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10月21日上午,“解讀中原糧倉的密碼”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周口市西華縣,跟著“土代表”黨永富發現土壤的“秘密”,了解中國“妙手”治土、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的經驗做法。
黨永富,著名治土專家、河南省高層次人才、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由於長期與土壤打交道,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土代表”。
黨永富展示玉米根部土壤情況
從1988年開始,黨永富堅持“治土”30多年,圍繞土壤中除草劑殘留障礙、土壤生態退化、土壤營養失衡這三方麵問題,帶領團隊克難攻艱,開創中國治理土壤“三係法”,創建“三土三方”耕地質量提升綠色集成技術(簡稱“三土三方”技術),即對有障礙土壤進行消障、對退化土壤進行改良和對營養失衡的土壤實施有機無機結合、培肥地力。
“為啥現在大家都說地裏‘看不見’蚯蚓、‘聽不見’蟈蟈叫?這就是我們治理土壤的人所麵臨的問題。”黨永富說,“蚯蚓、青蛙、蛇、螢火蟲、蟈蟈等是土壤是否健康的‘晴雨表’,蚯蚓更是土壤改良的‘工程師’。如果蚯蚓消失、微生物菌群失調,土壤就會退化、營養失調,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三土三方”技術示範田和對照田玉米長勢對比 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11日,河南省現代農業協會高標準農田建設專委會牽頭組織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和農村廳、河南省農科院專家,在安陽縣瓦店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開展土壤中的蚯蚓調查,進行多點位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兩年連續使用“三土三方”技術的土壤每平方米蚯蚓數量平均131頭,而對照田僅有38.3頭,示範田與對照田相比每平方米增長蚯蚓92.7頭;示範田有機質含量每公斤土壤28.1%,對照田23.2%,平均提升5個多百分點;耕層厚度提升11公分。
“這說明‘三土三方’技術使土壤土質疏鬆肥沃,耕地可持續使用能力增強。”黨永富說,目前,全國範圍內,“三土三方”技術在河南60多個縣區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江蘇、山東、河北等省(市、自治區)累計推廣麵積5600多萬畝,在降解除草劑殘留、改變土壤微生物菌群、耕地質量提升方麵效果顯著。
2021年至2023年,“三土三方”技術連續三年被列為河南省農業主推技術。2022年12月,“三土三方”技術中的新材料“碳吸附聚穀氨酸”技術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低碳技術。“三土三方”技術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項目的應用中得到了建設單位和農民群眾的高度認可,為提高耕地質量插上科技的“翅膀”。(文/圖 萬慶麗)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10月21日上午,“解讀中原糧倉的密碼”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周口市西華縣,跟著“土代表”黨永富發現土壤的“秘密”,了解中國“妙手”治土、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的經驗做法。
黨永富,著名治土專家、河南省高層次人才、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由於長期與土壤打交道,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土代表”。
黨永富展示玉米根部土壤情況
從1988年開始,黨永富堅持“治土”30多年,圍繞土壤中除草劑殘留障礙、土壤生態退化、土壤營養失衡這三方麵問題,帶領團隊克難攻艱,開創中國治理土壤“三係法”,創建“三土三方”耕地質量提升綠色集成技術(簡稱“三土三方”技術),即對有障礙土壤進行消障、對退化土壤進行改良和對營養失衡的土壤實施有機無機結合、培肥地力。
“為啥現在大家都說地裏‘看不見’蚯蚓、‘聽不見’蟈蟈叫?這就是我們治理土壤的人所麵臨的問題。”黨永富說,“蚯蚓、青蛙、蛇、螢火蟲、蟈蟈等是土壤是否健康的‘晴雨表’,蚯蚓更是土壤改良的‘工程師’。如果蚯蚓消失、微生物菌群失調,土壤就會退化、營養失調,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三土三方”技術示範田和對照田玉米長勢對比 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11日,河南省現代農業協會高標準農田建設專委會牽頭組織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和農村廳、河南省農科院專家,在安陽縣瓦店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開展土壤中的蚯蚓調查,進行多點位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兩年連續使用“三土三方”技術的土壤每平方米蚯蚓數量平均131頭,而對照田僅有38.3頭,示範田與對照田相比每平方米增長蚯蚓92.7頭;示範田有機質含量每公斤土壤28.1%,對照田23.2%,平均提升5個多百分點;耕層厚度提升11公分。
“這說明‘三土三方’技術使土壤土質疏鬆肥沃,耕地可持續使用能力增強。”黨永富說,目前,全國範圍內,“三土三方”技術在河南60多個縣區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江蘇、山東、河北等省(市、自治區)累計推廣麵積5600多萬畝,在降解除草劑殘留、改變土壤微生物菌群、耕地質量提升方麵效果顯著。
2021年至2023年,“三土三方”技術連續三年被列為河南省農業主推技術。2022年12月,“三土三方”技術中的新材料“碳吸附聚穀氨酸”技術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低碳技術。“三土三方”技術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項目的應用中得到了建設單位和農民群眾的高度認可,為提高耕地質量插上科技的“翅膀”。(文/圖 萬慶麗)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