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上三五好友、看看老建築、逛逛特色小店、拍幾張超美的照片……今年,City walk(城市漫步)一躍成為年輕人旅行的熱門玩法。
不僅如此,City walk還成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榜“選手”,關於它的視頻和筆記著實不少。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出圈”的City walk,“詩和遠方就在腳下”說到了不少年輕人內心深處。
以步行或騎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漂流”,穿行在城市中較為“隱秘”的角落、街巷,或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築裏,感受別樣的人間煙火和風土人情。正如網友所說:“走在路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路口會有什麼樣的書屋,下一個小巷會有什麼樣的咖啡館。”“即便是同一個城市,不同的街區也有不同的文化氣息、生活氣息。”
這種旅遊方式,滿足了人們對城市文化生活的一種想象,主打的是一個深度體驗、隨意自由,還有一種拆“盲盒”的探索驚喜感……
漫遊在城市街巷 圖源:洛陽旅遊
最早的“City walk”大概意思就是一個人走走停停,胡思亂想。漫步是人的天賦本能。城市漫步突破了旅遊的邊界,以一種文化現象的身份開始流行。
流行是一個輪回。可能20世紀流行的元素,放到現在依然那麼前衛和時髦。比如生活中的“微習慣”——遛彎兒。在老一輩那裏,叫散步為“遛彎兒”,中年人稱“消食”。到了年輕人這裏,他們從網絡共情的視角出發,給散步貼上一個青春集體的標簽,賦予當代生活的“儀式感”,便成了City walk。
但是,今天的City walk,又確實不同於曾經的散步。說到底,它是把“走”貫穿全部,把體驗拉滿全程。它探索和延伸的是“走”的過程,就像漫遊一座城市,感受天空和霓虹的變幻,想象青春和生活的遠方……“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用這句歌詞為City walk“代言”,再合適不過了。
所到之處皆風景。與“打卡通關”的“特種兵”式旅遊相比,City walk主打一個佛係、隨緣的漫遊。相較於傳統的“網紅打卡”式旅遊,City walk少了幾分“走過場”。它把對沿途景致的欣賞、內心真實體驗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不在看攻略、做規劃上下功夫,把關注點聚焦到“偶遇”的風景中,注重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遇見。
鄭州海灘街 圖源:鄭在辦
漫無目的也是生活的意義。網上有一問題曾說:“當你在散步的時候,你在散些什麼?”有網友回答:“散步讓人靜下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能發現許多平時沒關注的有趣的事情。”事實上,在鋼筋水泥的“冰冷”大廈內、“兩點一線”的奔忙之外,年輕人散的是生活的壓力、步出的是奮起的活力、發現的是生活的別樣樂趣。
City walk的基本方式是走路結合“看聽聊”。在四通八達、交通出行方式多樣的今天,對很多在大城市紮根奮鬥的年輕人來講,平日裏沒有太多機會和時間去感知城市、以“慢節奏”的方式打開城市。
最美的風景往往就在眼前。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身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對美的發現。City walk,就是讓我們在身邊找到美、發現美。與其說是城市漫步在年輕人中“潮”起來,不如說是City walk成就了年輕人“說走就走”的遠行夢,實現“開門見綠意、漫步觀山海”觀景夢。
以漫步之名,結交朋友。想去旅遊,找個旅遊搭子……大家以漫步之名,見自然、見曆史、見“更新”,交流沿途上的所見、所聞、所思。大家相約,一起走出舒適的住宅小區、暫離繁忙的工作,走進那些不為人們所注意的街巷小道、角落門店,聽一聽地道的方言、學一學有趣的手工、看一看文明發展的淵源,人們從新老建築、老遺跡、街頭巷道、俗世奇人中找到好玩的事、發現有趣的活動。
遊客AR掃描牆麵浮雕 圖源:洛陽旅遊
以漫步之名,照見現實。現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記憶就模糊了,對失去一些東西的疼痛感也就隨之麻木了。而城市漫步,可以更好地減輕這種“麻木”感。通過City walk,可以了解城市的地理、曆史、建築,不斷強化城市記憶,增加內心深處對城市的文化認同,更好地傳承城市的脈絡和精魂。
時間流淌,韻味猶在。其實,城市的麵貌無論發生多大的變化,總能在一草一木和街頭角落找到痕跡,發現曆史的印跡和窺視曆史的影子。這是積澱進一座城市的“文化因子”,是每個城市獨有的“氣質”。城市漫步,讓代代相傳的城市文化得以傳承、既實現了“文以載道”,又兼顧了“口口相傳”。
City walk,除了行走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去了解“真正的城市”。或者說是了解城市的“本地性”——城市的曆史“指紋”,體會本地人的生活,在小餐館和路邊的煙火攤販中體會城市的日常節奏,努力接近一個城市的“日常”和“本質”。
每座城市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城市記憶。作為承載文化的客體,城市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如何讓城市文化搭上City walk的“快車”,“火”上一把,甚至於這把火持續地燃燒下去,是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遊客們在開封清明上河園遊玩 圖源:新華社
“城”之內外,皆是管理答卷。City walk,因為無目的性,所到之處皆是風景,著實讓漫步者真正的體驗了一把生活的“鬆弛感”。當然,也正如此,給城市管理出了個新課題。角落皆顯文明、磚瓦都是文化。從城市交通、公共衛生、酒店民宿等涉及人民吃穿用住行的“小事情”,都應該成為城市管理的“大方向”,持之以恒地常抓、細抓,形成人人共建美好城市、美好城市人人共享的現代格局。
“市”井生活,共護人間煙火。市井生活裏,City walk創造了遊蕩、駐足、聆聽、提問、交流的機會,打破了現實生活造就的常規秩序和約束,使年輕人獲得久違的主動權和存在感,主打的是體驗感。此時,政府務必重視全麵改善消費體驗、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而不能隻盯著重點景區。隨著遊客腳步遍布城市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家小店或者一個人都可能在不經意間犯錯,傷害辛辛苦苦打造的城市口碑。唯有嚴格的監管、自覺地遵守、方能共護這片人間煙火。
“漫”之所向,皆是詩和遠方。優秀傳統文化搭上時代的快車,實現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通過綜合打造“慢節奏”的城市空間,能幫助更多人感受漫步的快樂、找回“消失的附近”,與城市的現代化、曆史傳統建立連接,讓城市的多元文化和諧共生、共同成長。像“清明上河園”,通過環境布景、演員表演、情節互動等使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時代的文化生活。在沉浸式體驗中及感受到現代文化華美的外衣,又觸及曆史文化深邃的靈魂,妥妥的“詩和遠方”的完美搭配。
“步”履鏗鏘,共譜文化華章。當城市和社區的存在感逐漸削弱,我們早已習慣了用科技去消弭現實中的距離。此時,City walk呼喚一種對“附近”的重新關注,回歸身處的城市,穿梭於各個角落、沉浸於市井煙火,用腳步丈量城市的寬度,用感受體驗城市的厚度。如此,我們在走一走、停一停中尋找著城市記憶、譜寫著文化的時代華章。
用City walk的方式認識一座城市,用行走丈量城市文化,深入居民區、小街巷等城市“毛細血管”,這種旅遊方式,無疑是全方位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整體風貌與氣質。城市漫步者是“考官”,城市管理是“考題”,漫步體驗是“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