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冬日早晨,陽光灑在河南鶴壁的一片麥地裏,分外暖和。麥苗探頭迎接陽光,土壤鬆軟潮濕。
“群裏說,最近要有一場雪。”王連江站在麥地旁,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的微信。他加了好幾個群,有的群名是“農辦”,有的是“農業氣象服務”。
王連江是鶴壁市浚縣屯子鎮月強小麥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種了200畝冬小麥,但都是崗坡地,比較幹旱,一畝地澆一次水就得100多元。“上個月正計劃要澆水,群裏專家說馬上可能有雨雪,讓我先等等。沒想到後來一連下了兩天雪,省了幾千塊澆水錢。”他笑道。
一旁的鶴壁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王福州,也嗬嗬笑起來——他也在群裏。有時候,他會走出微信群,走進田野。
“現在是小麥越冬期,還要小心極端低溫。”他提醒王連江,“不過別擔心,我們會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並與農業部門會商,製定田間管理措施。”
在作物生長關鍵期以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前,當地氣象和農業部門會舉行會商,分析研判風險,形成具有指導性的服務專報,發給農業合作社、種田大戶等。
“現在是看天和用天,以看天為主,下一步要加強用天!”王福州補充道,看天就是看天氣預報,提前做準備,盡量避免氣象災害。用天就是合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讓農業生產最大化獲益,如根據農業氣候資源分布變化,調整作物播種期、種植製度等。
不過,他有時候也很為難:農業生產對氣象的要求越來越高,預報技術還達不到那麼精準。“但我們正朝這個方向努力。”王福州說。
可不是嘛!在鶴壁,已經建起了90多個農田氣候觀測站,實時采集氣候數據、觀察作物長勢情況,為氣象和農業專家們提供參考。地麵觀測還不夠,天上還有風雲衛星。此外,還有網格預報。“預報精度目前能達到5公裏,下一步要實現3公裏、1公裏……預報越來越精準,服務才能越來越精細。”王福州說。
多年與農業打交道,讓這位氣象專家也成了種莊稼的“好手”。“莊稼就跟人一樣!”王福州講起了自己的心得,“苗期需要蹲苗,別急著澆水,得稍微讓它耐點兒旱,促進根係生長。到了拔節期,就得大水、大肥,就像人在青春期需要補充營養……”
說完,他又用積雪蓋住麥苗。“積雪可以保溫,就像蓋上被子。”他抬頭望向更多麥苗,眼裏滿是憧憬。
(記者 陳海波 王勝昔)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冬日早晨,陽光灑在河南鶴壁的一片麥地裏,分外暖和。麥苗探頭迎接陽光,土壤鬆軟潮濕。
“群裏說,最近要有一場雪。”王連江站在麥地旁,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的微信。他加了好幾個群,有的群名是“農辦”,有的是“農業氣象服務”。
王連江是鶴壁市浚縣屯子鎮月強小麥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種了200畝冬小麥,但都是崗坡地,比較幹旱,一畝地澆一次水就得100多元。“上個月正計劃要澆水,群裏專家說馬上可能有雨雪,讓我先等等。沒想到後來一連下了兩天雪,省了幾千塊澆水錢。”他笑道。
一旁的鶴壁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王福州,也嗬嗬笑起來——他也在群裏。有時候,他會走出微信群,走進田野。
“現在是小麥越冬期,還要小心極端低溫。”他提醒王連江,“不過別擔心,我們會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並與農業部門會商,製定田間管理措施。”
在作物生長關鍵期以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前,當地氣象和農業部門會舉行會商,分析研判風險,形成具有指導性的服務專報,發給農業合作社、種田大戶等。
“現在是看天和用天,以看天為主,下一步要加強用天!”王福州補充道,看天就是看天氣預報,提前做準備,盡量避免氣象災害。用天就是合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讓農業生產最大化獲益,如根據農業氣候資源分布變化,調整作物播種期、種植製度等。
不過,他有時候也很為難:農業生產對氣象的要求越來越高,預報技術還達不到那麼精準。“但我們正朝這個方向努力。”王福州說。
可不是嘛!在鶴壁,已經建起了90多個農田氣候觀測站,實時采集氣候數據、觀察作物長勢情況,為氣象和農業專家們提供參考。地麵觀測還不夠,天上還有風雲衛星。此外,還有網格預報。“預報精度目前能達到5公裏,下一步要實現3公裏、1公裏……預報越來越精準,服務才能越來越精細。”王福州說。
多年與農業打交道,讓這位氣象專家也成了種莊稼的“好手”。“莊稼就跟人一樣!”王福州講起了自己的心得,“苗期需要蹲苗,別急著澆水,得稍微讓它耐點兒旱,促進根係生長。到了拔節期,就得大水、大肥,就像人在青春期需要補充營養……”
說完,他又用積雪蓋住麥苗。“積雪可以保溫,就像蓋上被子。”他抬頭望向更多麥苗,眼裏滿是憧憬。
(記者 陳海波 王勝昔)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