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白偉國《源之仰韶》中國畫
方賓《二七映入大玉米》攝影
焦保峰《啟航新征程》中國畫
許煦《黃河魂華夏情》剪紙
周俊傑《中流砥柱》書法
12月1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核心提示
回顧曆史,展望未來。
在鄭州美術館新館,一場“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全方位展現了大美中原。
為全麵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展現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蘊、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工業、優美壯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日報社、河南廣播電視台、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和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
此次展覽涵蓋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短視頻和民間文藝作品,主辦方從43800餘件作品中選取467幅(件)精品佳作參展。
從文化遺產、千年古都,到壯麗山川、發展新貌,置身於兼具文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藝術展廳,觀眾能夠從文藝作品中領略到河南自然景觀的神韻和人文古跡的魅力,感受河南在新時代取得的新發展、新成就、新突破,在行走河南中觸摸曆史、感知文明、賡續文脈、讀懂中國,在文藝作品中讀懂中原文化故事、中華文明故事、河南發展故事。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即將結束,今日本報繼續推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的特別報道,續寫美麗河南畫卷。
□本報記者 胡春娜 郭歌
12月14日,充滿藝術氣息的鄭州美術館新館,又迎來一批觀眾。
掃碼、進館、拍攝,這是進館參觀者的“常規流程”。“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自11月17日開幕以來,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從一幅幅作品中尋覓見證厚重河南與出彩河南的點滴印記。
“火爆出圈”
涵蓋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短視頻和民間文藝的眾多文藝作品交相輝映,約6萬人進館參觀,現場留言2000餘條,最高單日觀展人數超5000人,微博原創8個熱點話題持續登錄鄭州同城熱搜榜。
此次文藝作品展精彩亮相,是繼8個月前第五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的觀展熱潮後,鄭州美術館又一次“火爆出圈”。
“火爆”,其實是展覽內容、品類“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的具象。
本次展覽共分為四大篇章。“厚重河南文化行”位於第一展廳,體現的是厚重輝煌、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之美,講述的是河南的“前世”;“現代河南發展行”“大美河南風光行”“幸福河南生活行”共同表達河南的“今生”。
一場作品展“火爆出圈”,不僅因為展覽內容豐富,也因作品“接地氣”。
河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明介紹,此次展出的文藝作品,每一件都是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創作的優秀作品。展覽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學術的引領性、探索性,是一個兼具文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展覽。“觀眾能通過字、畫、影、像等多種形式觀展,這是‘流量’源泉。”李明說。
在美術館“行走河南”
“這裏有你,有我,也有他。”在展廳,市民郭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作品不僅有中原大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壯麗圖景,也有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日常景象,“在美術館裏‘行走河南’,感受到這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就是咱河南人的幸福生活。”
2號展廳入口處的巨幅燈箱照片《二七映入大玉米》是展覽的熱門“打卡地”之一。工作人員介紹,二七塔和“大玉米”樓是鄭州的兩處地標建築,一老一新,相映生輝,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攝影藝術的魅力,吸引觀眾紛紛拍照留影。
同時,鄭州大學書法學院的師生共同書寫、設計、策劃的書法牆,巨幅攝影作品《中國—盧森堡之空中絲路》,攝影組圖《中原守藝人》等也都成為觀眾的熱門打卡背景。
據了解,此次展覽曆經半年時間策劃準備,專門成立策展團隊,由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同參與組織。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傑認為,展覽體現了策展的專業性和思想性。“該展覽的亮點之一,就是多種文藝作品同場共置,交相輝映,既有單一藝術門類獨特的美,又有多種藝術的融合共生之美。”
用藝術唱響時代頌歌
筆墨頌偉業,書畫表真情。
從文化到經濟,從城市到鄉村,從時代群像到家庭生活,此次展覽就是將河南的發展變化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文利看來,展覽涵蓋古今,形式多樣,從傳統到現代,將其主題的核心要義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因此,該展覽對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曆史、個人審美、民族性格都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曲春林說。
3600平方米的展廳裏,多種審美感知方式相融合,參觀者從展覽中看到了中國傳承千年的生命精神,聽到了中國當代偉大的時代頌歌,體會到了“大美河南”帶來的震撼與感動。留言本上的文字便是最好的見證——
“厚重的中原曆史,恢弘大氣的藝術作品,讓我為河南驕傲,更為自己是河南人自豪”“美術家的作品,非常震撼人心,不虛此行”……
好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心。這些作品來自全省和全國的藝術家、基層群眾,以及心係河南發展的海外友人。他們行走河南,用筆墨、鏡頭滿腔熱忱地講述河南人的美好生活,用精品力作書寫河南人的幸福密碼。
一首文藝界的交響詩
——專訪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李明
□本報記者 郭歌 胡春娜
“我們曆經半年的時間,從全省4萬多件作品中精選出近500件與觀眾見麵,包括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等文藝作品,這種融合性的展覽在河南是第一次舉辦。”12月14日,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明介紹,本次展覽是省文聯策劃的一個整體性的文藝展覽,各位藝術家圍繞“厚重河南、現代河南、大美河南、幸福河南”四大主題展開創作,圍繞焦裕祿精神、大別山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各個藝術門類相互呼應、相互促進,把展覽主題表達得更為豐富。
“這次展覽,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等藝術門類就像各個聲部以及各種樂器,彙集在一起實現‘交響’的效果,是一首文藝界的交響詩。”李明說。
在展覽中如何發揮各個藝術門類的優勢?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要策劃人和組織者之一,李明說:“比如對於‘現代河南’這一主題,展覽中展出的都是河南最新的、動態的、流動的成果。如果用美術創作,需要較長的周期和時間,在表現上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但是運用書法和攝影兩種藝術手法就可以及時創作和表達,尤其是攝影作品在這方麵發揮了獨特的優勢,書法也起到了銜接和過渡的作用。”
“對於‘大美河南’主題,表現自然山川、秀麗山河的作品更多,所以在這方麵運用美術表達就發揮了它的優勢。這次我省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中青年作者。無論是專業的創作團隊還是觀展的普通觀眾,都對這個展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明說。
“這次展覽集結了文聯各個協會的力量和眾多專家的智慧,這種新的形式我們是第一次嚐試,社會各界對此給予肯定,這對我省文學藝術界今後的創作也是一種鼓舞。”李明說,河南作為考古大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達53個,數量領跑全國,接下來我們將嚐試通過文藝的方式把河南的重大考古發現作為一個專題呈現出來,讓廣大觀眾更直觀地領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厚重和美麗。
展覽簡介
文學謳歌偉大創造,美術勾勒時代肖像,書法書寫文化記憶,攝影記錄今日風貌,民間文藝展現人民智慧。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的467幅(件)作品中,美術作品118幅,書法作品57幅,攝影作品173幅,短視頻10個,民間藝術及非遺類作品若幹。不同文藝門類作品圍繞同一主題同場共置,多角度、多層次展示中原大地的精彩故事。
“厚重河南”
堅定文化自信,感悟河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曆史脈絡,從河南豐富的文化景觀、文化遺存、曆史文物和文化典籍中傳承文明基因、汲取創作靈感,以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為創作源泉,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景式展現兼容並蓄、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
“現代河南”
聚焦河南經濟騰飛發展,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全省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的奮鬥曆程,講述新時代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現代產業體係建設的生動實踐,濃墨重彩展現現代化河南高質量發展成就。
“大美河南”
行走中原大地千裏沃野,感受嵩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等山嶽名勝,黃河、淮河等流域景觀,以及各地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旅文創熱點景區,呈現河南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跡和諧統一的大美勝境,全景式展現河南自然景觀的獨特文化神韻。
“幸福河南”
展現當代河南人民幸福生活,描繪中原大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壯麗圖景,深入基層感受時代脈搏,將日常生活融入宏大敘事之中,用藝術作品講述中原兒女平凡的人生故事、感人的奮鬥故事、溫暖的幸福故事,展示出彩河南人的光輝群像,深情禮讚新時代的奮鬥者、追夢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白偉國《源之仰韶》中國畫
方賓《二七映入大玉米》攝影
焦保峰《啟航新征程》中國畫
許煦《黃河魂華夏情》剪紙
周俊傑《中流砥柱》書法
12月1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核心提示
回顧曆史,展望未來。
在鄭州美術館新館,一場“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全方位展現了大美中原。
為全麵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展現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蘊、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工業、優美壯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日報社、河南廣播電視台、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和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
此次展覽涵蓋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短視頻和民間文藝作品,主辦方從43800餘件作品中選取467幅(件)精品佳作參展。
從文化遺產、千年古都,到壯麗山川、發展新貌,置身於兼具文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藝術展廳,觀眾能夠從文藝作品中領略到河南自然景觀的神韻和人文古跡的魅力,感受河南在新時代取得的新發展、新成就、新突破,在行走河南中觸摸曆史、感知文明、賡續文脈、讀懂中國,在文藝作品中讀懂中原文化故事、中華文明故事、河南發展故事。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即將結束,今日本報繼續推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的特別報道,續寫美麗河南畫卷。
□本報記者 胡春娜 郭歌
12月14日,充滿藝術氣息的鄭州美術館新館,又迎來一批觀眾。
掃碼、進館、拍攝,這是進館參觀者的“常規流程”。“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自11月17日開幕以來,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從一幅幅作品中尋覓見證厚重河南與出彩河南的點滴印記。
“火爆出圈”
涵蓋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短視頻和民間文藝的眾多文藝作品交相輝映,約6萬人進館參觀,現場留言2000餘條,最高單日觀展人數超5000人,微博原創8個熱點話題持續登錄鄭州同城熱搜榜。
此次文藝作品展精彩亮相,是繼8個月前第五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的觀展熱潮後,鄭州美術館又一次“火爆出圈”。
“火爆”,其實是展覽內容、品類“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的具象。
本次展覽共分為四大篇章。“厚重河南文化行”位於第一展廳,體現的是厚重輝煌、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之美,講述的是河南的“前世”;“現代河南發展行”“大美河南風光行”“幸福河南生活行”共同表達河南的“今生”。
一場作品展“火爆出圈”,不僅因為展覽內容豐富,也因作品“接地氣”。
河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明介紹,此次展出的文藝作品,每一件都是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創作的優秀作品。展覽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學術的引領性、探索性,是一個兼具文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展覽。“觀眾能通過字、畫、影、像等多種形式觀展,這是‘流量’源泉。”李明說。
在美術館“行走河南”
“這裏有你,有我,也有他。”在展廳,市民郭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作品不僅有中原大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壯麗圖景,也有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日常景象,“在美術館裏‘行走河南’,感受到這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就是咱河南人的幸福生活。”
2號展廳入口處的巨幅燈箱照片《二七映入大玉米》是展覽的熱門“打卡地”之一。工作人員介紹,二七塔和“大玉米”樓是鄭州的兩處地標建築,一老一新,相映生輝,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攝影藝術的魅力,吸引觀眾紛紛拍照留影。
同時,鄭州大學書法學院的師生共同書寫、設計、策劃的書法牆,巨幅攝影作品《中國—盧森堡之空中絲路》,攝影組圖《中原守藝人》等也都成為觀眾的熱門打卡背景。
據了解,此次展覽曆經半年時間策劃準備,專門成立策展團隊,由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同參與組織。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傑認為,展覽體現了策展的專業性和思想性。“該展覽的亮點之一,就是多種文藝作品同場共置,交相輝映,既有單一藝術門類獨特的美,又有多種藝術的融合共生之美。”
用藝術唱響時代頌歌
筆墨頌偉業,書畫表真情。
從文化到經濟,從城市到鄉村,從時代群像到家庭生活,此次展覽就是將河南的發展變化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文利看來,展覽涵蓋古今,形式多樣,從傳統到現代,將其主題的核心要義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因此,該展覽對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曆史、個人審美、民族性格都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曲春林說。
3600平方米的展廳裏,多種審美感知方式相融合,參觀者從展覽中看到了中國傳承千年的生命精神,聽到了中國當代偉大的時代頌歌,體會到了“大美河南”帶來的震撼與感動。留言本上的文字便是最好的見證——
“厚重的中原曆史,恢弘大氣的藝術作品,讓我為河南驕傲,更為自己是河南人自豪”“美術家的作品,非常震撼人心,不虛此行”……
好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心。這些作品來自全省和全國的藝術家、基層群眾,以及心係河南發展的海外友人。他們行走河南,用筆墨、鏡頭滿腔熱忱地講述河南人的美好生活,用精品力作書寫河南人的幸福密碼。
一首文藝界的交響詩
——專訪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李明
□本報記者 郭歌 胡春娜
“我們曆經半年的時間,從全省4萬多件作品中精選出近500件與觀眾見麵,包括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等文藝作品,這種融合性的展覽在河南是第一次舉辦。”12月14日,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明介紹,本次展覽是省文聯策劃的一個整體性的文藝展覽,各位藝術家圍繞“厚重河南、現代河南、大美河南、幸福河南”四大主題展開創作,圍繞焦裕祿精神、大別山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各個藝術門類相互呼應、相互促進,把展覽主題表達得更為豐富。
“這次展覽,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等藝術門類就像各個聲部以及各種樂器,彙集在一起實現‘交響’的效果,是一首文藝界的交響詩。”李明說。
在展覽中如何發揮各個藝術門類的優勢?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要策劃人和組織者之一,李明說:“比如對於‘現代河南’這一主題,展覽中展出的都是河南最新的、動態的、流動的成果。如果用美術創作,需要較長的周期和時間,在表現上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但是運用書法和攝影兩種藝術手法就可以及時創作和表達,尤其是攝影作品在這方麵發揮了獨特的優勢,書法也起到了銜接和過渡的作用。”
“對於‘大美河南’主題,表現自然山川、秀麗山河的作品更多,所以在這方麵運用美術表達就發揮了它的優勢。這次我省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中青年作者。無論是專業的創作團隊還是觀展的普通觀眾,都對這個展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明說。
“這次展覽集結了文聯各個協會的力量和眾多專家的智慧,這種新的形式我們是第一次嚐試,社會各界對此給予肯定,這對我省文學藝術界今後的創作也是一種鼓舞。”李明說,河南作為考古大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達53個,數量領跑全國,接下來我們將嚐試通過文藝的方式把河南的重大考古發現作為一個專題呈現出來,讓廣大觀眾更直觀地領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厚重和美麗。
展覽簡介
文學謳歌偉大創造,美術勾勒時代肖像,書法書寫文化記憶,攝影記錄今日風貌,民間文藝展現人民智慧。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藝作品展的467幅(件)作品中,美術作品118幅,書法作品57幅,攝影作品173幅,短視頻10個,民間藝術及非遺類作品若幹。不同文藝門類作品圍繞同一主題同場共置,多角度、多層次展示中原大地的精彩故事。
“厚重河南”
堅定文化自信,感悟河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曆史脈絡,從河南豐富的文化景觀、文化遺存、曆史文物和文化典籍中傳承文明基因、汲取創作靈感,以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為創作源泉,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景式展現兼容並蓄、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
“現代河南”
聚焦河南經濟騰飛發展,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全省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的奮鬥曆程,講述新時代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現代產業體係建設的生動實踐,濃墨重彩展現現代化河南高質量發展成就。
“大美河南”
行走中原大地千裏沃野,感受嵩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等山嶽名勝,黃河、淮河等流域景觀,以及各地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旅文創熱點景區,呈現河南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跡和諧統一的大美勝境,全景式展現河南自然景觀的獨特文化神韻。
“幸福河南”
展現當代河南人民幸福生活,描繪中原大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壯麗圖景,深入基層感受時代脈搏,將日常生活融入宏大敘事之中,用藝術作品講述中原兒女平凡的人生故事、感人的奮鬥故事、溫暖的幸福故事,展示出彩河南人的光輝群像,深情禮讚新時代的奮鬥者、追夢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