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殷墟國寶!新知識點了解一下
更新時間:2024-3-2 20:54:26    來源:新華社

  在諸多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關鍵遺址中,殷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近日,殷墟博物館新館對公眾開放,讓我們循著總書記的足跡,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毓靈一起,了解殷墟國寶,感受中華文明何以曆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辭甲骨已超過16萬片,發現單字約4500個,已釋讀的大概有三分之一。

1.jpg

  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新技術的賦能下,我國的甲骨文整理與研究正加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亞長牛尊是截至目前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容器。“亞”是武官的稱謂,“長”是家族姓氏,墓主人亞長是商王朝南部“長”國的部落首領。

2.jpg

  何毓靈介紹,“近期,我們與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合作,圍繞亞長牛尊的青銅冶鑄工藝進行了研究和模擬複原。最新發現,牛尊尾巴上的斷裂很可能是鑄造過程中造成的。”何毓靈表示,後續還將繼續開展更為細致和深入的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殷墟至今已出土馬車上百輛。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商代馬車的結構逐漸清晰。當時的車可以坐幾個人?怎樣駕車?

3.jpg

  “馬車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殷商人學習了馬車製造技術,並發揮創新精神,對其進行了科學改良,使其更適宜本土環境。”何毓靈介紹,“這充分體現出殷商時期中原王朝的開放包容、不斷創新、融會貫通。”

  與馬車一樣,青銅鑄造技術也體現出殷商人的創新精神。

4.jpg

  何毓靈介紹,“冶金術經過夏代、商代早中期不斷創新突破,中原鑄造出了冠絕時代的‘國之重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記載,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湯的盤銘。三千多年過去,這句話仍激勵著今人。

  文脈悠遠,與古為新。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從曆史中演化創造、於傳承中生生不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

  總策劃:呂岩鬆

  總監製:孫承斌 班瑋

  出品人:李俊 常愛玲

  策劃:齊慧傑 周寧 令偉家

  監製:胡國香 雙瑞 桂娟

  終審:於衛亞 康麗琳 薑晨 馮璿

  記者:袁月明

  主創:王晶晶 陳倩 唐顥宸

  設計:王宇軒

  編輯:王文源

  技術支持:龐子樂

  參與設計:齊梓焓(實習)

  素材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殷墟博物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製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殷墟國寶!新知識點了解一下
    2024-3-2 20:54:26    來源:新華社

      在諸多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關鍵遺址中,殷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近日,殷墟博物館新館對公眾開放,讓我們循著總書記的足跡,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毓靈一起,了解殷墟國寶,感受中華文明何以曆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辭甲骨已超過16萬片,發現單字約4500個,已釋讀的大概有三分之一。

    1.jpg

      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新技術的賦能下,我國的甲骨文整理與研究正加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亞長牛尊是截至目前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容器。“亞”是武官的稱謂,“長”是家族姓氏,墓主人亞長是商王朝南部“長”國的部落首領。

    2.jpg

      何毓靈介紹,“近期,我們與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合作,圍繞亞長牛尊的青銅冶鑄工藝進行了研究和模擬複原。最新發現,牛尊尾巴上的斷裂很可能是鑄造過程中造成的。”何毓靈表示,後續還將繼續開展更為細致和深入的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殷墟至今已出土馬車上百輛。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商代馬車的結構逐漸清晰。當時的車可以坐幾個人?怎樣駕車?

    3.jpg

      “馬車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殷商人學習了馬車製造技術,並發揮創新精神,對其進行了科學改良,使其更適宜本土環境。”何毓靈介紹,“這充分體現出殷商時期中原王朝的開放包容、不斷創新、融會貫通。”

      與馬車一樣,青銅鑄造技術也體現出殷商人的創新精神。

    4.jpg

      何毓靈介紹,“冶金術經過夏代、商代早中期不斷創新突破,中原鑄造出了冠絕時代的‘國之重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記載,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湯的盤銘。三千多年過去,這句話仍激勵著今人。

      文脈悠遠,與古為新。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從曆史中演化創造、於傳承中生生不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

      總策劃:呂岩鬆

      總監製:孫承斌 班瑋

      出品人:李俊 常愛玲

      策劃:齊慧傑 周寧 令偉家

      監製:胡國香 雙瑞 桂娟

      終審:於衛亞 康麗琳 薑晨 馮璿

      記者:袁月明

      主創:王晶晶 陳倩 唐顥宸

      設計:王宇軒

      編輯:王文源

      技術支持:龐子樂

      參與設計:齊梓焓(實習)

      素材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殷墟博物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製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