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⑤丨“籌建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推動生態翻譯學在巴傳播”
更新時間:2024-1-12 21:37:34    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2001年,鄭州大學特聘教授胡庚申首次提出生態翻譯學。從生態翻譯學概念的初探到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建構,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生態翻譯學研究已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以河南實踐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典範。作為“源地在中國、成果惠全球”的中國本土原創翻譯理論,近年來,生態翻譯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國際留學生來華學習、在豫研究。他們身上又有哪些故事?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係學院、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共同推出“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Hugs-Class → Global Family)係列報道,與讀者一起走進國際生態翻譯學“教—學—研—用”的前沿勝地,聆聽他們的故事。今日推出第五期:《“籌建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推動生態翻譯學在巴傳播”》。


大河網訊  “在鄭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我希望可以在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設立‘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我現在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 1月9日下午,在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巴基斯坦籍留學生穆罕默德·澤普漢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心願。“目前,班努科技大學已經同意,將在條件成熟時與鄭州大學合作,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澤普漢說,畢業回國後,他將繼續在巴基斯坦從事生態翻譯學研究,並邀請自己的導師胡庚申教授赴巴基斯坦講學授課。

“我把生態翻譯學的重要意義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向班努科技大學有關負責人作了彙報,他們立即就同意了。”澤普漢告訴記者,生態翻譯學雖然已經發展了20餘年,但仍屬“朝陽產業”,前景可期;加之班努科技大學相關學科也有擴展需要,因此學校領導十分願意把這一生態翻譯研究的新範式引進巴基斯坦,進而推動巴基斯坦學術研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澤普漢接受記者采訪

說起巴基斯坦,記者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字——“巴鐵”,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國“鋼鐵一樣堅固牢靠的朋友”。近年來,中國和巴基斯坦攜手並進,鑄就了超越世紀的“鐵杆”情誼,兩國之間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也是澤普漢選擇來中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原因之一。

“一方麵,中國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我對中國的好感與生俱來。另一方麵,我在巴基斯坦已經執教13年了,身邊不乏前往中國深造的同事和學生。” 個人情感加之耳濡目染,申請博士學位時,雖然可以選擇去歐洲、美國,但是澤普漢毅然決定來中國河南跟隨胡庚申教授學習和研究生態翻譯學。

澤普漢在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學術長廊

談及近期所作的學術研究,澤普漢滔滔不絕。“在班努科技大學任教期間,我負責教授美國文學和英國文學。所以,我選擇了《瓦爾登湖》作為研究的語料來源。也就是說,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分析《瓦爾登湖》的烏爾都語(巴基斯坦國語)譯本。”

“目前,《瓦爾登湖》已有漢語、法語、意大利語等諸多譯本,運用各種翻譯理論分析《瓦爾登湖》譯本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我是第一個以生態翻譯學理論分析烏爾都語譯本的學者。” 作為巴基斯坦攻讀生態翻譯學博士“第一人”,說起自己的論文選題,澤普漢洋溢出自豪的笑容。

《瓦爾登湖》記錄了作家大衛·亨利·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澄澈見底的湖水、鬱鬱蔥蔥的樹林、淅淅瀝瀝的春雨……《瓦爾登湖》中有大量的自然風光描寫。每每讀之,就仿佛來到了瓦爾登湖畔,身臨其境,聞到了大自然的芳香。” 在澤普漢看來,這本書是生態文學的代表作。

澤普漢和導師胡庚申交談

在導師胡庚申眼中,這位巴基斯坦小夥兒的論文選題很有意義。“生態翻譯學是由中國學者首創的翻譯研究理論,它把生態學引入翻譯研究。在生態翻譯學理念和原則指導下完成的譯文,會更注重生態、自然和田園,而《瓦爾登湖》又是生態學與文學創作相結合的產物,所以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對《瓦爾登湖》的烏爾都語譯本進行分析、研究,不僅有學術價值,更有現實意義。” 在胡庚申看來,《瓦爾登湖》可以為澤普漢提供大量生態翻譯學研究語料。

“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間,我讀過《瓦爾登湖》,但學過生態翻譯學後,我帶著生態的、自然的、田園的理念重讀這本書,發現其實可以從一種全新視角解讀和詮釋原著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看《瓦爾登湖》,澤普漢對這本經典文學著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知道,中國有句俗語,‘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意為‘There is always a way out’。現在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句話,我覺得上麵的譯文不夠恰當。” 與記者交流期間,澤普漢舉了一個典型案例。“這句話的譯文並未翻譯出 ‘山’‘水’‘車’‘船’‘橋’這五個名詞,所以受眾讀到這句話的英文譯文時,無法在腦海中還原出原語想要構建的場景。”

澤普漢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

澤普漢認為,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理念翻譯中國諺語、俗語,可以使譯文變得更加準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意思是‘車行駛到山前,一定有路可以通過;船行駛到橋下,也可以順利直行通過’,所以可以翻譯為‘When arriving at a mountain, the cart will find its way; when approaching a bridge, the boat will make its way’。”

澤普漢從生態翻譯學角度複譯的句子中有“山”、有“水”、有“車”、有“船”、有“橋”,具象事物刻畫出人們麵對困境時的心態,以及麵對未知事物的坦然。民間諺語飽含東方智慧,譯者在處理這類文本時不僅要做到達意,還要闡釋中國古人的思想境界、呈現漢語的語言結構、傳遞中國文化底蘊。

澤普漢說,接下來,他將從《瓦爾登湖》烏爾都語譯本中選取部分章節,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生態翻譯方法對現有譯文進行改譯,從而提高現有烏爾都語譯本的可讀性。“閱讀《瓦爾登湖》烏爾都語譯本的過程中,我發現,若使用生態翻譯學理論處理譯文,將能更好地實現英語與烏爾都語之間的文本轉換,更加準確地傳達出原著的精髓。”澤普漢說。

澤普漢

自學習生態翻譯學以來,澤普漢已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整體觀照文本、譯者群落以及翻譯生態環境的翻譯理論。“博士畢業後,我會將研究生態翻譯學作為畢生事業,讓生態翻譯學在巴基斯坦‘生根發芽’,將班努科技大學的生態翻譯研究院作為連接班努科技大學和鄭州大學學術交流的紐帶。” 澤普漢對未來充滿憧憬,他說希望班努科技大學可以選派巴基斯坦學生來鄭州大學交流學習,與鄭州大學開展更多領域交流與合作,建立長久學術聯係和友誼。(趙漢青 楊佳欣)



相關報道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①丨瑪緹娜:學習踐行生態翻譯,助推坦桑尼亞生態文明建設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②丨《紅樓夢》譯本諸多,如何保留“原汁原味”?梅雅:我選擇“原生化”生態翻譯策略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③丨金斯利:學中國多彩文化 傳生態翻譯理念 講中國學術故事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④丨“我是伊朗第一個從事生態翻譯學研究的博士生,一定要把它學習好、傳播好、踐行好”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⑤丨“籌建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推動生態翻譯學在巴傳播”
2024-1-12 21:37:34    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2001年,鄭州大學特聘教授胡庚申首次提出生態翻譯學。從生態翻譯學概念的初探到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建構,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生態翻譯學研究已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以河南實踐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典範。作為“源地在中國、成果惠全球”的中國本土原創翻譯理論,近年來,生態翻譯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國際留學生來華學習、在豫研究。他們身上又有哪些故事?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大河網聯合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係學院、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共同推出“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Hugs-Class → Global Family)係列報道,與讀者一起走進國際生態翻譯學“教—學—研—用”的前沿勝地,聆聽他們的故事。今日推出第五期:《“籌建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推動生態翻譯學在巴傳播”》。


大河網訊  “在鄭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我希望可以在巴基斯坦班努科技大學設立‘生態翻譯學研究院’,我現在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了。” 1月9日下午,在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巴基斯坦籍留學生穆罕默德·澤普漢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心願。“目前,班努科技大學已經同意,將在條件成熟時與鄭州大學合作,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澤普漢說,畢業回國後,他將繼續在巴基斯坦從事生態翻譯學研究,並邀請自己的導師胡庚申教授赴巴基斯坦講學授課。

“我把生態翻譯學的重要意義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向班努科技大學有關負責人作了彙報,他們立即就同意了。”澤普漢告訴記者,生態翻譯學雖然已經發展了20餘年,但仍屬“朝陽產業”,前景可期;加之班努科技大學相關學科也有擴展需要,因此學校領導十分願意把這一生態翻譯研究的新範式引進巴基斯坦,進而推動巴基斯坦學術研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澤普漢接受記者采訪

說起巴基斯坦,記者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字——“巴鐵”,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國“鋼鐵一樣堅固牢靠的朋友”。近年來,中國和巴基斯坦攜手並進,鑄就了超越世紀的“鐵杆”情誼,兩國之間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也是澤普漢選擇來中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原因之一。

“一方麵,中國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我對中國的好感與生俱來。另一方麵,我在巴基斯坦已經執教13年了,身邊不乏前往中國深造的同事和學生。” 個人情感加之耳濡目染,申請博士學位時,雖然可以選擇去歐洲、美國,但是澤普漢毅然決定來中國河南跟隨胡庚申教授學習和研究生態翻譯學。

澤普漢在鄭州大學生態翻譯學研究院學術長廊

談及近期所作的學術研究,澤普漢滔滔不絕。“在班努科技大學任教期間,我負責教授美國文學和英國文學。所以,我選擇了《瓦爾登湖》作為研究的語料來源。也就是說,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分析《瓦爾登湖》的烏爾都語(巴基斯坦國語)譯本。”

“目前,《瓦爾登湖》已有漢語、法語、意大利語等諸多譯本,運用各種翻譯理論分析《瓦爾登湖》譯本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我是第一個以生態翻譯學理論分析烏爾都語譯本的學者。” 作為巴基斯坦攻讀生態翻譯學博士“第一人”,說起自己的論文選題,澤普漢洋溢出自豪的笑容。

《瓦爾登湖》記錄了作家大衛·亨利·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澄澈見底的湖水、鬱鬱蔥蔥的樹林、淅淅瀝瀝的春雨……《瓦爾登湖》中有大量的自然風光描寫。每每讀之,就仿佛來到了瓦爾登湖畔,身臨其境,聞到了大自然的芳香。” 在澤普漢看來,這本書是生態文學的代表作。

澤普漢和導師胡庚申交談

在導師胡庚申眼中,這位巴基斯坦小夥兒的論文選題很有意義。“生態翻譯學是由中國學者首創的翻譯研究理論,它把生態學引入翻譯研究。在生態翻譯學理念和原則指導下完成的譯文,會更注重生態、自然和田園,而《瓦爾登湖》又是生態學與文學創作相結合的產物,所以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對《瓦爾登湖》的烏爾都語譯本進行分析、研究,不僅有學術價值,更有現實意義。” 在胡庚申看來,《瓦爾登湖》可以為澤普漢提供大量生態翻譯學研究語料。

“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間,我讀過《瓦爾登湖》,但學過生態翻譯學後,我帶著生態的、自然的、田園的理念重讀這本書,發現其實可以從一種全新視角解讀和詮釋原著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看《瓦爾登湖》,澤普漢對這本經典文學著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知道,中國有句俗語,‘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意為‘There is always a way out’。現在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句話,我覺得上麵的譯文不夠恰當。” 與記者交流期間,澤普漢舉了一個典型案例。“這句話的譯文並未翻譯出 ‘山’‘水’‘車’‘船’‘橋’這五個名詞,所以受眾讀到這句話的英文譯文時,無法在腦海中還原出原語想要構建的場景。”

澤普漢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

澤普漢認為,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理念翻譯中國諺語、俗語,可以使譯文變得更加準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意思是‘車行駛到山前,一定有路可以通過;船行駛到橋下,也可以順利直行通過’,所以可以翻譯為‘When arriving at a mountain, the cart will find its way; when approaching a bridge, the boat will make its way’。”

澤普漢從生態翻譯學角度複譯的句子中有“山”、有“水”、有“車”、有“船”、有“橋”,具象事物刻畫出人們麵對困境時的心態,以及麵對未知事物的坦然。民間諺語飽含東方智慧,譯者在處理這類文本時不僅要做到達意,還要闡釋中國古人的思想境界、呈現漢語的語言結構、傳遞中國文化底蘊。

澤普漢說,接下來,他將從《瓦爾登湖》烏爾都語譯本中選取部分章節,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生態翻譯方法對現有譯文進行改譯,從而提高現有烏爾都語譯本的可讀性。“閱讀《瓦爾登湖》烏爾都語譯本的過程中,我發現,若使用生態翻譯學理論處理譯文,將能更好地實現英語與烏爾都語之間的文本轉換,更加準確地傳達出原著的精髓。”澤普漢說。

澤普漢

自學習生態翻譯學以來,澤普漢已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整體觀照文本、譯者群落以及翻譯生態環境的翻譯理論。“博士畢業後,我會將研究生態翻譯學作為畢生事業,讓生態翻譯學在巴基斯坦‘生根發芽’,將班努科技大學的生態翻譯研究院作為連接班努科技大學和鄭州大學學術交流的紐帶。” 澤普漢對未來充滿憧憬,他說希望班努科技大學可以選派巴基斯坦學生來鄭州大學交流學習,與鄭州大學開展更多領域交流與合作,建立長久學術聯係和友誼。(趙漢青 楊佳欣)



相關報道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①丨瑪緹娜:學習踐行生態翻譯,助推坦桑尼亞生態文明建設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②丨《紅樓夢》譯本諸多,如何保留“原汁原味”?梅雅:我選擇“原生化”生態翻譯策略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③丨金斯利:學中國多彩文化 傳生態翻譯理念 講中國學術故事

· 從生態翻譯到生態家園④丨“我是伊朗第一個從事生態翻譯學研究的博士生,一定要把它學習好、傳播好、踐行好”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