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10月31日,在紅旗渠畔廟荒村村中心的千年皂角樹下,村黨支部書記鬱林英介紹,廟荒村是紅旗渠唯一穿村而過的村莊,每年都有不少人前來采風遊玩。
廟荒村隸屬林州市黃華鎮,坐落在太行山麓、紅旗渠畔, 南靠山清水秀的天平山,北依雄偉壯麗的黃華山。“廟荒廟荒,連廟都荒”,曾經,廟荒村村如其名,荒涼凋敝,村民出行難、吃水難,300多畝耕地靠天收……是黃華鎮最窮的村之一,還是省級貧困村。
如今,沿渠往村裏走,到處都能看到石梯、石樓、石板房、竹林、籬笆、古樸蒼翠,小院的名字也格外“別致”:尚德小院、自強小院、和諧小院……昔日貧瘠的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河南最美鄉村”。
當天,記者跟隨“精神的力量——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廟荒村,一起見證“荒”村的“蝶變”。
擦亮振興“底色”
“父輩當年‘戰太行’,現在我們要‘富太行’、‘美太行’”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誌,誓把河山重安排。”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在黨的領導下,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裏的“人工天河”。
由於曆史原因,紅旗渠畔廟荒村的鄉親們雖然解決了吃水的困難,但一直沒有徹底擺脫貧困。
要想富,先修路。鬱林英帶領村民,首先改善村容村貌,將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
“以前村子到處都是泥土路,2016年,我們在整村改造時,采用了小石板鋪路,像我們腳下踩的這些方方正正的石塊是購買的,這些不規則的石塊,很多是咱老百姓從漢河道裏邊撿的。充分發揚紅旗渠精神,我們在整村建設的時候,老百姓給我們省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物力。”講解員告訴記者。
隨著6.8公裏村內道路實現硬化,安全飲水蓄水池和灌溉水渠建成並投入使用,天然氣入戶工程完成並通氣,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部分竣工,3個文體廣場全部完工……一項項村莊建設工程的實施,讓村裏的街道寬了,路燈亮了,公交車通了,環境整潔了。
“俺做夢都沒想到村裏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有村民感慨說。“父輩當年‘戰太行’,現在我們要‘富太行’、‘美太行’。”鬱林英說,“無論是修紅旗渠還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道理都是一樣的。隻要黨的政策真正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就有的是幹勁,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注入產業“活水”
“特色民宿一條龍服務,十一假期村裏家家戶戶客人爆滿”
“俺村背靠太行山,紅旗渠穿村而過,發展鄉村旅遊肯定行。”看到好些村通過鄉村旅遊走上致富道路,鬱林英多次外出“取經”。
當年紅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來的,如今的鄉村振興也在一件一件具體紮實的工作中推進。基礎設施完善後,村裏開始打造特色民宿產業,從農家樂的設計、注冊到培訓烹飪、學習創業,村裏為開辦農家樂的村民提供一條龍服務。
“現在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家民宿,在以前整片地方都是斷壁殘垣,我們現在在這塊地方打造了一個中高端的民宿,裏麵有台球廳,還有KTV。”講解員指著渠對麵的石板房告訴記者。
“剛開始,大家對民宿是沒有概念的,因為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這個小山村,他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民宿,什麼叫做農家樂,也是那個時候,鬱書記是四處籌集了1萬塊錢,組織大家到外麵去學習,大家的眼界寬了,思想也發生了改變。”講解員說。
記者走進一家名為“紅家樂”的農家院看到,院裏、屋裏保留著鄉村特色的木質地板、飯桌、碗架子、門簾子,陽光從紅磚房的落地窗灑向屋內,一片明亮……
“很多老黨員在村子整村建設的時候起到了引領帶頭的作用,像眼前看到的這家‘紅家樂’,是我們村子一位老黨員劉明生開辦的農家樂,也是村子的第一家農家樂。”鬱林英介紹,劉明生當年營業就賺了四五萬元,跟著劉明生,村裏一家家特色民宿紛紛開建,今年十一假期,村裏家家戶戶民宿客人都爆滿。
近年來,廟荒村以高標準創建 4A 級景區、爭創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為目標,著力建設美麗鄉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河南省衛生村”、“河南省最美鄉村”、“國家 3A 級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接踵而至。
紅旗渠精神永在
“將主抓民富村強工程,讓所有人臉上的笑容更多”
每天,在紅旗渠畔廟荒村村中心的千年皂角樹廣場,是村民“集會”的地方。廟荒村將皂角樹打造為螢火蟲燈光樹,晚上打開燈光,整棵樹上就像有成千上萬顆螢火蟲在飛舞,非常漂亮。
“老百姓對這棵皂角樹也是有信仰的,它有1200多年曆史,我們都稱它為長壽樹,所以我們的皂角也是不隨意摘取的,都是等它自然成熟掉下來以後,大家才會撿回家。像前段時間的重陽節活動,還有每年的春晚,我們也都在這舉行。”鬱林英介紹,這是村裏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在皂角樹北側,廟荒村將以前的塌房打造成了一個古書堂,裏麵是放著一些圖書,包括體育用品,小學生每天下午放學以後,可以到這邊來學習寫字,老百姓稱其為四點半課堂。
“把脫貧攻堅作為整村的主抓工作,我們用兩個精神來傳承來發揚。”鬱林英介紹,第一個精神,是發揚20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精神,這是作為老一輩人的精神傳承。第二個精神,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們廟荒村人發揚“新紅旗渠精神”即“脫貧攻堅精神”。正是這兩個精神,把廟荒村打造成“幸福村”。
“今後,我們仍主抓民富村強的工程,落實到位。最終目標就是讓所有人的腰錢袋子鼓起來,讓所有人腰杆硬起來,讓所有人臉上的笑容更多,讓村莊更美,這是我們廟荒村所有人的期盼,也是未來落實的各項工作的最重要的一步!”鬱林英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