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甲骨文百人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4月13日,河南博物院展廳裏遊人如織,鎮院之寶賈湖骨笛是當仁不讓的明星,吸引了很多觀眾。旁邊的第一個中心展櫃裏,展出的一件賈湖龜腹甲則稍顯冷清。
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石曉霆告訴記者,這件龜腹甲其實和賈湖骨笛一樣重要。賈湖骨笛是音樂的源頭,這件龜腹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漢字的源頭。龜甲下部有一刻畫符號,像是一隻正在向下看的眼睛,與後來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寫法近似。在去年年底成都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大展上,這件龜腹甲獨居序廳,意思是說,它的出現標誌著漢字在混沌中睜開了眼睛。
而這件龜腹甲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300多件甲骨的代表。
賈湖龜腹甲
骨卜習俗流傳數千年
河南博物院收藏甲骨的曆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前的藏品以商代後期殘碎甲骨片為主;新中國成立後,甲骨來源渠道大大擴展,既有科學發掘出土的甲骨,也有通過征集獲得的甲骨。
其收藏的年代最早的龜甲出自舞陽賈湖遺址。舞陽賈湖遺址距今約7500年至90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龜甲,並發現原始刻畫符號。其中17件帶有刻畫符號的龜甲、陶器、骨器和石器上,共發現了21個符號。這些發現對探索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重大的意義。
石曉霆說,新石器時代有骨卜的習俗,當時人將牛及少數其他動物的骨骼(以肩胛骨為主)清理刮製後灸燒出裂紋,以這些裂紋為卜兆而審定凶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禹州瓦店遺址出土的一件卜骨,是中原龍山文化時期的遺留,由牛肩胛骨加工製成,一麵有燒灼痕40多個。骨卜是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大事,這件卜骨的出土說明這樣的聚落具有較高的社會等級。這種骨卜習俗在後世延續了很長時間,與骨卜用的甲骨相比,有卜辭的商代晚期甲骨蘊含的內容更加豐富。這些甲骨上的文字反映了中國早期文字的基本狀況,從中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字的源遠流長和商代曆史的輝煌。
“你知道甲骨文中的四怎麼寫嗎?”采訪中,石曉霆問記者。
石曉霆說:我們現在常用的“一”“二”“三”這些數字都可以在甲骨上看到,另外還有一些現在已經廢棄的文字,比如四橫摞在一起的“四”字。這個“四”字一直到東漢還在使用,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麵東漢時期銅鏡上的銘文“浮遊天下遨四海”中的“四”字就還是這種四橫摞一起的寫法。
商代曆史因“辭”而精彩
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的曆史。采訪中,石曉霆介紹了該院收藏的一件“甲辰貞祭祖乙刻辭卜骨”,這件卜骨出土於殷墟遺址小屯村南地。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殷墟遺址小屯村南地發現甲骨刻辭5335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殷墟甲骨文最重要的一次發現,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其中的H24出土刻辭卜骨1395片,是此次發掘出土甲骨最多的遺跡單位。H24全部是牛肩胛骨,無一片龜甲。“甲辰貞祭祖乙刻辭卜骨”正麵刻字4行,均自上而下豎行,共35字,字體較大,粗壯有力,筆畫轉折處棱角分明。這一批甲骨因在卜辭中隻出現了一個貞人“歷”,被稱為“歷組卜辭”,是甲骨學研究的熱點。小屯南地發現的甲骨,大多有可靠的地層關係,且與陶器共存,為甲骨的分期和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最準確、最可靠的寶貴資料。特別是此次發現的“歷組卜辭”很多,內容也豐富,而且每片都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和準確的地層關係,這是以往殷墟甲骨發掘所不具備的。
甲骨卜辭記錄的內容豐富,而其占卜方式也很有講究。河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商代牛卜骨,用牛胛骨加工而成,反麵施鑽鑿灼,正麵有卜兆數道,順卜兆刻有6條卜辭。甲骨卜辭一般由敘辭、命辭、占辭、驗辭四部分組成,這塊牛胛骨上的卜辭僅有敘辭和命辭。6條卜辭除“癸巳卜”外均為“卜旬辭”,即在“癸X日”占卜下一旬是否會發生災禍。
石曉霆說,從甲骨文中可以對商代的習俗有一些了解。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用占卜的方式向鬼神問吉凶。其中有一種占卜方式是每十天進行一次占卜,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卜旬”,這種活動在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醜、癸亥六個幹支癸日裏進行。這件商代牛卜骨完整記錄了一個周期的“卜旬辭”,是一件重要的文史資料。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甲骨除在院內展出外,還經常參加其他博物館策劃的展覽,如參與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大展就引起極大轟動。2021年與天津博物館聯手舉辦了“殷契重光——天津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甲骨文聯展”,用一片片甲骨勾勒出商代曆史的模樣。
石曉霆表示,河南博物院對院藏甲骨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希望能在以後的展覽裏將研究成果向公眾展示,把更豐富的甲骨文故事講給觀眾聽。
百片甲骨故事會
董煥姣:剪紙映初心 傳承甲骨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楊之甜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4月14日,記者走進安陽市殷都區芳林社區董煥姣剪紙工作室,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教孩子們剪甲骨文字。隻見她手指靈巧地操控剪刀,紙屑徐徐落下,一張普通的紅紙就變成了一個甲骨文的“龍”字。這位老人就是董煥姣,76歲,是河南省高級民間藝術師、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董煥姣在工作室裏給孩子們介紹《甲骨文十二生肖圖》。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攝
2019年,她創作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圖》參加了河南省民間藝術展,並榮獲三等獎。記者看到,工作室牆上就掛著這套剪紙作品,每幅都由一個甲骨文的生肖字和一對相應的動物組成,結構設計巧妙,動物形象可愛。
“這是幾年前設計的,上半部分是甲骨文,我想著甲骨文字不好認,還得有譯文,於是我就把剪紙的十二生肖和甲骨文相應的字組合成一幅畫,既讓大家認得出甲骨文,又有相對的生肖圖。”董煥姣介紹,最初她把甲骨文設計到生肖身上,再加上花卉,但是效果不好;後來又嚐試把字設計到上麵,這樣更突出甲骨文,再讓一對生肖托底,使整幅圖更鮮活靈動。
“我剪紙幾十年了,甲骨文剪紙是我近年才開始創作的方向。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要讓甲骨文‘活起來’,所以我在剪紙創作中將甲骨文元素融入作品,將安陽特有的一些文化元素、文化符號通過剪紙展現出來。”董煥嬌說。
說起與剪紙結緣,董煥姣說,她的母親愛好剪紙,經常和村裏的婦女在一起切磋技藝。兒時的她常看母親擺弄剪刀,三兩下就將一張紙變成了漂亮的窗花。在母親手把手傳授下,她刻苦學習和鑽研剪紙技藝,很快便掌握了很多技巧,剪出來的作品栩栩如生。
“學習剪紙沒有捷徑可走,一定要多加練習,用心觀察,不斷創新。”董煥嬌一邊剪一邊給孩子們講,“比如,想剪好鳥的圖案,就要仔細觀察鳥的神態,然後在地上畫下來。為了剪好羊和豬的圖案,我專門跑到老家的羊圈和豬圈旁,觀察動物的表情和神態。”
董煥姣告訴記者,她現在身體還算硬朗,隻要有時間,都會在工作室裏免費教剪紙。她認為,在青少年中間推廣和傳承地方非遺文化,是校園美育很重要的一種形式。“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非遺剪紙博大精深,我想讓非遺剪紙走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讓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開花。”
“安陽是一座文化寶庫,擁有很多曆史文化資源,今後我還會繼續創作與殷墟甲骨文相關的主題剪紙,為傳承甲骨文獻上一份力。”董煥姣說。
詩話甲骨文
“美”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個戴著羽毛或羊角的人,本義為形貌好看。《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美與善同意。”意為味道甘美,後引申為美好、讚美等含義。《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惡。”張九齡《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頭頂羊角良為本,
首飾羽毛靚麗身。
君子成善不成惡,
草木有心香自真。
(詩/文 清風)
甲骨文雙語小學堂
“酉”字甲骨文的字形似一個寬口、細身的容器,容器中的點狀符號象征著裝載其中的液體。“酉”亦兼表字音,本意為酒,意為用高粱、大麥、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發酵製成的飲料。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aracter “酉(yǒu)” resembles a wide-mouthed,narrow-bodied vessel with dot-shaped symbols inside,representing the liquid contained in it. The character “酉(yǒu)”
also convey sits pronunciation.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wine,referring to drinks made by fermentings orghum,barley,rice,grapes or other fruits.
(文字翻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童林 張蕊)
留言板
甲骨文“豫見”紅旗渠
掃碼看更多
河南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同時也孕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當甲骨文“邂逅”書法,又將為我們講述怎樣的故事?頂端新聞特邀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從甲骨文書法和漢字起源雙重角度聯合創作,勾連古今,深刻解讀“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十六字紅旗渠精神。
頂端創作者,鄭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漢字文明中心特聘教授齊航福從字形演變出發,並結合史書典籍記載,詳細介紹了“紅旗渠精神十六字”的發展演變脈絡。
頂端新聞書法創作者@小二班、@賦雪堂、@黃河墨韻(趙炳傑)、“中州文藝”以甲骨文書法為載體,將“紅旗渠精神”見於筆端,於揮毫落紙間,帶領廣大網友感受跨越時空的“聯動”。
●網友留言:
@老薛讀書:文字發展曆史,傳承紅色精神譜係。以今之語寫古之書,筆尖流轉皆是古趣。
@熱心市民陳先生:因為刻骨,所以銘心。正如紅旗渠精神一樣,深深地鐫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
@流浪地瓜:看到用甲骨文書寫的紅旗渠精神,我仿佛穿越在時空中,感受古人的純樸與神聖,汲取甲骨文帶給我們的溫情和力量。紅旗渠精神也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
@用戶RvJfT6DC:提筆落墨,縱橫情懷,書寫跨越三千年的傳奇;筆見刀痕,篆刻留香,溯源奔湧不息的當代精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弋 整理)
漫畫甲骨
商代釀酒也很卷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甲骨文百人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4月13日,河南博物院展廳裏遊人如織,鎮院之寶賈湖骨笛是當仁不讓的明星,吸引了很多觀眾。旁邊的第一個中心展櫃裏,展出的一件賈湖龜腹甲則稍顯冷清。
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石曉霆告訴記者,這件龜腹甲其實和賈湖骨笛一樣重要。賈湖骨笛是音樂的源頭,這件龜腹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漢字的源頭。龜甲下部有一刻畫符號,像是一隻正在向下看的眼睛,與後來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寫法近似。在去年年底成都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大展上,這件龜腹甲獨居序廳,意思是說,它的出現標誌著漢字在混沌中睜開了眼睛。
而這件龜腹甲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300多件甲骨的代表。
賈湖龜腹甲
骨卜習俗流傳數千年
河南博物院收藏甲骨的曆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前的藏品以商代後期殘碎甲骨片為主;新中國成立後,甲骨來源渠道大大擴展,既有科學發掘出土的甲骨,也有通過征集獲得的甲骨。
其收藏的年代最早的龜甲出自舞陽賈湖遺址。舞陽賈湖遺址距今約7500年至90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龜甲,並發現原始刻畫符號。其中17件帶有刻畫符號的龜甲、陶器、骨器和石器上,共發現了21個符號。這些發現對探索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重大的意義。
石曉霆說,新石器時代有骨卜的習俗,當時人將牛及少數其他動物的骨骼(以肩胛骨為主)清理刮製後灸燒出裂紋,以這些裂紋為卜兆而審定凶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禹州瓦店遺址出土的一件卜骨,是中原龍山文化時期的遺留,由牛肩胛骨加工製成,一麵有燒灼痕40多個。骨卜是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大事,這件卜骨的出土說明這樣的聚落具有較高的社會等級。這種骨卜習俗在後世延續了很長時間,與骨卜用的甲骨相比,有卜辭的商代晚期甲骨蘊含的內容更加豐富。這些甲骨上的文字反映了中國早期文字的基本狀況,從中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字的源遠流長和商代曆史的輝煌。
“你知道甲骨文中的四怎麼寫嗎?”采訪中,石曉霆問記者。
石曉霆說:我們現在常用的“一”“二”“三”這些數字都可以在甲骨上看到,另外還有一些現在已經廢棄的文字,比如四橫摞在一起的“四”字。這個“四”字一直到東漢還在使用,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麵東漢時期銅鏡上的銘文“浮遊天下遨四海”中的“四”字就還是這種四橫摞一起的寫法。
商代曆史因“辭”而精彩
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的曆史。采訪中,石曉霆介紹了該院收藏的一件“甲辰貞祭祖乙刻辭卜骨”,這件卜骨出土於殷墟遺址小屯村南地。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殷墟遺址小屯村南地發現甲骨刻辭5335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殷墟甲骨文最重要的一次發現,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其中的H24出土刻辭卜骨1395片,是此次發掘出土甲骨最多的遺跡單位。H24全部是牛肩胛骨,無一片龜甲。“甲辰貞祭祖乙刻辭卜骨”正麵刻字4行,均自上而下豎行,共35字,字體較大,粗壯有力,筆畫轉折處棱角分明。這一批甲骨因在卜辭中隻出現了一個貞人“歷”,被稱為“歷組卜辭”,是甲骨學研究的熱點。小屯南地發現的甲骨,大多有可靠的地層關係,且與陶器共存,為甲骨的分期和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最準確、最可靠的寶貴資料。特別是此次發現的“歷組卜辭”很多,內容也豐富,而且每片都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和準確的地層關係,這是以往殷墟甲骨發掘所不具備的。
甲骨卜辭記錄的內容豐富,而其占卜方式也很有講究。河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商代牛卜骨,用牛胛骨加工而成,反麵施鑽鑿灼,正麵有卜兆數道,順卜兆刻有6條卜辭。甲骨卜辭一般由敘辭、命辭、占辭、驗辭四部分組成,這塊牛胛骨上的卜辭僅有敘辭和命辭。6條卜辭除“癸巳卜”外均為“卜旬辭”,即在“癸X日”占卜下一旬是否會發生災禍。
石曉霆說,從甲骨文中可以對商代的習俗有一些了解。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用占卜的方式向鬼神問吉凶。其中有一種占卜方式是每十天進行一次占卜,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卜旬”,這種活動在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醜、癸亥六個幹支癸日裏進行。這件商代牛卜骨完整記錄了一個周期的“卜旬辭”,是一件重要的文史資料。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甲骨除在院內展出外,還經常參加其他博物館策劃的展覽,如參與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大展就引起極大轟動。2021年與天津博物館聯手舉辦了“殷契重光——天津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甲骨文聯展”,用一片片甲骨勾勒出商代曆史的模樣。
石曉霆表示,河南博物院對院藏甲骨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希望能在以後的展覽裏將研究成果向公眾展示,把更豐富的甲骨文故事講給觀眾聽。
百片甲骨故事會
董煥姣:剪紙映初心 傳承甲骨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楊之甜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4月14日,記者走進安陽市殷都區芳林社區董煥姣剪紙工作室,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教孩子們剪甲骨文字。隻見她手指靈巧地操控剪刀,紙屑徐徐落下,一張普通的紅紙就變成了一個甲骨文的“龍”字。這位老人就是董煥姣,76歲,是河南省高級民間藝術師、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董煥姣在工作室裏給孩子們介紹《甲骨文十二生肖圖》。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攝
2019年,她創作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圖》參加了河南省民間藝術展,並榮獲三等獎。記者看到,工作室牆上就掛著這套剪紙作品,每幅都由一個甲骨文的生肖字和一對相應的動物組成,結構設計巧妙,動物形象可愛。
“這是幾年前設計的,上半部分是甲骨文,我想著甲骨文字不好認,還得有譯文,於是我就把剪紙的十二生肖和甲骨文相應的字組合成一幅畫,既讓大家認得出甲骨文,又有相對的生肖圖。”董煥姣介紹,最初她把甲骨文設計到生肖身上,再加上花卉,但是效果不好;後來又嚐試把字設計到上麵,這樣更突出甲骨文,再讓一對生肖托底,使整幅圖更鮮活靈動。
“我剪紙幾十年了,甲骨文剪紙是我近年才開始創作的方向。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要讓甲骨文‘活起來’,所以我在剪紙創作中將甲骨文元素融入作品,將安陽特有的一些文化元素、文化符號通過剪紙展現出來。”董煥嬌說。
說起與剪紙結緣,董煥姣說,她的母親愛好剪紙,經常和村裏的婦女在一起切磋技藝。兒時的她常看母親擺弄剪刀,三兩下就將一張紙變成了漂亮的窗花。在母親手把手傳授下,她刻苦學習和鑽研剪紙技藝,很快便掌握了很多技巧,剪出來的作品栩栩如生。
“學習剪紙沒有捷徑可走,一定要多加練習,用心觀察,不斷創新。”董煥嬌一邊剪一邊給孩子們講,“比如,想剪好鳥的圖案,就要仔細觀察鳥的神態,然後在地上畫下來。為了剪好羊和豬的圖案,我專門跑到老家的羊圈和豬圈旁,觀察動物的表情和神態。”
董煥姣告訴記者,她現在身體還算硬朗,隻要有時間,都會在工作室裏免費教剪紙。她認為,在青少年中間推廣和傳承地方非遺文化,是校園美育很重要的一種形式。“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非遺剪紙博大精深,我想讓非遺剪紙走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讓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開花。”
“安陽是一座文化寶庫,擁有很多曆史文化資源,今後我還會繼續創作與殷墟甲骨文相關的主題剪紙,為傳承甲骨文獻上一份力。”董煥姣說。
詩話甲骨文
“美”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個戴著羽毛或羊角的人,本義為形貌好看。《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美與善同意。”意為味道甘美,後引申為美好、讚美等含義。《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惡。”張九齡《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頭頂羊角良為本,
首飾羽毛靚麗身。
君子成善不成惡,
草木有心香自真。
(詩/文 清風)
甲骨文雙語小學堂
“酉”字甲骨文的字形似一個寬口、細身的容器,容器中的點狀符號象征著裝載其中的液體。“酉”亦兼表字音,本意為酒,意為用高粱、大麥、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發酵製成的飲料。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aracter “酉(yǒu)” resembles a wide-mouthed,narrow-bodied vessel with dot-shaped symbols inside,representing the liquid contained in it. The character “酉(yǒu)”
also convey sits pronunciation.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wine,referring to drinks made by fermentings orghum,barley,rice,grapes or other fruits.
(文字翻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童林 張蕊)
留言板
甲骨文“豫見”紅旗渠
掃碼看更多
河南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同時也孕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當甲骨文“邂逅”書法,又將為我們講述怎樣的故事?頂端新聞特邀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從甲骨文書法和漢字起源雙重角度聯合創作,勾連古今,深刻解讀“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十六字紅旗渠精神。
頂端創作者,鄭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漢字文明中心特聘教授齊航福從字形演變出發,並結合史書典籍記載,詳細介紹了“紅旗渠精神十六字”的發展演變脈絡。
頂端新聞書法創作者@小二班、@賦雪堂、@黃河墨韻(趙炳傑)、“中州文藝”以甲骨文書法為載體,將“紅旗渠精神”見於筆端,於揮毫落紙間,帶領廣大網友感受跨越時空的“聯動”。
●網友留言:
@老薛讀書:文字發展曆史,傳承紅色精神譜係。以今之語寫古之書,筆尖流轉皆是古趣。
@熱心市民陳先生:因為刻骨,所以銘心。正如紅旗渠精神一樣,深深地鐫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
@流浪地瓜:看到用甲骨文書寫的紅旗渠精神,我仿佛穿越在時空中,感受古人的純樸與神聖,汲取甲骨文帶給我們的溫情和力量。紅旗渠精神也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
@用戶RvJfT6DC:提筆落墨,縱橫情懷,書寫跨越三千年的傳奇;筆見刀痕,篆刻留香,溯源奔湧不息的當代精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弋 整理)
漫畫甲骨
商代釀酒也很卷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