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鄉村行·看振興 再向三山行·大別山采風②丨問路
更新時間:2023-11-5 13:07:22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梁瑩瑩 劉宏冰

  70歲的羅延美記性大不如從前了,那條跟了他多年的黃狗,有時一兩天都忘了喂食。

  可是,問起金崗山村30餘年的山路變遷,他清晰如昨。

39b2ff59886146b8b112ac723e98705b.jpg

  “從陡峭的‘通天梯’到顛簸的砂石路,再到如今平整的水泥路。”11月1日,當過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羅延美,指著路邊停著汽車的公路說,“這是我們村的‘命根子’,寄托著我和娃子兩代人的希望!”

  羅延美口中的“娃子”,是他的大兒子羅崇堯,商城縣達權店鎮金崗山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

  “小村在群峰之間,三麵是懸崖,一麵大陡坡。”曾經,金崗山村“行路難”在商城縣赫赫有名。懸崖峭壁猶如一道天塹,阻斷了村裏人下山的路,也阻擋了他們脫貧致富的腳步。

  “向懸崖要路!”1995年冬,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羅延美,帶領全村人在山崖之上鑿響了向命運抗爭的釺聲。

  彼時,對於在外漂泊多年的羅崇堯而言,修路這件事意義非凡。“路修好了,回家的路就順了。”這一年,羅崇堯毅然放棄在外的生意,返鄉加入到築路隊伍中。

  榔頭一錘錘地砸、鋼釺一點點地撬、簸箕一擔擔地挑……曆時3年,一條凝聚著汗水和心血的砂石路鑿通了,結束了村民肩挑背馱攀爬“通天梯”的曆史。

  社會發展變化快,漸漸地,砂石路也落伍了:晴天倒還好,雨天通車仍是難。

  “一定要修一條可供群眾通達四方的康莊大道!”為了爭取項目資金,羅延美又開始四處奔走。

49b3375794d14c96b17abdfdae44af82.jpg

  2005年,搭乘政策東風,村裏請來了專業施工隊。終於,一條水泥鋪就的公路穿村而過,金崗山村從此告別“行路難”。

  村裏與外界的交流日漸頻繁。羅延美發現,光修通公路還不夠,鄉親們更盼著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但此時自己該“退休”了,換誰來當新的“領頭羊”?村裏人舉薦羅崇堯,他卻擔心兒子肩膀“嫩”。

  “他在外能當老板能扛事,領著一幫工友掙大錢,現在回村當村支書,領著群眾來致富,你咋還不放心?”時任鎮黨委書記李喜華的一席話,終於讓他定了心。

  2020年春,經鎮黨委同意,羅崇堯成為村黨支部書記,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新起點,村裏產業發展何去何從,成了羅崇堯上任後麵臨的一大難題。

  一開始村裏發展養豬,但從外地引進的豬仔不能適應本地環境,沒多久都得病死了;後來試著種植絲瓜絡,還是因為“水土不服”,菜爛在了地裏;茶葉、油茶作為村裏的傳統產業,由於不對市場“口味”,鮮有商家來收購。

8353fd20889f436fa50b6a18e1e02a48.jpg

  羅崇堯沒有放棄,通過一次次走訪、試驗,他找到了一條因地製宜的產業之路:推動茶葉、油茶等主導產業品牌化發展,推廣野菊花、板栗等新型作物。

  聽說鄉裏來了油茶技術隊,他連夜跑去請專家來“把脈問診”;聽說其他村茶葉種得好,他帶著村民一趟又一趟趕去取經。

  幾年下來,全村發展高山茶園300多畝,油茶種植麵積擴大到2000多畝,產量和品質都得到大幅提升。

  發展的路通了,金崗山村活了!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開進山來,茶葉、油茶、野菊花,土雞、牛羊、散養驢,大山裏的土特產源源不斷運出山,藏在深山人不識的“寶貝”,成了山外人的“搶手貨”。

  世外桃源般的金崗山村也成了城裏人向往的地方,進山遊玩的人多了起來,荒廢多年的“通天梯”,竟成了人們運動健身、登高望遠的網紅打卡地。

  相比以前,村裏也更熱鬧了。文化活動中心的建立,讓群眾文化活動有了新陣地。每月一次的餃子宴,老人們圍聚一起,鄰裏情在交流中逐漸升溫……

  山還是那座山,山裏人的“路”卻多了很多。

p56_b.jpg

  河南日報1998年5月2日關於金崗山村的報道《金崗山的路》。

  “三山”今昔說

  路就在腳下

  □張慧敏

  三麵懸崖、一麵陡坡,住在山巔上的金崗山村人曾苦於下山之路。30多年間,他們在不斷修路,也在不斷探索發展之路。

  修了300多個石階,“通天梯”讓鄉親們出行便利了;靠著一條僅能開農用三輪車的砂石路,金崗山村人開始走出貧困,甚至有幾家建起了兩層小樓;水泥路修通,致富的路也通了,金崗山村人把汽車開回家。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金崗山村人在不懈奮鬥中,蹚出一條自己的路,迎來美好生活。

  接續奮鬥,羅崇堯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青年人敢想敢闖,思路一活,出路就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依托大山的生態資源,發展茶葉、油茶種植等特色產業,金崗山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通天梯”成了遊客的“打卡地”,這條路上,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有金崗山村人奮鬥的最美風景。發展生態旅遊是金崗山村要開辟的一條新路。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路就在腳下,金崗山村正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堅定地朝前走。(作者為1998年河南日報“三山行”大別山采風報道組成員)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鄉村行·看振興 再向三山行·大別山采風②丨問路
    2023-11-5 13:07:22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梁瑩瑩 劉宏冰

      70歲的羅延美記性大不如從前了,那條跟了他多年的黃狗,有時一兩天都忘了喂食。

      可是,問起金崗山村30餘年的山路變遷,他清晰如昨。

    39b2ff59886146b8b112ac723e98705b.jpg

      “從陡峭的‘通天梯’到顛簸的砂石路,再到如今平整的水泥路。”11月1日,當過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羅延美,指著路邊停著汽車的公路說,“這是我們村的‘命根子’,寄托著我和娃子兩代人的希望!”

      羅延美口中的“娃子”,是他的大兒子羅崇堯,商城縣達權店鎮金崗山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

      “小村在群峰之間,三麵是懸崖,一麵大陡坡。”曾經,金崗山村“行路難”在商城縣赫赫有名。懸崖峭壁猶如一道天塹,阻斷了村裏人下山的路,也阻擋了他們脫貧致富的腳步。

      “向懸崖要路!”1995年冬,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羅延美,帶領全村人在山崖之上鑿響了向命運抗爭的釺聲。

      彼時,對於在外漂泊多年的羅崇堯而言,修路這件事意義非凡。“路修好了,回家的路就順了。”這一年,羅崇堯毅然放棄在外的生意,返鄉加入到築路隊伍中。

      榔頭一錘錘地砸、鋼釺一點點地撬、簸箕一擔擔地挑……曆時3年,一條凝聚著汗水和心血的砂石路鑿通了,結束了村民肩挑背馱攀爬“通天梯”的曆史。

      社會發展變化快,漸漸地,砂石路也落伍了:晴天倒還好,雨天通車仍是難。

      “一定要修一條可供群眾通達四方的康莊大道!”為了爭取項目資金,羅延美又開始四處奔走。

    49b3375794d14c96b17abdfdae44af82.jpg

      2005年,搭乘政策東風,村裏請來了專業施工隊。終於,一條水泥鋪就的公路穿村而過,金崗山村從此告別“行路難”。

      村裏與外界的交流日漸頻繁。羅延美發現,光修通公路還不夠,鄉親們更盼著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但此時自己該“退休”了,換誰來當新的“領頭羊”?村裏人舉薦羅崇堯,他卻擔心兒子肩膀“嫩”。

      “他在外能當老板能扛事,領著一幫工友掙大錢,現在回村當村支書,領著群眾來致富,你咋還不放心?”時任鎮黨委書記李喜華的一席話,終於讓他定了心。

      2020年春,經鎮黨委同意,羅崇堯成為村黨支部書記,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新起點,村裏產業發展何去何從,成了羅崇堯上任後麵臨的一大難題。

      一開始村裏發展養豬,但從外地引進的豬仔不能適應本地環境,沒多久都得病死了;後來試著種植絲瓜絡,還是因為“水土不服”,菜爛在了地裏;茶葉、油茶作為村裏的傳統產業,由於不對市場“口味”,鮮有商家來收購。

    8353fd20889f436fa50b6a18e1e02a48.jpg

      羅崇堯沒有放棄,通過一次次走訪、試驗,他找到了一條因地製宜的產業之路:推動茶葉、油茶等主導產業品牌化發展,推廣野菊花、板栗等新型作物。

      聽說鄉裏來了油茶技術隊,他連夜跑去請專家來“把脈問診”;聽說其他村茶葉種得好,他帶著村民一趟又一趟趕去取經。

      幾年下來,全村發展高山茶園300多畝,油茶種植麵積擴大到2000多畝,產量和品質都得到大幅提升。

      發展的路通了,金崗山村活了!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開進山來,茶葉、油茶、野菊花,土雞、牛羊、散養驢,大山裏的土特產源源不斷運出山,藏在深山人不識的“寶貝”,成了山外人的“搶手貨”。

      世外桃源般的金崗山村也成了城裏人向往的地方,進山遊玩的人多了起來,荒廢多年的“通天梯”,竟成了人們運動健身、登高望遠的網紅打卡地。

      相比以前,村裏也更熱鬧了。文化活動中心的建立,讓群眾文化活動有了新陣地。每月一次的餃子宴,老人們圍聚一起,鄰裏情在交流中逐漸升溫……

      山還是那座山,山裏人的“路”卻多了很多。

    p56_b.jpg

      河南日報1998年5月2日關於金崗山村的報道《金崗山的路》。

      “三山”今昔說

      路就在腳下

      □張慧敏

      三麵懸崖、一麵陡坡,住在山巔上的金崗山村人曾苦於下山之路。30多年間,他們在不斷修路,也在不斷探索發展之路。

      修了300多個石階,“通天梯”讓鄉親們出行便利了;靠著一條僅能開農用三輪車的砂石路,金崗山村人開始走出貧困,甚至有幾家建起了兩層小樓;水泥路修通,致富的路也通了,金崗山村人把汽車開回家。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金崗山村人在不懈奮鬥中,蹚出一條自己的路,迎來美好生活。

      接續奮鬥,羅崇堯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青年人敢想敢闖,思路一活,出路就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依托大山的生態資源,發展茶葉、油茶種植等特色產業,金崗山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通天梯”成了遊客的“打卡地”,這條路上,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有金崗山村人奮鬥的最美風景。發展生態旅遊是金崗山村要開辟的一條新路。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路就在腳下,金崗山村正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堅定地朝前走。(作者為1998年河南日報“三山行”大別山采風報道組成員)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