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仰韶文化:中華文明的曙光
更新時間:2023-10-7 8:12:48    來源:學習時報

  說起三門峽這個名字來曆,頗有些傳奇色彩。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用神斧將黃河中遊這一段高山劈成了“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穀,三門峽由此得名。三門峽地處河南西部,雖然設市時間較短,但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就是通秦連晉、承東啟西的咽喉要塞,仰韶文化就發源在這裏。

(一)

1.jpg

  仰韶文化是距今約5000—700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仰韶文化的發現與初步研究,是從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開始的。1920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質調查所采集員劉長山到河南采集動物化石,在澠池縣仰韶村采集到不少動物化石的同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古文化遺址。1921年,安特生來到仰韶村調查,發現了精製的彩陶片和石器,開始了對仰韶村遺址的發掘,第一次揭開了仰韶文化神秘的麵紗。這一次不經意的發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了中國史前文明的發現地,仰韶文化也由此命名。自1921年至今,經過100多年的調查、發掘和研究,考古學界對仰韶文化的認識不斷成熟,基本認定仰韶文化是中國分布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考古文化之一,是研究曆史最長、成果最豐富的史前文化之一,是萌生、發展、繁榮、傳承於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在華夏民族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中具有母體和發端的地位。2021年,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三門峽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同年新建成的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該園集遺址保護展示、考古體驗、觀光休閑等功能於一體,再現了先民居住、農耕、製陶、祭祀、漁獵等場景,集中展示了仰韶文化遺址考古成果。

2.jpg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是刀耕火種的代表,中國農耕文明的起源,點亮了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從生產工具看,以比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這時候農業已較為發達,作物主要為粟和黍,飼養家畜有豬、狗,這些特征是原始社會到氏族社會、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的有力見證。

(二)

2.jpg

  伴著秋天的腳步,我走進仰韶文化博物館,這裏最絢麗的底色是彩陶文化,以至於一些研究者直接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中國的英文是China,china就是中國的陶器。瓷器、陶瓷最初的稱呼是“Chinaware”,直譯為中國瓦,這個稱呼就源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文化”。彩陶是中國先民在新石器時期創造的閃爍著人類智慧的重要器物,以黑彩為主,還有少量紅彩、白衣彩陶等,圖案主要是由幾何紋構成的花卉形圖案。細細觀察這些美輪美奐的彩陶,線條流暢、色彩絢麗,繪畫手法高超嫻熟,達到了中國史前彩陶文化巔峰,堪稱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瑰寶。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工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彩陶的裝飾紋樣內容豐富,有花瓣紋、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幾何紋等。花瓣紋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紋飾,形似綻開的花朵。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對這些紋飾的吉祥含義給出“標準”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彩陶上的紋飾寄托了古代先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據有關專家介紹,這種圖案還與華夏民族的稱謂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代的“華”字即“花”字,是由一朵盛開花朵的象形字演變而來。《說文解字》稱:“開花,謂之華。”又說:“五色為之夏。”“華”在古代是漢族的稱謂,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一句的“華”就指漢族。而“華夏”既指漢族,又是中原地區的代稱,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稱謂。

(三)

1.jpg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慕名到澠池仰韶村遺址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三門峽深入挖掘仰韶文化蘊含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弘揚仰韶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2.jpg

  進入仰韶村,尋著先人的足跡,探究仰韶文化的形成地貌,發現這裏地勢北高南低,呈緩坡狀,遺址東西兩側各有深溝,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麵環水,自然風光優美,正是這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養育了5000年前的先祖先民,造就了舉世矚目的仰韶文化。如今的三門峽由於三門峽大壩的修建,形成了數萬公頃的濕地,湖麵廣闊,水肥草美,山川秀麗,食物充足,成就了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有成千上萬隻天鵝從西伯利亞飛越兩千多公裏,來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過冬,三門峽市也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作者: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吉炳偉)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仰韶文化:中華文明的曙光
    2023-10-7 8:12:48    來源:學習時報

      說起三門峽這個名字來曆,頗有些傳奇色彩。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用神斧將黃河中遊這一段高山劈成了“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穀,三門峽由此得名。三門峽地處河南西部,雖然設市時間較短,但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來就是通秦連晉、承東啟西的咽喉要塞,仰韶文化就發源在這裏。

    (一)

    1.jpg

      仰韶文化是距今約5000—700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仰韶文化的發現與初步研究,是從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開始的。1920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質調查所采集員劉長山到河南采集動物化石,在澠池縣仰韶村采集到不少動物化石的同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古文化遺址。1921年,安特生來到仰韶村調查,發現了精製的彩陶片和石器,開始了對仰韶村遺址的發掘,第一次揭開了仰韶文化神秘的麵紗。這一次不經意的發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了中國史前文明的發現地,仰韶文化也由此命名。自1921年至今,經過100多年的調查、發掘和研究,考古學界對仰韶文化的認識不斷成熟,基本認定仰韶文化是中國分布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考古文化之一,是研究曆史最長、成果最豐富的史前文化之一,是萌生、發展、繁榮、傳承於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在華夏民族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中具有母體和發端的地位。2021年,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三門峽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同年新建成的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該園集遺址保護展示、考古體驗、觀光休閑等功能於一體,再現了先民居住、農耕、製陶、祭祀、漁獵等場景,集中展示了仰韶文化遺址考古成果。

    2.jpg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是刀耕火種的代表,中國農耕文明的起源,點亮了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從生產工具看,以比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這時候農業已較為發達,作物主要為粟和黍,飼養家畜有豬、狗,這些特征是原始社會到氏族社會、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的有力見證。

    (二)

    2.jpg

      伴著秋天的腳步,我走進仰韶文化博物館,這裏最絢麗的底色是彩陶文化,以至於一些研究者直接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中國的英文是China,china就是中國的陶器。瓷器、陶瓷最初的稱呼是“Chinaware”,直譯為中國瓦,這個稱呼就源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文化”。彩陶是中國先民在新石器時期創造的閃爍著人類智慧的重要器物,以黑彩為主,還有少量紅彩、白衣彩陶等,圖案主要是由幾何紋構成的花卉形圖案。細細觀察這些美輪美奐的彩陶,線條流暢、色彩絢麗,繪畫手法高超嫻熟,達到了中國史前彩陶文化巔峰,堪稱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瑰寶。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工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彩陶的裝飾紋樣內容豐富,有花瓣紋、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幾何紋等。花瓣紋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紋飾,形似綻開的花朵。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對這些紋飾的吉祥含義給出“標準”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彩陶上的紋飾寄托了古代先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據有關專家介紹,這種圖案還與華夏民族的稱謂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代的“華”字即“花”字,是由一朵盛開花朵的象形字演變而來。《說文解字》稱:“開花,謂之華。”又說:“五色為之夏。”“華”在古代是漢族的稱謂,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一句的“華”就指漢族。而“華夏”既指漢族,又是中原地區的代稱,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稱謂。

    (三)

    1.jpg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慕名到澠池仰韶村遺址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三門峽深入挖掘仰韶文化蘊含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弘揚仰韶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2.jpg

      進入仰韶村,尋著先人的足跡,探究仰韶文化的形成地貌,發現這裏地勢北高南低,呈緩坡狀,遺址東西兩側各有深溝,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麵環水,自然風光優美,正是這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養育了5000年前的先祖先民,造就了舉世矚目的仰韶文化。如今的三門峽由於三門峽大壩的修建,形成了數萬公頃的濕地,湖麵廣闊,水肥草美,山川秀麗,食物充足,成就了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有成千上萬隻天鵝從西伯利亞飛越兩千多公裏,來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過冬,三門峽市也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作者: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吉炳偉)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