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少年老城”是鄭州丨大河風物
更新時間:2023-9-27 9:11:54    來源:大河網

今豫網言

在大眾的印象中,鄭州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相比東西兩側著名的曆史名城開封、洛陽,似乎少了些曆史底蘊人們常說“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更準確的說法是“鄭州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車汽笛聲喚醒的城市”。

鄭州躋身中國八大古都之列,主要是因為這裏在三千多年前是商代早期都城所在,也就是《封神第一部》電影裏提到的成湯先祖建都之地。不過,鄭州商城是現代考古學興起後重新發現的結果,而不是城市發展過程中曆史記憶自然傳承的產物。

一把考古鏟,拂去蒙在鄭州前世記事本的曆史塵埃,一次次的“喚醒”不斷帶來驚喜,鄭州甚至成為全國入選考古十大新發現項目最多的城市,其中多個項目與商文化有關,最近一次入選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曾因首次出土金覆麵登上熱搜。

身為商代早期都城,鄭州很古老;作為現代大都市,鄭州又很年輕。有位學者用“少年老城”一詞形容鄭州,頗為貼切。

考古發現的商代王都

1950年秋,鄭州南學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韓維周,像往常一樣來到城外南二裏崗,當時修路的民工不斷挖出一些破碎陶片,隨手就拋擲在路基上,曾從事過考古工作的他,撿起仔細觀看揣摩覺得有些“莫名”,後經考古調查發掘,認定此處為商代遺址,年代比殷墟更早。

圖片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 圖源:新華社

曆經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現在已近基本弄清楚整個鄭州商城的麵貌。鄭州商城遺址包含有城牆、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宗教祭祀區等,城市布局有明顯規劃。

談及這座考古發現的驚世王都,考古學家們總是難掩興奮。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先生曾這樣高度評價:“商朝的曆史從鄭州商城的確認到殷墟才完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盤點了多個“鄭州商城之最”,稱其“開啟中國青銅時代興盛期的大幕”,是“中國文字的創製時代”。為更直觀的理解,不妨將前者與二裏頭青銅比較,後者以殷墟為坐標,進行一番探討。

以偃師二裏頭遺址為代表的夏文化,已經出現了青銅器,但數量體量十分有限,而鄭州商城外城以內總共出土了13種上百件青銅禮容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兩件杜嶺方鼎,最高100厘米,重達86公斤,是目前我國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青銅禮器,成為鄭州商城作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物證,堪稱國之重器,2020年在鄭州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logo靈感便取自這件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青銅手工業如果在二裏頭文化時期是起步,在二裏崗文明時期則是發揚光大,上了一個大台階,二裏頭星星之火在二裏崗時期形成燎原之勢。

圖片

杜嶺方鼎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且成係統的文字,也是殷墟的一個象征。同處於商代這條時間線上,卻很少人知道商代早期的鄭州商城其實也出土過甲骨文。1953年,鄭州二裏崗遺址出土了一段商代牛肋骨刻辭,這是在安陽殷墟之外首次發現的商代刻辭。之後在商代中期的鄭州小雙橋遺址,也出土了不少朱書陶文。殷墟文化是二裏崗文化的延續,因此鄭州商城應是中國文字的創製時代。

總體來說,鄭州商城所代表的早商文化是中華文明中的重要一環,它直接繼承自二裏頭文化,又對以後的殷墟文化,乃至西周文化影響深遠,填補了二裏頭至殷墟之間這段曆史的空白,證明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世界城市發展史的孤例

漫步鄭州市中心的老城區,碩大的夯土堆盤踞在高樓大廈間,看似其貌不揚,卻是曆經3600多年風雨至今猶存的商都內城牆,成為商都唯一的地麵遺存。學者們曾有過計算,整個城牆共有約87萬立方米的夯土量,按照當時的勞動條件,即使每天有上萬人參加築城勞動,也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完成,可見其雄偉壯闊。

圖片

鄭州商代城牆已屹立3600多年

考古更是揭示了一個驚人發現,鄭州這座城居然沿用了3600多年!自商代以來,鄭州3600年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放眼世界城市發展史都是孤例。而古都裏的洛陽、西安等,曆代城址位置多有變化,比如,隋唐洛陽城就與漢魏洛陽城相距十餘公裏。新開放的鄭州東城垣遺址博物館,通過城牆數字投影講述著鄭州的前世今生:最下層為生土,質地純淨,商人就地取材夯築城牆,道道縫隙是版築法留下的痕跡。商代之後,戰國、漢、唐、明、清等都有修補沿用,成就了鄭州版“城摞城”奇觀。

圖片

鄭州商城遺址平麵圖

從鄭州商城遺址圖示可以看出,鄭州商城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城垣呈長方形,外城城垣呈圓形圍繞著內城。有學者認為,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路名隱藏著鄭州的城市密碼,商城內城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城東路、城南路、順城路、杜嶺街、金水路合圍區域,這便是鄭州商城內城,宮殿區就在內城東北部。而城北路以南與城牆合圍著的區域,則是漢唐以來的鄭州老城,通過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城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即使時光距今又過去兩百多年,城內基本道路和文廟、城隍廟、衙署等地標均在原位。

圖片

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城圖》

也就是說,鄭州古城麵積僅為商城內城約一半麵積,可見鄭州商都的規模之大,中外考古學家均認為鄭州商城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毫無疑問,鄭州商城就是這座城市的根與魂。

鄭州的城市密碼

商代之後,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管叔”姬鮮於這片土地,稱管國,這也是鄭州管城區名“管”字的由來。到了東周,先後屬鄭國、韓國。不過,至今許多人還對鄭州存在一個流傳甚廣的誤會:鄭州在成為省會之前,真的都是叫鄭縣嗎?這可從鄭州名稱變遷脈絡裏探尋。

圖片

航拍鄭州東區CBD城市風光

鄭州之稱,最早始自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後延續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長達一千多年。宋朝大文豪蘇軾就曾在鄭州與弟弟分別,留下詩作《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古代鄭州的管轄區域不斷發生著變化,與管城、滎陽、中牟、原武等分分合合,但鄭州的名字始終都在。1913年,“廢州府存縣道”的行政區劃改革,鄭州廢州置縣,這也是鄭縣之名的由來,但僅短暫存在了三十多年。

無論如何,回顧鄭州3600多年的建城史,你會發現這座城的發展密碼,離不開“中”和“商”這兩個關鍵詞。

圖片

鄭州商城遺址公園 王羿/攝

“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讓鄭州自古以來便是交通樞紐。古代鄭州曾是獨一無二、貫通南北的水運中心樞紐。起點在鄭州西北邙山的鴻溝,曆史上首次貫通黃、淮;隋唐大運河的“人”字形南北交彙點,也在鄭州區域。近代中國鐵路的十字路口在這裏交彙,到現在的米字形高鐵、航空港,鄭州是名副其實的綜合樞紐城市。

“商”的起源發展,則讓鄭州古今皆與商貿有不解之緣。鄭州商都以“商”為名,開啟了中國商業文明。春秋時期,鄭國為相的子產留下了“子產為相,市不豫賈”的美談。北宋時期,鄭州被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之一,商業高度發達。近代隨著盧漢鐵路開通,1908年鄭州開埠,與火車站日漸形成的商業圈相互交融同步發展。而從20世紀90年代的中原商戰,到自貿區、跨境電商等加快建設,如今鄭州正在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中”與“商”又相輔相成,“居處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發達的商品貿易,而商貿的繁榮,又賦予了鄭州包容、開放的城市性格,讓這座城市永葆生機活力。

古都新生

前些年,網絡上曾流傳一個“鄭州位列八大古都,為什麼沒有絲毫的古城韻味?”的熱門討論帖,不過這種說法顯然已經OUT了。鄭州管城區紮實推進商都曆史文化區建設,讓鄭州商城從過去“有說頭”,變得越來越“有看頭”——

圖片

城垣景觀 圖源:中國文物報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城市休閑的熱門打卡地,東城垣遺址通過數字化投影讓觀眾得以一眼千年看盡鄭州史,《商都往事》沉浸式互動劇場上線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鄭州商都文化中心VR複原考古場景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夢回千年商城,更多的商代文化元素隨著城市更新項目融入街道公園、公共建築中……

9月26日,鄭州商都文化中心正式開館,管城兩條遊徑也正式亮相。東線為商都文化體驗遊徑,有曆史遺跡的滄桑和文化底蘊的厚度;西線為休閑市井煙火遊徑,有煙火升騰的魅力和現代城市的活力。兩條遊徑的一動一靜間,盡顯這座城市古老與年輕的交融。

圖片
大河之畔,鄭州這座商代古都,在“出走”三千多年之後,“歸來”仍是朝氣蓬勃的少年。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少年老城”是鄭州丨大河風物
2023-9-27 9:11:54    來源:大河網

今豫網言

在大眾的印象中,鄭州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相比東西兩側著名的曆史名城開封、洛陽,似乎少了些曆史底蘊人們常說“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更準確的說法是“鄭州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車汽笛聲喚醒的城市”。

鄭州躋身中國八大古都之列,主要是因為這裏在三千多年前是商代早期都城所在,也就是《封神第一部》電影裏提到的成湯先祖建都之地。不過,鄭州商城是現代考古學興起後重新發現的結果,而不是城市發展過程中曆史記憶自然傳承的產物。

一把考古鏟,拂去蒙在鄭州前世記事本的曆史塵埃,一次次的“喚醒”不斷帶來驚喜,鄭州甚至成為全國入選考古十大新發現項目最多的城市,其中多個項目與商文化有關,最近一次入選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曾因首次出土金覆麵登上熱搜。

身為商代早期都城,鄭州很古老;作為現代大都市,鄭州又很年輕。有位學者用“少年老城”一詞形容鄭州,頗為貼切。

考古發現的商代王都

1950年秋,鄭州南學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韓維周,像往常一樣來到城外南二裏崗,當時修路的民工不斷挖出一些破碎陶片,隨手就拋擲在路基上,曾從事過考古工作的他,撿起仔細觀看揣摩覺得有些“莫名”,後經考古調查發掘,認定此處為商代遺址,年代比殷墟更早。

圖片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 圖源:新華社

曆經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現在已近基本弄清楚整個鄭州商城的麵貌。鄭州商城遺址包含有城牆、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宗教祭祀區等,城市布局有明顯規劃。

談及這座考古發現的驚世王都,考古學家們總是難掩興奮。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先生曾這樣高度評價:“商朝的曆史從鄭州商城的確認到殷墟才完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盤點了多個“鄭州商城之最”,稱其“開啟中國青銅時代興盛期的大幕”,是“中國文字的創製時代”。為更直觀的理解,不妨將前者與二裏頭青銅比較,後者以殷墟為坐標,進行一番探討。

以偃師二裏頭遺址為代表的夏文化,已經出現了青銅器,但數量體量十分有限,而鄭州商城外城以內總共出土了13種上百件青銅禮容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兩件杜嶺方鼎,最高100厘米,重達86公斤,是目前我國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青銅禮器,成為鄭州商城作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物證,堪稱國之重器,2020年在鄭州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logo靈感便取自這件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青銅手工業如果在二裏頭文化時期是起步,在二裏崗文明時期則是發揚光大,上了一個大台階,二裏頭星星之火在二裏崗時期形成燎原之勢。

圖片

杜嶺方鼎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且成係統的文字,也是殷墟的一個象征。同處於商代這條時間線上,卻很少人知道商代早期的鄭州商城其實也出土過甲骨文。1953年,鄭州二裏崗遺址出土了一段商代牛肋骨刻辭,這是在安陽殷墟之外首次發現的商代刻辭。之後在商代中期的鄭州小雙橋遺址,也出土了不少朱書陶文。殷墟文化是二裏崗文化的延續,因此鄭州商城應是中國文字的創製時代。

總體來說,鄭州商城所代表的早商文化是中華文明中的重要一環,它直接繼承自二裏頭文化,又對以後的殷墟文化,乃至西周文化影響深遠,填補了二裏頭至殷墟之間這段曆史的空白,證明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世界城市發展史的孤例

漫步鄭州市中心的老城區,碩大的夯土堆盤踞在高樓大廈間,看似其貌不揚,卻是曆經3600多年風雨至今猶存的商都內城牆,成為商都唯一的地麵遺存。學者們曾有過計算,整個城牆共有約87萬立方米的夯土量,按照當時的勞動條件,即使每天有上萬人參加築城勞動,也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完成,可見其雄偉壯闊。

圖片

鄭州商代城牆已屹立3600多年

考古更是揭示了一個驚人發現,鄭州這座城居然沿用了3600多年!自商代以來,鄭州3600年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放眼世界城市發展史都是孤例。而古都裏的洛陽、西安等,曆代城址位置多有變化,比如,隋唐洛陽城就與漢魏洛陽城相距十餘公裏。新開放的鄭州東城垣遺址博物館,通過城牆數字投影講述著鄭州的前世今生:最下層為生土,質地純淨,商人就地取材夯築城牆,道道縫隙是版築法留下的痕跡。商代之後,戰國、漢、唐、明、清等都有修補沿用,成就了鄭州版“城摞城”奇觀。

圖片

鄭州商城遺址平麵圖

從鄭州商城遺址圖示可以看出,鄭州商城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城垣呈長方形,外城城垣呈圓形圍繞著內城。有學者認為,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路名隱藏著鄭州的城市密碼,商城內城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城東路、城南路、順城路、杜嶺街、金水路合圍區域,這便是鄭州商城內城,宮殿區就在內城東北部。而城北路以南與城牆合圍著的區域,則是漢唐以來的鄭州老城,通過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城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即使時光距今又過去兩百多年,城內基本道路和文廟、城隍廟、衙署等地標均在原位。

圖片

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城圖》

也就是說,鄭州古城麵積僅為商城內城約一半麵積,可見鄭州商都的規模之大,中外考古學家均認為鄭州商城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毫無疑問,鄭州商城就是這座城市的根與魂。

鄭州的城市密碼

商代之後,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管叔”姬鮮於這片土地,稱管國,這也是鄭州管城區名“管”字的由來。到了東周,先後屬鄭國、韓國。不過,至今許多人還對鄭州存在一個流傳甚廣的誤會:鄭州在成為省會之前,真的都是叫鄭縣嗎?這可從鄭州名稱變遷脈絡裏探尋。

圖片

航拍鄭州東區CBD城市風光

鄭州之稱,最早始自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後延續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長達一千多年。宋朝大文豪蘇軾就曾在鄭州與弟弟分別,留下詩作《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古代鄭州的管轄區域不斷發生著變化,與管城、滎陽、中牟、原武等分分合合,但鄭州的名字始終都在。1913年,“廢州府存縣道”的行政區劃改革,鄭州廢州置縣,這也是鄭縣之名的由來,但僅短暫存在了三十多年。

無論如何,回顧鄭州3600多年的建城史,你會發現這座城的發展密碼,離不開“中”和“商”這兩個關鍵詞。

圖片

鄭州商城遺址公園 王羿/攝

“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讓鄭州自古以來便是交通樞紐。古代鄭州曾是獨一無二、貫通南北的水運中心樞紐。起點在鄭州西北邙山的鴻溝,曆史上首次貫通黃、淮;隋唐大運河的“人”字形南北交彙點,也在鄭州區域。近代中國鐵路的十字路口在這裏交彙,到現在的米字形高鐵、航空港,鄭州是名副其實的綜合樞紐城市。

“商”的起源發展,則讓鄭州古今皆與商貿有不解之緣。鄭州商都以“商”為名,開啟了中國商業文明。春秋時期,鄭國為相的子產留下了“子產為相,市不豫賈”的美談。北宋時期,鄭州被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之一,商業高度發達。近代隨著盧漢鐵路開通,1908年鄭州開埠,與火車站日漸形成的商業圈相互交融同步發展。而從20世紀90年代的中原商戰,到自貿區、跨境電商等加快建設,如今鄭州正在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中”與“商”又相輔相成,“居處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發達的商品貿易,而商貿的繁榮,又賦予了鄭州包容、開放的城市性格,讓這座城市永葆生機活力。

古都新生

前些年,網絡上曾流傳一個“鄭州位列八大古都,為什麼沒有絲毫的古城韻味?”的熱門討論帖,不過這種說法顯然已經OUT了。鄭州管城區紮實推進商都曆史文化區建設,讓鄭州商城從過去“有說頭”,變得越來越“有看頭”——

圖片

城垣景觀 圖源:中國文物報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城市休閑的熱門打卡地,東城垣遺址通過數字化投影讓觀眾得以一眼千年看盡鄭州史,《商都往事》沉浸式互動劇場上線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鄭州商都文化中心VR複原考古場景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夢回千年商城,更多的商代文化元素隨著城市更新項目融入街道公園、公共建築中……

9月26日,鄭州商都文化中心正式開館,管城兩條遊徑也正式亮相。東線為商都文化體驗遊徑,有曆史遺跡的滄桑和文化底蘊的厚度;西線為休閑市井煙火遊徑,有煙火升騰的魅力和現代城市的活力。兩條遊徑的一動一靜間,盡顯這座城市古老與年輕的交融。

圖片
大河之畔,鄭州這座商代古都,在“出走”三千多年之後,“歸來”仍是朝氣蓬勃的少年。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