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平均畝產321.82公斤!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範縣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再次刷新了大豆百畝以上連片實收測產平均單產全國高產紀錄。獲嘉縣大豆種植麵積不大,但單產水平較高,這裏大豆豐產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組合拳”在發揮作用?又能為提高大豆國內供給率提供怎樣的創新密碼?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大新莊鄉帥莊村大豆田裏,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機聲隆隆。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係測產專家在進行實收實測,經過去雜質、去水分,最終實測結果為平均畝產321.82公斤,刷新了大豆百畝以上連片實收測產平均單產全國高產紀錄。作為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範縣,這是獲嘉縣連續4年實現大豆高產紀錄。
夯實高產底氣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2020年開始,獲嘉縣投資9.3億元,建設30萬畝高標準農田,覆蓋全縣11個鄉鎮163個村。
走進獲嘉縣照鏡鎮三位村的高標準農田,一壟壟良田集中連片,一條條標準化水泥路筆直平整。三位村地理位置偏僻,共有2600畝土地,種植糧食是當地群眾主要收入來源。“去年,鎮政府決定在我們村建設近1000畝高標準農田,這可解決了我們村種地的‘大難題’!”三位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旗說。
為了確保糧食穩定增產,不斷提升農田抗災能力,照鏡鎮2022年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後的農田土地平整、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既可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又能實現集約化生產,農業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建設高標準農田受益不受益,老百姓說了算。
“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後,地塊平整了,土壤改良了。”三位村村民劉西偉說,原來的地塊高低不平,現在的農田非常適合農機作業,既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糧食產量。“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俺原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三位村村民王建民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王建民種植的大豆迎來豐收,他直言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大豆豐收上了份“保險”。
“我們對八支排進行整理,共清除大概1米深的淤泥。通過整理開挖,將原來最寬不足3米的河道拓寬至5米,這樣八支排的水量能夠滿足兩側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需求。八支排改造對於排澇功能的提升同樣明顯,以往雨季防汛的時候,三五天都排不掉的水,現在一天就能排完。”王國旗指著煥然一新的河道向記者介紹。
河道修繕,土地平整,生產道路硬化……農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在給農業生產增收提供保障的同時,也給廣大農戶種糧吃了一顆“定心丸”。三位村種糧大戶劉培星流轉的近百畝土地一多半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範圍內,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收割機集中收割等科學化耕種和機械化管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成效明顯。
挖掘高產潛力
大豆平均畝產節節攀升,有何增產秘訣?
“我們大豆增產的突破口在於種子。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獲嘉縣種子站站長張國際介紹,獲嘉縣大豆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裏種植了200多個大豆新品種、新品係,其中“鄭1307”耐澇耐旱,具有抗倒伏、抗裂莢、底莢高、株型緊湊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麵積機械化耕種。奔走在田間地頭試驗良種、推廣良種,幫助農戶增產增收,已經成為張國際的日常,他想讓群眾享受到優質種子帶來的增產紅利。
在獲嘉縣位莊鄉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種糧大戶徐方子的1200畝大豆喜獲豐收。“我選種的是‘鄭1307’,今年我這幾個地塊的大豆畝產都在300公斤以上。”徐方子告訴記者高產高效的妙招。
“實驗+示範”帶動了一批種糧大戶和群眾的種植熱情。“鄭1307”在獲嘉縣及周邊黃淮海地區大麵積推廣,目前成為河南省種植麵積最大的大豆品種。
“獲嘉縣連續4年與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係合作開展大規模全國大豆新品種試驗示範,篩選適宜在獲嘉縣繁種應用且適合在黃淮海地區推廣的高產優質品種,為獲嘉縣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奠定基礎。”獲嘉縣委書記趙明俊說。
良種,讓糧食增產潛力不斷釋放;科技,讓糧食增產邁向“新高地”。
在獲嘉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中原農穀數智中心格外引人注目。當地建成了5G+智慧農業雲平台,包含智能灌溉、植保監測、苗情監測、氣象監測等13個子係統,通過在高標準農田裏建設的物聯網農業氣象站、土壤墒情監測站、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等設施,可以實時采集溫度、濕度、風速、雨量、土壤墒情等數據。
“以前一個人管理1000多畝地根本不敢想,現在縣裏建成了高標準農田和智慧農業雲平台,隻要在電腦或手機上登錄雲平台,就可以實時查看農作物長勢、土壤墒情和病蟲害情況,實現了一位‘農把式’管理千畝田。”種糧大戶周傑偉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應用軟件。周傑偉輕點幾下手機,幾公裏外的噴灌設備就開始灌溉了。
5G監測、植保無人機飛防、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目前,獲嘉縣大力推廣應用智慧播種農機、智慧田間管理農機、智慧收獲農機等,從技術上打消農戶對擴種的顧慮,為大豆大麵積單產提升提供保障。一大批種糧人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實現了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提供高產保障
“7月底是大豆開花成莢的關鍵期。連續降雨之後,地裏的大豆葉子開始泛黃。我與縣裏的農技專家聯係後沒多久,他們就來到地裏‘把脈問診’,指導病蟲害防治和追肥措施,保證大豆正常生長。”獲嘉縣位莊鄉大豆種植大戶徐啟全回憶道。
有問題找“田保姆”,已經成為獲嘉縣種植戶的共識。“專家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給我們送來政策‘大禮包’,我們增產增收的底氣越來越足。”徐啟全道出了農戶們的心聲。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種新型灌溉方式,既助力糧食增產,又能增加收益。”作為獲嘉縣土肥站站長,王慶安多年來致力於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記者見到他時,他正耐心向農戶講解:“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或微噴灌,澆一畝地的人工成本隻有兩元,還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收到水分不流失、肥料不損失的效果。”
大新莊鄉帥莊村大豆大麵積生產示範田負責人梁本亮告訴記者,示範田的108畝土地都已經用上了微噴灌技術,既省時又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在微噴灌節水技術的基礎上,他們還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將化肥溶於灌溉水中,使化肥充分發揮作用,進而提升大豆產量。
今年,是王慶安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的第33個年頭,在與農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他深知農民對科技知識的渴盼。為了更好提供便民服務,王慶安探索“農技+互聯網”的方式,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短信發布平台”,為獲嘉縣農資經營戶、種地大戶、村幹部等2100名用戶提供技術指導。他還創建了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專門發布各類農業知識,及時指導農業生產。
一邊是“田保姆”提供精準化服務,一邊是種植戶對科學種糧的學習與探索。
馮莊鎮職王村的農家書屋內,品類齊全的書籍擺放在書架上,村民們聚精會神地閱讀與現代農業相關的書籍。
“這本大豆種植技術的書真不錯,我經常來學習,爭取明年我的田裏也能用上這些技術。”村民職玉印一邊看書一邊在筆記本上記下種植要點。
“今年,農家書屋專門增加了豐富的農業書籍,我們還定期在書屋舉辦農業技能培訓,邀請縣裏的農業專家來講解農業種植知識。這樣一來,來看書的村民就越來越多了。”職王村黨支部書記職奇峰說。
今年以來,獲嘉縣共有100餘名基層農技人員和500多名種植戶參加了縣裏舉辦的培訓班,不斷提高生產技能。
(本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平均畝產321.82公斤!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範縣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再次刷新了大豆百畝以上連片實收測產平均單產全國高產紀錄。獲嘉縣大豆種植麵積不大,但單產水平較高,這裏大豆豐產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組合拳”在發揮作用?又能為提高大豆國內供給率提供怎樣的創新密碼?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大新莊鄉帥莊村大豆田裏,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機聲隆隆。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係測產專家在進行實收實測,經過去雜質、去水分,最終實測結果為平均畝產321.82公斤,刷新了大豆百畝以上連片實收測產平均單產全國高產紀錄。作為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範縣,這是獲嘉縣連續4年實現大豆高產紀錄。
夯實高產底氣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2020年開始,獲嘉縣投資9.3億元,建設30萬畝高標準農田,覆蓋全縣11個鄉鎮163個村。
走進獲嘉縣照鏡鎮三位村的高標準農田,一壟壟良田集中連片,一條條標準化水泥路筆直平整。三位村地理位置偏僻,共有2600畝土地,種植糧食是當地群眾主要收入來源。“去年,鎮政府決定在我們村建設近1000畝高標準農田,這可解決了我們村種地的‘大難題’!”三位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旗說。
為了確保糧食穩定增產,不斷提升農田抗災能力,照鏡鎮2022年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後的農田土地平整、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既可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又能實現集約化生產,農業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建設高標準農田受益不受益,老百姓說了算。
“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後,地塊平整了,土壤改良了。”三位村村民劉西偉說,原來的地塊高低不平,現在的農田非常適合農機作業,既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糧食產量。“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俺原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三位村村民王建民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王建民種植的大豆迎來豐收,他直言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大豆豐收上了份“保險”。
“我們對八支排進行整理,共清除大概1米深的淤泥。通過整理開挖,將原來最寬不足3米的河道拓寬至5米,這樣八支排的水量能夠滿足兩側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需求。八支排改造對於排澇功能的提升同樣明顯,以往雨季防汛的時候,三五天都排不掉的水,現在一天就能排完。”王國旗指著煥然一新的河道向記者介紹。
河道修繕,土地平整,生產道路硬化……農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在給農業生產增收提供保障的同時,也給廣大農戶種糧吃了一顆“定心丸”。三位村種糧大戶劉培星流轉的近百畝土地一多半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範圍內,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收割機集中收割等科學化耕種和機械化管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成效明顯。
挖掘高產潛力
大豆平均畝產節節攀升,有何增產秘訣?
“我們大豆增產的突破口在於種子。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獲嘉縣種子站站長張國際介紹,獲嘉縣大豆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裏種植了200多個大豆新品種、新品係,其中“鄭1307”耐澇耐旱,具有抗倒伏、抗裂莢、底莢高、株型緊湊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麵積機械化耕種。奔走在田間地頭試驗良種、推廣良種,幫助農戶增產增收,已經成為張國際的日常,他想讓群眾享受到優質種子帶來的增產紅利。
在獲嘉縣位莊鄉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種糧大戶徐方子的1200畝大豆喜獲豐收。“我選種的是‘鄭1307’,今年我這幾個地塊的大豆畝產都在300公斤以上。”徐方子告訴記者高產高效的妙招。
“實驗+示範”帶動了一批種糧大戶和群眾的種植熱情。“鄭1307”在獲嘉縣及周邊黃淮海地區大麵積推廣,目前成為河南省種植麵積最大的大豆品種。
“獲嘉縣連續4年與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係合作開展大規模全國大豆新品種試驗示範,篩選適宜在獲嘉縣繁種應用且適合在黃淮海地區推廣的高產優質品種,為獲嘉縣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奠定基礎。”獲嘉縣委書記趙明俊說。
良種,讓糧食增產潛力不斷釋放;科技,讓糧食增產邁向“新高地”。
在獲嘉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中原農穀數智中心格外引人注目。當地建成了5G+智慧農業雲平台,包含智能灌溉、植保監測、苗情監測、氣象監測等13個子係統,通過在高標準農田裏建設的物聯網農業氣象站、土壤墒情監測站、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等設施,可以實時采集溫度、濕度、風速、雨量、土壤墒情等數據。
“以前一個人管理1000多畝地根本不敢想,現在縣裏建成了高標準農田和智慧農業雲平台,隻要在電腦或手機上登錄雲平台,就可以實時查看農作物長勢、土壤墒情和病蟲害情況,實現了一位‘農把式’管理千畝田。”種糧大戶周傑偉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應用軟件。周傑偉輕點幾下手機,幾公裏外的噴灌設備就開始灌溉了。
5G監測、植保無人機飛防、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目前,獲嘉縣大力推廣應用智慧播種農機、智慧田間管理農機、智慧收獲農機等,從技術上打消農戶對擴種的顧慮,為大豆大麵積單產提升提供保障。一大批種糧人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實現了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提供高產保障
“7月底是大豆開花成莢的關鍵期。連續降雨之後,地裏的大豆葉子開始泛黃。我與縣裏的農技專家聯係後沒多久,他們就來到地裏‘把脈問診’,指導病蟲害防治和追肥措施,保證大豆正常生長。”獲嘉縣位莊鄉大豆種植大戶徐啟全回憶道。
有問題找“田保姆”,已經成為獲嘉縣種植戶的共識。“專家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給我們送來政策‘大禮包’,我們增產增收的底氣越來越足。”徐啟全道出了農戶們的心聲。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種新型灌溉方式,既助力糧食增產,又能增加收益。”作為獲嘉縣土肥站站長,王慶安多年來致力於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記者見到他時,他正耐心向農戶講解:“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或微噴灌,澆一畝地的人工成本隻有兩元,還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收到水分不流失、肥料不損失的效果。”
大新莊鄉帥莊村大豆大麵積生產示範田負責人梁本亮告訴記者,示範田的108畝土地都已經用上了微噴灌技術,既省時又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在微噴灌節水技術的基礎上,他們還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將化肥溶於灌溉水中,使化肥充分發揮作用,進而提升大豆產量。
今年,是王慶安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的第33個年頭,在與農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他深知農民對科技知識的渴盼。為了更好提供便民服務,王慶安探索“農技+互聯網”的方式,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短信發布平台”,為獲嘉縣農資經營戶、種地大戶、村幹部等2100名用戶提供技術指導。他還創建了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專門發布各類農業知識,及時指導農業生產。
一邊是“田保姆”提供精準化服務,一邊是種植戶對科學種糧的學習與探索。
馮莊鎮職王村的農家書屋內,品類齊全的書籍擺放在書架上,村民們聚精會神地閱讀與現代農業相關的書籍。
“這本大豆種植技術的書真不錯,我經常來學習,爭取明年我的田裏也能用上這些技術。”村民職玉印一邊看書一邊在筆記本上記下種植要點。
“今年,農家書屋專門增加了豐富的農業書籍,我們還定期在書屋舉辦農業技能培訓,邀請縣裏的農業專家來講解農業種植知識。這樣一來,來看書的村民就越來越多了。”職王村黨支部書記職奇峰說。
今年以來,獲嘉縣共有100餘名基層農技人員和500多名種植戶參加了縣裏舉辦的培訓班,不斷提高生產技能。
(本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