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記者在現場丨太行山下邂逅“竹林水鄉”
更新時間:2023-10-6 10:29:49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想不到連央視都關注我們村了!這幾天,村裏比過年還熱鬧!”10月4日,博愛縣磨頭鎮西張趕村村民胡葉說。中秋國慶假期,央視《朝聞天下》《新聞三十分》等欄目,以《竹林水鄉西張趕假期體驗樂趣多》等為題,4次報道了遊客在西張趕村探幽竹林、漫步河邊、欣賞演出、采挖山藥的豐富文旅體驗。

  10月4日,記者走進西張趕村,一探這裏走紅的秘密。村東河道內碧波蕩漾、水草豐茂;竹林內,滿眼翠綠,清幽恬靜,竹製搖椅、圓凳、籬笆增添趣味……好一派太行山下竹林水鄉的秀美景致!

  走進占地20多畝的“幽篁”,無數根斑竹擠擠挨挨,遮天蔽日。300米步道蜿蜒曲折,遊客漫步其上興味盎然。

  幹淨整潔的街巷裏,遊客絡繹不絕。竹林旁的文化大舞台上,古箏演奏的《青花瓷》《瀏陽河》等樂曲令人陶醉。熱鬧的市集上,糖畫、甑糕吸引“吃貨”們的目光,出租漢服吸引不少女孩子體驗,文創產品讓遊客愛不釋手。兒童樂園裏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笑臉牆上59幅村民開懷大笑的照片,透出濃濃的鄉土氣息。

  博愛縣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美譽,有世界上緯度最高、麵積最大的人工竹林,是我國竹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西張趕村位於博愛縣西部,村東有發源於太行山的石子河,村南村北有兩片鬱鬱蔥蔥的竹林,具有開發文旅產業的豐富資源。

  博愛縣今年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西張趕村從藏在深閨的“素麵村姑”出落成婀娜多姿的“小家碧玉”,成了遊客的打卡地。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記者在現場丨太行山下邂逅“竹林水鄉”
    2023-10-6 10:29:49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想不到連央視都關注我們村了!這幾天,村裏比過年還熱鬧!”10月4日,博愛縣磨頭鎮西張趕村村民胡葉說。中秋國慶假期,央視《朝聞天下》《新聞三十分》等欄目,以《竹林水鄉西張趕假期體驗樂趣多》等為題,4次報道了遊客在西張趕村探幽竹林、漫步河邊、欣賞演出、采挖山藥的豐富文旅體驗。

      10月4日,記者走進西張趕村,一探這裏走紅的秘密。村東河道內碧波蕩漾、水草豐茂;竹林內,滿眼翠綠,清幽恬靜,竹製搖椅、圓凳、籬笆增添趣味……好一派太行山下竹林水鄉的秀美景致!

      走進占地20多畝的“幽篁”,無數根斑竹擠擠挨挨,遮天蔽日。300米步道蜿蜒曲折,遊客漫步其上興味盎然。

      幹淨整潔的街巷裏,遊客絡繹不絕。竹林旁的文化大舞台上,古箏演奏的《青花瓷》《瀏陽河》等樂曲令人陶醉。熱鬧的市集上,糖畫、甑糕吸引“吃貨”們的目光,出租漢服吸引不少女孩子體驗,文創產品讓遊客愛不釋手。兒童樂園裏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笑臉牆上59幅村民開懷大笑的照片,透出濃濃的鄉土氣息。

      博愛縣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美譽,有世界上緯度最高、麵積最大的人工竹林,是我國竹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西張趕村位於博愛縣西部,村東有發源於太行山的石子河,村南村北有兩片鬱鬱蔥蔥的竹林,具有開發文旅產業的豐富資源。

      博愛縣今年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西張趕村從藏在深閨的“素麵村姑”出落成婀娜多姿的“小家碧玉”,成了遊客的打卡地。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