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核心提示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日問候,對河南發展細細叮嚀、殷殷囑托。五年來,河南女性激揚巾幗之誌、奉獻巾幗之功、盡展巾幗風采,中原大地處處湧動著“她力量”。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本報推出“致敬了不起的她”特別策劃,讓我們走近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河南女性代表委員及全國、省三八紅旗手代表,聽她們講述牢記囑托、追夢出彩的故事。
高珂(左)、李靈(中)和徐秋萍三位女代表前往本報北京5G融媒體演播廳接受采訪。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杜小偉 董亮/攝
矢誌創新的她
造世界最好的盾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
王杜娟(右一)
“當時,我圍繞‘推動先進裝備製造業走出去’談了自己的意見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寄予厚望,關切地詢問了關鍵部件是否有‘卡脖子’的情況。”3月5日,談起這些年的履職經曆,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業總工程師兼中鐵裝備首席專家王杜娟告訴記者,最難忘的還是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情景。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問題和考察中鐵裝備時的殷殷囑托,王杜娟帶領團隊把關鍵技術、核心難題當作硬骨頭來啃,把“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造中國最好的盾構,造世界最好的盾構”作為職業信念。從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從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國,都留下他們工作的足跡。白天鑽隧道、爬高坡、下井坑,晚上比對參數、核實數據、查閱資料……王杜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出差,熬夜加班更是常態。
持續創新、勇於登攀,王杜娟和團隊收獲滿滿:研製的超大型斷麵組合式矩形盾構頂管機“中鐵1179號”成功用於深圳沙三站地鐵車站建設,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研製的世界首台綠色盾構機,用於意大利鐵路建設,標誌著中國中鐵在隧道掘進機領域的研發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邁進……
“未來,我們麵臨的挑戰還有很多,一方麵隧道掘進機的應用範圍向更深更大更複雜的工程施工領域邁進,對產品的技術先進性及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麵我們需要在智能化、數字化、新型破岩方式、關鍵部件國產化上更進一步。”王杜娟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將矢誌創新,久久為功,努力用科技創新造福人民生活,為建設製造強國貢獻力量。
執著事業的她
為民營經濟發展鼓與呼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可欣
薛景霞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景霞重點關注民營經濟發展。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真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關心和支持、對民營企業家的厚愛和期望。”3月6日,薛景霞對記者說。
一年來,薛景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鼓與呼。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薛景霞表示,今年她建議設立“企業家日”,進一步提振企業家信心,激發企業家創新創造活力。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薛景霞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農”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
“我也希望能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薛景霞說。她帶領公司積極與三門峽市盧氏縣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參與消費扶貧,帶動1000多戶農民增收;在鞏義市涉村鎮開發建設嵩嶺康穀項目,打造以中醫藥康養、光伏太陽能為特色產業。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未來我將牢記‘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展履職實踐,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使命。”薛景霞說。
專注科研的她
與試驗田為伍與種苗作伴
張楓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斌
3月6日,在位於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的商丘市農林科學院試驗示範中心,副研究員張楓葉正在電腦前整理試驗數據,為馬上要開始的新一輪花生品種試驗工作做準備。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商丘市農林科學院的骨幹力量,張楓葉的研究領域是作物遺傳育種,主要包括作物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等。近年來,張楓葉及其科研團隊成果豐碩:累計示範推廣棉花、花生等新品種22個、新技術12項,其中“商花”係列花生新品種累計在全國示範推廣3000餘萬畝,創造經濟效益30餘億元;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篇……她因此被評為商丘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在今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榮譽背後是艱辛付出。2021年7月到9月間,商丘地區降水量明顯高於常年,而9月初正是花生試驗品種收獲季,受強降水影響,田地裏積水嚴重,科研成果有毀於一旦的可能。張楓葉與團隊成員脫掉鞋子,在田地裏深一腳淺一腳地奮戰整整45天,將花生試驗品種一株不差地收回。
“與試驗田為伍,與種苗作伴,是我們農科人的日常,每年有8到10個月我都是在試驗基地度過的。”張楓葉笑著說。
今年42歲的張楓葉大學一畢業便進入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工作。在她眼中,走上農業科技之路也是一種“浪漫”。兒時的她長期生活在農村,那裏的蛙鳴蟲叫、嫋嫋炊煙都讓她感到親切。“現在的工作是對童年記憶的一種延續。能將青春奉獻給育種事業,為維護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作貢獻,雖然苦一點累一些,我樂在其中。”張楓葉說。
守護婦幼的她
用法治照亮更多的人生
崔姝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東坡
“我是一名律師,我願意發揮所長,讓法治陽光溫暖更多的婦女姐妹。”3月6日下午,剛剛拿到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證書的河南良承(周口)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姝娉激動地說。
這份榮譽實至名歸。10多年來,崔姝娉不是在婦女兒童維權案件的庭審現場,就是跟隨婦聯工作人員趕去求助者家的路上。
“你是婦聯的援助律師嗎?請你救救我!”一天夜裏,崔姝娉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受害者5次遭到丈夫家暴,但為了孩子仍選擇隱忍。“家暴隻有零次和無數次!”崔姝娉耐心對受害者講解法律知識,鼓勵當事人報警,並協助其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女性要保護自己,知法用法十分必要。”多年來,崔姝娉帶領巾幗維權誌願服務團隊開展公益講座600餘場次,其中為農村留守兒童舉辦法治講座100多場。參與錄製“維護她權益送法到您家”節目、“小崔說‘典’事”線上微課堂160餘期,受益群眾30餘萬人次。
為更好維護女性權益,2021年,在周口市婦聯的支持下,崔姝娉組織30多名執業律師、資深心理谘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相繼進駐川彙區法院等地,掛牌成立“周口市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和“崔姝娉執委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1000多個家庭的矛盾糾紛,幫助400多名求助婦女找回幸福人生。
近年來,崔姝娉還組織誌願者走鄉入村舉辦“巾幗法律明白人”培訓班,幫助1.5萬餘名基層婦女幹部提升保障婦女權益、化解家庭糾紛的能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們將繼續走進鄉村、社區和學校,關愛更多婦女兒童,為法治中國貢獻‘她力量’。”崔姝娉說。
傳遞愛心的她
穿上紅馬甲心裏特踏實
劉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綠揚
在許昌市建安區學雷鋒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冰的微信朋友圈中,從服務老人的“愛心義剪”,到麵向公眾的“愛心義診”,再到捐款不停的“日行一善”愛心群,愛心每天都在以可見可感的方式傳遞著。
“9年前我發起成立許昌雷鋒愛心社團時,從沒想過我們能從兩三個人的團隊,發展成為擁有2000多名誌願者的愛心組織。”如今劉冰每天都能接到許多求助和捐助的信息,為了讓愛心實現“雙向奔赴”,她忙碌並快樂著。
劉冰走上公益路,源於十幾年前的一次偶然。“當時,我走進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從那以後,我經常參與誌願服務活動,每次穿上紅馬甲,心裏都特別踏實。”她說。
2015年,懷著“像雷鋒一樣做好事”的願望,劉冰成立了許昌雷鋒愛心社團,並在2019年注冊建安區學雷鋒服務中心。社團成立以來,共發起750餘場公益活動,受益人數超過10萬人次。
劉冰說,做公益是個良心活。為了讓公益更純粹,雷鋒愛心社團從不在善款中支取運營費用,確保所有善款都用在受助者身上。每次誌願服務活動所需的組織費用,都由誌願者自己解決。
9年間,雷鋒愛心社團成員通過微信群累計捐助善款和物資達90餘萬元;持續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為108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捐資超過32萬元;成立“愛心理發”誌願服務隊,開展義剪150多場;為山區孩子累計捐贈衣物4.2萬餘件,學習用品3500套……
今年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名單中,劉冰的名字赫然在列。劉冰說,自己會全力以赴傳遞愛心,讓更多人愛上公益,讓社會更有溫度。
紮根鄉野的她
讓家鄉有看頭、有奔頭
翟春豔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3月7日,省三八紅旗手、唐河縣濱河街道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翟春豔又到鄭州“跑項目”了。“今年我們村準備申報個康養示範項目,包括孩子們的研學基地、老人們的康養基地等等,用服務業進一步拉動一、二產發展!”說起村裏的規劃,她思路清晰、語氣堅定。
翟春豔是個“80後”,畢業後在沿海城市做企業管理,2021年放棄高薪返回家鄉。王莊村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唐河紅薯”核心產區,“如何把小紅薯做成大產業”成了她的頭等大事。“當選為王莊村黨支部書記後,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隊伍。”翟春豔吸納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充實黨員幹部隊伍,流轉土地3600畝組建合作社,形成規模效應。
搞種植,靠天吃飯可不中,和科研院校合作是翟春豔的第二步。她開啟良種繁育“春苗計劃”,帶領王莊村群眾建起100座育苗大棚,紅薯種苗出了棚,瓜果蔬菜輪番登場,大棚四季不空。
在王莊村,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電商基地了,旺季時一天有1萬多單商品從這裏發往全國。“我們不僅有紅薯,還有薯片、粉條等深加工產品,年銷售額達2000餘萬元。”翟春豔說。一個電商基地,不僅湧現了“紅薯哥”潘國營、“紅薯強”李書強、“代言人”王萬才等產銷大戶、鄉村能人,還讓鄉親們有了穩定增收、高效增收的渠道。
科技賦能、產業加分。在王莊村,集紅薯育苗、儲藏、“三粉”加工、線上線下交易於一體的紅薯產業鏈已經形成。在翟春豔看來,家鄉還有“大文章”可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種地、賣貨到請人來做客,這就是我們的路線圖。”
行走在初春的王莊村,田園美景讓人心情愉悅。翟春豔說,她將和王莊村群眾一起,把家鄉打造成有說頭、有看頭、有玩頭、有奔頭的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核心提示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日問候,對河南發展細細叮嚀、殷殷囑托。五年來,河南女性激揚巾幗之誌、奉獻巾幗之功、盡展巾幗風采,中原大地處處湧動著“她力量”。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本報推出“致敬了不起的她”特別策劃,讓我們走近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河南女性代表委員及全國、省三八紅旗手代表,聽她們講述牢記囑托、追夢出彩的故事。
高珂(左)、李靈(中)和徐秋萍三位女代表前往本報北京5G融媒體演播廳接受采訪。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杜小偉 董亮/攝
矢誌創新的她
造世界最好的盾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
王杜娟(右一)
“當時,我圍繞‘推動先進裝備製造業走出去’談了自己的意見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寄予厚望,關切地詢問了關鍵部件是否有‘卡脖子’的情況。”3月5日,談起這些年的履職經曆,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業總工程師兼中鐵裝備首席專家王杜娟告訴記者,最難忘的還是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情景。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問題和考察中鐵裝備時的殷殷囑托,王杜娟帶領團隊把關鍵技術、核心難題當作硬骨頭來啃,把“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造中國最好的盾構,造世界最好的盾構”作為職業信念。從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從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國,都留下他們工作的足跡。白天鑽隧道、爬高坡、下井坑,晚上比對參數、核實數據、查閱資料……王杜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出差,熬夜加班更是常態。
持續創新、勇於登攀,王杜娟和團隊收獲滿滿:研製的超大型斷麵組合式矩形盾構頂管機“中鐵1179號”成功用於深圳沙三站地鐵車站建設,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研製的世界首台綠色盾構機,用於意大利鐵路建設,標誌著中國中鐵在隧道掘進機領域的研發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邁進……
“未來,我們麵臨的挑戰還有很多,一方麵隧道掘進機的應用範圍向更深更大更複雜的工程施工領域邁進,對產品的技術先進性及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麵我們需要在智能化、數字化、新型破岩方式、關鍵部件國產化上更進一步。”王杜娟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將矢誌創新,久久為功,努力用科技創新造福人民生活,為建設製造強國貢獻力量。
執著事業的她
為民營經濟發展鼓與呼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可欣
薛景霞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景霞重點關注民營經濟發展。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真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關心和支持、對民營企業家的厚愛和期望。”3月6日,薛景霞對記者說。
一年來,薛景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鼓與呼。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薛景霞表示,今年她建議設立“企業家日”,進一步提振企業家信心,激發企業家創新創造活力。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薛景霞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農”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
“我也希望能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薛景霞說。她帶領公司積極與三門峽市盧氏縣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參與消費扶貧,帶動1000多戶農民增收;在鞏義市涉村鎮開發建設嵩嶺康穀項目,打造以中醫藥康養、光伏太陽能為特色產業。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未來我將牢記‘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展履職實踐,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使命。”薛景霞說。
專注科研的她
與試驗田為伍與種苗作伴
張楓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斌
3月6日,在位於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的商丘市農林科學院試驗示範中心,副研究員張楓葉正在電腦前整理試驗數據,為馬上要開始的新一輪花生品種試驗工作做準備。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商丘市農林科學院的骨幹力量,張楓葉的研究領域是作物遺傳育種,主要包括作物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等。近年來,張楓葉及其科研團隊成果豐碩:累計示範推廣棉花、花生等新品種22個、新技術12項,其中“商花”係列花生新品種累計在全國示範推廣3000餘萬畝,創造經濟效益30餘億元;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篇……她因此被評為商丘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在今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榮譽背後是艱辛付出。2021年7月到9月間,商丘地區降水量明顯高於常年,而9月初正是花生試驗品種收獲季,受強降水影響,田地裏積水嚴重,科研成果有毀於一旦的可能。張楓葉與團隊成員脫掉鞋子,在田地裏深一腳淺一腳地奮戰整整45天,將花生試驗品種一株不差地收回。
“與試驗田為伍,與種苗作伴,是我們農科人的日常,每年有8到10個月我都是在試驗基地度過的。”張楓葉笑著說。
今年42歲的張楓葉大學一畢業便進入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工作。在她眼中,走上農業科技之路也是一種“浪漫”。兒時的她長期生活在農村,那裏的蛙鳴蟲叫、嫋嫋炊煙都讓她感到親切。“現在的工作是對童年記憶的一種延續。能將青春奉獻給育種事業,為維護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作貢獻,雖然苦一點累一些,我樂在其中。”張楓葉說。
守護婦幼的她
用法治照亮更多的人生
崔姝娉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東坡
“我是一名律師,我願意發揮所長,讓法治陽光溫暖更多的婦女姐妹。”3月6日下午,剛剛拿到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證書的河南良承(周口)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姝娉激動地說。
這份榮譽實至名歸。10多年來,崔姝娉不是在婦女兒童維權案件的庭審現場,就是跟隨婦聯工作人員趕去求助者家的路上。
“你是婦聯的援助律師嗎?請你救救我!”一天夜裏,崔姝娉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受害者5次遭到丈夫家暴,但為了孩子仍選擇隱忍。“家暴隻有零次和無數次!”崔姝娉耐心對受害者講解法律知識,鼓勵當事人報警,並協助其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女性要保護自己,知法用法十分必要。”多年來,崔姝娉帶領巾幗維權誌願服務團隊開展公益講座600餘場次,其中為農村留守兒童舉辦法治講座100多場。參與錄製“維護她權益送法到您家”節目、“小崔說‘典’事”線上微課堂160餘期,受益群眾30餘萬人次。
為更好維護女性權益,2021年,在周口市婦聯的支持下,崔姝娉組織30多名執業律師、資深心理谘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相繼進駐川彙區法院等地,掛牌成立“周口市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和“崔姝娉執委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1000多個家庭的矛盾糾紛,幫助400多名求助婦女找回幸福人生。
近年來,崔姝娉還組織誌願者走鄉入村舉辦“巾幗法律明白人”培訓班,幫助1.5萬餘名基層婦女幹部提升保障婦女權益、化解家庭糾紛的能力。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們將繼續走進鄉村、社區和學校,關愛更多婦女兒童,為法治中國貢獻‘她力量’。”崔姝娉說。
傳遞愛心的她
穿上紅馬甲心裏特踏實
劉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綠揚
在許昌市建安區學雷鋒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冰的微信朋友圈中,從服務老人的“愛心義剪”,到麵向公眾的“愛心義診”,再到捐款不停的“日行一善”愛心群,愛心每天都在以可見可感的方式傳遞著。
“9年前我發起成立許昌雷鋒愛心社團時,從沒想過我們能從兩三個人的團隊,發展成為擁有2000多名誌願者的愛心組織。”如今劉冰每天都能接到許多求助和捐助的信息,為了讓愛心實現“雙向奔赴”,她忙碌並快樂著。
劉冰走上公益路,源於十幾年前的一次偶然。“當時,我走進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從那以後,我經常參與誌願服務活動,每次穿上紅馬甲,心裏都特別踏實。”她說。
2015年,懷著“像雷鋒一樣做好事”的願望,劉冰成立了許昌雷鋒愛心社團,並在2019年注冊建安區學雷鋒服務中心。社團成立以來,共發起750餘場公益活動,受益人數超過10萬人次。
劉冰說,做公益是個良心活。為了讓公益更純粹,雷鋒愛心社團從不在善款中支取運營費用,確保所有善款都用在受助者身上。每次誌願服務活動所需的組織費用,都由誌願者自己解決。
9年間,雷鋒愛心社團成員通過微信群累計捐助善款和物資達90餘萬元;持續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為108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捐資超過32萬元;成立“愛心理發”誌願服務隊,開展義剪150多場;為山區孩子累計捐贈衣物4.2萬餘件,學習用品3500套……
今年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名單中,劉冰的名字赫然在列。劉冰說,自己會全力以赴傳遞愛心,讓更多人愛上公益,讓社會更有溫度。
紮根鄉野的她
讓家鄉有看頭、有奔頭
翟春豔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3月7日,省三八紅旗手、唐河縣濱河街道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翟春豔又到鄭州“跑項目”了。“今年我們村準備申報個康養示範項目,包括孩子們的研學基地、老人們的康養基地等等,用服務業進一步拉動一、二產發展!”說起村裏的規劃,她思路清晰、語氣堅定。
翟春豔是個“80後”,畢業後在沿海城市做企業管理,2021年放棄高薪返回家鄉。王莊村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唐河紅薯”核心產區,“如何把小紅薯做成大產業”成了她的頭等大事。“當選為王莊村黨支部書記後,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隊伍。”翟春豔吸納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充實黨員幹部隊伍,流轉土地3600畝組建合作社,形成規模效應。
搞種植,靠天吃飯可不中,和科研院校合作是翟春豔的第二步。她開啟良種繁育“春苗計劃”,帶領王莊村群眾建起100座育苗大棚,紅薯種苗出了棚,瓜果蔬菜輪番登場,大棚四季不空。
在王莊村,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電商基地了,旺季時一天有1萬多單商品從這裏發往全國。“我們不僅有紅薯,還有薯片、粉條等深加工產品,年銷售額達2000餘萬元。”翟春豔說。一個電商基地,不僅湧現了“紅薯哥”潘國營、“紅薯強”李書強、“代言人”王萬才等產銷大戶、鄉村能人,還讓鄉親們有了穩定增收、高效增收的渠道。
科技賦能、產業加分。在王莊村,集紅薯育苗、儲藏、“三粉”加工、線上線下交易於一體的紅薯產業鏈已經形成。在翟春豔看來,家鄉還有“大文章”可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種地、賣貨到請人來做客,這就是我們的路線圖。”
行走在初春的王莊村,田園美景讓人心情愉悅。翟春豔說,她將和王莊村群眾一起,把家鄉打造成有說頭、有看頭、有玩頭、有奔頭的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