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稻花香裏說豐年。10月19日上午,“解讀中原糧倉的密碼”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信陽市羅山縣,探訪地肥苗壯、稻香米貴的經驗做法。
成熟的稻穗 攝影 王小軍
羅山是河南省糧食主要產區之一,常年種植水稻100萬畝、小麥45萬畝、油菜40萬畝,稻田綜合種養近20萬畝,基本形成“南茶、北菜、中部種養、環城花卉苗木”的產業格局。
“紫雲英+水稻” 綠肥增產味道好
在羅山縣子路鎮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晚稻稻田裏,稻穗飽滿,呈現一派豐收景象。
連片的稻田裏,4台收割機轟鳴作響,來回穿梭其中。收割、脫粒、粉碎稻杆……農機手技術嫻熟,機收減損知識了然於胸。
晚稻收割現場 攝影 王小軍
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全國種糧大戶陳貴權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老把式”,流轉土地5000多畝種水稻。“我們的目標是不僅讓老百姓吃飽,還要讓老百姓吃好。我們利用冬季閑田種植紫雲英,綠肥還田後種植‘淳豐優3號’水稻。這種水稻葉青籽黃、個高穗大、口感更好,今年畝產量預計能達到1500斤。”陳貴權介紹說,優品出優價,這種稻穀每斤的市場價比其他普通品種要高出兩三毛錢。
全國種糧大戶陳貴權介紹自己種植的紫雲英大米 攝影 王小軍
米不僅貴了,還好吃。陳貴權說:“種植紫雲英後,化肥用少了,水稻反而增產了,大米也更好吃了。我們定製生產的紫雲英大米口感香甜,不吃菜也能吃個兩大碗。”陳貴權手捧金黃的稻穗樂嗬嗬地說。
據了解,2020年9月,羅山縣成為全國綠肥產業“一縣一業”科技示範重點培育縣。目前該縣已在竹竿、高店、子路、靈山、鐵鋪等多個鄉鎮建成紫雲英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全縣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近20萬畝。
新品種引進展示田 攝影 王小軍
種植綠肥,不但提高了稻米品質、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農業更綠色、農民收益更高。羅山縣還以發展“紫雲英+”產業為抓手,聚焦紫雲英大米、紫雲英種子、紫雲英觀光農業等產業,打造“羅山紫雲英”公共品牌,推進生態農業全麵升級。
“再生稻”提質提量
在羅山縣,采訪團還見到了另一位種田“土專家”——河南省包氏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信陽市拔尖人才包乃勇。
河南省包氏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包乃勇介紹糧食生產種植情況 攝影 萬慶麗
“我35年就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水稻、小麥、油菜種植好。目前,我們已經形成工廠化育秧機製,不僅可以節約大量成本,還可以有效減少苗期病害,更好地培育壯苗。‘秧好一半穀’,育好苗就是最關鍵的問題。”包乃勇表示。
好苗出好米。包乃勇及其企業通過育插秧、再生稻、訂單農業等社會化服務,帶動羅山縣及周邊地區種植水稻20餘萬畝。
羅山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楊軍章介紹再生稻生產原理 攝影 萬慶麗
據了解,羅山縣再生稻的示範推廣種植,是將傳統的“一種一收”改為“一種兩收”,是鄉村振興產業支撐和提高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措施。羅山縣推廣再生稻不僅節支增效,而且增產增收。
從2013年至今,經過10年試驗推廣,羅山縣再生稻種植技術日趨成熟,種植麵積逐年擴大。2022年,該縣種植再生稻8.3萬畝,一季平均畝產600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200公斤,總產約6.64萬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文 萬慶麗 王小軍)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稻花香裏說豐年。10月19日上午,“解讀中原糧倉的密碼”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信陽市羅山縣,探訪地肥苗壯、稻香米貴的經驗做法。
成熟的稻穗 攝影 王小軍
羅山是河南省糧食主要產區之一,常年種植水稻100萬畝、小麥45萬畝、油菜40萬畝,稻田綜合種養近20萬畝,基本形成“南茶、北菜、中部種養、環城花卉苗木”的產業格局。
“紫雲英+水稻” 綠肥增產味道好
在羅山縣子路鎮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晚稻稻田裏,稻穗飽滿,呈現一派豐收景象。
連片的稻田裏,4台收割機轟鳴作響,來回穿梭其中。收割、脫粒、粉碎稻杆……農機手技術嫻熟,機收減損知識了然於胸。
晚稻收割現場 攝影 王小軍
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全國種糧大戶陳貴權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老把式”,流轉土地5000多畝種水稻。“我們的目標是不僅讓老百姓吃飽,還要讓老百姓吃好。我們利用冬季閑田種植紫雲英,綠肥還田後種植‘淳豐優3號’水稻。這種水稻葉青籽黃、個高穗大、口感更好,今年畝產量預計能達到1500斤。”陳貴權介紹說,優品出優價,這種稻穀每斤的市場價比其他普通品種要高出兩三毛錢。
全國種糧大戶陳貴權介紹自己種植的紫雲英大米 攝影 王小軍
米不僅貴了,還好吃。陳貴權說:“種植紫雲英後,化肥用少了,水稻反而增產了,大米也更好吃了。我們定製生產的紫雲英大米口感香甜,不吃菜也能吃個兩大碗。”陳貴權手捧金黃的稻穗樂嗬嗬地說。
據了解,2020年9月,羅山縣成為全國綠肥產業“一縣一業”科技示範重點培育縣。目前該縣已在竹竿、高店、子路、靈山、鐵鋪等多個鄉鎮建成紫雲英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全縣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近20萬畝。
新品種引進展示田 攝影 王小軍
種植綠肥,不但提高了稻米品質、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農業更綠色、農民收益更高。羅山縣還以發展“紫雲英+”產業為抓手,聚焦紫雲英大米、紫雲英種子、紫雲英觀光農業等產業,打造“羅山紫雲英”公共品牌,推進生態農業全麵升級。
“再生稻”提質提量
在羅山縣,采訪團還見到了另一位種田“土專家”——河南省包氏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信陽市拔尖人才包乃勇。
河南省包氏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包乃勇介紹糧食生產種植情況 攝影 萬慶麗
“我35年就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水稻、小麥、油菜種植好。目前,我們已經形成工廠化育秧機製,不僅可以節約大量成本,還可以有效減少苗期病害,更好地培育壯苗。‘秧好一半穀’,育好苗就是最關鍵的問題。”包乃勇表示。
好苗出好米。包乃勇及其企業通過育插秧、再生稻、訂單農業等社會化服務,帶動羅山縣及周邊地區種植水稻20餘萬畝。
羅山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楊軍章介紹再生稻生產原理 攝影 萬慶麗
據了解,羅山縣再生稻的示範推廣種植,是將傳統的“一種一收”改為“一種兩收”,是鄉村振興產業支撐和提高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措施。羅山縣推廣再生稻不僅節支增效,而且增產增收。
從2013年至今,經過10年試驗推廣,羅山縣再生稻種植技術日趨成熟,種植麵積逐年擴大。2022年,該縣種植再生稻8.3萬畝,一季平均畝產600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200公斤,總產約6.64萬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文 萬慶麗 王小軍)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