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洛陽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
更新時間:2023-10-11 8:34:28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遊客在隋唐洛陽城明堂前觀看古裝演藝。隋唐洛陽城景區供圖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本報通訊員 周亞偉

  在龍門石窟,千龕亮起,遊客雲集,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讓人沉醉;在洛邑古城,黛瓦樓閣,古色古香,遊人身穿漢服打卡拍照;在老君山,峰巒疊嶂,景色萬千,遊客陶醉山水間……

  根據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發布的信息,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洛陽市累計接待遊客879.7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5.05億元,按照可比口徑,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97%和9.97%,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2.67%和181.38%。

  新文旅點燃古都“雙節”假期,從各景區遊客接待情況看,中秋國慶假期,龍門石窟累計接待遊客43.6萬人次,洛邑古城累計接待遊客41.7萬人次,隋唐洛陽城累計接待遊客28.8萬人次,白馬寺累計接待遊客27萬人次,老君山累計接待遊客13.6萬人次。

  穿上漢服“夢回大唐”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餐飲、出行、景點門票、住宿等消費勢能強勁。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6天,洛陽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旅遊消費訂單量位居全國前十、全省第一。

  來洛陽怎能不穿一次漢服“夢回大唐”?在大眾點評上,洛陽“漢服妝造”的搜索量同比上漲50倍。

  同時,河洛文化節恰逢中秋國慶假期,洛陽聚焦“新文旅新體驗新消費”,舉辦第六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漢服時尚設計周、《穿越唐朝》等研學活動、東方博物館之都係列活動、“河洛金秋韻醉美鄉村遊”縣區聯動活動,旅遊景區也開展沉浸式演出、全城NPC互動等活動,活動豐富多彩,聚客效應明顯。

  “夜遊”添彩假日市場

  9月29日至10月6日,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洛陽關林等持續迎來客流高峰。多家博物館的預約參觀名額提前兩天就顯示“已約滿”,每天早上開館前,等候入場的遊客就已排起長龍。

  為滿足廣大遊客的參觀需求,從10月4日起,關林景區、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等紛紛延長開放時間3個至4個小時。“夜遊模式”的開啟,讓不少遊客彌補了白天未預約成功的遺憾,贏得群眾好評。

  城裏城外,遊人如織,古都洛陽夜遊新場景火爆出圈。洛邑古城、老城十字街、廣州市場步行街、西工小街等特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策劃舉辦漢服秀、美食節等活動,推動夜間文旅經濟“越夜越精彩”。

  “文旅大餐”全民盡享

  周邊遊、近郊遊成主流。文博場館、公園商圈、戶外露營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遊備受本地及洛陽周邊遊客青睞。萬安山旅遊度假區舉行“金秋遇國慶,萬安健康行”係列活動,河洛大鼓、豫劇、川劇變臉、小醜互動等表演深受遊客喜愛;欒川縣舉辦“欒川豆腐”非遺文化大集等活動,吸引遊客“打卡”。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市級公共文化場館持續推動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開展閱讀、剪紙、繪畫、舞蹈、器樂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中秋國慶假期,洛陽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入館人數19萬餘人次,各級文化館入館人數1.2萬餘人次。

  惠民政策吸引遊客。中秋國慶假期,“乘飛機免門票遊洛陽”等文旅惠民政策持續實施,拉動假日文旅消費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洛陽圍繞‘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理念,通過豐富消費新業態及產品供給,營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費新場景,開展露營、電競、漢服展演等年輕化的主題活動,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表示,下一步,洛陽將持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遵循新文旅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更多文旅消費新場景,更好滿足遊客特色化、多層次旅遊需求,建設全國沉浸式旅遊目的地。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洛陽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
    2023-10-11 8:34:28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遊客在隋唐洛陽城明堂前觀看古裝演藝。隋唐洛陽城景區供圖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本報通訊員 周亞偉

      在龍門石窟,千龕亮起,遊客雲集,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讓人沉醉;在洛邑古城,黛瓦樓閣,古色古香,遊人身穿漢服打卡拍照;在老君山,峰巒疊嶂,景色萬千,遊客陶醉山水間……

      根據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發布的信息,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洛陽市累計接待遊客879.7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5.05億元,按照可比口徑,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97%和9.97%,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2.67%和181.38%。

      新文旅點燃古都“雙節”假期,從各景區遊客接待情況看,中秋國慶假期,龍門石窟累計接待遊客43.6萬人次,洛邑古城累計接待遊客41.7萬人次,隋唐洛陽城累計接待遊客28.8萬人次,白馬寺累計接待遊客27萬人次,老君山累計接待遊客13.6萬人次。

      穿上漢服“夢回大唐”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餐飲、出行、景點門票、住宿等消費勢能強勁。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6天,洛陽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旅遊消費訂單量位居全國前十、全省第一。

      來洛陽怎能不穿一次漢服“夢回大唐”?在大眾點評上,洛陽“漢服妝造”的搜索量同比上漲50倍。

      同時,河洛文化節恰逢中秋國慶假期,洛陽聚焦“新文旅新體驗新消費”,舉辦第六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漢服時尚設計周、《穿越唐朝》等研學活動、東方博物館之都係列活動、“河洛金秋韻醉美鄉村遊”縣區聯動活動,旅遊景區也開展沉浸式演出、全城NPC互動等活動,活動豐富多彩,聚客效應明顯。

      “夜遊”添彩假日市場

      9月29日至10月6日,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洛陽關林等持續迎來客流高峰。多家博物館的預約參觀名額提前兩天就顯示“已約滿”,每天早上開館前,等候入場的遊客就已排起長龍。

      為滿足廣大遊客的參觀需求,從10月4日起,關林景區、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等紛紛延長開放時間3個至4個小時。“夜遊模式”的開啟,讓不少遊客彌補了白天未預約成功的遺憾,贏得群眾好評。

      城裏城外,遊人如織,古都洛陽夜遊新場景火爆出圈。洛邑古城、老城十字街、廣州市場步行街、西工小街等特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策劃舉辦漢服秀、美食節等活動,推動夜間文旅經濟“越夜越精彩”。

      “文旅大餐”全民盡享

      周邊遊、近郊遊成主流。文博場館、公園商圈、戶外露營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遊備受本地及洛陽周邊遊客青睞。萬安山旅遊度假區舉行“金秋遇國慶,萬安健康行”係列活動,河洛大鼓、豫劇、川劇變臉、小醜互動等表演深受遊客喜愛;欒川縣舉辦“欒川豆腐”非遺文化大集等活動,吸引遊客“打卡”。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市級公共文化場館持續推動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開展閱讀、剪紙、繪畫、舞蹈、器樂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中秋國慶假期,洛陽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入館人數19萬餘人次,各級文化館入館人數1.2萬餘人次。

      惠民政策吸引遊客。中秋國慶假期,“乘飛機免門票遊洛陽”等文旅惠民政策持續實施,拉動假日文旅消費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洛陽圍繞‘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理念,通過豐富消費新業態及產品供給,營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費新場景,開展露營、電競、漢服展演等年輕化的主題活動,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表示,下一步,洛陽將持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遵循新文旅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更多文旅消費新場景,更好滿足遊客特色化、多層次旅遊需求,建設全國沉浸式旅遊目的地。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