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中原沃野“新”潮湧動
更新時間:2024-3-29 20:31:01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春暖花開,草木萌生,眼下正是春耕春播關鍵時節,走進新鄉市平原示範區高標準農田師寨鎮項目區,數萬畝小麥茁壯生長,無人植保機在空中穿梭作業,大型平移式噴灌機對小麥進行澆灌,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個春天,“新質生產力”在各領域掀起熱潮。河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在田間地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新質生產力正在繪就“農”墨重彩的嶄新篇章。

“農穀”打造創新高地

“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原農穀”建設方案》,拉開了全力建設“中原農穀”的序幕。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內蘊著新質生產力的特征。”中原農穀管委會副主任、新鄉市農業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楊海峰介紹,中原農穀聚焦打造種業創新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重塑要素聚集創新環境五大重點任務,打造“創新之穀、開放之穀、綠色之穀、智慧之穀、融合之穀”。

目前,通過“雙跨單聘”、“兩權分處”等方式,中原農穀已與13位院士和39支由院士、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建立合作關係,副高級以上種業創新人才已達311人。

“2023年,我們共培育出通過國家、省審定的優質新品種126個,鄭麥379、鄭麥1860、豫花37等10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新麥58、鄭麥918接連刷新我國小麥單品種轉讓價格紀錄。”楊海峰說。

楊海峰表示,下一步,中原農穀將繼續發揮科技和產業基礎優勢,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全麵推動中原農穀高質量發展。

“農田”盡顯科技範

“我們這裏安裝運用了智慧合杆、Ⅹ波段昆蟲雷達、智能孢子捕捉儀等前沿農業裝備,對農田環境、病蟲害、農作物長勢等開展全麵、細化監測。”說起農田裏的“黑科技”,新鄉市平原示範區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科科長鄭曉凡滔滔不絕。

從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到農作物的耕、種、收、儲、售,從節水灌溉設備生產到農機裝備製造,從物聯網、大數據收集到標準化技術推廣應用,鄭曉凡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用科技賦能,讓糧食產量和安全性有了保證,也激發各行業投入更多的科研技術力量,協同發力,組團發展,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賦能。

“現在我們的糧食產能提高了10%以上,每畝增產100公斤左右,且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災情預測預警及時,農事決策效率提高,農作物抗災能力顯著增強。”鄭曉凡說。

讓鄭曉凡感到更為驚喜的是,通過強化與科研院所、研發企業的合作,將農業信息化設備采集的數據信息,通過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分析、研判,並將數據成果運用於生產實踐中,以農業生產前端標準化促進農產品認證、追溯等後端標準化建設,實現了訂單式生產、標準化加工、品牌化塑造。

“相當於‘一站式’解決了從種植到出售的問題,不僅省事省心,還增加了大家的收入。”鄭曉凡說。

“農企”強化成果轉化

一頭連著科研院所,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市場一線,在農業前後端的創新發展鏈條上,種業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是新麥58,籽粒的商品性非常好,這個品種的最大特點是優質超強筋,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強筋優質麥。”在中農發(河南)農業高科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衛紅向記者介紹。

新麥58是該企業加大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孕育而出的成果。2023年,中農發種業集團以1618.88萬元的高價從新鄉農科院獲取新麥58經營權,一舉打破了我國小麥單品種轉讓價格最高紀錄。

陳衛紅表示,新麥58對我國優質麥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質增效”戰略。“公司成立新麥58運營專班,下屬企業積極布點示範,緊盯田間管理,確保高質高產。營銷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激活市場一線積極性,通過訂單回購,延長產業鏈,打造年千萬畝大單品。”他說。

陳衛紅透露,公司將在平原示範區建設年加工3萬噸小麥種子科研繁育加工中心,建立優質小麥、大豆繁育基地,確保有穩定的高質量種源及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平衡石”。

“我們將持續創新,並且做好成果轉化,推動種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陳衛紅說。

中農發、先正達、牧原……記者獲悉,目前,74家種業企業已入駐中原農穀,其中32家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種業創新能力,種業振興企業陣型已初步構建。

人勤春來早,在中原沃野,“新”潮湧動,一個個科技創新平台、企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中原沃野“新”潮湧動
2024-3-29 20:31:01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春暖花開,草木萌生,眼下正是春耕春播關鍵時節,走進新鄉市平原示範區高標準農田師寨鎮項目區,數萬畝小麥茁壯生長,無人植保機在空中穿梭作業,大型平移式噴灌機對小麥進行澆灌,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個春天,“新質生產力”在各領域掀起熱潮。河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在田間地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新質生產力正在繪就“農”墨重彩的嶄新篇章。

“農穀”打造創新高地

“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原農穀”建設方案》,拉開了全力建設“中原農穀”的序幕。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內蘊著新質生產力的特征。”中原農穀管委會副主任、新鄉市農業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楊海峰介紹,中原農穀聚焦打造種業創新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重塑要素聚集創新環境五大重點任務,打造“創新之穀、開放之穀、綠色之穀、智慧之穀、融合之穀”。

目前,通過“雙跨單聘”、“兩權分處”等方式,中原農穀已與13位院士和39支由院士、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建立合作關係,副高級以上種業創新人才已達311人。

“2023年,我們共培育出通過國家、省審定的優質新品種126個,鄭麥379、鄭麥1860、豫花37等10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新麥58、鄭麥918接連刷新我國小麥單品種轉讓價格紀錄。”楊海峰說。

楊海峰表示,下一步,中原農穀將繼續發揮科技和產業基礎優勢,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全麵推動中原農穀高質量發展。

“農田”盡顯科技範

“我們這裏安裝運用了智慧合杆、Ⅹ波段昆蟲雷達、智能孢子捕捉儀等前沿農業裝備,對農田環境、病蟲害、農作物長勢等開展全麵、細化監測。”說起農田裏的“黑科技”,新鄉市平原示範區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科科長鄭曉凡滔滔不絕。

從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到農作物的耕、種、收、儲、售,從節水灌溉設備生產到農機裝備製造,從物聯網、大數據收集到標準化技術推廣應用,鄭曉凡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用科技賦能,讓糧食產量和安全性有了保證,也激發各行業投入更多的科研技術力量,協同發力,組團發展,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賦能。

“現在我們的糧食產能提高了10%以上,每畝增產100公斤左右,且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災情預測預警及時,農事決策效率提高,農作物抗災能力顯著增強。”鄭曉凡說。

讓鄭曉凡感到更為驚喜的是,通過強化與科研院所、研發企業的合作,將農業信息化設備采集的數據信息,通過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分析、研判,並將數據成果運用於生產實踐中,以農業生產前端標準化促進農產品認證、追溯等後端標準化建設,實現了訂單式生產、標準化加工、品牌化塑造。

“相當於‘一站式’解決了從種植到出售的問題,不僅省事省心,還增加了大家的收入。”鄭曉凡說。

“農企”強化成果轉化

一頭連著科研院所,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市場一線,在農業前後端的創新發展鏈條上,種業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是新麥58,籽粒的商品性非常好,這個品種的最大特點是優質超強筋,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強筋優質麥。”在中農發(河南)農業高科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衛紅向記者介紹。

新麥58是該企業加大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孕育而出的成果。2023年,中農發種業集團以1618.88萬元的高價從新鄉農科院獲取新麥58經營權,一舉打破了我國小麥單品種轉讓價格最高紀錄。

陳衛紅表示,新麥58對我國優質麥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質增效”戰略。“公司成立新麥58運營專班,下屬企業積極布點示範,緊盯田間管理,確保高質高產。營銷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激活市場一線積極性,通過訂單回購,延長產業鏈,打造年千萬畝大單品。”他說。

陳衛紅透露,公司將在平原示範區建設年加工3萬噸小麥種子科研繁育加工中心,建立優質小麥、大豆繁育基地,確保有穩定的高質量種源及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平衡石”。

“我們將持續創新,並且做好成果轉化,推動種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陳衛紅說。

中農發、先正達、牧原……記者獲悉,目前,74家種業企業已入駐中原農穀,其中32家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種業創新能力,種業振興企業陣型已初步構建。

人勤春來早,在中原沃野,“新”潮湧動,一個個科技創新平台、企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