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 | 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寫在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之際
更新時間:2024-2-27 10:16:36    來源:河南日報

f48688205f8e47aea10cf50e0a7b65f5.jpg 

        2024年2月26日,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新館對公眾開放。

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迎麵而立的高牆上鐫刻著一行醒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記載,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湯的盤銘,向參觀者展示了一個民族一以貫之的革新姿態、進取精神,展示了中華文明從曆史中演化創造、於傳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創新之道。

百年追尋揭開文明起源麵紗

位於太行山東麓的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是殷墟遺址所在地。從山中流出的洹水,穿殷墟而過,蜿蜒遠去。

洹河南岸,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地上建築早已湮沒無存,但50餘座形製闊大的夯土建築基址,足以令人神馳想象三千多年前的王朝氣象。

ffea16d7cd364f66bd74291cdffff7c6.jpg

這是隔河相望的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右)與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在這裏,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舉世矚目的文字文明以及高度發展的手工業等,共同構築了早期中國的華彩篇章。

洹河北岸,殷墟王陵遺址。作為中國墓葬王陵製度的源頭,一個個考古探方之下盡顯繁華遺跡,中國古代青銅器之最——後母戊鼎便發現於此。絢爛的青銅器皿、精致的玉石雕刻、精美的馬車遺跡,是對商文明的生動詮釋。

往東,洹北商城遺址,考古人員正為新近發現的商代晚期大型祭祀遺存興奮不已。作為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遺址,它與殷墟王陵遺址以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共同構建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大殷墟遺址保護區。

74edce8fec0a4e17b32f8e3b9d7a99bf.jpg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工作人員在對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進行整理修複(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向西,以“鼎”為設計意象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拔地而起,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新館集中呈現了持續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安陽市,考察位於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在殷墟,總書記囑托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就考古學而言,目前沒有哪處遺址的重要性超過殷墟。”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說,殷墟遺址的發現讓商代曆史成為信史,上承1000餘年四方文明彙集之趨勢,下啟3000餘年連續不斷、多元一體文明之格局,以殷墟為支點,建構起夏商考古學文化的時空體係。

曆經百年篳路藍縷,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把商代晚期的興衰榮枯,從史書中的文字變成了鐫刻於大地之上的實證,在宮殿、王陵、甲骨文、青銅器、古車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發展脈絡。

186599b3c41e47cea8101de8b529c51e.jpg

工作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展廳內修複車馬遺跡(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近年來,殷墟王陵區、宮殿宗廟區、洹北手工業作坊區等不斷有新發現,“大邑商”麵貌得以更加細致入微地“還原”。

“新一代考古人更要肩負起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的文化使命,紮根田野,孜孜以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

甲骨傳承夯實文化自信之基

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甲骨文專題展廳,刻於龜殼、獸骨的文字,在光影映襯下顯得愈加神秘。三五遊客圍簇在展櫃旁猜測著一筆一劃的意義,不時傳來驚歎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甲骨文無疑是分量最重的一類。“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作為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甲骨文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卻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識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2024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提到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李立新認為,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一把金鑰匙,是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借鑒。

28751b64b841413aa3b73f2b6835e612.jpg

工作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遺址進行發掘作業(2024年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2020年底,安陽積極推動“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資源建設和管理機製創新等方麵進行探索。

2022年,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全麵建成、全館開放,依托數千件文物精華,構建起完整的中國文字文化展陳體係係統。

依托甲骨文信息處理實驗室,越來越多甲骨碎片利用人工智能圖像技術進行自動綴合;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錄、文獻,建立甲骨文字形庫,並向全世界免費開放;“甲骨文動畫還原3000年前的戰場”等係列創意視頻成為網絡“爆款”,鐫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動”起來、“活”起來。

98ff12573df949438d81e61415f3df98.jpg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甲骨文肩負的是三千年文化傳承的使命,記錄了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新精神,對其研究傳承、活化利用,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說。

目前殷墟已出土16萬餘片甲骨文,發現單字約4500字,已釋讀的大概有三分之一。為發揮甲骨文研究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積極作用,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發出破譯一字獎勵10萬元的“懸賞令”。不久前剛公布了第二批獲獎名單,兩個未經釋讀的甲骨文單字被破譯,鮮活的商王朝“拚圖”,又被補上了一角。

與古為新延續文明傳承之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詩經·商頌·玄鳥》中,用熱情洋溢的筆調讚美了商朝的誕生和繁榮。

殷墟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成為管窺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重要縮影。

“與建於2005年的原殷墟博物館相比,新館不僅規模大,而且展陳內容、設計理念、展陳形式都有重要創新。”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清榮介紹,新館展廳麵積約2.2萬平方米,展陳文物數量多、類型全,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屬於首次亮相,一係列考古新成果屬於首次展示。

085db9d8c97c486294cae778f3c1c3db.jpg

這是2024年2月26日拍攝的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殷墟博物館新館通過近4000件出土文物和數字技術,全景式展示商代在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手工業、文字等方麵的偉大成就。為增加觀眾參與感,車馬遺跡展廳采取邊修複、邊展示的展陳方式,甲骨文展廳裏設置了數字海報和數字互動環節。

619da61341a2478b864ad304bf4087c6.jpg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龍形玉玦(拚版照片,2024年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殷墟是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輝煌階段,城市、冶金術以及文字,文明三要素在這裏完全齊備,通過博物館等形式和載體讓國人了解認識並認同我們輝煌的曆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文博人的文化使命。”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說。

“殷墟燦若星辰的珍貴文物、甲骨文獻和考古成果,有助於深度闡釋商文明蘊含的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高永說,新館的投用,讓古代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這裏交相輝映,為宣傳闡釋中華文明密碼、延續中華文化根脈提供了新的支撐。

0dee6b4bc66947338fc911e230d375f9.jpg

2024年2月26日,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展。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全息投影、虛擬數字人、多媒體交互……殷墟博物館新館科技與文化創意融合,打破傳統展廳的靜態展示,調動遊客多維感官沉浸式體驗。3000多年前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態走進公眾視野,在賡續傳承中煥發蓬勃生機。

“殷墟的價值及其背後的文化影響已深入華夏民族的血脈中,它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之源、文化自信之根,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王巍說。

雪後初霽,65歲的何永獻一大早就出了門。他是殷墟所在的小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文保專職幹部。對殷墟遺址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幾乎是他每天必做的事。

“小屯是殷墟核心區所在地,每一位居民都簽了保護責任書。”何永獻說,守護殷墟是小屯人的使命。

“安陽既有殷墟甲骨文文化地標,又孕育了紅旗渠精神,這些珍貴的曆史文化資源和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在新時代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的基礎所在、底氣所在,對其傳承發展也是我們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貢獻的努力方向所在。”安陽市委書記袁家健說。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 | 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寫在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之際
2024-2-27 10:16:36    來源:河南日報

f48688205f8e47aea10cf50e0a7b65f5.jpg 

        2024年2月26日,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新館對公眾開放。

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迎麵而立的高牆上鐫刻著一行醒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記載,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湯的盤銘,向參觀者展示了一個民族一以貫之的革新姿態、進取精神,展示了中華文明從曆史中演化創造、於傳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創新之道。

百年追尋揭開文明起源麵紗

位於太行山東麓的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是殷墟遺址所在地。從山中流出的洹水,穿殷墟而過,蜿蜒遠去。

洹河南岸,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地上建築早已湮沒無存,但50餘座形製闊大的夯土建築基址,足以令人神馳想象三千多年前的王朝氣象。

ffea16d7cd364f66bd74291cdffff7c6.jpg

這是隔河相望的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右)與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在這裏,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舉世矚目的文字文明以及高度發展的手工業等,共同構築了早期中國的華彩篇章。

洹河北岸,殷墟王陵遺址。作為中國墓葬王陵製度的源頭,一個個考古探方之下盡顯繁華遺跡,中國古代青銅器之最——後母戊鼎便發現於此。絢爛的青銅器皿、精致的玉石雕刻、精美的馬車遺跡,是對商文明的生動詮釋。

往東,洹北商城遺址,考古人員正為新近發現的商代晚期大型祭祀遺存興奮不已。作為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遺址,它與殷墟王陵遺址以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共同構建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大殷墟遺址保護區。

74edce8fec0a4e17b32f8e3b9d7a99bf.jpg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工作人員在對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進行整理修複(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向西,以“鼎”為設計意象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拔地而起,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新館集中呈現了持續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安陽市,考察位於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在殷墟,總書記囑托考古工作要繼續重視和加強,繼續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就考古學而言,目前沒有哪處遺址的重要性超過殷墟。”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說,殷墟遺址的發現讓商代曆史成為信史,上承1000餘年四方文明彙集之趨勢,下啟3000餘年連續不斷、多元一體文明之格局,以殷墟為支點,建構起夏商考古學文化的時空體係。

曆經百年篳路藍縷,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把商代晚期的興衰榮枯,從史書中的文字變成了鐫刻於大地之上的實證,在宮殿、王陵、甲骨文、青銅器、古車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發展脈絡。

186599b3c41e47cea8101de8b529c51e.jpg

工作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展廳內修複車馬遺跡(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近年來,殷墟王陵區、宮殿宗廟區、洹北手工業作坊區等不斷有新發現,“大邑商”麵貌得以更加細致入微地“還原”。

“新一代考古人更要肩負起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的文化使命,紮根田野,孜孜以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

甲骨傳承夯實文化自信之基

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甲骨文專題展廳,刻於龜殼、獸骨的文字,在光影映襯下顯得愈加神秘。三五遊客圍簇在展櫃旁猜測著一筆一劃的意義,不時傳來驚歎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甲骨文無疑是分量最重的一類。“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作為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甲骨文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卻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識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2024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提到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李立新認為,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一把金鑰匙,是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借鑒。

28751b64b841413aa3b73f2b6835e612.jpg

工作人員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遺址進行發掘作業(2024年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2020年底,安陽積極推動“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資源建設和管理機製創新等方麵進行探索。

2022年,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全麵建成、全館開放,依托數千件文物精華,構建起完整的中國文字文化展陳體係係統。

依托甲骨文信息處理實驗室,越來越多甲骨碎片利用人工智能圖像技術進行自動綴合;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錄、文獻,建立甲骨文字形庫,並向全世界免費開放;“甲骨文動畫還原3000年前的戰場”等係列創意視頻成為網絡“爆款”,鐫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動”起來、“活”起來。

98ff12573df949438d81e61415f3df98.jpg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甲骨文肩負的是三千年文化傳承的使命,記錄了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新精神,對其研究傳承、活化利用,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說。

目前殷墟已出土16萬餘片甲骨文,發現單字約4500字,已釋讀的大概有三分之一。為發揮甲骨文研究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積極作用,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發出破譯一字獎勵10萬元的“懸賞令”。不久前剛公布了第二批獲獎名單,兩個未經釋讀的甲骨文單字被破譯,鮮活的商王朝“拚圖”,又被補上了一角。

與古為新延續文明傳承之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詩經·商頌·玄鳥》中,用熱情洋溢的筆調讚美了商朝的誕生和繁榮。

殷墟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成為管窺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重要縮影。

“與建於2005年的原殷墟博物館相比,新館不僅規模大,而且展陳內容、設計理念、展陳形式都有重要創新。”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清榮介紹,新館展廳麵積約2.2萬平方米,展陳文物數量多、類型全,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屬於首次亮相,一係列考古新成果屬於首次展示。

085db9d8c97c486294cae778f3c1c3db.jpg

這是2024年2月26日拍攝的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殷墟博物館新館通過近4000件出土文物和數字技術,全景式展示商代在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手工業、文字等方麵的偉大成就。為增加觀眾參與感,車馬遺跡展廳采取邊修複、邊展示的展陳方式,甲骨文展廳裏設置了數字海報和數字互動環節。

619da61341a2478b864ad304bf4087c6.jpg

這是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龍形玉玦(拚版照片,2024年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殷墟是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輝煌階段,城市、冶金術以及文字,文明三要素在這裏完全齊備,通過博物館等形式和載體讓國人了解認識並認同我們輝煌的曆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文博人的文化使命。”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說。

“殷墟燦若星辰的珍貴文物、甲骨文獻和考古成果,有助於深度闡釋商文明蘊含的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高永說,新館的投用,讓古代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這裏交相輝映,為宣傳闡釋中華文明密碼、延續中華文化根脈提供了新的支撐。

0dee6b4bc66947338fc911e230d375f9.jpg

2024年2月26日,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展。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全息投影、虛擬數字人、多媒體交互……殷墟博物館新館科技與文化創意融合,打破傳統展廳的靜態展示,調動遊客多維感官沉浸式體驗。3000多年前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態走進公眾視野,在賡續傳承中煥發蓬勃生機。

“殷墟的價值及其背後的文化影響已深入華夏民族的血脈中,它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之源、文化自信之根,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王巍說。

雪後初霽,65歲的何永獻一大早就出了門。他是殷墟所在的小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文保專職幹部。對殷墟遺址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幾乎是他每天必做的事。

“小屯是殷墟核心區所在地,每一位居民都簽了保護責任書。”何永獻說,守護殷墟是小屯人的使命。

“安陽既有殷墟甲骨文文化地標,又孕育了紅旗渠精神,這些珍貴的曆史文化資源和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在新時代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的基礎所在、底氣所在,對其傳承發展也是我們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貢獻的努力方向所在。”安陽市委書記袁家健說。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