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習近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破譯一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這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曾麵向社會發出的“懸賞令”。
“甲骨文研究經曆了120多年發展,就在10多年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還沒有興起的時候,研究進入瓶頸期……”12月25日,中國文字博物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浩告訴記者,“認出一字,獎勵十萬”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學問的艱深與重要性,喚起大眾考釋甲骨文的熱情,激勵更多人參與古文字研究。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大門前的甲骨碑林,遊客從銅製甲骨片上尋找“鼎喵喵”的甲骨文原型。本報資料圖片
我們為什麼不惜一字“千金”,也要破譯甲骨文?
“破譯甲骨文有助於重建和完善商朝史。”劉浩認為,從曆史的宏觀來說,甲骨文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價值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它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陽小屯為殷商王朝的都邑,將我國信史的上限提早了將近1000年。“破譯殷商甲骨文,會極大地推動古代曆史文化脈絡傳承的研究。”劉浩說。
商代留給後人的史料有限,而甲骨文上的信息恰恰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主要是商王室及貴族的占卜記錄,上至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劉浩解釋:“我們從甲骨文中知道,幾千年前,黃河中下遊還有象群存在,當時已經出現了黍、麥、稻、豆等‘六穀’,商代人吃什麼、穿什麼。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部最原始的商代史書,可以據此追溯中國上古史的未知。”
在甲骨文發現及研究之前,商朝僅見於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但因沒有實證,在近代頗受質疑,許多學者都懷疑商朝的存在。“甲骨文裏記載了很多商王的名號,有些名號成序列,可恢複出商王世係。王國維等學者利用這些材料,證實了《史記》所記商王世係大體可信,證實了商王朝的真實存在。”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峰也認為,甲骨文具有文化屬性,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古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風貌。
破譯甲骨文還有助於研究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看來,甲骨文一方麵展示了3000多年前漢字的原始麵貌,讓現代人甚至比東漢文字學名家許慎更清楚地了解漢字的曆史形態,並糾正了2000多年來漢字字形結構分析的一些錯誤;同時,甲骨文能夠更好地幫助研究者尋找漢字的曆史發展軌跡和演變規律。
黃德寬形象地比喻說:“文字的內在規定性很強,它內部可以分成一個個‘家族’。我們找到了相關字的‘老祖宗’,然後便能分析出它是如何派生出其他字的。”
甲骨文“秋”字。
對此,劉浩也舉例說,比如“秋”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字形為上麵一個蟋蟀,下麵是火,蟲以鳴秋,蟋蟀成熟,齊聲鳴叫的時候,就是秋天到了;小篆字形基本有“禾+火+龜”和簡化字形“禾+火”兩種,因為“龜”繁體字形太難寫省略掉,逐步確定為字形“秋”,有時“火”寫在左邊,有時寫在右邊;隸書字形延續小篆;楷書字形更加規整統一,寫作“秋”。
“殷商甲骨文的造字係統凝聚了中華民族遠古祖先的傑出智慧,全麵破譯甲骨文,將找到中華史前文明的文字密碼。”黃德寬說,雖然甲骨文研究已過百年,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搞清楚,一是認字,二是片數,三是斷代。
甲骨文破譯之路依然艱難且漫長。但再難,我們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係。
——習近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破譯一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這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曾麵向社會發出的“懸賞令”。
“甲骨文研究經曆了120多年發展,就在10多年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還沒有興起的時候,研究進入瓶頸期……”12月25日,中國文字博物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浩告訴記者,“認出一字,獎勵十萬”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學問的艱深與重要性,喚起大眾考釋甲骨文的熱情,激勵更多人參與古文字研究。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大門前的甲骨碑林,遊客從銅製甲骨片上尋找“鼎喵喵”的甲骨文原型。本報資料圖片
我們為什麼不惜一字“千金”,也要破譯甲骨文?
“破譯甲骨文有助於重建和完善商朝史。”劉浩認為,從曆史的宏觀來說,甲骨文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價值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它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陽小屯為殷商王朝的都邑,將我國信史的上限提早了將近1000年。“破譯殷商甲骨文,會極大地推動古代曆史文化脈絡傳承的研究。”劉浩說。
商代留給後人的史料有限,而甲骨文上的信息恰恰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主要是商王室及貴族的占卜記錄,上至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劉浩解釋:“我們從甲骨文中知道,幾千年前,黃河中下遊還有象群存在,當時已經出現了黍、麥、稻、豆等‘六穀’,商代人吃什麼、穿什麼。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部最原始的商代史書,可以據此追溯中國上古史的未知。”
在甲骨文發現及研究之前,商朝僅見於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但因沒有實證,在近代頗受質疑,許多學者都懷疑商朝的存在。“甲骨文裏記載了很多商王的名號,有些名號成序列,可恢複出商王世係。王國維等學者利用這些材料,證實了《史記》所記商王世係大體可信,證實了商王朝的真實存在。”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峰也認為,甲骨文具有文化屬性,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古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風貌。
破譯甲骨文還有助於研究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看來,甲骨文一方麵展示了3000多年前漢字的原始麵貌,讓現代人甚至比東漢文字學名家許慎更清楚地了解漢字的曆史形態,並糾正了2000多年來漢字字形結構分析的一些錯誤;同時,甲骨文能夠更好地幫助研究者尋找漢字的曆史發展軌跡和演變規律。
黃德寬形象地比喻說:“文字的內在規定性很強,它內部可以分成一個個‘家族’。我們找到了相關字的‘老祖宗’,然後便能分析出它是如何派生出其他字的。”
甲骨文“秋”字。
對此,劉浩也舉例說,比如“秋”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字形為上麵一個蟋蟀,下麵是火,蟲以鳴秋,蟋蟀成熟,齊聲鳴叫的時候,就是秋天到了;小篆字形基本有“禾+火+龜”和簡化字形“禾+火”兩種,因為“龜”繁體字形太難寫省略掉,逐步確定為字形“秋”,有時“火”寫在左邊,有時寫在右邊;隸書字形延續小篆;楷書字形更加規整統一,寫作“秋”。
“殷商甲骨文的造字係統凝聚了中華民族遠古祖先的傑出智慧,全麵破譯甲骨文,將找到中華史前文明的文字密碼。”黃德寬說,雖然甲骨文研究已過百年,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搞清楚,一是認字,二是片數,三是斷代。
甲骨文破譯之路依然艱難且漫長。但再難,我們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