,其質量直接影響到人身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絲毫馬虎不得。多年來,吳慶富堅守一線,苦練焊接技藝,先後攻克310s不鏽鋼低磁焊接、T型厚板單麵焊雙麵成型等焊接工藝和操作技術難關,研發焊接工藝裝備20餘台套,主導和參與製定地方、團體標準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在大型造船門機、冶金起重機、核電專用起重機等重大產品項目的焊接方麵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刻苦鑽研,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成為起重機製造領域的高技能人才。
由於業績突出,吳慶富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機械工業百名工匠、全國重型機械行業高技能優秀工人等榮譽稱號。
吳慶富(左)在車間工作 受訪者供圖
“執著專注是工作態度,精益求精是對工作的要求,工匠精神就是做一事、終一生。”吳慶富表示。作為“河南省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及“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焊接工匠工作室”的領辦人,吳慶富毫無保留將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分享,編製了《常用焊接方法及操作規範》《起重機焊接工藝規程》等材料,培養出3名高級技師、7名技師、50餘名高級工。
目前,在吳慶富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四分之三的成員是“90後”。麵對這批專業基礎好、文化素養高、熱愛焊接工作的年輕人,吳慶富表示,將做好傳幫帶工作,用好自己的經驗,將他們培養成複合型人才,為行業人才的培養作貢獻。
做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領航者與開拓者
“一定要到一線去,一線才能出成績。”這是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達”)董事長方海江反複強調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無論是搞研發還是管理,隻有接觸一線,才能了然於胸。
四方達董事長方海江 攝影 張雨晴
從1985年在大學跟金剛石結緣,到帶領四方達成為國內複合超硬材料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再到進軍多功能金剛石應用領域,方海江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超硬複合材料行業翹楚。
方海江表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企業的靈魂,隻有不斷進行創新,緊抓前沿科技發展機遇,才能努力發展成複合超硬材料的領航者與開拓者。
四方達完善了研發創新組織架構;建立了有效的創新管理製度及激勵機製,每年拿出銷售額中超過8%的費用於研發創新活動;建立了高科技人才研發團隊,於2014年年底獲批博士後科研工作分站,培養研究類科研人才。
方海江(右)指導員工工作 攝影 張雨晴
手握授權國家專利159件,參與製定4項行業標準,主導起草2項團體標準,4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解決了超硬材料行業“卡脖子”關鍵核心問題……憑借長期紮根一線的豐富經驗,方海江先後獲得中原產業創新領軍人才、鄭州市高層次人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四方達開始布局CVD金剛石新市場,聚焦人工培育鑽石開展技術研發。“中國的培育鑽石消費潛力尚未被激發,產業前景無比廣闊,企業大有可為。”方海江表示,四方達將堅定不移的走在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前列,與行業上下遊共同促進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飛速發展。
“焊工女神”鑄就鋼鐵巨輪
近日,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信陽市淮濱縣臨港產業集聚區焊接工人祁瑞榜上有名。
樸實無華,是祁瑞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接受采訪時,她穿著一件發白的牛仔外套,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我今年已經51歲了,從1996年開始在船廠工作。你看我這幾個手指,全都脫臼過。”祁瑞一邊說著,一邊活動著自己的雙手。
淮濱縣臨港產業集聚區焊接工人祁瑞 攝影 張雨晴
盡管交談中有著些許的拘謹,但一上船板,祁瑞就展現出“焊接女神”的風采。作為淮濱各大造船廠為數不多的女性焊接工人,她不僅焊接技術在女工中遙遙領先,還掌握了許多男性焊接工人都沒能掌握的雙手焊技術。“我之前一直用左手工作,後來勞累過度,左手經常疼。左手不行,那咱們就改用右手。我就一直練、一直練,直到兩隻手都能熟練開展焊接工作。”祁瑞說。
焊船是個辛苦活,冬天鋼板上滴水成冰,夏天鋼板上能烙熟雞蛋。在這種環境中,祁瑞刻苦學習,認真鑽研,虛心向師傅們學習,掌握了仰角焊、立角焊、橫焊、平焊、立體焊等多種造船焊接技術,掌握了手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電弧焊等造船焊接的全部種類。
祁瑞在焊接船板 攝影 張雨晴
憑著一股頑強執著的創新精神,祁瑞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求新求變、求突破。
祁瑞不僅自己技術過硬,還帶出一批擁有出色焊接技能的徒弟。“隻要人家想學,我就會竭盡所能傳授技藝。從事焊工,一定要用好自己的手、眼、心,真正做到對自己焊接的船負責、對船廠負責、對船東負責。”談及對徒弟的要求,祁瑞表示。
做好調度“指揮官” 保障運輸“大動脈”安全暢通
“細心、多學多練、不停琢磨、輕重緩急”是蔡鵬飛對工作的總結。研究生畢業後的蔡鵬飛進入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北車站,成為一名調度員,在“三尺”調度台前指揮著一輛輛貨車奔赴前行。
鄭州北車站擔負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四個方向貨物列車的到達、解體、編組、出發作業,日均辦理貨物列車2.4萬輛,是貫通中國華北、西北、西南、華東和華南的重要樞紐,被稱作“路網心髒”,同時承擔著中歐班列(鄭州)80%左右空車底的選扣、集結任務。
“調度工作是個精細活兒,大腦要快速精準判斷,有時候一輛車沒調度好,後麵所有的活兒都推動不了。平時要多學多練,拿不準的不能盲目作業。”蔡鵬飛介紹說,特別是車流量大的時候,壓力就更大,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他要在貨物列車沒進站之前,通過行車平台查看並掌握站外車流和編組場股道占用情況,快速編製貨物列車調車作業計劃,實現貨物列車在車站內的快編快解快發,保障中原地區物流暢通。
鄭州北車站調度員蔡鵬飛 攝影 仝瑞勤
8年的工作經驗讓蔡鵬飛練就了“一心多用、耳聽八方”的技能。“剛開始學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懂,經常會手忙腳亂。”蔡鵬飛說。為做好工作,他就堅持多學多問,請教前輩、同事,下功夫苦練業務,不斷總結經驗方法,還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有空的時候就會再翻閱學習,加強記憶。
“工作是分輕重緩急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蔡鵬飛說,後來慢慢掌握一定規律和經驗後,就很清楚每天需要幹啥、哪些工作是需要提前準備的、哪些是要優先或重點處理的。
“工作不僅要盡職盡責幹好,更要出彩。人都是有上進心的,不能原地踏步,所以我也會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願意並勇於麵對新的挑戰。”談及未來,蔡鵬飛堅定地說。
平凡亦非凡。“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讓我們致敬每一個時代奮鬥者,為勞動的力量喝彩。(文 張雨晴 仝瑞勤)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鄉長垣奮力打造享譽世界的千億級起重機裝備產業集群;鄭州市擁有全國唯一的超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淮濱的造船業實現從小木船到水泥船、鋼製散駁貨輪再到船艇畫舫的四級跳;鄭州北車站擔負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四個方向貨物列車的到達、解體、編組、出發作業……河南各行各業亮出的一張張成績單,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一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是屬於廣大勞動者的“榮譽勳章”。
鋼鐵焊花閃耀匠心人生
在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華”)生產車間,機器運作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手持焊槍、在起重機主梁上有序作業,四處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衛華集團已經22年了,從入門的時候不太了解到之後逐漸喜歡上這個職業,是熱愛讓我一直堅持了下來。”衛華焊接工藝師、焊工高級技師吳慶富說。
衛華焊接工藝師、焊工高級技師吳慶富 受訪者供圖
從入行開始,吳慶富的老師就告訴他,起重機是特種設備,其質量直接影響到人身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絲毫馬虎不得。多年來,吳慶富堅守一線,苦練焊接技藝,先後攻克310s不鏽鋼低磁焊接、T型厚板單麵焊雙麵成型等焊接工藝和操作技術難關,研發焊接工藝裝備20餘台套,主導和參與製定地方、團體標準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在大型造船門機、冶金起重機、核電專用起重機等重大產品項目的焊接方麵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刻苦鑽研,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成為起重機製造領域的高技能人才。
由於業績突出,吳慶富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機械工業百名工匠、全國重型機械行業高技能優秀工人等榮譽稱號。
吳慶富(左)在車間工作 受訪者供圖
“執著專注是工作態度,精益求精是對工作的要求,工匠精神就是做一事、終一生。”吳慶富表示。作為“河南省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及“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焊接工匠工作室”的領辦人,吳慶富毫無保留將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分享,編製了《常用焊接方法及操作規範》《起重機焊接工藝規程》等材料,培養出3名高級技師、7名技師、50餘名高級工。
目前,在吳慶富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四分之三的成員是“90後”。麵對這批專業基礎好、文化素養高、熱愛焊接工作的年輕人,吳慶富表示,將做好傳幫帶工作,用好自己的經驗,將他們培養成複合型人才,為行業人才的培養作貢獻。
做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領航者與開拓者
“一定要到一線去,一線才能出成績。”這是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達”)董事長方海江反複強調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無論是搞研發還是管理,隻有接觸一線,才能了然於胸。
四方達董事長方海江 攝影 張雨晴
從1985年在大學跟金剛石結緣,到帶領四方達成為國內複合超硬材料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再到進軍多功能金剛石應用領域,方海江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超硬複合材料行業翹楚。
方海江表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企業的靈魂,隻有不斷進行創新,緊抓前沿科技發展機遇,才能努力發展成複合超硬材料的領航者與開拓者。
四方達完善了研發創新組織架構;建立了有效的創新管理製度及激勵機製,每年拿出銷售額中超過8%的費用於研發創新活動;建立了高科技人才研發團隊,於2014年年底獲批博士後科研工作分站,培養研究類科研人才。
方海江(右)指導員工工作 攝影 張雨晴
手握授權國家專利159件,參與製定4項行業標準,主導起草2項團體標準,4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解決了超硬材料行業“卡脖子”關鍵核心問題……憑借長期紮根一線的豐富經驗,方海江先後獲得中原產業創新領軍人才、鄭州市高層次人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四方達開始布局CVD金剛石新市場,聚焦人工培育鑽石開展技術研發。“中國的培育鑽石消費潛力尚未被激發,產業前景無比廣闊,企業大有可為。”方海江表示,四方達將堅定不移的走在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前列,與行業上下遊共同促進複合超硬材料領域的飛速發展。
“焊工女神”鑄就鋼鐵巨輪
近日,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信陽市淮濱縣臨港產業集聚區焊接工人祁瑞榜上有名。
樸實無華,是祁瑞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接受采訪時,她穿著一件發白的牛仔外套,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我今年已經51歲了,從1996年開始在船廠工作。你看我這幾個手指,全都脫臼過。”祁瑞一邊說著,一邊活動著自己的雙手。
淮濱縣臨港產業集聚區焊接工人祁瑞 攝影 張雨晴
盡管交談中有著些許的拘謹,但一上船板,祁瑞就展現出“焊接女神”的風采。作為淮濱各大造船廠為數不多的女性焊接工人,她不僅焊接技術在女工中遙遙領先,還掌握了許多男性焊接工人都沒能掌握的雙手焊技術。“我之前一直用左手工作,後來勞累過度,左手經常疼。左手不行,那咱們就改用右手。我就一直練、一直練,直到兩隻手都能熟練開展焊接工作。”祁瑞說。
焊船是個辛苦活,冬天鋼板上滴水成冰,夏天鋼板上能烙熟雞蛋。在這種環境中,祁瑞刻苦學習,認真鑽研,虛心向師傅們學習,掌握了仰角焊、立角焊、橫焊、平焊、立體焊等多種造船焊接技術,掌握了手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電弧焊等造船焊接的全部種類。
祁瑞在焊接船板 攝影 張雨晴
憑著一股頑強執著的創新精神,祁瑞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求新求變、求突破。
祁瑞不僅自己技術過硬,還帶出一批擁有出色焊接技能的徒弟。“隻要人家想學,我就會竭盡所能傳授技藝。從事焊工,一定要用好自己的手、眼、心,真正做到對自己焊接的船負責、對船廠負責、對船東負責。”談及對徒弟的要求,祁瑞表示。
做好調度“指揮官” 保障運輸“大動脈”安全暢通
“細心、多學多練、不停琢磨、輕重緩急”是蔡鵬飛對工作的總結。研究生畢業後的蔡鵬飛進入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北車站,成為一名調度員,在“三尺”調度台前指揮著一輛輛貨車奔赴前行。
鄭州北車站擔負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四個方向貨物列車的到達、解體、編組、出發作業,日均辦理貨物列車2.4萬輛,是貫通中國華北、西北、西南、華東和華南的重要樞紐,被稱作“路網心髒”,同時承擔著中歐班列(鄭州)80%左右空車底的選扣、集結任務。
“調度工作是個精細活兒,大腦要快速精準判斷,有時候一輛車沒調度好,後麵所有的活兒都推動不了。平時要多學多練,拿不準的不能盲目作業。”蔡鵬飛介紹說,特別是車流量大的時候,壓力就更大,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他要在貨物列車沒進站之前,通過行車平台查看並掌握站外車流和編組場股道占用情況,快速編製貨物列車調車作業計劃,實現貨物列車在車站內的快編快解快發,保障中原地區物流暢通。
鄭州北車站調度員蔡鵬飛 攝影 仝瑞勤
8年的工作經驗讓蔡鵬飛練就了“一心多用、耳聽八方”的技能。“剛開始學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懂,經常會手忙腳亂。”蔡鵬飛說。為做好工作,他就堅持多學多問,請教前輩、同事,下功夫苦練業務,不斷總結經驗方法,還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有空的時候就會再翻閱學習,加強記憶。
“工作是分輕重緩急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蔡鵬飛說,後來慢慢掌握一定規律和經驗後,就很清楚每天需要幹啥、哪些工作是需要提前準備的、哪些是要優先或重點處理的。
“工作不僅要盡職盡責幹好,更要出彩。人都是有上進心的,不能原地踏步,所以我也會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願意並勇於麵對新的挑戰。”談及未來,蔡鵬飛堅定地說。
平凡亦非凡。“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讓我們致敬每一個時代奮鬥者,為勞動的力量喝彩。(文 張雨晴 仝瑞勤)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