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製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鄉愁
更新時間:2023-12-31 19:44:51    來源:工人日報

  140多年來,社火已融入霍莊人的集體記憶深處。如今,這份非遺傳承的保護和發展插上了“雲翅膀”

  製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鄉愁

  閱讀提示

  起源於農耕時代的社火,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民俗文化樣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0多年來,製作社火道具已融入霍莊人的集體記憶深處。隨著電商的發展,原本存亡堪憂的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搭上了電商“快車”,迎來了新的生機。

  夜幕低垂,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的霍莊村依然燈火通明,隨著歲末的臨近,村民們白天加急、夜晚趕工,精心製作舞龍、舞獅、旱船、大頭娃娃、戲服等傳統社火道具,家家戶戶都沉浸在一片勤勞熱鬧的景象中。村口彙聚的十多個快遞公司的車輛,承載著一件件包裝好的旱船和花燈以及各式各樣的戲服,開往四麵八方。

  隨著電商的發展,原本存亡堪憂的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搭上了電商“快車”,讓非遺傳承的保護和發展插上“雲翅膀”——短短幾年,從老一輩“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找銷路,到坐在家中動動手指“賣全球”,如今,社火道具製作這門老手藝又重新“火”起來了。

  幾代人打下來的“金字招牌”

  兩根鐵條、一根棉線、一把紅絲絨,隻見巧手翻飛、撥撚穿插,根根細絲反複纏繞打結,一會兒工夫,一件精致的髯口初具雛形。

6482c3be1796b54062417522c3322b8f_17039671323391580_550x366.jpg

  “做了大半輩子髯口了,閉著眼睛也能做個七八件。”今年76歲的霍秉森製作髯口已有40多年的經驗,在周邊地區頗有口碑,十裏八鄉不少的人慕名而來,提供材料,由霍秉森在家裏進行加工。

  “我小的時候村裏是集體生產,有各種各樣的集體作坊。改革開放後,老百姓富裕起來了,逢年過節都要舞獅子、耍龍燈、鬧社火,社火道具的市場需求也多了起來。”霍秉森說,憑借著社火道具製作的好手藝,霍莊村社火道具在市場上開始闖出名頭。

  距離霍秉森家不遠處,是一家名為“隨欣戲具”的店鋪。進了門,幾名婦女正抱著獅子頭忙碌著,有人在做獅子的下巴,有人在粘威風凜凜的胡須,五六個人一組,形成了一條簡易又便捷的流水線。

  “我從小就看爺爺奶奶做,耳濡目染,看多了自己也就會了。我們家主要做龍燈舞獅,南獅、北獅都會做!”店鋪老板霍隨欣一邊介紹,一邊拿出手機翻看,相冊中全是五彩斑斕的獅子。

  如今,兒時的玩具變成了對家族手藝傳承的一份責任,這對霍隨欣而言,不僅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打心眼裏覺得驕傲和自豪。

  “年關將至,這也是村裏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全國各地找年味的人會通過各種渠道聯係我們,最近舞獅已經‘爆單’了。”霍隨欣一邊說著,手裏一邊給製作中的舞獅頭部塗彩,“忙碌了一年的人,希望在春節前後耍起來、舞起來,‘獅子’顏色越豔麗、越喜慶,就越精彩!”

  非遺創作搭上電商“快車”

  “網店又接到了8個訂單,這個月是最忙的時候,全家加班加點齊上陣。”今年23歲的霍雲龍,是個標準的“00後”,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傳統文化特別“有感”,“大家都說我們製作的是年味兒,留住的是鄉愁。”

  大學畢業後,霍雲龍毫不猶豫地回到村裏繼承“家業”,除了上手製作獅子,霍雲龍還利用自己對互聯網的了解,開起了網店。

e1a332e56e6f672f57c3f5a6a69729b0_17039671324101615_545x550.jpg

  在霍莊村,有許多像霍雲龍這樣的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老手藝,輕敲鍵盤,溝通客戶,將社火製作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包裝箱,搭乘物流快車,發往世界各地,傳播著文化,收獲著富裕,振興著產業。

  “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在於守正創新,這一批年輕人的作用很關鍵。”霍莊村黨支部書記霍軍政介紹,2012年前後,在外地上學的本村青年為社火道具的發展連接了互聯網,從一兩家到十來家,再到整個村莊,互聯網的“星星之火”最終讓社火道具製作又紅火了起來。

  年輕人的加入,不僅讓霍莊村傳統手藝後繼有人,也培養了一支鄉村振興“生力軍”,年輕人爭相創新、各出奇招——“00後”小夥霍雲龍除了用老手藝做舞獅,還通過直播推廣社火文化,讓社火道具製作“見人見物見生活”;“90後”霍帥兵將傳統工藝用於漢服生產,在共創“中國式浪漫”中,成功解鎖老手藝的新商機……

  “現在村裏都是一條龍服務了,村裏邊有龍頭企業給咱低價提供原材料,同時村黨支部有電商培訓和快遞服務,我就做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就行。”主做龍燈的霍莊村村民陳廣申說,以前出去跑銷售,發貨不方便、銷量也不樂觀,現在關起門來在家生產,手機輕輕一點,全國各地以及海外都有訂單。

  截至目前,霍莊村共發展社火和戲具電商大型企業3家、400餘戶從事社火和戲具產品生產與銷售,產品涉及種類2大類300多個品種,占據了我國長江以北70%以上的市場份額,村民人均收入3萬多元,霍莊村社火戲具產業銷售額已連續5年突破億元。

  “新”機器革新“老”手藝

  “這些年舞龍產品不斷更迭,‘社火發燒友’的品味也越來越高。”在霍莊村舞龍製作戶陳天寶看來,社火道具要想傳承發展,就需要不斷改進製作工藝,融入新的材料和元素。他新推出的可充電遙控款舞龍訂單已經排到了春節後。

  在社火道具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技藝的改進問題,家庭作坊式發展的“瓶頸”問題漸漸暴露,但改進的契機也由此顯現。

  “按照傳統技藝製作出來的道具固然精美,但耗時漫長的技藝並不適用於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霍軍政認為,依靠家庭作坊這種生產方式,社火產能已接近上限,很難再有提升。

  為此,霍軍政引入機器製鞋生產線,同時采用人工流水線配合機器生產。以往一人一天隻能做3雙戲鞋,如今3人一個生產小組,每天產能高達500雙。

  “機械化的到來,並沒有讓傳統技藝失色。”霍軍政介紹,目前企業所製作的戲靴,在關鍵部分仍延續著祖輩的傳統工藝,並在原有的技術上不斷進行優化,“核心的東西絕對不能丟”。

  事實上,社火道具生產過程的機器化改造並不容易,社火道具種類多,生產環節多,工藝各不相同,要采用機器設備生產,投資成本、適用性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霍莊村正在謀劃建設約100畝的社火產業園區,計劃將生產和生活從家庭作坊中分開,進一步提升社火道具的產業發展水平。

  望著村口隨風輕搖的“霍莊社火”旗子,霍軍政說,“我們一定要努力發展,讓社火、戲具產業傳承下去,守護好這門民間技藝,讓這個文脈綿延不絕。”(記者 餘嘉熙 通訊員 郭建光 龔勳)

11.jpg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製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鄉愁
    2023-12-31 19:44:51    來源:工人日報

      140多年來,社火已融入霍莊人的集體記憶深處。如今,這份非遺傳承的保護和發展插上了“雲翅膀”

      製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鄉愁

      閱讀提示

      起源於農耕時代的社火,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民俗文化樣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0多年來,製作社火道具已融入霍莊人的集體記憶深處。隨著電商的發展,原本存亡堪憂的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搭上了電商“快車”,迎來了新的生機。

      夜幕低垂,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的霍莊村依然燈火通明,隨著歲末的臨近,村民們白天加急、夜晚趕工,精心製作舞龍、舞獅、旱船、大頭娃娃、戲服等傳統社火道具,家家戶戶都沉浸在一片勤勞熱鬧的景象中。村口彙聚的十多個快遞公司的車輛,承載著一件件包裝好的旱船和花燈以及各式各樣的戲服,開往四麵八方。

      隨著電商的發展,原本存亡堪憂的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搭上了電商“快車”,讓非遺傳承的保護和發展插上“雲翅膀”——短短幾年,從老一輩“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找銷路,到坐在家中動動手指“賣全球”,如今,社火道具製作這門老手藝又重新“火”起來了。

      幾代人打下來的“金字招牌”

      兩根鐵條、一根棉線、一把紅絲絨,隻見巧手翻飛、撥撚穿插,根根細絲反複纏繞打結,一會兒工夫,一件精致的髯口初具雛形。

    6482c3be1796b54062417522c3322b8f_17039671323391580_550x366.jpg

      “做了大半輩子髯口了,閉著眼睛也能做個七八件。”今年76歲的霍秉森製作髯口已有40多年的經驗,在周邊地區頗有口碑,十裏八鄉不少的人慕名而來,提供材料,由霍秉森在家裏進行加工。

      “我小的時候村裏是集體生產,有各種各樣的集體作坊。改革開放後,老百姓富裕起來了,逢年過節都要舞獅子、耍龍燈、鬧社火,社火道具的市場需求也多了起來。”霍秉森說,憑借著社火道具製作的好手藝,霍莊村社火道具在市場上開始闖出名頭。

      距離霍秉森家不遠處,是一家名為“隨欣戲具”的店鋪。進了門,幾名婦女正抱著獅子頭忙碌著,有人在做獅子的下巴,有人在粘威風凜凜的胡須,五六個人一組,形成了一條簡易又便捷的流水線。

      “我從小就看爺爺奶奶做,耳濡目染,看多了自己也就會了。我們家主要做龍燈舞獅,南獅、北獅都會做!”店鋪老板霍隨欣一邊介紹,一邊拿出手機翻看,相冊中全是五彩斑斕的獅子。

      如今,兒時的玩具變成了對家族手藝傳承的一份責任,這對霍隨欣而言,不僅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打心眼裏覺得驕傲和自豪。

      “年關將至,這也是村裏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全國各地找年味的人會通過各種渠道聯係我們,最近舞獅已經‘爆單’了。”霍隨欣一邊說著,手裏一邊給製作中的舞獅頭部塗彩,“忙碌了一年的人,希望在春節前後耍起來、舞起來,‘獅子’顏色越豔麗、越喜慶,就越精彩!”

      非遺創作搭上電商“快車”

      “網店又接到了8個訂單,這個月是最忙的時候,全家加班加點齊上陣。”今年23歲的霍雲龍,是個標準的“00後”,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傳統文化特別“有感”,“大家都說我們製作的是年味兒,留住的是鄉愁。”

      大學畢業後,霍雲龍毫不猶豫地回到村裏繼承“家業”,除了上手製作獅子,霍雲龍還利用自己對互聯網的了解,開起了網店。

    e1a332e56e6f672f57c3f5a6a69729b0_17039671324101615_545x550.jpg

      在霍莊村,有許多像霍雲龍這樣的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老手藝,輕敲鍵盤,溝通客戶,將社火製作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包裝箱,搭乘物流快車,發往世界各地,傳播著文化,收獲著富裕,振興著產業。

      “霍莊村社火道具製作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在於守正創新,這一批年輕人的作用很關鍵。”霍莊村黨支部書記霍軍政介紹,2012年前後,在外地上學的本村青年為社火道具的發展連接了互聯網,從一兩家到十來家,再到整個村莊,互聯網的“星星之火”最終讓社火道具製作又紅火了起來。

      年輕人的加入,不僅讓霍莊村傳統手藝後繼有人,也培養了一支鄉村振興“生力軍”,年輕人爭相創新、各出奇招——“00後”小夥霍雲龍除了用老手藝做舞獅,還通過直播推廣社火文化,讓社火道具製作“見人見物見生活”;“90後”霍帥兵將傳統工藝用於漢服生產,在共創“中國式浪漫”中,成功解鎖老手藝的新商機……

      “現在村裏都是一條龍服務了,村裏邊有龍頭企業給咱低價提供原材料,同時村黨支部有電商培訓和快遞服務,我就做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就行。”主做龍燈的霍莊村村民陳廣申說,以前出去跑銷售,發貨不方便、銷量也不樂觀,現在關起門來在家生產,手機輕輕一點,全國各地以及海外都有訂單。

      截至目前,霍莊村共發展社火和戲具電商大型企業3家、400餘戶從事社火和戲具產品生產與銷售,產品涉及種類2大類300多個品種,占據了我國長江以北70%以上的市場份額,村民人均收入3萬多元,霍莊村社火戲具產業銷售額已連續5年突破億元。

      “新”機器革新“老”手藝

      “這些年舞龍產品不斷更迭,‘社火發燒友’的品味也越來越高。”在霍莊村舞龍製作戶陳天寶看來,社火道具要想傳承發展,就需要不斷改進製作工藝,融入新的材料和元素。他新推出的可充電遙控款舞龍訂單已經排到了春節後。

      在社火道具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技藝的改進問題,家庭作坊式發展的“瓶頸”問題漸漸暴露,但改進的契機也由此顯現。

      “按照傳統技藝製作出來的道具固然精美,但耗時漫長的技藝並不適用於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霍軍政認為,依靠家庭作坊這種生產方式,社火產能已接近上限,很難再有提升。

      為此,霍軍政引入機器製鞋生產線,同時采用人工流水線配合機器生產。以往一人一天隻能做3雙戲鞋,如今3人一個生產小組,每天產能高達500雙。

      “機械化的到來,並沒有讓傳統技藝失色。”霍軍政介紹,目前企業所製作的戲靴,在關鍵部分仍延續著祖輩的傳統工藝,並在原有的技術上不斷進行優化,“核心的東西絕對不能丟”。

      事實上,社火道具生產過程的機器化改造並不容易,社火道具種類多,生產環節多,工藝各不相同,要采用機器設備生產,投資成本、適用性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霍莊村正在謀劃建設約100畝的社火產業園區,計劃將生產和生活從家庭作坊中分開,進一步提升社火道具的產業發展水平。

      望著村口隨風輕搖的“霍莊社火”旗子,霍軍政說,“我們一定要努力發展,讓社火、戲具產業傳承下去,守護好這門民間技藝,讓這個文脈綿延不絕。”(記者 餘嘉熙 通訊員 郭建光 龔勳)

    11.jpg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