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大河上下,煥然一新。10月9日,“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在山東東營啟動。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省(區)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將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之美、高質量發展之美。
大河網訊 “怎麼區別河南話和山東話?”由於地理位置相鄰、人文曆史淵源相近,各大社交平台時常有人問起豫魯兩省鄉音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其實,這份好奇,恰恰是對“同飲黃河水,魯豫一家親”的印證。
網友討論河南與山東的方言,圖片源於網絡
“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山東濱州的黃河
10月11日,記者隨“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了山東濱州,感受著河南與山東如何在母親河的滋養下,塑造了各自的文化,承擔著共同的使命。
沿著一條河聽聖賢啟迪
黃河文化是萌生、發展、繁榮和傳承於黃河流域的文化,是世界上發展時間最長、影響人口最多、唯一數千年綿延不斷、最具生命力和可持續性的文化體係,在整個中華文化體係中具有發端和母體地位。
黃河樓講解員講述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河南時,洛陽為河洛文化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出現在中原大地;入海前,黃河流經了齊魯大地,孔孟二聖、孫武都出生在這裏。”在山東濱州黃河樓,講解員每天都會為遊客講述黃河文化的曆史悠久、風韻悠長。從黃帝統一華夏部落的故事,到《詩經》《論語》等傳世經典燦若星河,寫在黃河文化裏的一撇一捺都被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在濱州黃河樓“曆史黃河”展廳內,記者沿著大河奔流的脈絡聽見了聖賢啟迪。春秋戰國時期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學派學說,以博學而聞名。曾向老子問禮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偕弟子周遊列國宣傳“仁”與“禮”的思想學說,用“有教無類”的儒家平民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濱州黃河樓
可以說黃河文化資源對於文化產業創意、發展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濱州為例,黃河樓是黃河流經的3座樓之一,2021年4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組織各類活動100餘場,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可以通過陳列展示、參與體驗、互動模擬,沉浸式地感受沿黃地區細膩豐富、深厚綿長的文化傳承。”講解員王鵬說。
沿著一條河看糧食滿倉
其實, 黃河文化是典型的旱作農業文化,黃河流域的人們多種植小麥、玉米、高粱,愛麵食。
河南、山東一直是中國小麥主產區。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位於山東濱州的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館,了解了一粒小麥如何“種”出全國最長、最完整的麥業產業鏈。
“普通企業加工一噸小麥,隻能生產麵粉和副產物,產品總價值3700元左右;中裕加工一噸小麥,可以生產出麵粉、掛麵、穀朊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等,產品總價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2.5倍。”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告訴記者,中裕是全國唯一具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小麥加工企業,打造了現代種植業、加工業、養殖業等產業“互為源頭、互為終端”的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
“糧策”離不開藏糧於技的農產品供應能力,山東如此,河南也是如此。
作為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河南如何讓這張“王牌”更加閃亮?精深加工產業鏈無疑同樣承擔了“排頭兵”的作用。眼下,河南就開啟了以增加優質專用強筋小麥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
有賴於黃河水的灌溉,河南與山東共同做好了“麥田裏的守望者”,扛起了糧食生產的一麵旗幟。
沿著一條河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呼風喚雨卷波瀾,一路高歌多少難。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這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所謂“險工”,是指為了提高堤防抗禦洪水的能力,在經常靠水堤防的堤段有計劃地修建的防護工程。
在濱州張肖堂險工,記者見到了一處集教育、休閑於一體的險工河地融合文化風景區。
展示在濱州張肖堂險工的黃河保護普法宣傳案例
“在這裏不光能親近黃河,還能看到一些黃河保護普法宣傳的案例。周末的時候帶家人來逛逛,既能放鬆心情還能接受教育,感覺挺不錯。”濱州市民林女士說。
“站在下遊的黃河邊,想到我們山西奔騰的壺口瀑布,是跟我在山東與河南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山西黃河新聞網記者牛牧瑤告訴記者,黃河文化是根,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河南與山東地理相鄰、一衣帶水,但不論在哪,都能感受到當地為保護母親河、傳承黃河文化所展示出的魅力。
位於山東濱州的黃河
位於河南開封的黃河
除了人文曆史環境與農業擔當的相似之外,河南與山東的發展也存在著互補性強的特點。記者了解到,在建立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執法聯動機製之外,兩省推動加強合作、深化互動發展機製也正在形成。早在今年8月31日,河南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就共同簽署了《關於加強交通互聯互通 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協議》明確,兩省將充分發揮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河南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全國鐵路樞紐的引領作用,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協同發展。
“魯豫之約”的良性互動由來已久。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屬於內陸省份,而山東具有優質的海港資源。豫魯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合作,互相支撐發展,具有輻射帶動黃河流域發展的力量,對我國北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齊魯。漫步黃河,發現豫魯以一條大河為紐帶的點點滴滴。(董蕾)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大河上下,煥然一新。10月9日,“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在山東東營啟動。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省(區)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將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之美、高質量發展之美。
大河網訊 “怎麼區別河南話和山東話?”由於地理位置相鄰、人文曆史淵源相近,各大社交平台時常有人問起豫魯兩省鄉音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其實,這份好奇,恰恰是對“同飲黃河水,魯豫一家親”的印證。
網友討論河南與山東的方言,圖片源於網絡
“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山東濱州的黃河
10月11日,記者隨“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媒體團來到了山東濱州,感受著河南與山東如何在母親河的滋養下,塑造了各自的文化,承擔著共同的使命。
沿著一條河聽聖賢啟迪
黃河文化是萌生、發展、繁榮和傳承於黃河流域的文化,是世界上發展時間最長、影響人口最多、唯一數千年綿延不斷、最具生命力和可持續性的文化體係,在整個中華文化體係中具有發端和母體地位。
黃河樓講解員講述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河南時,洛陽為河洛文化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出現在中原大地;入海前,黃河流經了齊魯大地,孔孟二聖、孫武都出生在這裏。”在山東濱州黃河樓,講解員每天都會為遊客講述黃河文化的曆史悠久、風韻悠長。從黃帝統一華夏部落的故事,到《詩經》《論語》等傳世經典燦若星河,寫在黃河文化裏的一撇一捺都被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在濱州黃河樓“曆史黃河”展廳內,記者沿著大河奔流的脈絡聽見了聖賢啟迪。春秋戰國時期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學派學說,以博學而聞名。曾向老子問禮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偕弟子周遊列國宣傳“仁”與“禮”的思想學說,用“有教無類”的儒家平民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濱州黃河樓
可以說黃河文化資源對於文化產業創意、發展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濱州為例,黃河樓是黃河流經的3座樓之一,2021年4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組織各類活動100餘場,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可以通過陳列展示、參與體驗、互動模擬,沉浸式地感受沿黃地區細膩豐富、深厚綿長的文化傳承。”講解員王鵬說。
沿著一條河看糧食滿倉
其實, 黃河文化是典型的旱作農業文化,黃河流域的人們多種植小麥、玉米、高粱,愛麵食。
河南、山東一直是中國小麥主產區。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位於山東濱州的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館,了解了一粒小麥如何“種”出全國最長、最完整的麥業產業鏈。
“普通企業加工一噸小麥,隻能生產麵粉和副產物,產品總價值3700元左右;中裕加工一噸小麥,可以生產出麵粉、掛麵、穀朊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等,產品總價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2.5倍。”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告訴記者,中裕是全國唯一具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小麥加工企業,打造了現代種植業、加工業、養殖業等產業“互為源頭、互為終端”的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
“糧策”離不開藏糧於技的農產品供應能力,山東如此,河南也是如此。
作為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河南如何讓這張“王牌”更加閃亮?精深加工產業鏈無疑同樣承擔了“排頭兵”的作用。眼下,河南就開啟了以增加優質專用強筋小麥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
有賴於黃河水的灌溉,河南與山東共同做好了“麥田裏的守望者”,扛起了糧食生產的一麵旗幟。
沿著一條河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呼風喚雨卷波瀾,一路高歌多少難。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這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所謂“險工”,是指為了提高堤防抗禦洪水的能力,在經常靠水堤防的堤段有計劃地修建的防護工程。
在濱州張肖堂險工,記者見到了一處集教育、休閑於一體的險工河地融合文化風景區。
展示在濱州張肖堂險工的黃河保護普法宣傳案例
“在這裏不光能親近黃河,還能看到一些黃河保護普法宣傳的案例。周末的時候帶家人來逛逛,既能放鬆心情還能接受教育,感覺挺不錯。”濱州市民林女士說。
“站在下遊的黃河邊,想到我們山西奔騰的壺口瀑布,是跟我在山東與河南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山西黃河新聞網記者牛牧瑤告訴記者,黃河文化是根,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河南與山東地理相鄰、一衣帶水,但不論在哪,都能感受到當地為保護母親河、傳承黃河文化所展示出的魅力。
位於山東濱州的黃河
位於河南開封的黃河
除了人文曆史環境與農業擔當的相似之外,河南與山東的發展也存在著互補性強的特點。記者了解到,在建立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執法聯動機製之外,兩省推動加強合作、深化互動發展機製也正在形成。早在今年8月31日,河南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就共同簽署了《關於加強交通互聯互通 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協議》明確,兩省將充分發揮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河南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全國鐵路樞紐的引領作用,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協同發展。
“魯豫之約”的良性互動由來已久。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屬於內陸省份,而山東具有優質的海港資源。豫魯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合作,互相支撐發展,具有輻射帶動黃河流域發展的力量,對我國北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齊魯。漫步黃河,發現豫魯以一條大河為紐帶的點點滴滴。(董蕾)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