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方寸見天地 太極有新風——河南溫縣太極文化傳承新觀察
更新時間:2023-9-18 20:44:58    來源:新華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當黃河流經河南溫縣,水色偏清的伊洛河與水色偏黃的黃河交彙,形成了兩水清濁分明、相互交融的景象,猶如一幅天然的“太極圖”。

  洛水微波,河水浩蕩,河洛交彙處,孕育出太極文化。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村的陳王廷,博采眾家之長,彙集《易經》陰陽之理,創編出了一套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拳術——陳氏太極拳。近400年來,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楊氏、武氏、吳氏、和氏等諸多流派,世代傳承、綿延不絕。

  9月16日拍攝的第十一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大賽暨2023雲台山旅遊節開幕式文藝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 戴翹楚 攝

  意在“太極”形在“拳”的太極拳,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今天,由太極文化衍生出的太極拳在保護中傳承,在發展中創新,成為廣受歡迎的一項運動,也成為文明交流的一張名片。

  9月15日,河南溫縣陳家溝一家武術學校的學員在練習太極拳。 除署名外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太極打出新國潮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

  試想,當傳統的太極拳遇上時尚元素,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我們可以從90後女拳師李靈慧那裏找到答案。

  2022年春節,一條名為“陳家溝拜年”的短視頻在網上廣泛流傳,李靈慧得到廣大網友關注並成功破圈。視頻中,李靈慧帶領陳家溝四代拳師同練一套拳,動作整齊劃一、氣勢十足。並配以文案:“回溝過年,我們家正確的拜年方式!”

  李靈慧出生在陳家溝,母親陳春愛是國家一級拳師,也是她的太極拳啟蒙老師。大學畢業後,她辭去了大學教師的工作,回到家鄉傳承太極拳事業。

  在短視頻平台上,李靈慧的作品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太極教學”“太極人生”“太極與地理”和“健身與太極”。目前,每一個作品合集的播放量都超過130萬次,最多的達到了1466萬次。

  時尚的運鏡、流行的配樂、精致的畫麵,一套太極拳打下來,點讚量和留言量就能輕鬆破萬。僅僅一年多時間,李靈慧在短視頻平台上就積累了39萬粉絲。網友紛紛表示:“原來太極拳也可以這麼帥!”“收徒弟嗎?”“去哪裏可以學?”……

  李靈慧告訴記者,她的作品有著獨特的構思。“首先是太極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欣賞。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讓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真功夫,平和包容、剛柔並濟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播開來。”李靈慧說,另一方麵這種節奏感強、畫麵唯美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傳統與時尚,守正與創新,在李靈慧的短視頻作品中得到巧妙融合與完美詮釋,展現出新時代青年人堅韌不拔、昂揚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太極拳不再是人們印象中專屬於老年人的運動,古老的太極拳也可以被年輕人玩出新花樣,成為引領時尚的新國潮。

  9月15日,太極拳傳人王戰軍在河南溫縣陳家溝自己的武校直播間內,通過網絡直播推廣太極拳。

  直播掀起新熱潮

  “金剛搗碓,重心在左,鬆右胯右轉……各位家人,請跟著我的動作一起來練習。”每天早上六點,來自溫縣的女拳師朱紅霞都會在自己的微信視頻號上準時開播,帶著廣大網友一起練習太極拳。

  朱紅霞今年56歲,是陳氏太極拳第13代傳人,練習太極拳已有30多年。早年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為了強身健體,她先後跟隨陳素英、張保忠二位拳師練習太極拳,身體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2021年春節過後,受疫情影響,來村裏學拳的人數比往年大大降低,這讓朱紅霞萌生了通過直播教授太極的想法。“這麼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分享!”朱紅霞告訴記者。

  從那時開始,朱紅霞開始摸索起了如何直播。“年齡大了對網絡直播很不適應,一開始對著鏡頭不知道說些什麼。”朱紅霞坦言,那時直播間人數慘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來看。

  她思考授課內容,完善授課方式,也通過直播賣太極課程、太極鞋和當地一些特色農產品,逐漸積攢起了人氣。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她還專門找老師學習了兩年普通話發音。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朱紅霞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一位太極拳主播,每天早上的直播平均有300多位觀眾實時在線觀看。人氣上升的同時,她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傳人我有責任將它發揚光大。”朱紅霞說,太極拳傳播的是健康的生活理念,通過練習不僅能強身健體,也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心情,享受生活。

  和朱紅霞一樣,今年35歲的溫縣太極武術館教練朱亞昆在網絡平台直播教授太極已有三年時間,粉絲有8萬多人。“在網上教網友練太極拳是我現在的主要工作。”朱亞昆說,以前我到省外的武館當教練,離家遠收入還少。現在通過直播教太極拳、賣太極課程和特色農產品,收入是以前的好幾倍。

  “在陳家溝,網絡直播講授太極拳已經成為傳播太極文化的新方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理論研究部主任嚴雙軍介紹,目前陳家溝村有直播教授太極拳的主播二三十人,其中絕大多數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主播。

  9月15日,遊人乘坐電瓶車在河南溫縣陳家溝遊覽。

  古村煥發新韻味

  南臨黃河,北依太行,陰陽相合,太極天成。

  陳家溝村坐落在黃河北岸的清風嶺上,當地流傳一句話:“喝口陳溝水,都會翹翹腿。”這座隻有3000多人的小村莊,卻擁有800多名拳師、50餘家武館武校和18個武術社團。近日記者來到這裏,看到許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太極拳,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師。

  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陳炳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創辦了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為了傳承和弘揚太極拳,自2004年在美國芝加哥創辦首家太極拳館開始,他的拳館已經覆蓋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生和弟子中有不少來自海外。

  在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記者遇到了兩位來自波蘭的“洋學生”。“我今年44歲,學拳已經12年了。童年時看了中國的功夫電影喜歡上了太極拳。”一位學生告訴記者,在國外工作壓力很大,學拳的初衷就是為了放鬆身心。

  “通過學習,外國拳友對中國太極文化可以理解得很深。他們知道太極拳不是簡單比比劃劃,而是講究身心兼修。”陳炳說,曾經許多人反對太極拳走向國際,但是他認為當全世界都在練空手道、跆拳道、瑜伽時,卻找不到練習太極拳的影子,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走向世界。

  相比於老一輩拳師,陳炳的優勢在於能夠把深奧的太極思想深入淺出地講給學生聽。“太極拳講究動靜相宜、剛柔並濟,給人以包容平和的狀態,這是東方的哲學思想。”陳炳認為,太極拳提倡的和諧與包容的思想正通過國際傳播不斷被世界接受。

  9月15日,來自西班牙的太極拳愛好者小龍在河南溫縣陳家溝的一處家庭武館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風靡世界,已經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推廣,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如今,每年有很多來自國外的學生來到陳家溝找陳炳學拳。陳炳不僅在線下實地教學,在當地的推動下,他指導錄製的教學課程即將在運動軟件上線,未來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起來、練起來。

  動靜相間,陰陽相濟;天人合一,兼容並包。太極拳的國際傳播,為陳家溝這座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新的韻味與活力,也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張名片。

  9月16日至21日,第十一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2023雲台山旅遊節在河南焦作舉辦,這是國際武術界和全國旅遊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太極拳文化展示和推廣的一次大好機會。這次大賽包括太極拳推手比賽、太極精英賽和名家互動交流等多個環節。此外還有“太極·說唱”對決賽,以“太極+說唱”“太極+街舞”等形式,打造“文旅+音樂+消費”的太極新IP。

  以傳統之薪,燃當代之火。開合有序、剛柔並濟的太極拳將中華民族辯證的哲學思維與武術、藝術巧妙融合,蘊含著中國人認識宇宙、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曆經百年傳承,古老的太極拳文化在這片屬於它的深厚沃土上必將不斷發展下去。(記者 唐健輝)

XxjrmtC007002_20230918_CBMFN0A004.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方寸見天地 太極有新風——河南溫縣太極文化傳承新觀察
2023-9-18 20:44:58    來源:新華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當黃河流經河南溫縣,水色偏清的伊洛河與水色偏黃的黃河交彙,形成了兩水清濁分明、相互交融的景象,猶如一幅天然的“太極圖”。

  洛水微波,河水浩蕩,河洛交彙處,孕育出太極文化。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村的陳王廷,博采眾家之長,彙集《易經》陰陽之理,創編出了一套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拳術——陳氏太極拳。近400年來,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楊氏、武氏、吳氏、和氏等諸多流派,世代傳承、綿延不絕。

  9月16日拍攝的第十一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大賽暨2023雲台山旅遊節開幕式文藝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 戴翹楚 攝

  意在“太極”形在“拳”的太極拳,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今天,由太極文化衍生出的太極拳在保護中傳承,在發展中創新,成為廣受歡迎的一項運動,也成為文明交流的一張名片。

  9月15日,河南溫縣陳家溝一家武術學校的學員在練習太極拳。 除署名外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太極打出新國潮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

  試想,當傳統的太極拳遇上時尚元素,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我們可以從90後女拳師李靈慧那裏找到答案。

  2022年春節,一條名為“陳家溝拜年”的短視頻在網上廣泛流傳,李靈慧得到廣大網友關注並成功破圈。視頻中,李靈慧帶領陳家溝四代拳師同練一套拳,動作整齊劃一、氣勢十足。並配以文案:“回溝過年,我們家正確的拜年方式!”

  李靈慧出生在陳家溝,母親陳春愛是國家一級拳師,也是她的太極拳啟蒙老師。大學畢業後,她辭去了大學教師的工作,回到家鄉傳承太極拳事業。

  在短視頻平台上,李靈慧的作品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太極教學”“太極人生”“太極與地理”和“健身與太極”。目前,每一個作品合集的播放量都超過130萬次,最多的達到了1466萬次。

  時尚的運鏡、流行的配樂、精致的畫麵,一套太極拳打下來,點讚量和留言量就能輕鬆破萬。僅僅一年多時間,李靈慧在短視頻平台上就積累了39萬粉絲。網友紛紛表示:“原來太極拳也可以這麼帥!”“收徒弟嗎?”“去哪裏可以學?”……

  李靈慧告訴記者,她的作品有著獨特的構思。“首先是太極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欣賞。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讓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真功夫,平和包容、剛柔並濟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播開來。”李靈慧說,另一方麵這種節奏感強、畫麵唯美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傳統與時尚,守正與創新,在李靈慧的短視頻作品中得到巧妙融合與完美詮釋,展現出新時代青年人堅韌不拔、昂揚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太極拳不再是人們印象中專屬於老年人的運動,古老的太極拳也可以被年輕人玩出新花樣,成為引領時尚的新國潮。

  9月15日,太極拳傳人王戰軍在河南溫縣陳家溝自己的武校直播間內,通過網絡直播推廣太極拳。

  直播掀起新熱潮

  “金剛搗碓,重心在左,鬆右胯右轉……各位家人,請跟著我的動作一起來練習。”每天早上六點,來自溫縣的女拳師朱紅霞都會在自己的微信視頻號上準時開播,帶著廣大網友一起練習太極拳。

  朱紅霞今年56歲,是陳氏太極拳第13代傳人,練習太極拳已有30多年。早年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為了強身健體,她先後跟隨陳素英、張保忠二位拳師練習太極拳,身體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2021年春節過後,受疫情影響,來村裏學拳的人數比往年大大降低,這讓朱紅霞萌生了通過直播教授太極的想法。“這麼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分享!”朱紅霞告訴記者。

  從那時開始,朱紅霞開始摸索起了如何直播。“年齡大了對網絡直播很不適應,一開始對著鏡頭不知道說些什麼。”朱紅霞坦言,那時直播間人數慘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來看。

  她思考授課內容,完善授課方式,也通過直播賣太極課程、太極鞋和當地一些特色農產品,逐漸積攢起了人氣。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她還專門找老師學習了兩年普通話發音。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朱紅霞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一位太極拳主播,每天早上的直播平均有300多位觀眾實時在線觀看。人氣上升的同時,她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傳人我有責任將它發揚光大。”朱紅霞說,太極拳傳播的是健康的生活理念,通過練習不僅能強身健體,也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心情,享受生活。

  和朱紅霞一樣,今年35歲的溫縣太極武術館教練朱亞昆在網絡平台直播教授太極已有三年時間,粉絲有8萬多人。“在網上教網友練太極拳是我現在的主要工作。”朱亞昆說,以前我到省外的武館當教練,離家遠收入還少。現在通過直播教太極拳、賣太極課程和特色農產品,收入是以前的好幾倍。

  “在陳家溝,網絡直播講授太極拳已經成為傳播太極文化的新方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理論研究部主任嚴雙軍介紹,目前陳家溝村有直播教授太極拳的主播二三十人,其中絕大多數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主播。

  9月15日,遊人乘坐電瓶車在河南溫縣陳家溝遊覽。

  古村煥發新韻味

  南臨黃河,北依太行,陰陽相合,太極天成。

  陳家溝村坐落在黃河北岸的清風嶺上,當地流傳一句話:“喝口陳溝水,都會翹翹腿。”這座隻有3000多人的小村莊,卻擁有800多名拳師、50餘家武館武校和18個武術社團。近日記者來到這裏,看到許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太極拳,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師。

  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陳炳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創辦了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為了傳承和弘揚太極拳,自2004年在美國芝加哥創辦首家太極拳館開始,他的拳館已經覆蓋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生和弟子中有不少來自海外。

  在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記者遇到了兩位來自波蘭的“洋學生”。“我今年44歲,學拳已經12年了。童年時看了中國的功夫電影喜歡上了太極拳。”一位學生告訴記者,在國外工作壓力很大,學拳的初衷就是為了放鬆身心。

  “通過學習,外國拳友對中國太極文化可以理解得很深。他們知道太極拳不是簡單比比劃劃,而是講究身心兼修。”陳炳說,曾經許多人反對太極拳走向國際,但是他認為當全世界都在練空手道、跆拳道、瑜伽時,卻找不到練習太極拳的影子,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走向世界。

  相比於老一輩拳師,陳炳的優勢在於能夠把深奧的太極思想深入淺出地講給學生聽。“太極拳講究動靜相宜、剛柔並濟,給人以包容平和的狀態,這是東方的哲學思想。”陳炳認為,太極拳提倡的和諧與包容的思想正通過國際傳播不斷被世界接受。

  9月15日,來自西班牙的太極拳愛好者小龍在河南溫縣陳家溝的一處家庭武館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風靡世界,已經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推廣,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如今,每年有很多來自國外的學生來到陳家溝找陳炳學拳。陳炳不僅在線下實地教學,在當地的推動下,他指導錄製的教學課程即將在運動軟件上線,未來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起來、練起來。

  動靜相間,陰陽相濟;天人合一,兼容並包。太極拳的國際傳播,為陳家溝這座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新的韻味與活力,也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張名片。

  9月16日至21日,第十一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2023雲台山旅遊節在河南焦作舉辦,這是國際武術界和全國旅遊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太極拳文化展示和推廣的一次大好機會。這次大賽包括太極拳推手比賽、太極精英賽和名家互動交流等多個環節。此外還有“太極·說唱”對決賽,以“太極+說唱”“太極+街舞”等形式,打造“文旅+音樂+消費”的太極新IP。

  以傳統之薪,燃當代之火。開合有序、剛柔並濟的太極拳將中華民族辯證的哲學思維與武術、藝術巧妙融合,蘊含著中國人認識宇宙、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曆經百年傳承,古老的太極拳文化在這片屬於它的深厚沃土上必將不斷發展下去。(記者 唐健輝)

XxjrmtC007002_20230918_CBMFN0A004.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