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 | 光明日報:漢字的故事從這裏開始……
更新時間:2023-12-22 10:13:39    來源:光明日報

  “一片甲骨驚世界,蕞爾一邑震寰宇。”90多年前,醉心古文字研究的郭沫若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一片甲骨”,指的是漢字的源頭甲骨文;而“蕞爾一邑”,便是甲骨的最早出土地——當時“很不起眼”的河南安陽殷墟。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麵積超過36平方公裏,含殷商都邑、宗廟、王陵遺址等。

  今天,我們知道,自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殷至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商王朝一直定都於此,前後達273年。但直到20世紀初,“殷墟”隻有《史記》等文獻中零星提及。因缺少物證,商代是否真的存在,飽受各方質疑。

  直到“一片甲骨”橫空出世。

  1899年,因機緣巧合,時任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偶然得到了一些有奇怪刻痕的龜甲、獸骨。作為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刻痕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文字。他一麵花重金搜羅這些“字骨頭”,一麵開始了潛心研究。他認定:這些刻痕是一種“確在篆籀之前”的文字,應是商代文字!而這些甲骨,正是商人占卜用的卜骨!

  這一發現震驚了學界,而販賣甲骨的古董商卻對其出土地秘而不宣。直到1908年,著名學者羅振玉幾經查訪,才得知這些甲骨大多來自洹水之濱的安陽小屯。

  受條件所限,在當時,大規模考古發掘還是空中樓閣,但學者們仍然盡力搜求甲骨,苦心整理與研究——

  1903年,文學家劉鶚編著出版首部甲骨拓印圖書《鐵雲藏龜》;1904年,經學大師孫詒讓撰寫首部甲骨考釋著作《契文舉例》;1917年,國學家王國維首次從甲骨卜辭中輯出商王世係表,與《史記·殷本紀》對照,兩者驚人地相似……

  自此,中國有物證可考的曆史,從此前的2000多年延至3300多年!

  1928年,在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主持下,對殷墟的首次挖掘正式展開。

  此後近10年間,15次發掘,更多甲骨與世人見麵。尤其是1936年6月,在殷墟YH127甲骨窖穴發掘刻辭甲骨17096片,創下迄今出土規模最大的發掘紀錄。曆次發掘中,還出土了眾多殷商時期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等,令人歎為觀止……這些,讓今人得以窺見殷商中國的社會繁盛。

  新中國成立後,殷墟考古更被視為重中之重。從195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起,對殷墟的發掘研究一直在持續。

  殷墟甲骨,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並稱“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殷墟,位居“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細細品味這些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刻劃遒勁、意態天真,3000多年前殷商先民的創造力躍然眼前——

  斧鉞之形的“王”,象征最勇敢的君上。“耳、目、口、鼻(自)”等字,造字素材近取諸身。“雷、電、川、淵”等字,造字靈感遠取諸物。女子側臥,下有一兒頭朝下,是為“毓”(通“育”),此為會意。“上”有一橫,“下”有一點,“刃”刀口一點,此為指事。“宮”“室”“河”“風”等字,是為形聲……

  “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單字有4000多個,目前可識、可讀、可釋義的約1500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感慨,“120多年來,共有16萬餘片甲骨出土,一代代研究者在小小龜甲獸骨上精心‘耕耘’,為探索商代曆史和古文字演變殫精竭慮,一個個學術謎團因此解開。”

  現代科技助力,更讓甲骨文研究如虎添翼。

  在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殷契文淵”甲骨文數據平台正在高速運轉。120多年來的甲骨文研究成果,盡在其中!數據平台收錄甲骨著錄153種、甲骨文單字4000多個、甲骨學論著33800多種。23萬餘幅甲骨圖像,高保真還原了文物風貌。

  現存甲骨中,整骨少,碎片多。將甲骨綴合,是甲骨文研究的第一步。以往,人工綴合全憑眼力和經驗,如大海撈針,進展極為緩慢。現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甲骨殘片圖像輸入程序,運用深度拚接模型技術,計算機能自動識別,根據紋理進行匹配。“從2019年到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程序已經成功綴合了47組甲骨碎片!”重點實驗室字形識別與分析研究室主任張展對記者說。

  不僅在重點實驗室裏“活”起來,在百姓生活中,甲骨文也“火”了起來。

  2009年開館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是安陽的熱門打卡地。一場麵向社會大眾的“甲骨學堂”活動正在這裏進行。

  “旌旗飄飄,居於中央,是為‘中’;圍城之內,執戈守衛疆土,是為‘國’……”聽罷指導老師的講解,來此遊學的小學生在素箋上鄭重寫下“中國”二字。

  “從2014年開設‘甲骨學堂’以來,我們已經舉辦了1600多場文字教育活動,參與家庭超過5.5萬個!”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楊軍輝介紹,“這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花開世界,很多中亞、西亞國家留學生成了我們這裏的常客。他們說,從一片片甲骨、一個個方塊字裏,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如今,殷墟內外、安陽城鄉,處處可見甲骨文的神韻——百餘座甲骨文書屋遍布公園、學校、社區;27所省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39所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賽事更是讓高冷的古文字化身“表情包”“真人秀”;“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過故事性引入、遊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讓甲骨文成為數字空間裏的社交新寵……(記者 韓寒 王勝昔 丁豔)

微信圖片_20231222081025.png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 | 光明日報:漢字的故事從這裏開始……
    2023-12-22 10:13:39    來源:光明日報

      “一片甲骨驚世界,蕞爾一邑震寰宇。”90多年前,醉心古文字研究的郭沫若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一片甲骨”,指的是漢字的源頭甲骨文;而“蕞爾一邑”,便是甲骨的最早出土地——當時“很不起眼”的河南安陽殷墟。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麵積超過36平方公裏,含殷商都邑、宗廟、王陵遺址等。

      今天,我們知道,自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殷至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商王朝一直定都於此,前後達273年。但直到20世紀初,“殷墟”隻有《史記》等文獻中零星提及。因缺少物證,商代是否真的存在,飽受各方質疑。

      直到“一片甲骨”橫空出世。

      1899年,因機緣巧合,時任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偶然得到了一些有奇怪刻痕的龜甲、獸骨。作為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刻痕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文字。他一麵花重金搜羅這些“字骨頭”,一麵開始了潛心研究。他認定:這些刻痕是一種“確在篆籀之前”的文字,應是商代文字!而這些甲骨,正是商人占卜用的卜骨!

      這一發現震驚了學界,而販賣甲骨的古董商卻對其出土地秘而不宣。直到1908年,著名學者羅振玉幾經查訪,才得知這些甲骨大多來自洹水之濱的安陽小屯。

      受條件所限,在當時,大規模考古發掘還是空中樓閣,但學者們仍然盡力搜求甲骨,苦心整理與研究——

      1903年,文學家劉鶚編著出版首部甲骨拓印圖書《鐵雲藏龜》;1904年,經學大師孫詒讓撰寫首部甲骨考釋著作《契文舉例》;1917年,國學家王國維首次從甲骨卜辭中輯出商王世係表,與《史記·殷本紀》對照,兩者驚人地相似……

      自此,中國有物證可考的曆史,從此前的2000多年延至3300多年!

      1928年,在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主持下,對殷墟的首次挖掘正式展開。

      此後近10年間,15次發掘,更多甲骨與世人見麵。尤其是1936年6月,在殷墟YH127甲骨窖穴發掘刻辭甲骨17096片,創下迄今出土規模最大的發掘紀錄。曆次發掘中,還出土了眾多殷商時期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等,令人歎為觀止……這些,讓今人得以窺見殷商中國的社會繁盛。

      新中國成立後,殷墟考古更被視為重中之重。從195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起,對殷墟的發掘研究一直在持續。

      殷墟甲骨,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並稱“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殷墟,位居“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細細品味這些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刻劃遒勁、意態天真,3000多年前殷商先民的創造力躍然眼前——

      斧鉞之形的“王”,象征最勇敢的君上。“耳、目、口、鼻(自)”等字,造字素材近取諸身。“雷、電、川、淵”等字,造字靈感遠取諸物。女子側臥,下有一兒頭朝下,是為“毓”(通“育”),此為會意。“上”有一橫,“下”有一點,“刃”刀口一點,此為指事。“宮”“室”“河”“風”等字,是為形聲……

      “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單字有4000多個,目前可識、可讀、可釋義的約1500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感慨,“120多年來,共有16萬餘片甲骨出土,一代代研究者在小小龜甲獸骨上精心‘耕耘’,為探索商代曆史和古文字演變殫精竭慮,一個個學術謎團因此解開。”

      現代科技助力,更讓甲骨文研究如虎添翼。

      在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殷契文淵”甲骨文數據平台正在高速運轉。120多年來的甲骨文研究成果,盡在其中!數據平台收錄甲骨著錄153種、甲骨文單字4000多個、甲骨學論著33800多種。23萬餘幅甲骨圖像,高保真還原了文物風貌。

      現存甲骨中,整骨少,碎片多。將甲骨綴合,是甲骨文研究的第一步。以往,人工綴合全憑眼力和經驗,如大海撈針,進展極為緩慢。現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甲骨殘片圖像輸入程序,運用深度拚接模型技術,計算機能自動識別,根據紋理進行匹配。“從2019年到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程序已經成功綴合了47組甲骨碎片!”重點實驗室字形識別與分析研究室主任張展對記者說。

      不僅在重點實驗室裏“活”起來,在百姓生活中,甲骨文也“火”了起來。

      2009年開館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是安陽的熱門打卡地。一場麵向社會大眾的“甲骨學堂”活動正在這裏進行。

      “旌旗飄飄,居於中央,是為‘中’;圍城之內,執戈守衛疆土,是為‘國’……”聽罷指導老師的講解,來此遊學的小學生在素箋上鄭重寫下“中國”二字。

      “從2014年開設‘甲骨學堂’以來,我們已經舉辦了1600多場文字教育活動,參與家庭超過5.5萬個!”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楊軍輝介紹,“這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花開世界,很多中亞、西亞國家留學生成了我們這裏的常客。他們說,從一片片甲骨、一個個方塊字裏,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如今,殷墟內外、安陽城鄉,處處可見甲骨文的神韻——百餘座甲骨文書屋遍布公園、學校、社區;27所省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39所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甲骨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賽事更是讓高冷的古文字化身“表情包”“真人秀”;“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過故事性引入、遊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讓甲骨文成為數字空間裏的社交新寵……(記者 韓寒 王勝昔 丁豔)

    微信圖片_20231222081025.png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