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兩場降雪過後,南太行化身白雪的世界,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一派寧靜祥和,臥於大山懷抱中,如一幅美麗的丹青畫卷靜待君來。
12月22日10時許,省圖書館首家鄉村分館——周窯圖書館裏,傳出小女孩清脆的笑聲。一大早,張學陽夫婦帶著兩歲的女兒,驅車從焦作市區趕到周窯村探尋雪趣。周窯圖書館和附近的精品民宿周窯十八坊,是他們的主要打卡地。
“來過很多次,周窯村雪後風景有不一樣的美。”張學陽說。
確實美了!周窯圖書館裏有時光隧道區、兒童手作區、階梯讀書區、文創產品區、水吧閱讀區、擼貓休閑區,別有洞天。走進周窯十八坊,窯洞影院、水上餐廳、露天泳池、屋頂秋千,各有特色。漫步村裏,修繕過的老房盡顯古樸,3D彩繪牆栩栩如生,咖啡屋、街心小遊園、健身園充滿生機。
“羊腸路,荊棘山,石頭房,破不堪,有女莫嫁周窯漢。”多年前,這裏還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一條穿村而過的河道裏雜草叢生,石頭房和窯洞殘破不堪,不少窗戶被煙熏得看不出模樣。
全村近400口人,貧困戶曾占了近一半。年輕人紛紛下山尋找出路,常住人口最少時不到180口,多數還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周窯村黨支部書記連足意介紹,過去村民就靠種點“望天收”的小麥、玉米、穀子、紅薯,想致富簡直比登天還難。村裏也有人挖過鐵礦石、黏土,錢沒掙多少,卻把綠山搞成了荒山。
蝶變,從2021年2月開始。中站區引入河南宿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主打生態牌、民宿牌,建設南太行龍翔山居民宿集群項目。
在一期項目中,周窯村被整體打造為以南太行山居美學和山陽詩意為主題的美學示範村,廢棄的石頭房和窯洞,被改造成高端山居民宿周窯十八坊、周窯圖書館、文化社區等。當年國慶假期試營業期間,遊客如織,民宿客房更是一房難求,在遊客中口碑極好。
今年5月開業的周窯十八坊二期項目“星空帳篷+溫泉”,成為焦作市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點睛之筆。
蓬勃興起的文旅產業,還帶來了新理念、新商機。
“走,我領你看看家庭民宿去。”連足意說,村裏已經有12戶村民看準了這個“風口”。為了鼓勵村民發展家庭民宿,每開業一家,村裏就給補助3000元。
踏著皚皚積雪,記者來到鄧素霞家。她家的2層樓房都用來做家庭民宿,樓上樓下共10間,雜物已經清理,牆壁粉刷一新。
“隻等明年春暖花開時就能營業啦。這邊還有廚房,院子也大,客人還可以自己做飯。”鄧素霞邊指點邊介紹。
從鄧素霞家出來沒走幾步,一個寫著“溪園”的木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進大門,豁然開朗:石牆、溪流、小池、古井、亭子等相得益彰,茶飲區、健身區、采摘區等錯落有致。原來,這是村裏新引進的蘇州園林式民宿,已經具備開業條件。
遊客多了,果樹成了“搖錢樹”。短短幾年,果林已經發展到600多畝,荒山也已綠化900餘畝。
“今年白沙杏大豐收,盛果期的杏樹,1畝地能產3000斤杏,最低1斤5元。”周窯村村委委員許明衝笑得很開心。
2022年、2023年,周窯村村集體收入分別為29.5萬元、37萬元。“村集體收入中,文旅項目的租金和收益分配是大頭。”連足意說。
“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河南省4A級鄉村康養旅遊示範村”“河南省文明村鎮”……一項項榮譽花落周窯。
龍翔街道黨工委書記靳鵬飛介紹,將圍繞焦作市打造高能級文旅產業的目標,引領周窯村構建登山運動區、戶外營地區、生態公園、農業觀光種植區、林果采摘區、綜合服務區等6個空間布局,拉長產業鏈條、做強文旅產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周窯村正在用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這句話增添來自南太行的生動注腳。
插圖/王偉賓
“三山”今昔說
靠山更要會“吃”山
□於晴
路徑一變天地寬。從守著綠水青山越過越窮,到吃上綠水青山的文旅紅利,周窯人一步步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曾幾何時,周窯人在“靠山吃山”上走過彎路。靠著挖鐵礦石、黏土掙了點小錢,代價是毀了綠水青山、傷了美麗家園,最終落得個坐吃山空。周窯人也不是不勤奮,昔日在山裏那點田地裏刨土坷垃,結果是地越種越薄,收益越來越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關鍵要看會不會吃、怎麼吃。理念科學了、路徑正確了,才能“靠”得上、“吃”得開。為什麼周窯村後來能引來文旅大項目?就是因為有綠水青山的基礎,有生態美學的理念,綠水青山這才成了金山銀山。
靠山更要會“吃”山。乘著文旅產業發展的春風,周窯人這次找準了路,越幹越有勁兒,越幹越有信心。
“吃”山還要會“養”山。這幾年,周窯人共投資800餘萬元綠化荒山900餘畝,全村林果地達600餘畝,建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方向對頭,日子必定會更加有奔頭。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兩場降雪過後,南太行化身白雪的世界,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周窯村一派寧靜祥和,臥於大山懷抱中,如一幅美麗的丹青畫卷靜待君來。
12月22日10時許,省圖書館首家鄉村分館——周窯圖書館裏,傳出小女孩清脆的笑聲。一大早,張學陽夫婦帶著兩歲的女兒,驅車從焦作市區趕到周窯村探尋雪趣。周窯圖書館和附近的精品民宿周窯十八坊,是他們的主要打卡地。
“來過很多次,周窯村雪後風景有不一樣的美。”張學陽說。
確實美了!周窯圖書館裏有時光隧道區、兒童手作區、階梯讀書區、文創產品區、水吧閱讀區、擼貓休閑區,別有洞天。走進周窯十八坊,窯洞影院、水上餐廳、露天泳池、屋頂秋千,各有特色。漫步村裏,修繕過的老房盡顯古樸,3D彩繪牆栩栩如生,咖啡屋、街心小遊園、健身園充滿生機。
“羊腸路,荊棘山,石頭房,破不堪,有女莫嫁周窯漢。”多年前,這裏還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一條穿村而過的河道裏雜草叢生,石頭房和窯洞殘破不堪,不少窗戶被煙熏得看不出模樣。
全村近400口人,貧困戶曾占了近一半。年輕人紛紛下山尋找出路,常住人口最少時不到180口,多數還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周窯村黨支部書記連足意介紹,過去村民就靠種點“望天收”的小麥、玉米、穀子、紅薯,想致富簡直比登天還難。村裏也有人挖過鐵礦石、黏土,錢沒掙多少,卻把綠山搞成了荒山。
蝶變,從2021年2月開始。中站區引入河南宿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主打生態牌、民宿牌,建設南太行龍翔山居民宿集群項目。
在一期項目中,周窯村被整體打造為以南太行山居美學和山陽詩意為主題的美學示範村,廢棄的石頭房和窯洞,被改造成高端山居民宿周窯十八坊、周窯圖書館、文化社區等。當年國慶假期試營業期間,遊客如織,民宿客房更是一房難求,在遊客中口碑極好。
今年5月開業的周窯十八坊二期項目“星空帳篷+溫泉”,成為焦作市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點睛之筆。
蓬勃興起的文旅產業,還帶來了新理念、新商機。
“走,我領你看看家庭民宿去。”連足意說,村裏已經有12戶村民看準了這個“風口”。為了鼓勵村民發展家庭民宿,每開業一家,村裏就給補助3000元。
踏著皚皚積雪,記者來到鄧素霞家。她家的2層樓房都用來做家庭民宿,樓上樓下共10間,雜物已經清理,牆壁粉刷一新。
“隻等明年春暖花開時就能營業啦。這邊還有廚房,院子也大,客人還可以自己做飯。”鄧素霞邊指點邊介紹。
從鄧素霞家出來沒走幾步,一個寫著“溪園”的木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進大門,豁然開朗:石牆、溪流、小池、古井、亭子等相得益彰,茶飲區、健身區、采摘區等錯落有致。原來,這是村裏新引進的蘇州園林式民宿,已經具備開業條件。
遊客多了,果樹成了“搖錢樹”。短短幾年,果林已經發展到600多畝,荒山也已綠化900餘畝。
“今年白沙杏大豐收,盛果期的杏樹,1畝地能產3000斤杏,最低1斤5元。”周窯村村委委員許明衝笑得很開心。
2022年、2023年,周窯村村集體收入分別為29.5萬元、37萬元。“村集體收入中,文旅項目的租金和收益分配是大頭。”連足意說。
“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河南省4A級鄉村康養旅遊示範村”“河南省文明村鎮”……一項項榮譽花落周窯。
龍翔街道黨工委書記靳鵬飛介紹,將圍繞焦作市打造高能級文旅產業的目標,引領周窯村構建登山運動區、戶外營地區、生態公園、農業觀光種植區、林果采摘區、綜合服務區等6個空間布局,拉長產業鏈條、做強文旅產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周窯村正在用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這句話增添來自南太行的生動注腳。
插圖/王偉賓
“三山”今昔說
靠山更要會“吃”山
□於晴
路徑一變天地寬。從守著綠水青山越過越窮,到吃上綠水青山的文旅紅利,周窯人一步步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曾幾何時,周窯人在“靠山吃山”上走過彎路。靠著挖鐵礦石、黏土掙了點小錢,代價是毀了綠水青山、傷了美麗家園,最終落得個坐吃山空。周窯人也不是不勤奮,昔日在山裏那點田地裏刨土坷垃,結果是地越種越薄,收益越來越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關鍵要看會不會吃、怎麼吃。理念科學了、路徑正確了,才能“靠”得上、“吃”得開。為什麼周窯村後來能引來文旅大項目?就是因為有綠水青山的基礎,有生態美學的理念,綠水青山這才成了金山銀山。
靠山更要會“吃”山。乘著文旅產業發展的春風,周窯人這次找準了路,越幹越有勁兒,越幹越有信心。
“吃”山還要會“養”山。這幾年,周窯人共投資800餘萬元綠化荒山900餘畝,全村林果地達600餘畝,建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方向對頭,日子必定會更加有奔頭。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