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拚搏,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外國人。外國人眼中的河南究竟是什麼樣的?省兩會期間,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推出《Global Talk兩會特別版——外眼看河南》係列融媒報道,聚焦多位在河南學習、生活的外國朋友,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話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河南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第一期:《“巴鐵”小夥王勇:我也是河南發展的見證者》。
大河網訊 “一轉眼,我來河南已經7年了。7年時間,滄海一粟,我不僅在這裏取得了碩士學位(如果順利的話,還將在今年6月份取得博士學位),還成了家。”近日,在鄭州高新區的一家咖啡廳,留學生王勇(NAUMAN UMER)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河南的故事。
王勇
王勇是巴基斯坦人,2017年開始在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出於對河南的熱愛,2020年碩士畢業後,他又選擇了在該校機電工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將於今年6月份畢業。
“我父親是一名全科醫生,出於工作需要,他經常到中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來過河南多次。”王勇告訴記者,小時候父親會經常給他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再加上他本身喜歡迎接挑戰,久而久之,便萌生了來河南留學的想法。“父親非常支持我來河南,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鐵哥們兒’,河南的發展潛力也非常大。”
從3到11
變化的不僅是數字
在豫7年,王勇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女婿,在這裏安了家,親眼見證了河南的開放發展。“我去過河南的許多地方,許昌的假發、鄭州的宇通和花花牛、新鄭的大棗……無一不是河南開放發展的名片。”王勇告訴記者,在來河南留學之前,他並不知道巴基斯坦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新能源客車竟是“河南造”,“直到有一次,我跟隨活動一起參觀了宇通新能源工廠,才真正沉浸式感受到了河南‘智’造的強大實力”。
事實上,不僅僅是宇通,河南許多本土知名企業王勇都參觀過。“有一次我們去新鄭‘好想你’紅棗小鎮參觀,那兒的棗特別甜,而且機械化生產水平也很高。”
在豫7年,王勇成了河南女婿
談起7年來身邊發生的變化,王勇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其實不僅是快速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賦能的農產品加工業,河南的快速發展是老百姓真真切切能夠感受得到的。”
在王勇看來,7年間,河南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7年前,鄭州還沒有現在那麼繁華,學校周邊也很荒涼,已開通運營的地鐵隻有3條(含城郊線,下同),而截至2023年12月,鄭州地鐵運營線路已達11條。”
王勇告訴記者,他愛人的老家在許昌,鄭許市域鐵路的開通,讓他們坐著地鐵回老家成為現實。“短短7年,從3到11,變化的不僅是數字,更是民眾的生活方式。”
王勇
“7年前,我剛來河南,那時候河南的開放程度還遠不如今天,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便來自幼兒園、小學。”王勇說,如今走在河南的大街小巷,總會遇到一些前來“搭訕”的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生,他們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和對話,這是他在剛來河南時沒有遇到過的,這其實也是近年來河南開放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
從Why到How
變化的不僅是單詞
作為來豫留學的外國朋友,王勇也曾經曆過因中外思維方式不同和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水土不服”,其中之一便與節日有關。
“中秋節、端午節、春節……我剛來河南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過節,而且每個節日還都有其傳統飲食習俗,我總是忍不住問Why(為什麼)。”王勇告訴記者,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在內,傳統節日和習俗都沒有中國這麼多,而來到河南之後發現中國人都喜歡過節。於是,自己腦海裏總是浮現各種問號,比如:為什麼要過春節?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王勇
“直到2020年,我遇到了我的愛人,她是河南本地人。從那時起,我掛在嘴邊的單詞已經不再是Why而是How(怎麼過)了。”2020年11月,王勇在河南結了婚、成了家,從“水土不服”變成了入鄉隨俗,對節日的理解也越來越深了。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過節?我愛人告訴我,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常年在外工作的家人、朋友,想要團聚一次並不容易,而這些傳統節日背後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其中之一便是團聚。因此,春節期間,不管距離多遠,人們都要趕回家過年,吃團圓飯。”王勇說。
“現在,我和愛人每年過年都會回許昌,和家裏的老人一起準備年夜飯。”王勇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越來越受重視,街頭巷尾總能看到相關元素,自己的理解也在逐漸加深,於是每當節日來臨之前,自己會經常問How,而不再是Why。
從Why到How,變化的不僅是單詞,更是外國朋友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和認同。
王勇在豫受邀參加一檔迎新年活動
“My life and my time here in Zhengzhou is pretty good, and I wish all of foreigners who have time to come here and enjoy the life in Zhengzhou.”(我在鄭州挺好的,希望所有外國人都能來這裏看一看,感受一下這裏獨特的生活氣息。)采訪最後,王勇通過記者的鏡頭,向所有外國朋友推介“老家河南”。(趙漢青 楊佳欣)
相關報道
· Global Talk⑤丨美國外教傑裏米:從殷墟到豫博,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更深了
· Global Talk④丨馬來西亞留學生林素慧:想把中醫藥帶回家鄉
· Global Talk③丨巴基斯坦籍助理研究員奈德:想把家和事業都安在河南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拚搏,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外國人。外國人眼中的河南究竟是什麼樣的?省兩會期間,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推出《Global Talk兩會特別版——外眼看河南》係列融媒報道,聚焦多位在河南學習、生活的外國朋友,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話語,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河南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第一期:《“巴鐵”小夥王勇:我也是河南發展的見證者》。
大河網訊 “一轉眼,我來河南已經7年了。7年時間,滄海一粟,我不僅在這裏取得了碩士學位(如果順利的話,還將在今年6月份取得博士學位),還成了家。”近日,在鄭州高新區的一家咖啡廳,留學生王勇(NAUMAN UMER)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河南的故事。
王勇
王勇是巴基斯坦人,2017年開始在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出於對河南的熱愛,2020年碩士畢業後,他又選擇了在該校機電工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將於今年6月份畢業。
“我父親是一名全科醫生,出於工作需要,他經常到中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來過河南多次。”王勇告訴記者,小時候父親會經常給他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再加上他本身喜歡迎接挑戰,久而久之,便萌生了來河南留學的想法。“父親非常支持我來河南,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鐵哥們兒’,河南的發展潛力也非常大。”
從3到11
變化的不僅是數字
在豫7年,王勇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女婿,在這裏安了家,親眼見證了河南的開放發展。“我去過河南的許多地方,許昌的假發、鄭州的宇通和花花牛、新鄭的大棗……無一不是河南開放發展的名片。”王勇告訴記者,在來河南留學之前,他並不知道巴基斯坦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新能源客車竟是“河南造”,“直到有一次,我跟隨活動一起參觀了宇通新能源工廠,才真正沉浸式感受到了河南‘智’造的強大實力”。
事實上,不僅僅是宇通,河南許多本土知名企業王勇都參觀過。“有一次我們去新鄭‘好想你’紅棗小鎮參觀,那兒的棗特別甜,而且機械化生產水平也很高。”
在豫7年,王勇成了河南女婿
談起7年來身邊發生的變化,王勇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其實不僅是快速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賦能的農產品加工業,河南的快速發展是老百姓真真切切能夠感受得到的。”
在王勇看來,7年間,河南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7年前,鄭州還沒有現在那麼繁華,學校周邊也很荒涼,已開通運營的地鐵隻有3條(含城郊線,下同),而截至2023年12月,鄭州地鐵運營線路已達11條。”
王勇告訴記者,他愛人的老家在許昌,鄭許市域鐵路的開通,讓他們坐著地鐵回老家成為現實。“短短7年,從3到11,變化的不僅是數字,更是民眾的生活方式。”
王勇
“7年前,我剛來河南,那時候河南的開放程度還遠不如今天,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便來自幼兒園、小學。”王勇說,如今走在河南的大街小巷,總會遇到一些前來“搭訕”的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生,他們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和對話,這是他在剛來河南時沒有遇到過的,這其實也是近年來河南開放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
從Why到How
變化的不僅是單詞
作為來豫留學的外國朋友,王勇也曾經曆過因中外思維方式不同和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水土不服”,其中之一便與節日有關。
“中秋節、端午節、春節……我剛來河南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過節,而且每個節日還都有其傳統飲食習俗,我總是忍不住問Why(為什麼)。”王勇告訴記者,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在內,傳統節日和習俗都沒有中國這麼多,而來到河南之後發現中國人都喜歡過節。於是,自己腦海裏總是浮現各種問號,比如:為什麼要過春節?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王勇
“直到2020年,我遇到了我的愛人,她是河南本地人。從那時起,我掛在嘴邊的單詞已經不再是Why而是How(怎麼過)了。”2020年11月,王勇在河南結了婚、成了家,從“水土不服”變成了入鄉隨俗,對節日的理解也越來越深了。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過節?我愛人告訴我,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常年在外工作的家人、朋友,想要團聚一次並不容易,而這些傳統節日背後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其中之一便是團聚。因此,春節期間,不管距離多遠,人們都要趕回家過年,吃團圓飯。”王勇說。
“現在,我和愛人每年過年都會回許昌,和家裏的老人一起準備年夜飯。”王勇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越來越受重視,街頭巷尾總能看到相關元素,自己的理解也在逐漸加深,於是每當節日來臨之前,自己會經常問How,而不再是Why。
從Why到How,變化的不僅是單詞,更是外國朋友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和認同。
王勇在豫受邀參加一檔迎新年活動
“My life and my time here in Zhengzhou is pretty good, and I wish all of foreigners who have time to come here and enjoy the life in Zhengzhou.”(我在鄭州挺好的,希望所有外國人都能來這裏看一看,感受一下這裏獨特的生活氣息。)采訪最後,王勇通過記者的鏡頭,向所有外國朋友推介“老家河南”。(趙漢青 楊佳欣)
相關報道
· Global Talk⑤丨美國外教傑裏米:從殷墟到豫博,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更深了
· Global Talk④丨馬來西亞留學生林素慧:想把中醫藥帶回家鄉
· Global Talk③丨巴基斯坦籍助理研究員奈德:想把家和事業都安在河南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