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時尚評書”走進馬街書會 麥子地裏說《紅樓夢》是啥感受?
更新時間:2024-2-20 11:54:20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馬街書會,那是我們曲藝界的盛會,也為全國曲藝人士交流切磋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平台,2019年就前往參加過,當時的宏大場麵真是讓我震驚了。”2月19日,袁派評書傳人杜對對(杜鑫傑)回憶起自己的馬街書會經曆,依然曆曆在目。

“南大笑星”杜對對:一個不會說相聲的文物鑒定研究生不是一個好的評書演員

南腔北調赴盛會,為民說唱抒情懷,民間藝人,身懷絕技,這是馬街書會給杜對對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當時幾段有關三國、西漢的說書小段和快板等現場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今年正月十二、十三,他將再次前往河南寶豐,在麥子地裏為大家獻藝。

曾經,評書可能是一個身穿長衫的老先生,手拿折扇在書桌後麵講述大將沙場征戰、俠客飛簷走壁,但如今,南大90後碩士研究生、青年評書演員杜對對的評書玩的是“時髦範兒”,說的是自編自導的《紅樓夢》,甚至可以是都市言情《何以笙簫默》《歡樂頌》。

杜對對現在是評書泰鬥袁闊成先生的女兒袁田老師的五名弟子之一,成為國家級非遺“袁派評書”的藝術傳承人。

“以前評書並沒有分什麼流派,(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開始分派係,袁派評書有帥、漂、快、脆的特點,從清朝末年開始傳承,台風瀟灑,幹脆利索,情節跌宕起伏,而且撤去了桌椅,表演更多,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體係。”杜對對告訴大河網記者,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從小聽著各種曲藝節目長大,“當年可是一邊聽相聲廣播,一邊做作業”。杜對對很早就展現出了相聲才能,高中時候麵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杜對對居然把老師的幽默語錄和課本知識編成了相聲段子自娛自樂,逗得同學們開懷大笑。

雖然杜對對熱情很高,但是真正站在舞台上表演相聲卻發現難度很大,從“觀眾”到“演員”的轉變讓杜對對煞費腦筋。為了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他經常參加各種演出增加實踐經驗,還經常向相聲前輩老師請教學習,與侯寶林大師齊名的南京相聲泰鬥張永熙先生也曾給予過杜對對不少的指點。為了練習快板,三九天裏把手指凍得通紅;為了提高理論,不惜高價購買珍貴的曲藝書籍。

雖然評書更加冷門,對杜對對來說卻更有吸引力,因為評書不以逗人發笑為主要目的,而是依靠曲折動人的情節來吸引觀眾,所以更有挑戰性。然而評書藝術主要表演長篇節目,讓評書從廣播回歸現場需要比較固定的場地舞台,杜對對頂著巨大的壓力開辦了中國首個大學生評書書場——對對書場。“當時相聲社的所有同學全部反對,都覺得我幹不下去,會砸招牌的。”就是這麼一個大家覺得“會砸招牌”的書場,杜對對一幹就是三年。

麥子地裏說《紅樓夢》:為傳播紅學文化做出具體實踐

在今年的北京大觀園廟會上,由杜對對開設的“對對書場”主講袁派評書《紅樓夢》,成為特色亮點,能讓觀眾沉浸式了解《紅樓夢》的故事情節,感悟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

這部長篇評書由杜對對曆時多年創作而成,從去年五月開始每周在北京大觀園連續表演,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談及為何會創編這部名著,杜對對說《紅樓夢》是文學經典,並不是很適合說書的特點,之前受到喜馬拉雅邀請錄製,進行改編創作,他就融入了說書藝術的規律和特點,隨後便有了搬上舞台的想法。

“一方麵情節上大量改編,以情節為主,將側麵描寫,暗筆描寫生動化展示。一切是以說書為主線,為情節服務,在人物刻畫上力求突出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通過聲音塑造著重刻畫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潘等,動了很多心思。”杜對對告訴記者,在寶豐演出期間,他將現場講述《善才庵廟會》《元妃省親》《釵黛展才論高低》《賈政猜燈謎》等選段,同時還將為大家帶來快板小段子《同仁堂》《劫刑車》等小笑話。

參加書會後,師兄弟互相交流切磋,《紅樓夢》和傳統評書套路不同,能講清楚還好玩有意思比較有難度。他認為,評書藝術相較於其他藝術形式具有很多優勢,真人講解、通俗易懂、循序漸進、扣人心弦是觀眾的評價關鍵詞。

“袁派評書《紅樓夢》是為傳播紅學文化做出的實踐努力,也得到了眾多紅學專家的肯定,希望能為馬街書會的現場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杜對對說。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時尚評書”走進馬街書會 麥子地裏說《紅樓夢》是啥感受?
2024-2-20 11:54:20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馬街書會,那是我們曲藝界的盛會,也為全國曲藝人士交流切磋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平台,2019年就前往參加過,當時的宏大場麵真是讓我震驚了。”2月19日,袁派評書傳人杜對對(杜鑫傑)回憶起自己的馬街書會經曆,依然曆曆在目。

“南大笑星”杜對對:一個不會說相聲的文物鑒定研究生不是一個好的評書演員

南腔北調赴盛會,為民說唱抒情懷,民間藝人,身懷絕技,這是馬街書會給杜對對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當時幾段有關三國、西漢的說書小段和快板等現場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今年正月十二、十三,他將再次前往河南寶豐,在麥子地裏為大家獻藝。

曾經,評書可能是一個身穿長衫的老先生,手拿折扇在書桌後麵講述大將沙場征戰、俠客飛簷走壁,但如今,南大90後碩士研究生、青年評書演員杜對對的評書玩的是“時髦範兒”,說的是自編自導的《紅樓夢》,甚至可以是都市言情《何以笙簫默》《歡樂頌》。

杜對對現在是評書泰鬥袁闊成先生的女兒袁田老師的五名弟子之一,成為國家級非遺“袁派評書”的藝術傳承人。

“以前評書並沒有分什麼流派,(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開始分派係,袁派評書有帥、漂、快、脆的特點,從清朝末年開始傳承,台風瀟灑,幹脆利索,情節跌宕起伏,而且撤去了桌椅,表演更多,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體係。”杜對對告訴大河網記者,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從小聽著各種曲藝節目長大,“當年可是一邊聽相聲廣播,一邊做作業”。杜對對很早就展現出了相聲才能,高中時候麵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杜對對居然把老師的幽默語錄和課本知識編成了相聲段子自娛自樂,逗得同學們開懷大笑。

雖然杜對對熱情很高,但是真正站在舞台上表演相聲卻發現難度很大,從“觀眾”到“演員”的轉變讓杜對對煞費腦筋。為了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他經常參加各種演出增加實踐經驗,還經常向相聲前輩老師請教學習,與侯寶林大師齊名的南京相聲泰鬥張永熙先生也曾給予過杜對對不少的指點。為了練習快板,三九天裏把手指凍得通紅;為了提高理論,不惜高價購買珍貴的曲藝書籍。

雖然評書更加冷門,對杜對對來說卻更有吸引力,因為評書不以逗人發笑為主要目的,而是依靠曲折動人的情節來吸引觀眾,所以更有挑戰性。然而評書藝術主要表演長篇節目,讓評書從廣播回歸現場需要比較固定的場地舞台,杜對對頂著巨大的壓力開辦了中國首個大學生評書書場——對對書場。“當時相聲社的所有同學全部反對,都覺得我幹不下去,會砸招牌的。”就是這麼一個大家覺得“會砸招牌”的書場,杜對對一幹就是三年。

麥子地裏說《紅樓夢》:為傳播紅學文化做出具體實踐

在今年的北京大觀園廟會上,由杜對對開設的“對對書場”主講袁派評書《紅樓夢》,成為特色亮點,能讓觀眾沉浸式了解《紅樓夢》的故事情節,感悟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

這部長篇評書由杜對對曆時多年創作而成,從去年五月開始每周在北京大觀園連續表演,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談及為何會創編這部名著,杜對對說《紅樓夢》是文學經典,並不是很適合說書的特點,之前受到喜馬拉雅邀請錄製,進行改編創作,他就融入了說書藝術的規律和特點,隨後便有了搬上舞台的想法。

“一方麵情節上大量改編,以情節為主,將側麵描寫,暗筆描寫生動化展示。一切是以說書為主線,為情節服務,在人物刻畫上力求突出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通過聲音塑造著重刻畫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潘等,動了很多心思。”杜對對告訴記者,在寶豐演出期間,他將現場講述《善才庵廟會》《元妃省親》《釵黛展才論高低》《賈政猜燈謎》等選段,同時還將為大家帶來快板小段子《同仁堂》《劫刑車》等小笑話。

參加書會後,師兄弟互相交流切磋,《紅樓夢》和傳統評書套路不同,能講清楚還好玩有意思比較有難度。他認為,評書藝術相較於其他藝術形式具有很多優勢,真人講解、通俗易懂、循序漸進、扣人心弦是觀眾的評價關鍵詞。

“袁派評書《紅樓夢》是為傳播紅學文化做出的實踐努力,也得到了眾多紅學專家的肯定,希望能為馬街書會的現場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杜對對說。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