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河南通許:種糧大戶話豐收
更新時間:2023-10-13 16:14:39    來源:農民日報

 一有空,袁莊村種糧大戶郭新超就去地頭轉轉。剛收完的玉米棒子高高垛起,空氣中氤氳著新糧的清香。“今年又是豐收年,咱心裏高興。”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老郭做夢都惦記著這塊田、這塊地。

  今年小麥夏收期間,河南遭遇連續陰雨天氣,無疑給全年糧食生產提了個醒。無論是以郭新超為代表的種糧大戶,還是其所在的河南省通許縣,幹部群眾始終對秋種秋管秋收繃著一根弦。

  “以秋補夏,最大限度減輕極端天氣給全年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通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紅岩表示,秋糧生長期,農技人員對全縣12個鄉鎮78個地塊全時段進行苗情調查及墒情監測,進村入戶指導農戶科學管理田塊,為今年秋糧豐收夯實了基礎。

  南方鏽病是玉米生長期麵臨的另一大挑戰。通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建新介紹,今年縣級財政投入“一噴多促”專項資金431萬元,投入力度較去年大幅提升,通過抓大戶抓主體、以點帶麵,有效降低南方鏽病對玉米豐產的影響,全縣38.5萬多畝玉米整體產量增加10%以上。

  種糧大戶對科技的力量感受最深。從等行種植調整為架設滴灌設施,實行水肥一體寬窄行種植,從作物“有病吃藥”到防患於未然,有了農技人員“貼身護航”,郭新超的230畝玉米田畝均實產1098公斤,最終迎來“穩穩的收獲”,部分高產地塊達到“噸糧田”水平。

  20公裏外的大崗李鄉,種糧大戶杜四廣正抓緊機會向上門指導的縣農技站站長於岩認真請教。“明年盡量選取中型棒玉米種,密度別超過6500株”“盯緊玉米生長‘大喇叭器’,等病蟲害來了損失就很難避免了”……農技專家的中肯意見聽得杜四廣頻頻點頭。

  作為外出返鄉當上“農把式”的新農人,杜四廣對科學種植的感觸愈發深刻。跟莊稼打了幾年交道後,杜四廣發現那種“莊稼戶不用學,人家咋樣咱咋樣”的老觀念早就過時了,品種選擇、植株密度、施肥時機等種植手段,處處都有講究,一處沒跟上都會影響最終產量,容不得馬虎。

  靠著細心肯學,“新農人”杜四廣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近200畝玉米平均畝產超過1500斤。晚上滴灌係統啟動,早上從容拉閘收工,種糧大戶杜四廣的“懶人模式”讓村裏的“老把式”們羨慕不已,紛紛跑來“偷師”。

  “明年合作社計劃全麵配置滴灌係統,按照農技站的指導進一步調整種植模式,力爭產量和收入再上一個台階。”談起秋糧生產,郭新超和杜四廣信心滿滿,已開始為明年的豐收做起了打算。(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小川)

微信截圖_20231013074541.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河南通許:種糧大戶話豐收
2023-10-13 16:14:39    來源:農民日報

 一有空,袁莊村種糧大戶郭新超就去地頭轉轉。剛收完的玉米棒子高高垛起,空氣中氤氳著新糧的清香。“今年又是豐收年,咱心裏高興。”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老郭做夢都惦記著這塊田、這塊地。

  今年小麥夏收期間,河南遭遇連續陰雨天氣,無疑給全年糧食生產提了個醒。無論是以郭新超為代表的種糧大戶,還是其所在的河南省通許縣,幹部群眾始終對秋種秋管秋收繃著一根弦。

  “以秋補夏,最大限度減輕極端天氣給全年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通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紅岩表示,秋糧生長期,農技人員對全縣12個鄉鎮78個地塊全時段進行苗情調查及墒情監測,進村入戶指導農戶科學管理田塊,為今年秋糧豐收夯實了基礎。

  南方鏽病是玉米生長期麵臨的另一大挑戰。通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建新介紹,今年縣級財政投入“一噴多促”專項資金431萬元,投入力度較去年大幅提升,通過抓大戶抓主體、以點帶麵,有效降低南方鏽病對玉米豐產的影響,全縣38.5萬多畝玉米整體產量增加10%以上。

  種糧大戶對科技的力量感受最深。從等行種植調整為架設滴灌設施,實行水肥一體寬窄行種植,從作物“有病吃藥”到防患於未然,有了農技人員“貼身護航”,郭新超的230畝玉米田畝均實產1098公斤,最終迎來“穩穩的收獲”,部分高產地塊達到“噸糧田”水平。

  20公裏外的大崗李鄉,種糧大戶杜四廣正抓緊機會向上門指導的縣農技站站長於岩認真請教。“明年盡量選取中型棒玉米種,密度別超過6500株”“盯緊玉米生長‘大喇叭器’,等病蟲害來了損失就很難避免了”……農技專家的中肯意見聽得杜四廣頻頻點頭。

  作為外出返鄉當上“農把式”的新農人,杜四廣對科學種植的感觸愈發深刻。跟莊稼打了幾年交道後,杜四廣發現那種“莊稼戶不用學,人家咋樣咱咋樣”的老觀念早就過時了,品種選擇、植株密度、施肥時機等種植手段,處處都有講究,一處沒跟上都會影響最終產量,容不得馬虎。

  靠著細心肯學,“新農人”杜四廣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近200畝玉米平均畝產超過1500斤。晚上滴灌係統啟動,早上從容拉閘收工,種糧大戶杜四廣的“懶人模式”讓村裏的“老把式”們羨慕不已,紛紛跑來“偷師”。

  “明年合作社計劃全麵配置滴灌係統,按照農技站的指導進一步調整種植模式,力爭產量和收入再上一個台階。”談起秋糧生產,郭新超和杜四廣信心滿滿,已開始為明年的豐收做起了打算。(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小川)

微信截圖_20231013074541.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