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了不起的甲骨文 | 甲骨文如何變成“大眾顯學”
更新時間:2023-12-30 11:03:54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習近平

p12_s.jpg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次確認中藥“龍骨”上的“劃痕”是上古文字,一錘定音驚天下。一片甲骨的問世,誕生了一門學科。從“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學者前仆後繼,挖掘與研究已持續兩甲子。

  然而一直以來,甲骨學卻被稱為“冷門絕學”。“甲骨文是一種古文字,是漢字的童年時期,辨識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商代的知識都是考古學的知識,文獻記載的非常少。”12月28日,已在安陽從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對記者說。

  “普通一本書幾十元,而甲骨文的書,一本動輒上千元。破解甲骨之謎,需要具有曆史文獻學、出土文獻學、考古學等知識功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一語道破“絕學”冷的根源。

  可喜的是,100多年來,在中外幾代學者的努力下,甲骨學從起初的幾個人探索,到如今成千上萬人研究。從散落的單字詞語,到成為係統的學科。“冷門絕學”已然成為國際顯學之一,巍然雄居古文字研究前列。

  但還是不夠。“如何讓甲骨文通俗化,讓更多人了解?讓三千年前的古老文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是我們當下要考慮的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浩認為。

942d80c5a41b4a9484a32529d3ba8934.jpg

  安陽市小學生在“漢字學堂”識讀甲骨文。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之甜 攝

  作為商代甲骨文的發現地,安陽市一直在努力讓甲骨文成為“大眾顯學”。

  “同學們,咱們先畫一個圈,再在中間點個點,像不像太陽?這就是咱們祖先創造的甲骨文‘日’字。”在安陽市紅廟街小學教育集團紫薇校區三四班語文課上,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寫出了一個個可愛又古老的“日”字。

  “學校鼓勵各班打造班級‘博物館’,我們班的主題是‘漢字學堂’,讓孩子從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以漢字為載體,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情懷。”班主任劉楊告訴記者。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近年來,安陽力推“甲骨文知識進校園、進課堂”。目前,該市擁有66所省、市級甲骨文特色教育學校。幼兒園以遊戲為主,小學以識記趣學為主,初中以文化積累和書寫為主,高中注重書法特長教育和文化浸潤。這些學校裏,有甲骨文化長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題區角等,甚至每一麵牆都會“說話”,隨處可見師生的書法作品。

p13_s.jpg

  甲骨文“鳥”字。

  甲骨文教育,從課堂還延伸到課外。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成立於2014年,是該館傳承漢字文化的公益性社會教育活動陣地。它利用博物館資源,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和漢字文化背景,研發了100餘項漢字主題教育項目。

  視聽作品更能吸引年輕人參與。由安陽師範學院舞蹈學院原創的《玄鳥靈尋——甲骨文與殷商樂舞原創舞蹈》榮獲第五屆全國大藝展一等獎,並通過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遴選,入選“高校原創文化精品”項目。他們還從甲骨文中提煉樂舞形態,把19個甲骨字編創了一套廣播體操,在全市中小學推廣。

  在安陽,甲骨文越來越“時髦”。今年4月,一款名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發布上線。這是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騰訊公司合力研發的以“甲骨文破譯與傳承活化”為主題的微信小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遊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的方式,讓公眾體驗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實現甲骨文在數字空間的傳承。

  進入小程序,有“首頁”“學習”“創造”和“我的”四個模塊。其中,首頁裏的“數字煥活”提供了三維甲骨以及高清甲骨,統稱為“甲骨文全信息模型”。“學習”模塊裏則有已釋字和未釋字,訪客可以直接參與甲骨文的考釋研究和破譯工作。

  “過去,甲骨文的傳播形式不夠輕鬆,讓人望而生畏。小程序更開放更容易普及,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該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說,他們將繼續努力,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年齡和層次人群又確保學術品質的數字化產品,推動甲骨文的研究與活化利用。

  寒冬過去是春天。從曆史迷霧中走來的甲骨文,一定會因其永恒的魅力真正活下去、火起來。

Page.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了不起的甲骨文 | 甲骨文如何變成“大眾顯學”
    2023-12-30 11:03:54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習近平

    p12_s.jpg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次確認中藥“龍骨”上的“劃痕”是上古文字,一錘定音驚天下。一片甲骨的問世,誕生了一門學科。從“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學者前仆後繼,挖掘與研究已持續兩甲子。

      然而一直以來,甲骨學卻被稱為“冷門絕學”。“甲骨文是一種古文字,是漢字的童年時期,辨識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商代的知識都是考古學的知識,文獻記載的非常少。”12月28日,已在安陽從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對記者說。

      “普通一本書幾十元,而甲骨文的書,一本動輒上千元。破解甲骨之謎,需要具有曆史文獻學、出土文獻學、考古學等知識功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一語道破“絕學”冷的根源。

      可喜的是,100多年來,在中外幾代學者的努力下,甲骨學從起初的幾個人探索,到如今成千上萬人研究。從散落的單字詞語,到成為係統的學科。“冷門絕學”已然成為國際顯學之一,巍然雄居古文字研究前列。

      但還是不夠。“如何讓甲骨文通俗化,讓更多人了解?讓三千年前的古老文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是我們當下要考慮的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浩認為。

    942d80c5a41b4a9484a32529d3ba8934.jpg

      安陽市小學生在“漢字學堂”識讀甲骨文。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之甜 攝

      作為商代甲骨文的發現地,安陽市一直在努力讓甲骨文成為“大眾顯學”。

      “同學們,咱們先畫一個圈,再在中間點個點,像不像太陽?這就是咱們祖先創造的甲骨文‘日’字。”在安陽市紅廟街小學教育集團紫薇校區三四班語文課上,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寫出了一個個可愛又古老的“日”字。

      “學校鼓勵各班打造班級‘博物館’,我們班的主題是‘漢字學堂’,讓孩子從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以漢字為載體,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情懷。”班主任劉楊告訴記者。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近年來,安陽力推“甲骨文知識進校園、進課堂”。目前,該市擁有66所省、市級甲骨文特色教育學校。幼兒園以遊戲為主,小學以識記趣學為主,初中以文化積累和書寫為主,高中注重書法特長教育和文化浸潤。這些學校裏,有甲骨文化長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題區角等,甚至每一麵牆都會“說話”,隨處可見師生的書法作品。

    p13_s.jpg

      甲骨文“鳥”字。

      甲骨文教育,從課堂還延伸到課外。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成立於2014年,是該館傳承漢字文化的公益性社會教育活動陣地。它利用博物館資源,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和漢字文化背景,研發了100餘項漢字主題教育項目。

      視聽作品更能吸引年輕人參與。由安陽師範學院舞蹈學院原創的《玄鳥靈尋——甲骨文與殷商樂舞原創舞蹈》榮獲第五屆全國大藝展一等獎,並通過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遴選,入選“高校原創文化精品”項目。他們還從甲骨文中提煉樂舞形態,把19個甲骨字編創了一套廣播體操,在全市中小學推廣。

      在安陽,甲骨文越來越“時髦”。今年4月,一款名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發布上線。這是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騰訊公司合力研發的以“甲骨文破譯與傳承活化”為主題的微信小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遊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的方式,讓公眾體驗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實現甲骨文在數字空間的傳承。

      進入小程序,有“首頁”“學習”“創造”和“我的”四個模塊。其中,首頁裏的“數字煥活”提供了三維甲骨以及高清甲骨,統稱為“甲骨文全信息模型”。“學習”模塊裏則有已釋字和未釋字,訪客可以直接參與甲骨文的考釋研究和破譯工作。

      “過去,甲骨文的傳播形式不夠輕鬆,讓人望而生畏。小程序更開放更容易普及,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該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說,他們將繼續努力,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年齡和層次人群又確保學術品質的數字化產品,推動甲骨文的研究與活化利用。

      寒冬過去是春天。從曆史迷霧中走來的甲骨文,一定會因其永恒的魅力真正活下去、火起來。

    Page.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