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戴玉強
努力建設好河南音樂生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最近主要是帶著學員走進學校演出,已經在平頂山學院、河南理工大學演了幾場,接下來還會在河南大學、鄭州大學以及安陽紅旗渠幹部學院等地進行演出,進一步唱響‘音樂廳裏的思政課’。”12月20日,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戴玉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口中的學員正是“中國·河南首屆《黨的好兒女》歌劇演修班”的學生。這個歌劇演修班,是今年8月21日戴玉強受聘為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後謀劃的首個音樂人才培養項目。
《黨的好兒女》歌劇演修班邀請了省內外20多位名家,手把手教導82名來自各地的學校老師、劇團演員及聲樂愛好者,創排了一場紅色經典歌劇片段音樂會,11月15日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時驚豔全場。從《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到《沂蒙山》《銀杏樹下》,再到《黨的女兒》《江姐》《野火春風鬥古城》,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形象躍然於舞台之上。
此後,戴玉強又馬不停蹄地牽頭籌辦起新項目——“中國·河南首屆外國歌劇演修班”,不僅有聲樂演唱、語言及音樂指導、舞台實踐等課程,還將排練並演出《藝術家的生涯》《賈尼·斯基基》《愛之甘醇》三部歌劇,用“理論+實踐”來提升歌劇演員的唱功及表演水平。“麵向全國舉辦演修班是希望為更多音樂學院學生、劇團青年演員搭建起成長進步的舞台,也希望借此機會發現優秀的人才,吸引青年才俊到我們河南來工作,更好地活躍歌劇藝術舞台,這也是建設河南音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戴玉強說。
履新後,戴玉強便把工作重心放在音樂學院布局、學科建設上,在現有的音樂表演、音樂學、舞蹈學等專業基礎上,申報新增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專業,明年計劃開設更多類別的音樂學科,同時做好舞台劇創排工作。在戴玉強看來,音樂學院不僅要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未來還要擔負起本地域的音樂普及工作,他希望能為大、中、小學音樂教師、社會音樂培訓教師創建一個再學習的平台,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
豫劇名家李樹建
讓豫劇登上更廣闊的舞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以電影的形式來弘揚戲曲文化,順應了時代潮流,對傳統文化回歸和複興有重要的意義。”“關公身在曹營,一塵不染;華容道放曹,敢作敢為。電影完美地實現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融合。”……豫劇電影《義薄雲天》於今年9月甫一亮相,便引發全國戲劇界的熱議和高度評價,豫劇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曆時5年打造的《義薄雲天》,今年9月22日在關羽故鄉山西運城率先首映,隨後在北京、鄭州等城市相繼舉辦首映式,每到一地均引起強烈反響。“現在這部電影已經在農村電影院線上映,目前正抓緊推進在城市奧斯卡院線上映事宜。”12月20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劇協副主席、《義薄雲天》領銜主演李樹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義薄雲天》是近年來河南戲曲電影的高峰之作,也是繼《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後,李樹建領銜主演的“忠孝節義”四部曲中的第四部戲曲電影。這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表現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一生主要經曆的豫劇劇目,熱情謳歌了關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高貴品質。
李樹建說,此前,戲劇舞台上的關羽戲不少,但基本上是選取關羽一生中的某個片段如“灞陵橋”“華容道”等。而這次,他們決定選取關羽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全麵演繹這位武聖人的風雲人生:從桃園三結義到封金掛印,從鎮守荊州到敗走麥城,全景展現關羽叱吒風雲的一生,深入挖掘關羽身上體現的忠義精神和時代價值。
作為中國豫劇的領軍人物,李樹建始終為推動豫劇走向青年、走向全國、走出國門而不懈努力。去年正式退休後,李樹建卻比以前更忙了。他到底在忙啥?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籌備,2024年1月,我們團隊將正式入駐上海豫園進行駐場演出。”李樹建說,豫園位於上海河南路中段,是上海地標性建築之一,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超過20萬人次。他希望形成國內外遊客“到上海必到豫園,到豫園必聽豫劇”的文化盛景,為豫劇培養更多的國內和國際觀眾,讓豫劇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淬煉和提升。
河南中醫藥大學德國留學生無名
願做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使者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你心火比較旺”“喝胡辣湯得兩摻兒”“我不是老外,我是德國河南人”……這些話都出自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專業在讀研究生、德國人“無名”。
受《少林寺》等武俠片影響,無名成了功夫愛好者。他在跟隨少林師父學習拳法時,發現少林拳法與中醫藥之間有共通之處,去學習中醫的想法在他的內心埋下了種子。
2015年,懷揣“中醫夢”的無名來到河南中醫藥大學,正式開啟了求學之旅。“中醫藥學是個寶庫,河南又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所以我來到河南學習。”無名說。
剛來河南的時候,語言與文化的雙重障礙讓他十分苦惱。古漢語中的異體字、通假字更是讓他找不到頭緒。“不過我對中醫的熱愛一直沒有斷過,越學越感到有意思。”從本科到碩士,如今他已在河南學中醫8年了。
越努力,越幸運。借助中醫藥這張亮麗的中華文化名片,如今的無名走紅網絡,這一年多次被媒體、網友、尋求合作的公司等邀約。公眾感歎於漂洋過海的“洋中醫”能把河南話說得這麼“溜”。他的“粉絲”群體甚至還拓展到海外,“每次回去,我媽媽的朋友都會排隊來找我看中醫。我也給我奶奶、我媽、我姐針灸,還讓她們吃一些中藥,她們覺得療效不錯”。
今年12月初,無名與另外兩位在豫外籍留學生,通過深刻解讀針灸治療疾病的跨文化衝突,在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這一國家級賽事中獲得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無名還獨攬最佳思辨獎、最佳敘事獎和最佳人氣獎等國際組個人單項獎的全部獎項。
麵對這些榮譽,無名十分謙虛低調,他說,多年的中醫學習給他的性格帶來了積極影響。
在豫8年,無名是河南中醫藥文化發展的親曆者、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實踐者。他說,中醫藥的發展不可阻擋,未來中醫藥的世界地位一定會越來越高。
談及未來,無名希望碩士畢業後從事與中醫相關的職業。“在德國,中醫療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無名表示,希望盡自己所能,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希望中國的文化、醫學、思想能被全世界了解。
“文博迷”謝昭雨橦
小學生愛上“老古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馮軍福
今年國慶節期間,12歲的謝昭雨橦在河南博物院繪聲繪色講文物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的他講起文物知識滔滔不絕,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拍攝。
“可能是覺得我講得有趣,一位小姐姐就拍了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竟然會有那麼多人喜歡。”12月21日,說起自己的突然走紅,謝昭雨橦直言“有點意外”。
謝昭雨橦是鄭州市金水區優勝路小學六年級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從小就博覽群書,對曆史文化特別感興趣,是一枚妥妥的“文博迷”。
“他平常對文博知識很感興趣,一有空就‘泡’博物館。”謝昭雨橦的媽媽謝女士告訴記者,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喜歡看動畫片,謝昭雨橦卻喜歡看《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故宮100》等紀錄片。在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後,她給孩子買了很多曆史、文博類的書籍,還經常帶他去博物館參觀。
“孩子不僅喜歡看,還喜歡給我們講。”謝女士說,謝昭雨橦從小就愛表達,假期裏,他經常拉著同學一起去河南博物院遊玩,還充當起“小小講解員”。蓮鶴方壺、賈湖骨笛、婦好鴞尊、杜嶺方鼎……講起這些文物來,他如數家珍。
謝昭雨橦對文博的喜愛由內到外。他還讓媽媽在網上給自己買了一件明製漢服,外出旅遊的時候,每到一個博物館,他都會穿在身上,“打卡”留念。
“他是班裏的‘故事大王’。”謝昭雨橦的班主任魏麗凱說,他喜歡和同學們分享交流,講述的時候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會融入自己的見解,這點特別難得。
謝昭雨橦還把“小課堂”搬到了網上。“什麼是列鼎製度?”“你知道T形帛畫嗎?”“袁安碑是怎麼被發現的?”……“小謝同學”在抖音平台上的講述娓娓道來,俘獲了不少“文博迷”的心。目前,他已經有了2000多“粉絲”。
“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名考古學家。”謝昭雨橦笑著說,這是他的“遠大理想”。不過,眼下他最大的願望,是門門功課考滿分。
記者感言
打好河南文化這張“王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溫小娟
從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三大項目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到麵向全球發布“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九大主題旅遊線路,再到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等一係列“國字號”活動花落河南,一年來,擁有深厚曆史積澱的河南持續破圈出彩,讓世人屢屢驚歎。
一部河南史,半部華夏史。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以強烈的曆史擔當和時代擔當,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厚植曆史文化優勢,夯實文化強省建設根基。
打出文化王牌,超級IP釋放超級能量。提到對河南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會脫口道出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這四大中華文化超級IP,它們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在行走河南中觸摸曆史、感知文明、滋養精神、讀懂中國。有數據為證,今年前10個月,全省接待遊客8.82億人次,旅遊收入8377.97億元,兩項數據均居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注入了強勁動力。
創意驅動,在堅守傳統中大膽創新。應天門、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遺址”變身為時尚亮麗的“主舞台”,躋身全國文旅“頂流”;以厚重的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表現手法的“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吸引了全國遊客紛至遝來;澠池仰韶村、偃師二裏頭、鄭州商城3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迎客……文化創意迸發、文化消費火熱,古老的河南文化站上了時代潮頭。
文化是厚重的曆史,也是繁榮的現在,更是燦爛的未來。我們要打好河南文化這張王牌,用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現代化河南發展之路。
2023年河南文化大事記
1月14日
2023年“歡樂春節”啟動儀式暨“歡樂春節和合共生”音樂會在鄭啟動
2月22日
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3月28日
河南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3個項目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29日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麵向社會正式開放
6月21日
河南國際傳播中心揭牌成立
6月22日
河南博物院成立96年來,首次夜間對公眾開放
6月24日
鄭州美術學院掛牌成立
6月30日
2023河南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在洛陽舉行
8月25日
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蓮鶴方壺出土100周年
9月15日
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在鄭州開幕
9月17日
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在鄭州舉辦
9月21日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啟幕
11月11日
河南第五屆豫劇藝術節暨“致敬香玉”係列活動啟動
11月19日
河南籍作家喬葉憑作品《寶水》獲茅盾文學獎,成為第十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豫籍作家
(文字整理/溫小娟)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戴玉強
努力建設好河南音樂生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最近主要是帶著學員走進學校演出,已經在平頂山學院、河南理工大學演了幾場,接下來還會在河南大學、鄭州大學以及安陽紅旗渠幹部學院等地進行演出,進一步唱響‘音樂廳裏的思政課’。”12月20日,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戴玉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口中的學員正是“中國·河南首屆《黨的好兒女》歌劇演修班”的學生。這個歌劇演修班,是今年8月21日戴玉強受聘為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後謀劃的首個音樂人才培養項目。
《黨的好兒女》歌劇演修班邀請了省內外20多位名家,手把手教導82名來自各地的學校老師、劇團演員及聲樂愛好者,創排了一場紅色經典歌劇片段音樂會,11月15日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時驚豔全場。從《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到《沂蒙山》《銀杏樹下》,再到《黨的女兒》《江姐》《野火春風鬥古城》,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形象躍然於舞台之上。
此後,戴玉強又馬不停蹄地牽頭籌辦起新項目——“中國·河南首屆外國歌劇演修班”,不僅有聲樂演唱、語言及音樂指導、舞台實踐等課程,還將排練並演出《藝術家的生涯》《賈尼·斯基基》《愛之甘醇》三部歌劇,用“理論+實踐”來提升歌劇演員的唱功及表演水平。“麵向全國舉辦演修班是希望為更多音樂學院學生、劇團青年演員搭建起成長進步的舞台,也希望借此機會發現優秀的人才,吸引青年才俊到我們河南來工作,更好地活躍歌劇藝術舞台,這也是建設河南音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戴玉強說。
履新後,戴玉強便把工作重心放在音樂學院布局、學科建設上,在現有的音樂表演、音樂學、舞蹈學等專業基礎上,申報新增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專業,明年計劃開設更多類別的音樂學科,同時做好舞台劇創排工作。在戴玉強看來,音樂學院不僅要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未來還要擔負起本地域的音樂普及工作,他希望能為大、中、小學音樂教師、社會音樂培訓教師創建一個再學習的平台,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
豫劇名家李樹建
讓豫劇登上更廣闊的舞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以電影的形式來弘揚戲曲文化,順應了時代潮流,對傳統文化回歸和複興有重要的意義。”“關公身在曹營,一塵不染;華容道放曹,敢作敢為。電影完美地實現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融合。”……豫劇電影《義薄雲天》於今年9月甫一亮相,便引發全國戲劇界的熱議和高度評價,豫劇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曆時5年打造的《義薄雲天》,今年9月22日在關羽故鄉山西運城率先首映,隨後在北京、鄭州等城市相繼舉辦首映式,每到一地均引起強烈反響。“現在這部電影已經在農村電影院線上映,目前正抓緊推進在城市奧斯卡院線上映事宜。”12月20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劇協副主席、《義薄雲天》領銜主演李樹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義薄雲天》是近年來河南戲曲電影的高峰之作,也是繼《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後,李樹建領銜主演的“忠孝節義”四部曲中的第四部戲曲電影。這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表現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一生主要經曆的豫劇劇目,熱情謳歌了關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高貴品質。
李樹建說,此前,戲劇舞台上的關羽戲不少,但基本上是選取關羽一生中的某個片段如“灞陵橋”“華容道”等。而這次,他們決定選取關羽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全麵演繹這位武聖人的風雲人生:從桃園三結義到封金掛印,從鎮守荊州到敗走麥城,全景展現關羽叱吒風雲的一生,深入挖掘關羽身上體現的忠義精神和時代價值。
作為中國豫劇的領軍人物,李樹建始終為推動豫劇走向青年、走向全國、走出國門而不懈努力。去年正式退休後,李樹建卻比以前更忙了。他到底在忙啥?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籌備,2024年1月,我們團隊將正式入駐上海豫園進行駐場演出。”李樹建說,豫園位於上海河南路中段,是上海地標性建築之一,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超過20萬人次。他希望形成國內外遊客“到上海必到豫園,到豫園必聽豫劇”的文化盛景,為豫劇培養更多的國內和國際觀眾,讓豫劇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淬煉和提升。
河南中醫藥大學德國留學生無名
願做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使者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你心火比較旺”“喝胡辣湯得兩摻兒”“我不是老外,我是德國河南人”……這些話都出自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專業在讀研究生、德國人“無名”。
受《少林寺》等武俠片影響,無名成了功夫愛好者。他在跟隨少林師父學習拳法時,發現少林拳法與中醫藥之間有共通之處,去學習中醫的想法在他的內心埋下了種子。
2015年,懷揣“中醫夢”的無名來到河南中醫藥大學,正式開啟了求學之旅。“中醫藥學是個寶庫,河南又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所以我來到河南學習。”無名說。
剛來河南的時候,語言與文化的雙重障礙讓他十分苦惱。古漢語中的異體字、通假字更是讓他找不到頭緒。“不過我對中醫的熱愛一直沒有斷過,越學越感到有意思。”從本科到碩士,如今他已在河南學中醫8年了。
越努力,越幸運。借助中醫藥這張亮麗的中華文化名片,如今的無名走紅網絡,這一年多次被媒體、網友、尋求合作的公司等邀約。公眾感歎於漂洋過海的“洋中醫”能把河南話說得這麼“溜”。他的“粉絲”群體甚至還拓展到海外,“每次回去,我媽媽的朋友都會排隊來找我看中醫。我也給我奶奶、我媽、我姐針灸,還讓她們吃一些中藥,她們覺得療效不錯”。
今年12月初,無名與另外兩位在豫外籍留學生,通過深刻解讀針灸治療疾病的跨文化衝突,在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這一國家級賽事中獲得全國總決賽特等獎。無名還獨攬最佳思辨獎、最佳敘事獎和最佳人氣獎等國際組個人單項獎的全部獎項。
麵對這些榮譽,無名十分謙虛低調,他說,多年的中醫學習給他的性格帶來了積極影響。
在豫8年,無名是河南中醫藥文化發展的親曆者、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實踐者。他說,中醫藥的發展不可阻擋,未來中醫藥的世界地位一定會越來越高。
談及未來,無名希望碩士畢業後從事與中醫相關的職業。“在德國,中醫療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無名表示,希望盡自己所能,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希望中國的文化、醫學、思想能被全世界了解。
“文博迷”謝昭雨橦
小學生愛上“老古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馮軍福
今年國慶節期間,12歲的謝昭雨橦在河南博物院繪聲繪色講文物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的他講起文物知識滔滔不絕,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拍攝。
“可能是覺得我講得有趣,一位小姐姐就拍了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竟然會有那麼多人喜歡。”12月21日,說起自己的突然走紅,謝昭雨橦直言“有點意外”。
謝昭雨橦是鄭州市金水區優勝路小學六年級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從小就博覽群書,對曆史文化特別感興趣,是一枚妥妥的“文博迷”。
“他平常對文博知識很感興趣,一有空就‘泡’博物館。”謝昭雨橦的媽媽謝女士告訴記者,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喜歡看動畫片,謝昭雨橦卻喜歡看《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故宮100》等紀錄片。在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後,她給孩子買了很多曆史、文博類的書籍,還經常帶他去博物館參觀。
“孩子不僅喜歡看,還喜歡給我們講。”謝女士說,謝昭雨橦從小就愛表達,假期裏,他經常拉著同學一起去河南博物院遊玩,還充當起“小小講解員”。蓮鶴方壺、賈湖骨笛、婦好鴞尊、杜嶺方鼎……講起這些文物來,他如數家珍。
謝昭雨橦對文博的喜愛由內到外。他還讓媽媽在網上給自己買了一件明製漢服,外出旅遊的時候,每到一個博物館,他都會穿在身上,“打卡”留念。
“他是班裏的‘故事大王’。”謝昭雨橦的班主任魏麗凱說,他喜歡和同學們分享交流,講述的時候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會融入自己的見解,這點特別難得。
謝昭雨橦還把“小課堂”搬到了網上。“什麼是列鼎製度?”“你知道T形帛畫嗎?”“袁安碑是怎麼被發現的?”……“小謝同學”在抖音平台上的講述娓娓道來,俘獲了不少“文博迷”的心。目前,他已經有了2000多“粉絲”。
“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名考古學家。”謝昭雨橦笑著說,這是他的“遠大理想”。不過,眼下他最大的願望,是門門功課考滿分。
記者感言
打好河南文化這張“王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溫小娟
從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三大項目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到麵向全球發布“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九大主題旅遊線路,再到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等一係列“國字號”活動花落河南,一年來,擁有深厚曆史積澱的河南持續破圈出彩,讓世人屢屢驚歎。
一部河南史,半部華夏史。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以強烈的曆史擔當和時代擔當,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厚植曆史文化優勢,夯實文化強省建設根基。
打出文化王牌,超級IP釋放超級能量。提到對河南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會脫口道出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這四大中華文化超級IP,它們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在行走河南中觸摸曆史、感知文明、滋養精神、讀懂中國。有數據為證,今年前10個月,全省接待遊客8.82億人次,旅遊收入8377.97億元,兩項數據均居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注入了強勁動力。
創意驅動,在堅守傳統中大膽創新。應天門、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遺址”變身為時尚亮麗的“主舞台”,躋身全國文旅“頂流”;以厚重的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表現手法的“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吸引了全國遊客紛至遝來;澠池仰韶村、偃師二裏頭、鄭州商城3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迎客……文化創意迸發、文化消費火熱,古老的河南文化站上了時代潮頭。
文化是厚重的曆史,也是繁榮的現在,更是燦爛的未來。我們要打好河南文化這張王牌,用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現代化河南發展之路。
2023年河南文化大事記
1月14日
2023年“歡樂春節”啟動儀式暨“歡樂春節和合共生”音樂會在鄭啟動
2月22日
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3月28日
河南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3個項目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29日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麵向社會正式開放
6月21日
河南國際傳播中心揭牌成立
6月22日
河南博物院成立96年來,首次夜間對公眾開放
6月24日
鄭州美術學院掛牌成立
6月30日
2023河南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在洛陽舉行
8月25日
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蓮鶴方壺出土100周年
9月15日
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在鄭州開幕
9月17日
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在鄭州舉辦
9月21日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啟幕
11月11日
河南第五屆豫劇藝術節暨“致敬香玉”係列活動啟動
11月19日
河南籍作家喬葉憑作品《寶水》獲茅盾文學獎,成為第十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豫籍作家
(文字整理/溫小娟)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