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通過創新挖掘雜技文化資源,周口市打造“雜技+”多元化發展模式
讓古老雜技文化既火又“活”
閱讀提示
“北有吳橋,南有周口”。作為“中國雜技之鄉”,周口市近年來通過創新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圍繞“雜技+”持續發力,打造以雜技藝術表演為核心,融合旅遊園區開發、設備製造、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使雜技精品創作層出不窮,文旅項目煥發活力,雜技文化品牌持續擦亮。
“在這裏,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動物,還能觀賞到極具特色的雜技表演,真是不虛此行。”不久前,來自河南鄭州的李女士專門請假帶著女兒來到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驚險刺激的“馬戲嘉年華”雜技表演,讓她們直呼“過癮”。
雜技不再隻是炫技
1月23日晚,在周口錄製的《爭奇鬥豔滿園春》——2023年中國雜技大聯歡在河南衛視及全媒體平台播出,來自全國各地雜技演藝界的頂尖團隊同台獻技,周口金貴演藝集團參演的《萬馬奔騰》和《鷹之翔——空中飛人》成為晚會的壓軸大戲。
“這樣的雜技可太刺激了!”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請多給這些雜技演員一些舞台!”
據統計,此次中國雜技大聯歡的全網話題量達“31億+”,直播超800萬人次收看。主話題“2023年中國雜技大聯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熱榜,話題閱讀量破億。
事實上,周口的雜技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周口就有眾多民間藝人以雜耍技藝謀生。
“如今,周口雜技已由零星雜技班轉為團體雜技組織,由民間表演轉為大台競技,最重要的是,雜技表演不再是過去單純的‘炫技’,而是融合了多種文化特質和時代特色的舞台藝術。”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總經理、周口雜技家協會主席張玉璽說。他從13歲跟隨父親張金貴從事雜技藝術,至今已近30年。
如今,雜技節目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情節故事和更深厚的曆史底蘊。主創團隊創新表達多種傳統文化——節目《上善若水》以周口老子道家文化切入,用平衡木、蹦床等雜技演繹老子在求道、問道以及悟道的心路曆程,全新演義“上善若水”;《粉墨年華》將中國雜技傳統“頂技”技巧與中國戲曲程式之美,加入聲光電等科技化視覺手段,呈現了浪漫動人的中國美學意象;《蒲公英的天空》則把舞蹈與雜技完美結合,將蹬傘這一傳統雜技形式擬物化為白色蒲公英,運用AR等表現方式,盡顯唯美……
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廣受歡迎的精品文化節目湧現出來,而雜技表演者也有了更大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更是謀劃在周口雜技產業園打造成一個國際演藝的集散中心,把世界各國的演藝藝術家、演員集合到周口來,在周口集合向全國輸送。
在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內,總投資2億元、占地麵積3400平方米的藝術中心大劇院氣勢恢宏。《滿韻騎風》《千古情》《猴王》等精品雜技劇目經常在這裏上演。國內外的雜技演藝人員,紮實的劇目故事,融合3D技術、多維影院、數字成像、實時播控等現代科技,讓觀眾盡享雜技文化盛宴,“科技感”“國際範”滿滿。
“傳統雜技技藝融合新時代的表現手法,吸收更豐富的藝術元素,成為主題性強、帶有地方文化IP的精品節目,這是未來雜技表演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雜技藝術‘活’起來的關鍵。”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薛金升說。
厚積薄發 雜技文化有了“硬支撐”
在周口這片沃土上,雜技文化有著蓬勃不衰的生命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周口擁有專業雜技團150多個,業餘雜技團和雜技班700多個,從業人員3萬餘人,全國每10名雜技人中就有兩名來自周口。在中國雜技家協會認定的全國10大民營雜技團中,周口市的雜技團就占了3個。雜技人創作的節目屢獲國內外大獎,周口雜技人的身影遍及五洲四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周口雜技麵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窘境。從業人員雖多,但流動性強、各自為戰,導致本地基礎逐漸薄弱,產業發展缺少核心支撐,品牌始終樹不起來。”張玉璽說。
改變來自於當地啟動的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建設,以“雜技+文旅+製造+人才”為抓手,全方位推動雜技產業發展。
為改變雜技從業人員培養困難、分散流失的局麵,周口不斷完善雜技人才培養機製,成立項城市雜技藝術學校、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雜技專業等專業人才培養機構,除了發揮好傳統的“師帶徒”模式,通過文化知識與專業訓練並重,培養了一大批複合型演藝人才,為雜技產業發展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在周口雜技藝術研發中心的生產車間,一張碩大的篷布鋪在地上,利用現代數控技術精準裁剪之後,工人們正在手工安裝零部件。製作完成後,這個用於雜技演出的大篷,將被運到山東省的雜技院團投入使用。
“憑借豐富的雜技演藝從業經驗,我們更清楚什麼樣的演藝場地和設備是最好的。”張玉璽說,如今,周口雜技製造產業有一批能工巧匠,不僅能生產拉膜、雕塑等係列產品,從道具製作到劇場建造,樣樣精通,承接了包括吳橋國際雜技大劇院、上海百藝國際馬戲劇場等300多個現代化馬戲大篷和16個演藝劇場,雜技製造能力占據國內排頭。
“雜技+文旅”賦能未來
作為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的一期工程,周口野生動物世界占地麵積近2000畝,是集動物觀賞、雜技演藝、機械遊樂、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文旅項目。
而吸引遊客紛至遝來的,除了2萬餘隻可愛的野生動物外,還有園區內每天都在上演的獲得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獎項的精品雜技劇目。《鷹之翔——空中飛人》《快樂水兵——歡樂大跳板》《紅綢》等,“去動物園看雜技”更是在周口及其周邊城市成為一股旅遊熱潮。
“2023年,我們先後推出實景演出、音樂節、煙火秀、燒烤露營等消費新場景,催生了夜遊園區的新方式。”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副總經理張建懷說。去年以來,該景區在森林劇場、雨林劇場、百獸盛會等馬戲、雜技演出中融合數字成像、舞台激光等現代科技,為遊客留下了獨特震撼的文化體驗。
在周口市緊鑼密鼓進行的布局中,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全部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四大主題公園、三大主題酒店、世界馬戲城的總體格局,為文旅發展打造獨特城市標識。
(記者 餘嘉熙 通訊員 王佳寧 呂澤庶)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通過創新挖掘雜技文化資源,周口市打造“雜技+”多元化發展模式
讓古老雜技文化既火又“活”
閱讀提示
“北有吳橋,南有周口”。作為“中國雜技之鄉”,周口市近年來通過創新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圍繞“雜技+”持續發力,打造以雜技藝術表演為核心,融合旅遊園區開發、設備製造、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使雜技精品創作層出不窮,文旅項目煥發活力,雜技文化品牌持續擦亮。
“在這裏,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動物,還能觀賞到極具特色的雜技表演,真是不虛此行。”不久前,來自河南鄭州的李女士專門請假帶著女兒來到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驚險刺激的“馬戲嘉年華”雜技表演,讓她們直呼“過癮”。
雜技不再隻是炫技
1月23日晚,在周口錄製的《爭奇鬥豔滿園春》——2023年中國雜技大聯歡在河南衛視及全媒體平台播出,來自全國各地雜技演藝界的頂尖團隊同台獻技,周口金貴演藝集團參演的《萬馬奔騰》和《鷹之翔——空中飛人》成為晚會的壓軸大戲。
“這樣的雜技可太刺激了!”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請多給這些雜技演員一些舞台!”
據統計,此次中國雜技大聯歡的全網話題量達“31億+”,直播超800萬人次收看。主話題“2023年中國雜技大聯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熱榜,話題閱讀量破億。
事實上,周口的雜技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周口就有眾多民間藝人以雜耍技藝謀生。
“如今,周口雜技已由零星雜技班轉為團體雜技組織,由民間表演轉為大台競技,最重要的是,雜技表演不再是過去單純的‘炫技’,而是融合了多種文化特質和時代特色的舞台藝術。”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總經理、周口雜技家協會主席張玉璽說。他從13歲跟隨父親張金貴從事雜技藝術,至今已近30年。
如今,雜技節目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情節故事和更深厚的曆史底蘊。主創團隊創新表達多種傳統文化——節目《上善若水》以周口老子道家文化切入,用平衡木、蹦床等雜技演繹老子在求道、問道以及悟道的心路曆程,全新演義“上善若水”;《粉墨年華》將中國雜技傳統“頂技”技巧與中國戲曲程式之美,加入聲光電等科技化視覺手段,呈現了浪漫動人的中國美學意象;《蒲公英的天空》則把舞蹈與雜技完美結合,將蹬傘這一傳統雜技形式擬物化為白色蒲公英,運用AR等表現方式,盡顯唯美……
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廣受歡迎的精品文化節目湧現出來,而雜技表演者也有了更大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更是謀劃在周口雜技產業園打造成一個國際演藝的集散中心,把世界各國的演藝藝術家、演員集合到周口來,在周口集合向全國輸送。
在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內,總投資2億元、占地麵積3400平方米的藝術中心大劇院氣勢恢宏。《滿韻騎風》《千古情》《猴王》等精品雜技劇目經常在這裏上演。國內外的雜技演藝人員,紮實的劇目故事,融合3D技術、多維影院、數字成像、實時播控等現代科技,讓觀眾盡享雜技文化盛宴,“科技感”“國際範”滿滿。
“傳統雜技技藝融合新時代的表現手法,吸收更豐富的藝術元素,成為主題性強、帶有地方文化IP的精品節目,這是未來雜技表演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雜技藝術‘活’起來的關鍵。”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薛金升說。
厚積薄發 雜技文化有了“硬支撐”
在周口這片沃土上,雜技文化有著蓬勃不衰的生命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周口擁有專業雜技團150多個,業餘雜技團和雜技班700多個,從業人員3萬餘人,全國每10名雜技人中就有兩名來自周口。在中國雜技家協會認定的全國10大民營雜技團中,周口市的雜技團就占了3個。雜技人創作的節目屢獲國內外大獎,周口雜技人的身影遍及五洲四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周口雜技麵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窘境。從業人員雖多,但流動性強、各自為戰,導致本地基礎逐漸薄弱,產業發展缺少核心支撐,品牌始終樹不起來。”張玉璽說。
改變來自於當地啟動的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建設,以“雜技+文旅+製造+人才”為抓手,全方位推動雜技產業發展。
為改變雜技從業人員培養困難、分散流失的局麵,周口不斷完善雜技人才培養機製,成立項城市雜技藝術學校、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雜技專業等專業人才培養機構,除了發揮好傳統的“師帶徒”模式,通過文化知識與專業訓練並重,培養了一大批複合型演藝人才,為雜技產業發展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在周口雜技藝術研發中心的生產車間,一張碩大的篷布鋪在地上,利用現代數控技術精準裁剪之後,工人們正在手工安裝零部件。製作完成後,這個用於雜技演出的大篷,將被運到山東省的雜技院團投入使用。
“憑借豐富的雜技演藝從業經驗,我們更清楚什麼樣的演藝場地和設備是最好的。”張玉璽說,如今,周口雜技製造產業有一批能工巧匠,不僅能生產拉膜、雕塑等係列產品,從道具製作到劇場建造,樣樣精通,承接了包括吳橋國際雜技大劇院、上海百藝國際馬戲劇場等300多個現代化馬戲大篷和16個演藝劇場,雜技製造能力占據國內排頭。
“雜技+文旅”賦能未來
作為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的一期工程,周口野生動物世界占地麵積近2000畝,是集動物觀賞、雜技演藝、機械遊樂、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文旅項目。
而吸引遊客紛至遝來的,除了2萬餘隻可愛的野生動物外,還有園區內每天都在上演的獲得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獎項的精品雜技劇目。《鷹之翔——空中飛人》《快樂水兵——歡樂大跳板》《紅綢》等,“去動物園看雜技”更是在周口及其周邊城市成為一股旅遊熱潮。
“2023年,我們先後推出實景演出、音樂節、煙火秀、燒烤露營等消費新場景,催生了夜遊園區的新方式。”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副總經理張建懷說。去年以來,該景區在森林劇場、雨林劇場、百獸盛會等馬戲、雜技演出中融合數字成像、舞台激光等現代科技,為遊客留下了獨特震撼的文化體驗。
在周口市緊鑼密鼓進行的布局中,國際雜技文化(周口)產業園全部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四大主題公園、三大主題酒店、世界馬戲城的總體格局,為文旅發展打造獨特城市標識。
(記者 餘嘉熙 通訊員 王佳寧 呂澤庶)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