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體製機製,集聚資源要素,構建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穀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推動全省創新“起高峰”。中原農穀是建設農業強省、打造國家創新高地的破題之策、戰略之舉。一年來,中原農穀加速集聚種業創新資源,打造河南的“種業矽穀”。穀裏都有哪些神奇的種子呢?一起來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大的小的,紅的綠的,有毛的沒毛的。我現在是在中原農穀的獼猴桃育種基地。在這您能夠摘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獼猴桃。現在這裏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已經超過了1000份。
龐大的獼猴桃“家族”在這裏被評價、篩選,進行優異基因的發掘。一個品種的成功選育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在選育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品種會被研究員們暫時命名為“好吃1號”、“好吃2號”等。但是,隻有其中的鳳毛麟角才能突破層層審核來到你的身邊,成為大家喜愛的美味。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李玉闊:我們育種的方向,首先就是要抗病。再選出來好吃、好看、高糖的這樣一些優異性狀聚合在一塊的這種品種,最終走向市場。
在獼猴桃育種基地的隔壁,小麥育種基地即將迎來秋播。普冰係列的部分小麥在這裏進行選育。這裏的“冰”指的是冰草,多花多粒,對病毒免疫,是生長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牧草。研究人員將冰草和小麥遠緣雜交,選育出普冰係列新品種小麥。在這之前,國際小麥研究界一致認定,冰草和小麥的跨屬結合是條死胡同。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錦鵬:全世界遠緣雜交,就冰草搞不成功。遠緣雜交有三大障礙,雜交不親和,雜種不育,後代“瘋狂分離”。就這幾個問題都解決不了。我們通過種質資源創新培育,是跟我們國家的常規育種技術路線還是不一樣的。
科研團隊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技術及其新種質創製”的科研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有了冰草基因的加持,小麥的產量和抗病性都能大幅提高,為我國小麥種業振興提供了優異種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錦鵬:一般的那個(小麥)小穗數都19個、22個,咱河南這邊。像我們這個品種,這個普冰資300,就是28個到31個。我們連續做試驗,(連續)三年增產幅度在百分之20以上。
現在普冰係列小麥已經有12個品種通過國審,受到市場歡迎。正在試驗中的普冰資300已經被種子公司提前預定,有望在兩年內審定推廣。
農業“芯片”的遙遙領先離不開強大的創新實力。中原農穀堅持創新立穀,積極引入科研院所、人才團隊。現在已經入駐的省級以上科研平台超過了50家,種業創新平台38家。今年以來,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一期全部建成,神農種業實驗室首批5個“一流課題”項目已經啟動,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黨工委書記 陳劍虹:我們要統籌用好這些創新平台優勢,打造好種子這個農業“芯片”,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和種質資源保護,加快把中原農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作出更大貢獻。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體製機製,集聚資源要素,構建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穀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推動全省創新“起高峰”。中原農穀是建設農業強省、打造國家創新高地的破題之策、戰略之舉。一年來,中原農穀加速集聚種業創新資源,打造河南的“種業矽穀”。穀裏都有哪些神奇的種子呢?一起來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大的小的,紅的綠的,有毛的沒毛的。我現在是在中原農穀的獼猴桃育種基地。在這您能夠摘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獼猴桃。現在這裏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已經超過了1000份。
龐大的獼猴桃“家族”在這裏被評價、篩選,進行優異基因的發掘。一個品種的成功選育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在選育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品種會被研究員們暫時命名為“好吃1號”、“好吃2號”等。但是,隻有其中的鳳毛麟角才能突破層層審核來到你的身邊,成為大家喜愛的美味。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李玉闊:我們育種的方向,首先就是要抗病。再選出來好吃、好看、高糖的這樣一些優異性狀聚合在一塊的這種品種,最終走向市場。
在獼猴桃育種基地的隔壁,小麥育種基地即將迎來秋播。普冰係列的部分小麥在這裏進行選育。這裏的“冰”指的是冰草,多花多粒,對病毒免疫,是生長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牧草。研究人員將冰草和小麥遠緣雜交,選育出普冰係列新品種小麥。在這之前,國際小麥研究界一致認定,冰草和小麥的跨屬結合是條死胡同。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錦鵬:全世界遠緣雜交,就冰草搞不成功。遠緣雜交有三大障礙,雜交不親和,雜種不育,後代“瘋狂分離”。就這幾個問題都解決不了。我們通過種質資源創新培育,是跟我們國家的常規育種技術路線還是不一樣的。
科研團隊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技術及其新種質創製”的科研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有了冰草基因的加持,小麥的產量和抗病性都能大幅提高,為我國小麥種業振興提供了優異種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錦鵬:一般的那個(小麥)小穗數都19個、22個,咱河南這邊。像我們這個品種,這個普冰資300,就是28個到31個。我們連續做試驗,(連續)三年增產幅度在百分之20以上。
現在普冰係列小麥已經有12個品種通過國審,受到市場歡迎。正在試驗中的普冰資300已經被種子公司提前預定,有望在兩年內審定推廣。
農業“芯片”的遙遙領先離不開強大的創新實力。中原農穀堅持創新立穀,積極引入科研院所、人才團隊。現在已經入駐的省級以上科研平台超過了50家,種業創新平台38家。今年以來,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一期全部建成,神農種業實驗室首批5個“一流課題”項目已經啟動,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黨工委書記 陳劍虹:我們要統籌用好這些創新平台優勢,打造好種子這個農業“芯片”,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和種質資源保護,加快把中原農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作出更大貢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