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圖①: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杜 傑攝
圖②:三門峽黃河生態廊道。資料圖片
圖③: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張明雲攝
深秋時節,奔流不息的黃河,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與百鳥、群山、村落、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諧壯美的生態畫卷。
作為黃河入豫第一站,三門峽市是“伴河而生”的——伴隨1957年萬裏黃河第一壩的興建而設市建城。全市域內黃河主河道206公裏、流域麵積9376平方公裏、濕地麵積2.85萬公頃,分別占河南全省的28.9%、25.9%、42%,是依偎在母親河臂彎裏的一顆耀眼明珠,素有“黃河明珠、文化聖地、天鵝之城”的美譽。
近年來,三門峽市持續做大生態、做優生態、做強生態,加快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奮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從“伴河而生”到“因河而興”,三門峽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日益璀璨。
築牢幸福河生態屏障
近日,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黃河濕地,三門峽黃河濕地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發現了40多隻黑鸛。自今年7月以來,黑鸛多次飛抵三門峽黃河濕地。
黑鸛是世界瀕危鳥類,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有1000隻左右,因數量稀少,被喻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對棲息環境,特別是對覓食水域極其挑剔,一般棲息於河渠、溪流、湖泊、沼澤和草地,多在水邊淺水處覓食。
生態好不好,鳥兒用翅膀投票。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核心任務是治理保護。三門峽堅決落實“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重大要求,突出抓好流域整治、水沙調控、生態涵養,謀劃實施“十百千萬億”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域內18條黃河一級支流實現“清水入黃”,240公裏複合型沿黃生態廊道基本貫通,打造千裏城市綠廊,實施庫區30億立方泥沙清淤和綜合利用項目,加強黃河主河道和塌岸塌灘治理,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流經數個鄉鎮的弘農澗河,是三門峽市最大、全省第五大的黃河支流。說起這裏的變化,常在河邊散步的三門峽靈寶市民李戰生感觸頗深:“現在水清景美,以前有一個時期這裏渾濁不堪、氣味難聞,每次經過都想繞道走。”近年來,靈寶市強力實施弘農澗河城區至函穀關段綜合治理工程,強化源頭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實施城區雨汙分流和農村汙水處置,開展弘農澗河流域集中綜合整治,大力發展林果業進行水土保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河道治理和河湖“清四亂”,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態環境和水質。
10月10日清晨,在靈寶市弘農澗河思平橋段,20餘隻白鷺聚集在淺灘處,時而覓食嬉戲,時而展翅飛翔,閑庭信步,愜意十足。弘農澗河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Ⅱ-Ⅲ類之間,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目前,觀測記錄到的鳥類已超過30種。
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三門峽就進入“大天鵝時間”。三門峽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大天鵝之鄉”。白天鵝從10年前的2000餘隻增加到現在的1.6萬餘隻,棲息地由4處增加到9處,三門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大天鵝棲息地和觀賞區。
產業轉型向綠向新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離不開產業轉型升級。
10月8日,在河南開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年產10萬噸PBT裝置係統產品出口末端,工作人員對首批新產品進行智能化裝袋作業,這標誌著該公司10萬噸/年PBT係列產品項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順利產出合格產品。
“經過數年發展,開祥化工已經擁有兩條完備的煤化工產業鏈條,攻克技術難題,率先在河南省實現‘以煤製衣’的重大突破。”公司總經理和進偉說,該項目以對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丁二酸(酐)、己二酸等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聚合工藝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近年來,三門峽產業轉型向綠向新,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快構建“萬億引領、千億提升、百億新興”的產業格局,努力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製造之城。
10月12日,靈寶市200兆瓦/400兆瓦時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正式開工,標誌著靈寶市首個大型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進入全麵建設階段。
“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豫西電網運行穩定性,提高電力輔助調峰、調頻能力及新能源消納能力,將為靈寶市打造‘源網荷儲’四維協同互動新型電力係統起到重大帶動作用。”靈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寶麗說。
綠色低碳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科技賦能強動力、節能降碳增內力、轉變觀念聚合力,三門峽市堅持以戰略思維和係統思維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蝶變。
8月下旬,三門峽市山果演義智慧農業中心與馬來西亞同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三門峽市“陽光玫瑰”葡萄首次出口到國際市場。
這是三門峽打造獨具特色的沿黃鄉村振興樣板的生動縮影。三門峽市高質量編製《三門峽市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專項規劃》,聚焦沿黃6個縣(市、區)16個鄉鎮90多個行政村,以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為抓手,按照“一帶三區四組團”空間布局,著力建設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87.5%的沿黃鄉村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曆史文化,一直是三門峽改革發展中最鮮明的底色、最充沛的養分。
10月14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組織的“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係列線下沙龍活動在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舉行,10餘名“島友”在逛博物館、找考古盲盒中感受廟底溝文化的內涵底蘊,深刻了解中華史前文化的光輝燦爛。
“廟底溝博物館的彩陶讓我們看到了先民對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現了當時人們在藝術上的嚐試和極高造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華文明的魅力與輝煌。”來自鄭州的“島友”蔡藝彤告訴記者。
今年春節,仰韶文化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驚豔亮相央視兔年春晚主舞台,解鎖文明密碼,綻放滿庭芳華。“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春節新時尚,廟底溝博物館春節期間接待遊客3萬餘人。
以文潤城、以文興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門峽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在以仰韶文化為標誌的黃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積極構建“一帶一廊”文化旅遊發展格局。
“站在這裏,一眼望三省,觀賞九曲黃河、長河落日、壯觀雲海。”靈寶市函穀關鎮東寨村黨支部委員張展展說,每到周末、節假日,來東寨村觀光打卡的遊客可達五六千人,刺激了消費,帶動了村民增收。
東寨村依托黃河觀景台,先後建成遊客服務中心、觀景長廊、停車場等,大棚采摘、農家樂、遊樂園、特色小吃店等配套服務項目相繼落成,鄉村特色旅遊日益火爆。
說起村裏的變化,東寨村黨支部書記陳銀海滿心喜悅:“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們村開展了‘我與黃河合影’‘家庭暢玩無動力遊樂園’‘文藝輕騎兵歌舞讚家鄉’‘打乒乓贏門票’等活動,短短幾天時間,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
三門峽市深入實施文旅文創“三年倍增計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堅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創新、有機化貫通,持續深化“文旅+農業”“文旅+工業”“文旅+紅色教育”“文旅+體育”“文旅+康養”等,打造文旅全產業鏈條。今年1至8月,三門峽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2780.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30.8億元,同比分別上升66.41%、77.94%,成為黃河流域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
做好“河”文章(記者手記)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千秋大計。三門峽地處黃河中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使命在肩、責無旁貸。
當前,三門峽正突出做好“河”這篇大文章,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
三門峽在河南省率先建設高品質、複合型沿黃生態廊道,打造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帶動城市特色、城市品質持續提升,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圖①: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杜 傑攝
圖②:三門峽黃河生態廊道。資料圖片
圖③: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張明雲攝
深秋時節,奔流不息的黃河,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與百鳥、群山、村落、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諧壯美的生態畫卷。
作為黃河入豫第一站,三門峽市是“伴河而生”的——伴隨1957年萬裏黃河第一壩的興建而設市建城。全市域內黃河主河道206公裏、流域麵積9376平方公裏、濕地麵積2.85萬公頃,分別占河南全省的28.9%、25.9%、42%,是依偎在母親河臂彎裏的一顆耀眼明珠,素有“黃河明珠、文化聖地、天鵝之城”的美譽。
近年來,三門峽市持續做大生態、做優生態、做強生態,加快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奮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從“伴河而生”到“因河而興”,三門峽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日益璀璨。
築牢幸福河生態屏障
近日,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黃河濕地,三門峽黃河濕地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發現了40多隻黑鸛。自今年7月以來,黑鸛多次飛抵三門峽黃河濕地。
黑鸛是世界瀕危鳥類,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有1000隻左右,因數量稀少,被喻為“鳥中大熊貓”。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對棲息環境,特別是對覓食水域極其挑剔,一般棲息於河渠、溪流、湖泊、沼澤和草地,多在水邊淺水處覓食。
生態好不好,鳥兒用翅膀投票。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核心任務是治理保護。三門峽堅決落實“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重大要求,突出抓好流域整治、水沙調控、生態涵養,謀劃實施“十百千萬億”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域內18條黃河一級支流實現“清水入黃”,240公裏複合型沿黃生態廊道基本貫通,打造千裏城市綠廊,實施庫區30億立方泥沙清淤和綜合利用項目,加強黃河主河道和塌岸塌灘治理,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流經數個鄉鎮的弘農澗河,是三門峽市最大、全省第五大的黃河支流。說起這裏的變化,常在河邊散步的三門峽靈寶市民李戰生感觸頗深:“現在水清景美,以前有一個時期這裏渾濁不堪、氣味難聞,每次經過都想繞道走。”近年來,靈寶市強力實施弘農澗河城區至函穀關段綜合治理工程,強化源頭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實施城區雨汙分流和農村汙水處置,開展弘農澗河流域集中綜合整治,大力發展林果業進行水土保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河道治理和河湖“清四亂”,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態環境和水質。
10月10日清晨,在靈寶市弘農澗河思平橋段,20餘隻白鷺聚集在淺灘處,時而覓食嬉戲,時而展翅飛翔,閑庭信步,愜意十足。弘農澗河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Ⅱ-Ⅲ類之間,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目前,觀測記錄到的鳥類已超過30種。
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三門峽就進入“大天鵝時間”。三門峽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大天鵝之鄉”。白天鵝從10年前的2000餘隻增加到現在的1.6萬餘隻,棲息地由4處增加到9處,三門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大天鵝棲息地和觀賞區。
產業轉型向綠向新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離不開產業轉型升級。
10月8日,在河南開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年產10萬噸PBT裝置係統產品出口末端,工作人員對首批新產品進行智能化裝袋作業,這標誌著該公司10萬噸/年PBT係列產品項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順利產出合格產品。
“經過數年發展,開祥化工已經擁有兩條完備的煤化工產業鏈條,攻克技術難題,率先在河南省實現‘以煤製衣’的重大突破。”公司總經理和進偉說,該項目以對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丁二酸(酐)、己二酸等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聚合工藝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近年來,三門峽產業轉型向綠向新,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快構建“萬億引領、千億提升、百億新興”的產業格局,努力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製造之城。
10月12日,靈寶市200兆瓦/400兆瓦時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正式開工,標誌著靈寶市首個大型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進入全麵建設階段。
“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豫西電網運行穩定性,提高電力輔助調峰、調頻能力及新能源消納能力,將為靈寶市打造‘源網荷儲’四維協同互動新型電力係統起到重大帶動作用。”靈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寶麗說。
綠色低碳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科技賦能強動力、節能降碳增內力、轉變觀念聚合力,三門峽市堅持以戰略思維和係統思維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蝶變。
8月下旬,三門峽市山果演義智慧農業中心與馬來西亞同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三門峽市“陽光玫瑰”葡萄首次出口到國際市場。
這是三門峽打造獨具特色的沿黃鄉村振興樣板的生動縮影。三門峽市高質量編製《三門峽市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專項規劃》,聚焦沿黃6個縣(市、區)16個鄉鎮90多個行政村,以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為抓手,按照“一帶三區四組團”空間布局,著力建設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87.5%的沿黃鄉村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曆史文化,一直是三門峽改革發展中最鮮明的底色、最充沛的養分。
10月14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組織的“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係列線下沙龍活動在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舉行,10餘名“島友”在逛博物館、找考古盲盒中感受廟底溝文化的內涵底蘊,深刻了解中華史前文化的光輝燦爛。
“廟底溝博物館的彩陶讓我們看到了先民對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現了當時人們在藝術上的嚐試和極高造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華文明的魅力與輝煌。”來自鄭州的“島友”蔡藝彤告訴記者。
今年春節,仰韶文化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驚豔亮相央視兔年春晚主舞台,解鎖文明密碼,綻放滿庭芳華。“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春節新時尚,廟底溝博物館春節期間接待遊客3萬餘人。
以文潤城、以文興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門峽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在以仰韶文化為標誌的黃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積極構建“一帶一廊”文化旅遊發展格局。
“站在這裏,一眼望三省,觀賞九曲黃河、長河落日、壯觀雲海。”靈寶市函穀關鎮東寨村黨支部委員張展展說,每到周末、節假日,來東寨村觀光打卡的遊客可達五六千人,刺激了消費,帶動了村民增收。
東寨村依托黃河觀景台,先後建成遊客服務中心、觀景長廊、停車場等,大棚采摘、農家樂、遊樂園、特色小吃店等配套服務項目相繼落成,鄉村特色旅遊日益火爆。
說起村裏的變化,東寨村黨支部書記陳銀海滿心喜悅:“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們村開展了‘我與黃河合影’‘家庭暢玩無動力遊樂園’‘文藝輕騎兵歌舞讚家鄉’‘打乒乓贏門票’等活動,短短幾天時間,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
三門峽市深入實施文旅文創“三年倍增計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堅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創新、有機化貫通,持續深化“文旅+農業”“文旅+工業”“文旅+紅色教育”“文旅+體育”“文旅+康養”等,打造文旅全產業鏈條。今年1至8月,三門峽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2780.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30.8億元,同比分別上升66.41%、77.94%,成為黃河流域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
做好“河”文章(記者手記)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千秋大計。三門峽地處黃河中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使命在肩、責無旁貸。
當前,三門峽正突出做好“河”這篇大文章,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
三門峽在河南省率先建設高品質、複合型沿黃生態廊道,打造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帶動城市特色、城市品質持續提升,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