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境內外媒體聚焦河南代表團全體會議
更新時間:2024-3-7 20:20:46    來源:河南日報

  創新標識更鮮明 糧食王牌更閃亮

  昂首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境內外媒體聚焦河南代表團全體會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歸欣 馬濤 陳小平 張笑聞/文 董亮 杜小偉 蔡迅翔/圖

  3月7日下午,北京河南大廈四樓國際會議廳春意融融、氣氛熱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在這裏舉行全體會議,並向境內外媒體開放。樓陽生、王凱、李蓬、何毓靈、馬健、何雄等6位代表接受記者采訪,回應公眾關切,暢談發展願景,講述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生動故事。

  從曆史深處走來的河南,正加速奔跑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會議現場,51家境內外媒體的95名記者爭相提問、踴躍采訪。在“長槍短炮”的聚焦下,在一問一答的交流中,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穩重兼具活力的河南展現在世界眼前,一幅中原大地厚積薄發、昂首走向現代化河南的畫卷徐徐鋪陳。

  戰略對,通過努力一定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率先向樓陽生代表提問:近幾年,河南堅定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首要戰略來抓。請問河南在創新發展上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樓陽生說,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每個地方來說,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首要戰略、一號工程,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創新發展已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鮮明標識。

  一是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核心位置。率先成立省科技創新委員會,加強對科技創新的前瞻謀劃、係統謀篇、戰略謀勢,近三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3%。

  二是以搭建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推動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穀“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重建重振後的省科學院研發實體達42家,中原科技城在全國同類科技城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9位,中原醫學科學城入駐研究所8家、引育生物醫藥企業54家,科技創新能力、產業集聚水平、引領帶動效應不斷提升。

  三是以體製機製創新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活力。部署實施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賦予首席科學家決定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探索發展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方位全過程創新生態加快構建。

  四是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把高校和企業兩個創新主體緊密結合起來,共建研發機構150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達72.7%,取得了一批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創新成果。強化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6萬家。

  五是提升高校創新源頭供給能力。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航母”量身定製“雙一流”建設方案,遴選7所高校11個學科培育“雙一流”創建第二梯隊,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等籌建積極推進,一批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落地運行。

  “我相信,隻要戰略對,通過努力一定勝。”樓陽生說,我們將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個“華山一條路”,讓創新生態一流、創新活力迸發、創新動能強勁成為新時代河南最鮮明的標識。樓陽生再次誠邀天下英才加盟河南、成就夢想、造福人民。

  人民日報記者接過話筒繼續提問,在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發展上,河南有哪些好的做法?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用全國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0%的糧食、其中小麥為全國的1/4強,每年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超過6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樓陽生說,河南堅定抓好糧食生產這個政治任務,保耕地、增地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85萬畝,更多“靠天田”變成“高產田”;強種業、興農機,以“中原農穀”建設為抓手,實施種業振興六大行動,以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打造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基地;抓鏈群、促增收,累計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95家,創建了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樓陽生說,去年河南遭遇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夏收“爛場雨”。麵對嚴重災情,我們及時製定實施糧食應急搶收和烘幹晾曬10項應對措施,全力保口糧、保種子、保群眾收入,集中農機晝夜搶收、日收獲進度最高達創記錄的1543萬畝。我們第一時間下達救災資金,緊急撥付專項資金用於小麥烘幹,保險加快理賠進度,7天內理賠到位,最大程度保護了農民利益。同時我們科學實施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實現了“以秋補夏”。全年糧食總產1324.86億斤、連續7年超1300億斤。

  方向明,久久為功必有成

  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近年來河南提出了建設製造業強省的目標,並取得了良好成效,這引起了新華社記者的濃厚興趣。“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河南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打算?”她向王凱代表提問道。

  “工業強經濟才強,工業強核心是製造業強。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農業大省、交通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新興工業大省,工業規模大、門類全、配套體係完備,發展製造業基礎紮實、優勢明顯、空間巨大。”王凱表示,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型產業加快壯大、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加快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河南采取了哪些務實舉措?王凱介紹,一是以建設七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為重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堅持先立後破,圍繞培育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個專精特新細分領域,建立“一鏈、一專班、一平台、一龍頭、一政策、一基金”推進機製,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二是以“五基”攻堅為重點,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堅持產業底層邏輯重塑,圍繞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打通產業堵點痛點,形成技術領先、鏈條完備、安全可靠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更多產品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三是以“六新”突破為方向,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堅持求新求變,圍繞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兩個全覆蓋”,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質的突破。四是以“三個一批”為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項目為王,滾動開展11期簽約、開工、投產“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落地了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項目結構之變正在引領產業結構之變、能級之變。五是以“萬人助萬企”為抓手,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一企一策”開展專業化指導、精準化幫扶、全鏈條服務,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了企業在河南發展壯大。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建設製造業強省目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王凱說。

  務實幹,中原未來更可期

  整個提問環節,記者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提問。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李蓬代表,是什麼吸引越來越多像她這樣的高端人才來到河南,這些人才將為河南帶來什麼。李蓬說,到河南來工作“有緣分、有共鳴、有信心”。她說,河南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十大戰略之首,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個“華山一條路”,讓她對河南的發展充滿信心。她真誠地呼籲更多人才到河南這片熱土,一同創業“老家河南”,綻放人生精彩。

  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河南如何傳承好曆史文物資源,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華文明是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記者最想了解的問題。何毓靈代表以他參與的有關殷墟和甲骨文的工作為例,講述了河南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等方麵的經驗做法。他說,洛陽龍門石窟光芒璀璨,開封清明上河園夢回千年、三門峽仰韶文化源遠流長,歡迎海內外記者朋友到中原大地走一走看一看,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

  怎樣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香港大公文彙報記者把問題提給馬健代表,想了解河南如何讓民生實事真正反映民情民意、落地見效。馬健說,河南是人口大省,再小的民生事項乘以1億人都是“天大的事”。河南將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釘釘子精神切實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努力讓廣大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經濟日報社記者關注鄭州在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麵的舉措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何雄代表回答,鄭州將圍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總目標,聚焦“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更高站位矢誌當好國家隊,以更強擔當加快創新起高峰,以更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更實舉措提升國際化水平,以更優治理增強城市承載力,為“經濟大省、勇挑大梁”作出鄭州貢獻。

  記者們問得專業,代表們答得精彩。活動現場金句不斷、妙語連連。真摯坦誠的互動間,展現的是出彩河南的自信與開放,傳遞的是全省上下拚搏實幹的勁頭。

  活動結束時,不少境內外記者紛紛表示,一定要到河南多走走、多看看,親手觸摸河南的文化魅力,實地感受河南的創新動力,共同見證河南的發展活力。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境內外媒體聚焦河南代表團全體會議
    2024-3-7 20:20:46    來源:河南日報

      創新標識更鮮明 糧食王牌更閃亮

      昂首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境內外媒體聚焦河南代表團全體會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歸欣 馬濤 陳小平 張笑聞/文 董亮 杜小偉 蔡迅翔/圖

      3月7日下午,北京河南大廈四樓國際會議廳春意融融、氣氛熱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在這裏舉行全體會議,並向境內外媒體開放。樓陽生、王凱、李蓬、何毓靈、馬健、何雄等6位代表接受記者采訪,回應公眾關切,暢談發展願景,講述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生動故事。

      從曆史深處走來的河南,正加速奔跑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會議現場,51家境內外媒體的95名記者爭相提問、踴躍采訪。在“長槍短炮”的聚焦下,在一問一答的交流中,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穩重兼具活力的河南展現在世界眼前,一幅中原大地厚積薄發、昂首走向現代化河南的畫卷徐徐鋪陳。

      戰略對,通過努力一定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率先向樓陽生代表提問:近幾年,河南堅定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首要戰略來抓。請問河南在創新發展上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樓陽生說,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每個地方來說,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首要戰略、一號工程,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創新發展已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鮮明標識。

      一是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核心位置。率先成立省科技創新委員會,加強對科技創新的前瞻謀劃、係統謀篇、戰略謀勢,近三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3%。

      二是以搭建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推動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穀“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重建重振後的省科學院研發實體達42家,中原科技城在全國同類科技城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9位,中原醫學科學城入駐研究所8家、引育生物醫藥企業54家,科技創新能力、產業集聚水平、引領帶動效應不斷提升。

      三是以體製機製創新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活力。部署實施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賦予首席科學家決定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探索發展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方位全過程創新生態加快構建。

      四是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把高校和企業兩個創新主體緊密結合起來,共建研發機構150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達72.7%,取得了一批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創新成果。強化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6萬家。

      五是提升高校創新源頭供給能力。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航母”量身定製“雙一流”建設方案,遴選7所高校11個學科培育“雙一流”創建第二梯隊,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等籌建積極推進,一批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落地運行。

      “我相信,隻要戰略對,通過努力一定勝。”樓陽生說,我們將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個“華山一條路”,讓創新生態一流、創新活力迸發、創新動能強勁成為新時代河南最鮮明的標識。樓陽生再次誠邀天下英才加盟河南、成就夢想、造福人民。

      人民日報記者接過話筒繼續提問,在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發展上,河南有哪些好的做法?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用全國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0%的糧食、其中小麥為全國的1/4強,每年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超過6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樓陽生說,河南堅定抓好糧食生產這個政治任務,保耕地、增地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85萬畝,更多“靠天田”變成“高產田”;強種業、興農機,以“中原農穀”建設為抓手,實施種業振興六大行動,以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打造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基地;抓鏈群、促增收,累計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95家,創建了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樓陽生說,去年河南遭遇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夏收“爛場雨”。麵對嚴重災情,我們及時製定實施糧食應急搶收和烘幹晾曬10項應對措施,全力保口糧、保種子、保群眾收入,集中農機晝夜搶收、日收獲進度最高達創記錄的1543萬畝。我們第一時間下達救災資金,緊急撥付專項資金用於小麥烘幹,保險加快理賠進度,7天內理賠到位,最大程度保護了農民利益。同時我們科學實施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實現了“以秋補夏”。全年糧食總產1324.86億斤、連續7年超1300億斤。

      方向明,久久為功必有成

      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近年來河南提出了建設製造業強省的目標,並取得了良好成效,這引起了新華社記者的濃厚興趣。“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河南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打算?”她向王凱代表提問道。

      “工業強經濟才強,工業強核心是製造業強。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農業大省、交通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新興工業大省,工業規模大、門類全、配套體係完備,發展製造業基礎紮實、優勢明顯、空間巨大。”王凱表示,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型產業加快壯大、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加快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河南采取了哪些務實舉措?王凱介紹,一是以建設七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為重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堅持先立後破,圍繞培育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個專精特新細分領域,建立“一鏈、一專班、一平台、一龍頭、一政策、一基金”推進機製,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二是以“五基”攻堅為重點,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堅持產業底層邏輯重塑,圍繞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打通產業堵點痛點,形成技術領先、鏈條完備、安全可靠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更多產品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三是以“六新”突破為方向,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堅持求新求變,圍繞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兩個全覆蓋”,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質的突破。四是以“三個一批”為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項目為王,滾動開展11期簽約、開工、投產“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落地了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項目結構之變正在引領產業結構之變、能級之變。五是以“萬人助萬企”為抓手,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一企一策”開展專業化指導、精準化幫扶、全鏈條服務,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了企業在河南發展壯大。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建設製造業強省目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王凱說。

      務實幹,中原未來更可期

      整個提問環節,記者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提問。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李蓬代表,是什麼吸引越來越多像她這樣的高端人才來到河南,這些人才將為河南帶來什麼。李蓬說,到河南來工作“有緣分、有共鳴、有信心”。她說,河南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十大戰略之首,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個“華山一條路”,讓她對河南的發展充滿信心。她真誠地呼籲更多人才到河南這片熱土,一同創業“老家河南”,綻放人生精彩。

      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河南如何傳承好曆史文物資源,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華文明是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記者最想了解的問題。何毓靈代表以他參與的有關殷墟和甲骨文的工作為例,講述了河南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等方麵的經驗做法。他說,洛陽龍門石窟光芒璀璨,開封清明上河園夢回千年、三門峽仰韶文化源遠流長,歡迎海內外記者朋友到中原大地走一走看一看,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

      怎樣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香港大公文彙報記者把問題提給馬健代表,想了解河南如何讓民生實事真正反映民情民意、落地見效。馬健說,河南是人口大省,再小的民生事項乘以1億人都是“天大的事”。河南將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釘釘子精神切實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努力讓廣大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經濟日報社記者關注鄭州在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麵的舉措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何雄代表回答,鄭州將圍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總目標,聚焦“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更高站位矢誌當好國家隊,以更強擔當加快創新起高峰,以更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更實舉措提升國際化水平,以更優治理增強城市承載力,為“經濟大省、勇挑大梁”作出鄭州貢獻。

      記者們問得專業,代表們答得精彩。活動現場金句不斷、妙語連連。真摯坦誠的互動間,展現的是出彩河南的自信與開放,傳遞的是全省上下拚搏實幹的勁頭。

      活動結束時,不少境內外記者紛紛表示,一定要到河南多走走、多看看,親手觸摸河南的文化魅力,實地感受河南的創新動力,共同見證河南的發展活力。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