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拚搏,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外國人。外國人眼中的河南究竟是什麼樣的?省兩會期間,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推出《Global Talk兩會特別版——外眼看河南》係列融媒報道,聚焦多位在河南學習、生活的外國朋友,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話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河南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第二期:《奧蓮娜:在豫生活20年,我從“老外”變“老鄉”》。
大河網訊 深邃的眼眸,高挺的鼻梁和白皙的皮膚……雖然是一副標準的老外模樣,可她卻在河南度過了近20個春秋,學生稱她為外教,可她卻說自己是河南人。
2004到2024,20年光陰倏忽即過,“從烏克蘭到中國,從‘一個人’到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從對外貿易到教書育人……紮根河南20年,我有過陌生、不安和彷徨,但更多的是開心、幸福和對河南的熱愛。”回憶起近20年來的點點滴滴,奧蓮娜感歎時光飛逝的同時,也在細數河南的變化與發展。
變化的是交通設施,不變的是1元公交
“閑暇之餘,我喜歡花1元錢乘坐公交逛逛市區,慢慢感受這座城市的人間煙火、風土人情。”20年前初到鄭州時,奧蓮娜發現隻需花1元錢便可以坐著公交從鄭州東一直到鄭州西。“如今20年過去了,鄭州公交的車廂越變越大,乘坐體驗也越來越好,但是票價卻從未變過。”奧蓮娜忍不住給鄭州的公共交通點讚。
時光回到2009年,鄭州快速公交係統(BRT)開始投入使用,“鄭州的BRT有專用車道,‘打工人’再也不用擔心因為堵車而上班遲到。不僅如此,BRT還有專屬站點,即使需要半路換乘,也無需再次投幣。”奧蓮娜說,鄭州的公交越跑越快,各項乘車服務也讓她看到這座城服務市民的滿滿誠意。
奧蓮娜在品茶
如今,對奧蓮娜而言,公交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常說,他的通勤時間要4個小時,但是在鄭州,情況要好得多。”奧蓮娜告訴記者,從自己居住的小區乘坐公交到工作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僅需30分鍾,“鄭州公交十分便利,通勤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生活幸福感。”
“除公交外,地鐵也是出行的不二選擇。”生活在鄭州20年,奧蓮娜見證了鄭州地鐵多條線路的開通,“幾年前,鄭州隻有1號線這一條地鐵線路,如今,地鐵線路的覆蓋麵積越來越大,而且還有多條地鐵線路正在建設,即將在2024年開通。”
在奧蓮娜看來,越來越便捷的城市交通,縮減的是她的出行時間,而提高的則是她在豫生活的幸福指數。
變化的是博物館數量,不變的是文化底蘊
“鄭州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建成迎客……如今,鄭州成功晉升為博物館‘百館之城’。”談及鄭州20年來的發展變化,深愛河南曆史文化的奧蓮娜脫口而出,“鄭州博物館的數量越來越多。”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河南備案博物館數量達384家,其中鄭州博物館總數112家,包含備案博物館54家、類博物館58家。
奧蓮娜
從仰韶村遺址點燃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到二裏頭夏都遺址揭開夏王朝的神秘麵紗;從賈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文明回響,到片片甲骨刻畫出中華民族的曆史脈絡……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河南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主根,豐厚的曆史文化遺跡如點點繁星,在中原大地一座一座博物館中閃爍著耀眼光芒。
除了數量上的變化,在奧蓮娜看來,如今,河南的博物館也越來越有“科技範兒”了。“全息投影、遠程實時VR、沉浸式影院等高科技為博物館中的文物插上了信息化‘翅膀’,讓冰冷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國寶文物在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中迸發出新的火花,給奧蓮娜等外國友人帶來科普與娛樂相結合的觀展體驗。
奧蓮娜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新館開幕後,我迫不及待跑去參觀,果然不虛此行。”奧蓮娜強烈“安利”自己的朋友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感受早期中國的曆史古韻。“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完後,還可以身著漢服在附近的商代城牆邊兒來一場City Walk,仿佛穿越一般,可以感受商都的繁華勝景。”
變化的是教育理念,不變的是對學生的愛
2020年,奧蓮娜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聘為外籍教師,教學生俄語。從此,留住她的不僅有自己在河南的家,更有她想要為之奮鬥的事業。“上大學時,我的專業是國際貿易,但是我的性格更適合做老師。在我心中,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相較於國際貿易,活潑開朗、朝氣蓬勃的奧蓮娜,更喜歡教書育人。
初登講台,奧蓮娜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並沒有因為自己被俄語專業錄取而愛上俄語,“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就會形成枯燥的語言學習氛圍,那麼學生就更不願意學了。因此,為了呈現一堂生動的俄語課,我花費了不少心思”。
奧蓮娜的課堂
外教,重點還是“教”,奧蓮娜深知“別出心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劑良方”,於是,奧蓮娜將童話故事搬進了口語課堂,“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我精心挑選《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進行沉浸式學習。學生們很高興,紛紛報名參加。”奧蓮娜的口語課精彩紛呈,狼外婆、小紅帽等角色從童話故事跑進“現實”,教室裏總是歡聲笑語不斷。
“從‘照本宣科’到‘別出心裁’,變化的不僅是教學方式,更是河南的教育理念。”寓教於樂之餘,奧蓮娜是一位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幸運的是,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的交往越來越緊密,為我的學生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對於不想從事俄語專業的同學,我也會搜集各類就業信息給他們。”
變化的是生活習慣,不變的是對河南的情
“如果我的朋友喜歡美食,我會推薦他們吃河南燴麵、胡辣湯、開封灌湯包……這些美食隻有在河南才能吃到最正宗的。”說起河南特色美食,奧蓮娜如數家珍。在河南生活近20年,奧蓮娜幾乎嚐遍了河南各個地市的美食,她也會像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一樣,偶爾在來不及做早餐的時候給自己安排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活力滿滿迎接新的一天。
中國有句老話:“上車餃子下車麵。”餃子承載著中國人對團圓、順利和平安的美好期盼,是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來中國後,我學會了包餃子。冬至那天,我會帶著家人準備好的麵粉、肉餡,到學校組織學生一起包餃子。”說著,奧蓮娜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和家人一起包餃子的照片。隻見滿滿一盤餃子排列得整整齊齊,奧蓮娜一家人圍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奧蓮娜接受記者采訪
采訪期間,奧蓮娜隨手便泡了一壺茶,“這是陳皮茶,有清熱敗火、潤喉止咳的功效。”脫口而出的中醫術語讓記者不禁發問:“你是不是對中醫有所了解?”的確,受公婆影響,奧蓮娜也會吃中藥調理身體,“我知道河南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河南的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我生病時喜歡看中醫,因為它的副作用很小。”奧蓮娜對記者說。
“河南是信陽毛尖的故鄉。在日常生活中,信陽毛尖越喝越多,咖啡卻越喝越少了。”提及品茶,奧蓮娜說,“將來若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趟信陽茶山,看看信陽毛尖是如何種植和采摘的。”
“在河南,在鄭州,我找到了家的感覺,從‘老外’變‘老鄉’。”短短一句話,詮釋了她近20年的在豫時光。(趙漢青 楊佳欣)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拚搏,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外國人。外國人眼中的河南究竟是什麼樣的?省兩會期間,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推出《Global Talk兩會特別版——外眼看河南》係列融媒報道,聚焦多位在河南學習、生活的外國朋友,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話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河南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第二期:《奧蓮娜:在豫生活20年,我從“老外”變“老鄉”》。
大河網訊 深邃的眼眸,高挺的鼻梁和白皙的皮膚……雖然是一副標準的老外模樣,可她卻在河南度過了近20個春秋,學生稱她為外教,可她卻說自己是河南人。
2004到2024,20年光陰倏忽即過,“從烏克蘭到中國,從‘一個人’到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從對外貿易到教書育人……紮根河南20年,我有過陌生、不安和彷徨,但更多的是開心、幸福和對河南的熱愛。”回憶起近20年來的點點滴滴,奧蓮娜感歎時光飛逝的同時,也在細數河南的變化與發展。
變化的是交通設施,不變的是1元公交
“閑暇之餘,我喜歡花1元錢乘坐公交逛逛市區,慢慢感受這座城市的人間煙火、風土人情。”20年前初到鄭州時,奧蓮娜發現隻需花1元錢便可以坐著公交從鄭州東一直到鄭州西。“如今20年過去了,鄭州公交的車廂越變越大,乘坐體驗也越來越好,但是票價卻從未變過。”奧蓮娜忍不住給鄭州的公共交通點讚。
時光回到2009年,鄭州快速公交係統(BRT)開始投入使用,“鄭州的BRT有專用車道,‘打工人’再也不用擔心因為堵車而上班遲到。不僅如此,BRT還有專屬站點,即使需要半路換乘,也無需再次投幣。”奧蓮娜說,鄭州的公交越跑越快,各項乘車服務也讓她看到這座城服務市民的滿滿誠意。
奧蓮娜在品茶
如今,對奧蓮娜而言,公交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常說,他的通勤時間要4個小時,但是在鄭州,情況要好得多。”奧蓮娜告訴記者,從自己居住的小區乘坐公交到工作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僅需30分鍾,“鄭州公交十分便利,通勤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生活幸福感。”
“除公交外,地鐵也是出行的不二選擇。”生活在鄭州20年,奧蓮娜見證了鄭州地鐵多條線路的開通,“幾年前,鄭州隻有1號線這一條地鐵線路,如今,地鐵線路的覆蓋麵積越來越大,而且還有多條地鐵線路正在建設,即將在2024年開通。”
在奧蓮娜看來,越來越便捷的城市交通,縮減的是她的出行時間,而提高的則是她在豫生活的幸福指數。
變化的是博物館數量,不變的是文化底蘊
“鄭州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建成迎客……如今,鄭州成功晉升為博物館‘百館之城’。”談及鄭州20年來的發展變化,深愛河南曆史文化的奧蓮娜脫口而出,“鄭州博物館的數量越來越多。”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河南備案博物館數量達384家,其中鄭州博物館總數112家,包含備案博物館54家、類博物館58家。
奧蓮娜
從仰韶村遺址點燃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到二裏頭夏都遺址揭開夏王朝的神秘麵紗;從賈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文明回響,到片片甲骨刻畫出中華民族的曆史脈絡……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河南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主根,豐厚的曆史文化遺跡如點點繁星,在中原大地一座一座博物館中閃爍著耀眼光芒。
除了數量上的變化,在奧蓮娜看來,如今,河南的博物館也越來越有“科技範兒”了。“全息投影、遠程實時VR、沉浸式影院等高科技為博物館中的文物插上了信息化‘翅膀’,讓冰冷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國寶文物在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中迸發出新的火花,給奧蓮娜等外國友人帶來科普與娛樂相結合的觀展體驗。
奧蓮娜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新館開幕後,我迫不及待跑去參觀,果然不虛此行。”奧蓮娜強烈“安利”自己的朋友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感受早期中國的曆史古韻。“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完後,還可以身著漢服在附近的商代城牆邊兒來一場City Walk,仿佛穿越一般,可以感受商都的繁華勝景。”
變化的是教育理念,不變的是對學生的愛
2020年,奧蓮娜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聘為外籍教師,教學生俄語。從此,留住她的不僅有自己在河南的家,更有她想要為之奮鬥的事業。“上大學時,我的專業是國際貿易,但是我的性格更適合做老師。在我心中,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相較於國際貿易,活潑開朗、朝氣蓬勃的奧蓮娜,更喜歡教書育人。
初登講台,奧蓮娜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並沒有因為自己被俄語專業錄取而愛上俄語,“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就會形成枯燥的語言學習氛圍,那麼學生就更不願意學了。因此,為了呈現一堂生動的俄語課,我花費了不少心思”。
奧蓮娜的課堂
外教,重點還是“教”,奧蓮娜深知“別出心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劑良方”,於是,奧蓮娜將童話故事搬進了口語課堂,“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我精心挑選《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進行沉浸式學習。學生們很高興,紛紛報名參加。”奧蓮娜的口語課精彩紛呈,狼外婆、小紅帽等角色從童話故事跑進“現實”,教室裏總是歡聲笑語不斷。
“從‘照本宣科’到‘別出心裁’,變化的不僅是教學方式,更是河南的教育理念。”寓教於樂之餘,奧蓮娜是一位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幸運的是,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的交往越來越緊密,為我的學生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對於不想從事俄語專業的同學,我也會搜集各類就業信息給他們。”
變化的是生活習慣,不變的是對河南的情
“如果我的朋友喜歡美食,我會推薦他們吃河南燴麵、胡辣湯、開封灌湯包……這些美食隻有在河南才能吃到最正宗的。”說起河南特色美食,奧蓮娜如數家珍。在河南生活近20年,奧蓮娜幾乎嚐遍了河南各個地市的美食,她也會像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一樣,偶爾在來不及做早餐的時候給自己安排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活力滿滿迎接新的一天。
中國有句老話:“上車餃子下車麵。”餃子承載著中國人對團圓、順利和平安的美好期盼,是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來中國後,我學會了包餃子。冬至那天,我會帶著家人準備好的麵粉、肉餡,到學校組織學生一起包餃子。”說著,奧蓮娜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和家人一起包餃子的照片。隻見滿滿一盤餃子排列得整整齊齊,奧蓮娜一家人圍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奧蓮娜接受記者采訪
采訪期間,奧蓮娜隨手便泡了一壺茶,“這是陳皮茶,有清熱敗火、潤喉止咳的功效。”脫口而出的中醫術語讓記者不禁發問:“你是不是對中醫有所了解?”的確,受公婆影響,奧蓮娜也會吃中藥調理身體,“我知道河南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河南的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我生病時喜歡看中醫,因為它的副作用很小。”奧蓮娜對記者說。
“河南是信陽毛尖的故鄉。在日常生活中,信陽毛尖越喝越多,咖啡卻越喝越少了。”提及品茶,奧蓮娜說,“將來若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趟信陽茶山,看看信陽毛尖是如何種植和采摘的。”
“在河南,在鄭州,我找到了家的感覺,從‘老外’變‘老鄉’。”短短一句話,詮釋了她近20年的在豫時光。(趙漢青 楊佳欣)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