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六省聯動話崛起·農業篇
更新時間:2024-3-30 21:03: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六省聯動話崛起·農業篇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隨著“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召開,結合如何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中部六省各展所長,因地製宜發展農業,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湖南:穿著皮鞋把田種

湖南廣播電視台記者 吳方:仲春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了解種子、耕地、收成、收入……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國之大者”。從菖蒲塘村、十八洞村、沙洲村再到港中坪村,總書記一次次來到湖南的田間地頭,為特色產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一台台旋耕機在田間來回作業,將油菜和紫雲英翻耕進土中,漚成肥料。農耕機械化智能化增強了當地農民種糧的底氣和信心,常德市2023年糧食播種麵積、總產量均居湖南省第一。

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種糧大戶 匡鬆國:你像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自動化操作的農機,像無人機,都是我們種田的好幫手。有的時候都不用下田,穿著皮鞋就能把田種好。

河南:走好強“芯”路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張麟凡:這裏是中原農穀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在我身邊的這些小房子叫人工氣候室,它可以比作是種子的時間倉。室內模擬的是種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環境,春小麥一年可以繁育6代,過去,培育一個小麥品種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現在2年就能實現。

河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總產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小麥的種植麵積、單產、總產均居全國第一,而這背後離不開好種子的支撐。牢記總書記囑托,打好種業翻身仗、攥緊中國種業“芯片”,2022年河南高位布局中原農穀建設,如今,不到兩歲的中原農穀,正大踏步闖入全國“三農”視線。

中原農穀管委會副主任 楊海峰:中原農穀聚焦種業創新,邊建設、邊科研、邊聚人才、邊出成果。去年,中原農穀“一核三區”共培育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26個通過審定。

在中原農穀,53個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74家種業企業已經入駐,形成了以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主體、關鍵平台和檢驗檢測平台為支撐、種業企業總部基地為基礎的創新體係。

山西:太行山裏的“海之味”

這裏是太行山深處的山西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張峰村。最近氣溫回暖,村裏養殖的三文魚長得很快,村民們正在忙著喂魚、分魚池。

山西晉城市沁水縣灣則村村民 胡李傑:這魚有十幾斤,你像咱們裝車以後12個小時就能到達上海。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魚進口國之一,每年進口都在10萬噸左右。三文魚養殖對水質的要求很高,而張峰村處在水庫下遊,是三文魚養殖的理想水域。現在張峰村全村年產三文魚已經達400噸,是目前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三文魚養殖基地。

山西晉城市沁水縣灣則村村民 田東斌:我們周邊村子的村民,都來這裏上班,一個月收入有四五千塊錢,現在的生活又穩定又增收。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山西農業的出路在於“特”和“優”。從麵食到雜糧,從五穀到水果,從花卉到海鮮,山西省的“特”“優”農產品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2023年,山西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260億元。“特”“優”農業正為山西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湖北:盛產“東方橄欖油”

湖北廣播電視台記者 艾思航:我身後是引江濟漢工程的沙洋段,一望無垠的金黃油菜點綴兩岸,大家看我手上的油菜,這可不是普通的油菜,這是高油酸油菜,湖北的菜籽油又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湖北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油菜主產省,也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2023年全省油菜夏收麵積1833.45萬畝、油菜籽總產286.09萬噸,麵積和總產雙創曆史新高。近年來,湖北著力打造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高位推進菜籽油產業鏈建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菜籽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糧食局產業與市場處處長 龔偉:發揮我省科技優勢,著重從品種選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龍頭培育、品牌打造五個維度發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壯大省級以上菜籽油加工龍頭企業31家,“湖北菜籽油”省域公用品牌獲評中國糧油最具影響力品牌。

江西:肉串串菜串串 都成“錢串串”

江西廣播電視台記者 郭芷玨:一把把細竹簽串起鮮肉蔬菜,烤炸涮,熱氣升騰,濃香四溢。小小的串串背後卻是一個大大的農產品加工鏈條。

而支撐串串發展的背後,就是冷鏈的不斷完善。把冷庫建在村鎮和地頭,有了保鮮支撐,串串加工得到快速發展並已成為江西特色優勢產業。加工產品涉及畜禽肉串、海鮮水產串等100多個品種,產品銷售到長三角、珠三角等片區20多個省份,2023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江西省委農辦主任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孫朝輝: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和市場化方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以“外引內培”做強做大龍頭企業,優化“生產端”、做精“加工端”、暢通“流通端”、拓展“銷售端”,持續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

安徽:“數字草莓”更“標致”

安徽廣播電視台記者 姚敏:這裏是安徽省長豐縣智慧農業穀數字草莓示範園,這座高大上的現代化大棚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草莓博物館。敢想象嗎?這裏收藏著全球232種草莓品種。農戶想種什麼品種,來這看看就有“數”了。

依靠大棚裏安裝的各種傳感器,來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再根據大數據分析,搭建起草莓的“數字模型”。模型針對草莓生長的各個階段,給出種植的合理建議和方案。

安徽長豐智慧農業穀數字草莓示範園負責人 洪勇:我們這些科技化手段投入,讓農戶的農資產品、農藥、肥料,每畝地少投入了1000塊錢左右,讓草莓的產品價值提升了10%。

從過去依靠經驗種植,到如今利用數字化來種植,讓素有“中國草莓之都”美譽的長豐縣走上了草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長豐縣草莓種植麵積達21萬畝,年產量36萬噸、產苗25億株,全產業鏈產值110.7億元,輻射帶動36萬人增收致富。

中部六省要在高起點上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丨中部崛起·權威專訪

中部地區農業資源豐富,如何深化農業領域的合作,把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我們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正值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家從資源配置,到一係列的優惠政策,那麼中部地區應該要抓住這個機遇,和建設國家級實驗室,來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特別是現代育種技術、現代化生產,都是數字化農業,我們在現代農機裝備、智慧農業,在這方麵我們要爭取(國家)投入,爭取(國家)更多的資源配置。

中部六省糧食生產各具特色,要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發展優勢,既能為確保國家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貢獻“中部力量”,又能提升中部地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要樹立這個大食物觀,中部地區有很多特色優勢農產品,我們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條件下,要有整體的觀念,一定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協調,發揮各自自身的優勢,大家在更高水平上相互開放,我們把有競爭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把它發展起來。那麼我們把整個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的產業體係,可以提升到更高水平。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六省聯動話崛起·農業篇
    2024-3-30 21:03: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六省聯動話崛起·農業篇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隨著“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召開,結合如何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中部六省各展所長,因地製宜發展農業,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湖南:穿著皮鞋把田種

    湖南廣播電視台記者 吳方:仲春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了解種子、耕地、收成、收入……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國之大者”。從菖蒲塘村、十八洞村、沙洲村再到港中坪村,總書記一次次來到湖南的田間地頭,為特色產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一台台旋耕機在田間來回作業,將油菜和紫雲英翻耕進土中,漚成肥料。農耕機械化智能化增強了當地農民種糧的底氣和信心,常德市2023年糧食播種麵積、總產量均居湖南省第一。

    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種糧大戶 匡鬆國:你像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自動化操作的農機,像無人機,都是我們種田的好幫手。有的時候都不用下田,穿著皮鞋就能把田種好。

    河南:走好強“芯”路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張麟凡:這裏是中原農穀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在我身邊的這些小房子叫人工氣候室,它可以比作是種子的時間倉。室內模擬的是種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環境,春小麥一年可以繁育6代,過去,培育一個小麥品種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現在2年就能實現。

    河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總產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小麥的種植麵積、單產、總產均居全國第一,而這背後離不開好種子的支撐。牢記總書記囑托,打好種業翻身仗、攥緊中國種業“芯片”,2022年河南高位布局中原農穀建設,如今,不到兩歲的中原農穀,正大踏步闖入全國“三農”視線。

    中原農穀管委會副主任 楊海峰:中原農穀聚焦種業創新,邊建設、邊科研、邊聚人才、邊出成果。去年,中原農穀“一核三區”共培育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26個通過審定。

    在中原農穀,53個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74家種業企業已經入駐,形成了以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主體、關鍵平台和檢驗檢測平台為支撐、種業企業總部基地為基礎的創新體係。

    山西:太行山裏的“海之味”

    這裏是太行山深處的山西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張峰村。最近氣溫回暖,村裏養殖的三文魚長得很快,村民們正在忙著喂魚、分魚池。

    山西晉城市沁水縣灣則村村民 胡李傑:這魚有十幾斤,你像咱們裝車以後12個小時就能到達上海。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魚進口國之一,每年進口都在10萬噸左右。三文魚養殖對水質的要求很高,而張峰村處在水庫下遊,是三文魚養殖的理想水域。現在張峰村全村年產三文魚已經達400噸,是目前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三文魚養殖基地。

    山西晉城市沁水縣灣則村村民 田東斌:我們周邊村子的村民,都來這裏上班,一個月收入有四五千塊錢,現在的生活又穩定又增收。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山西農業的出路在於“特”和“優”。從麵食到雜糧,從五穀到水果,從花卉到海鮮,山西省的“特”“優”農產品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2023年,山西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260億元。“特”“優”農業正為山西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湖北:盛產“東方橄欖油”

    湖北廣播電視台記者 艾思航:我身後是引江濟漢工程的沙洋段,一望無垠的金黃油菜點綴兩岸,大家看我手上的油菜,這可不是普通的油菜,這是高油酸油菜,湖北的菜籽油又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湖北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油菜主產省,也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2023年全省油菜夏收麵積1833.45萬畝、油菜籽總產286.09萬噸,麵積和總產雙創曆史新高。近年來,湖北著力打造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高位推進菜籽油產業鏈建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菜籽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糧食局產業與市場處處長 龔偉:發揮我省科技優勢,著重從品種選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龍頭培育、品牌打造五個維度發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壯大省級以上菜籽油加工龍頭企業31家,“湖北菜籽油”省域公用品牌獲評中國糧油最具影響力品牌。

    江西:肉串串菜串串 都成“錢串串”

    江西廣播電視台記者 郭芷玨:一把把細竹簽串起鮮肉蔬菜,烤炸涮,熱氣升騰,濃香四溢。小小的串串背後卻是一個大大的農產品加工鏈條。

    而支撐串串發展的背後,就是冷鏈的不斷完善。把冷庫建在村鎮和地頭,有了保鮮支撐,串串加工得到快速發展並已成為江西特色優勢產業。加工產品涉及畜禽肉串、海鮮水產串等100多個品種,產品銷售到長三角、珠三角等片區20多個省份,2023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江西省委農辦主任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孫朝輝: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和市場化方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以“外引內培”做強做大龍頭企業,優化“生產端”、做精“加工端”、暢通“流通端”、拓展“銷售端”,持續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

    安徽:“數字草莓”更“標致”

    安徽廣播電視台記者 姚敏:這裏是安徽省長豐縣智慧農業穀數字草莓示範園,這座高大上的現代化大棚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草莓博物館。敢想象嗎?這裏收藏著全球232種草莓品種。農戶想種什麼品種,來這看看就有“數”了。

    依靠大棚裏安裝的各種傳感器,來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再根據大數據分析,搭建起草莓的“數字模型”。模型針對草莓生長的各個階段,給出種植的合理建議和方案。

    安徽長豐智慧農業穀數字草莓示範園負責人 洪勇:我們這些科技化手段投入,讓農戶的農資產品、農藥、肥料,每畝地少投入了1000塊錢左右,讓草莓的產品價值提升了10%。

    從過去依靠經驗種植,到如今利用數字化來種植,讓素有“中國草莓之都”美譽的長豐縣走上了草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長豐縣草莓種植麵積達21萬畝,年產量36萬噸、產苗25億株,全產業鏈產值110.7億元,輻射帶動36萬人增收致富。

    中部六省要在高起點上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丨中部崛起·權威專訪

    中部地區農業資源豐富,如何深化農業領域的合作,把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我們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正值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家從資源配置,到一係列的優惠政策,那麼中部地區應該要抓住這個機遇,和建設國家級實驗室,來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特別是現代育種技術、現代化生產,都是數字化農業,我們在現代農機裝備、智慧農業,在這方麵我們要爭取(國家)投入,爭取(國家)更多的資源配置。

    中部六省糧食生產各具特色,要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發展優勢,既能為確保國家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貢獻“中部力量”,又能提升中部地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要樹立這個大食物觀,中部地區有很多特色優勢農產品,我們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條件下,要有整體的觀念,一定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協調,發揮各自自身的優勢,大家在更高水平上相互開放,我們把有競爭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把它發展起來。那麼我們把整個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的產業體係,可以提升到更高水平。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